图书介绍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王国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7010049742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57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思维科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总序 1
引言 1
第一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界定 5
一、自在、自为、自在自为:人的基本存在方式 6
二、日常生活与非日常生活:自在与自为的对象化世界 9
()日常生活:自在的对象化活动领域 11
(二)非日常生活:自为的对象化活动领域 12
(三)日常生活和非日常生活的互动 13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内涵界定 15
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 15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外延界定 19
第二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基础 31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逻辑基础 31
(一)人类生命存在的辩证法 32
(二)人类思维的辩证维度 37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2
(一)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2
(二)非日常思维的历史基础 43
第三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结构 47
一、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主体结构 47
(一)日常主体:从属于对象的自在主体 48
(二)非日常主体:超越对象的自为主体 52
二、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对象结构 57
(一)日常对象:给定的经验对象 58
(二)非日常对象:超越的先验对象 59
三、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方式结构 62
(一)日常思维方式:对象化思维 62
(二)非日常思维:反省式思维 65
第四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特性 68
一、日常思维的特性 68
(一)自发性 68
(二)重复性 71
(三)非个体性 74
(四)实用性 77
(五)非批判性 80
二、非日常思维的特性 82
(一)自觉性 83
(二)创造性 87
(三)个体性 90
(四)非实用性 92
(五)批判性 99
一、日常思维的非日常化 104
第五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运行机制 104
(一)日常经验的非日常化 105
(二)传统习惯的非日常化 109
(三)常识的非日常化 112
二、非日常思维的日常化 115
(一)科学的日常化 116
(二)宗教的日常化 117
(三)艺术的日常化 118
(四)哲学的日常化 119
三、非日常思维的内部关联 120
(一)科学同宗教、艺术和哲学的互动 121
(二)宗教同艺术和哲学的关联 124
(三)艺术与哲学的互动 125
第六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价值定位 128
一、日常思维的双重价值定位 128
(一)日常思维的积极意义 129
(二)日常思维的消极意义 133
二、非日常思维的双重价值定位 136
(一)非日常思维的积极意义 136
(二)非日常思维的消极意义 144
第七章 日常思维与非日常思维的历史演进 148
一、原始文化的思维特征 149
二、古代农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1
三、现代工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4
四、后工业文化的思维特征 157
第八章 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与日常思维的批判重建 16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定位 161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概念阐释 162
(二)中国传统文化的两大支柱:自然经济和中国传统哲学 163
(三)中国传统文化的总体图式 164
(四)现代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历史选择 166
二、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 168
(一)自为的文化主体的生成:中国文化转型的战略目标 169
(二)日常生活世界的批判重建:中国文化转型的切入点 170
(三)日常思维的批判重建:中国文化转型的核心环节 171
附录 179
文化批判及其维度 181
哲学反思的审美维度 194
思想作为无存在——哲学反思的前提追问 208
日常生活批判——中国文化转型的崭新视野 229
市民社会与中国现代化 240
参考文献 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