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律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法律基础
  • 苏运来,李艳萍,熊玲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30207988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14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324页
  • 主题词:法律-中国-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法律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绪论 1

第1章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基本理论 7

1.1 法的历史发展、概念和基本特征 7

1.1.1 法的产生和发展 7

1.1.2 法的概念、基本特征和本质 9

1.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作用 12

1.2.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本质和特征 12

1.2.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作用 14

1.3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和实施 17

1.3.1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制定 17

1.3.2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渊源和法律体系 19

1.3.3 我国社会主义法的实施 20

1.3.4 提高法律意识,促进法律实施 23

第2章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25

2.1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25

2.1.1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产生的历史背景 25

2.1.2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主要内容 26

2.1.3 邓小平民主法制理论的发展 29

2.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 30

2.2.1 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必须为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服务 30

2.2.2 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必须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服务 31

2.2.3 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31

2.2.4 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制度 32

2.2.5 进一步加强政治体制改革 32

2.2.6 进一步深化社会主义的人权观 33

2.3 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4

2.3.1 依法治国的科学含义 34

2.3.2 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 36

2.3.3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 38

第3章 宪法法律制度 43

3.1 宪法概述 43

3.1.1 宪法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43

3.1.2 宪法的作用 44

3.1.3 我国现行宪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精神 44

3.2 我国的基本制度 47

3.2.1 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制度 47

3.2.2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49

3.2.3 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52

3.2.4 我国的经济制度 53

3.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55

3.3.1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55

3.3.2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主要特点 56

3.3.3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57

3.3.4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59

3.3.5 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 60

3.4 我国的国家机构 61

3.4.1 国家机构的概念及其组织活动原则 61

3.4.2 我国的国家机构 62

3.5 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 65

3.5.1 维护宪法尊严 65

3.5.2 保障宪法实施,树立宪法权威 66

第4章 行政法律制度 67

4.1 行政法概述 67

4.1.1 行政法的概念、任务和基本原则 67

4.1.2 行政法的渊源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68

4.2.2 国家公务员 70

4.2.1 国家行政机关 70

4.2 国家行政机关和国家公务员 70

4.3 行政行为和行政责任 75

4.3.1 行政行为 75

4.3.2 行政责任 76

4.4 行政法律选介 77

4.4.1 高等教育法 77

4.4.2 职业教育法 78

4.4.3 行政处罚法 79

第5章 民事法律制度 85

5.1 民法概述 85

5.1.1 民法的概念及其调整对象 85

5.1.2 民法的基本原则 86

5.1.3 民事法律关系 87

5.2.1 公民(自然人) 88

5.2 民事主体 88

5.2.2 法人 91

5.3 民事法律行为 93

5.3.1 民事法律行为的概念和特征 93

5.3.2 民事法律行为的形式 94

5.3.3 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条件 94

5.3.4 无效的民事行为和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95

5.3.5 代理 96

5.4 民事权利 97

5.4.1 财产所有权和与财产所有权有关的财产权 97

5.4.2 债权 99

5.4.3 人身权 101

5.5 民事责任 102

5.5.1 民事责任的含义及种类 102

5.5.3 民事责任的免除 104

5.5.2 承担民事责任的原则和方式 104

5.6 诉讼时效 105

5.6.1 诉讼时效的概念和特征 105

5.6.2 诉讼时效的种类 105

