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
  • 黄书光主编 著
  • 出版社: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 ISBN:753284961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98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社会教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社会教化的传统与变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前言 1

第一章 中国社会教化思想的历史建构与理论审视 1

第一节 先秦多元教化思想的生成  1

一、儒家教化说  2

二、墨家教化说  4

三、法家教化说  5

四、道家教化说   7

第二节 教化权力之争与儒家教化思想主流地位的确立  9

一、教化权力之争及其嬗变:从“以法为教”到“无为而治”  9

二、董仲舒与儒家主流教化思想的确立  12

三、“三教”融合与儒家教化思想的进一步发展  15

第三节 儒家教化思想的学术旨趣及其特征  19

一、道德本性与儒家教化的人性论依据  19

二、社会控制与儒家教化的伦理政治诉求  22

三、多维辐射与儒家教化的组织运行系统  26

第二章 社会教化政策的价值导向 39

第一节 社会教化政策和模式的奠定 39

一、“独尊儒术”社会教化政策的形成 39

二、儒学社会教化模式的奠定 44

第二节 社会教化政策的衍化与调适 46

一、儒学式微及其教化模式的衰败 47

二、隋唐两代的统治策略及其社会教化政策 50

三、宋辽金元的社会教化政策 55

第三节 社会教化政策的巩固与加强 56

一、明中前期儒学统治地位的重建 56

二、清朝崇儒重道的社会教化政策 60

第一节 “教化以学校为本”:官学与社会教化 65

一、儒学的官学化与汉代学校制度的建立 65

第三章 学校:教化的本源 65

二、知识与教化:唐代官学的双重功能 68

三、宋代地方官学的繁荣与儒学的传播 72

四、明清时期的地方官学与基层社会教化 75

第二节 社学与乡村社会教化 81

一、“正风俗,扶世教”——社学的目的 81

二、“导民向善”——作为社学主办者的地方官 84

三、道德教化——社学的教学活动 88

四、社学与“化外”地区之教化 91

第三节 对乡俗教化的关注:书院的社会教化活动 95

一、书院的官学化与大众化趋势 96

二、书院与地方社会教化 100

第四章 家规族法、乡约与社会教化 109

第一节 家规族法:面向族人的教化 109

一、从家训到家规:宋、元以前的家规族法 110

二、族人的规训:明清时期的家规族法 115

三、明清家规族法对妇女与儿童的教化 123

四、关于家规族法中教化权力的讨论 129

第二节 乡约:面向乡民的教化 133

一、宋代乡约:教化之儒的社会理想 134

二、明代乡约:官方教化权力的逐渐渗透 137

三、清代乡约与基层社会教化 145

第五章 社会教化的民间载体:日常读物 151

第一节 中国传统日常读物的演化及其特点 151

一、日常读物的产生与演化 151

二、日常读物的特点 154

第二节 日常读物中的教化意蕴(上) 157

一、蒙学读物中的教化——“圣人之教”泽及乡野 157

二、家训中的教化——子孙立身治家的根本 172

三、女子读物中的教化——男尊女卑,三从四德 180

第三节 日常读物中的教化意蕴(下) 191

一、劝善书中的教化——“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191

二、圣谕与政治教化 202

三、其他日常读物与社会教化 212

四、余论 214

第六章 通俗文学中的教化世界 216

第一节 变文讲唱与社会教化 217

一、三教论衡与变文讲唱的兴起 218

二、变文的内容之一:对佛教教义的宣传 219

三、变文讲唱中的儒教思想 223

第二节 说唱文学:“智俗共喻”的教化方式 226

一、唐代通俗说唱与儒教思想的传播 227

二、说书:通俗易懂的“垂戒”故事 229

三、词话:“至情至理”的“常言俗语” 234

第三节 戏剧:“人情”与“名教”的融合 242

一、乡村戏剧与乡村社会秩序 243

二、“赞圣道,辅王化”的宗族