5.6.3 诉讼时效的中止、中断和延长 106

5.7 民事法律选介 107

5.7.1 婚姻法 107

5.7.2 继承法 110

5.7.3 合同法 112

第6章 知识产权法律制度 119

6.1 知识产权法概述 119

6.1.1 知识产权的概念和特征 119

6.1.2 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其法律体系 120

6.2.2 我国著作权法的基本原则 121

6.2.1 著作权和著作权法的概念 121

6.2 著作权法 121

6.2.3 著作权的主体 123

6.2.4 著作权的客体 124

6.2.5 著作权的内容 125

6.2.6 著作权的限制 126

6.2.7 著作权的取得与保护期限 127

6.2.8 著作权的法律保护 128

6.3 专利法 129

6.3.1 专利、专利权和专利法的概念 129

6.3.2 专利权的主体 130

6.3.3 专利权的客体 131

6.3.4 专利权的内容 132

6.3.5 专利权的取得 133

6.3.6 专利权的法律保护 134

6.4.1 商标法概述 135

6.4 商标法 135

6.4.2 商标权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136

6.4.3 商标权的取得、终止 137

6.4.4 商标注册 138

6.4.5 对注册商标专用权的法律保护 140

6 5 其他知识产权 140

6.5.1 厂商名称权 140

6.5.2 商业秘密权 141

6.5.3 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 142

第7章 经济法律制度 146

7.1 经济法概述 146

7.1.1 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146

7.1.2 经济法律关系 147

7.1.3 经济法的作用 147

7.2.1 企业和企业法的概念 148

7.2 企业法 148

7.2.2 公司法 149

7.2.3 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 153

7.2.4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 154

7.2.5 个人独资企业法 155

7.3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156

7.3.1 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概念 156

7.3.2 消费者的权利 157

7.3.3 经营者的义务 157

7.3.4 争议的解决 158

7.4 劳动法与社会保障制度 158

7.4.1 劳动法 158

7.4.2 社会保障制度 160

8.1.1 刑法的概念和任务 164

第8章 刑事法律制度 164

8.1 刑法概述 164

8.1.2 刑法的基本原则 165

8.1.3 刑法的效力范围 166

8.2 犯罪 168

8.2.1 犯罪的概念和特征 168

8.2.2 犯罪构成 169

8.2.3 排除社会危害性的行为——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 175

8.2.4 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 178

8.2.5 共同犯罪 180

8.3 刑罚 182

8.3.1 刑罚的概念、特征和目的 182

8.3.2 刑罚的种类 183

8.3.3 刑罚的具体运用 186

8.4.1 危害国家安全罪 190

8.4 我国刑法分则规定的犯罪种类 190

8.4.2 危害公共安全罪 191

8.4.3 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 192

8.4.4 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193

8.4.5 侵犯财产罪 194

8.4.6 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 194

8.4.7 危害国防利益罪 195

8.4.8 贪污贿赂罪 196

8.4.9 渎职罪的概念和特征 196

8.4.10 军人违反职责罪 197

第9章 诉讼和仲裁法律制度 200

9.1 诉讼法概述 200

9.1.1 诉讼与诉讼法的概念 200

9.1.2 诉讼法的共同基本原则 201

9.1.3 诉讼证据和举证责任 202

9.2 民事诉讼法 204

9.2.1 民事诉讼法的任务 204

9.2.2 民事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204

9.2.3 民事诉讼的管辖 206

9.2.4 民事诉讼参加人 207

9.2.5 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208

9.2.6 民事诉讼程序 209

9.3 仲裁法 213

9.3.1 仲裁、仲裁法的概念和仲裁的基本原则 213

9.3.2 仲裁的范围 216

9.3.3 仲裁协议 216

9.3.4 仲裁程序 217

9.3.5 裁决的执行 219

9.4.1 行政复议 220

9.4 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 220

9.4.2 行政诉讼 221

9.4.3 行政诉讼法的特有原则 222

9.4.4 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223

9.4.5 行政诉讼的管辖 223

9.4.6 行政诉讼的参加人 224

9.4.7 行政诉讼程序 226

9.5 刑事诉讼法 227

9.5.1 刑事诉讼法的任务 227

9.5.2 刑事诉讼法的特殊原则 228

9.5.3 刑事案件的管辖 229

9.5.4 刑事诉讼参与人 230

9.5.5 刑事诉讼中的强制措施 232

9.5.6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 234

9.5.7 刑事诉讼程序 234

10.1.1 国际公法的概念和特征 240

第10章 国际法律制度 240

10.1 国际公法 240

10.1.2 国际公法的渊源 241

10.1.3 国际公法的基本原则 241

10.1.4 国家 243

10.1.5 国际组织 244

10.1.6 联合国 245

10.2 国际私法 247

10.2.1 国际私法的概念 247

10.2.2 国际私法的渊源 247

10.2.3 国际私法法律规范的构成 248

10.2.4 冲突规范与准据法 249

10.2.5 限制外国法适用的制度 249

10.2.6 我国涉外民事法律关系的法律适用 250

10.3.2 国际经济法的构成 252

10.3.3 国际经济法基本原则 252

10.3 国际经济法 252

10.3.1 国际经济法的概念和特点 252

10.3.4 国际货物买卖法 253

10.3.5 国际货物买卖合同的内容 254

10.3.6 国际技术转让法 255

10.3.7 国际投资法 256

10.3.8 世界贸易组织 257

附录 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全文) 262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 279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295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300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3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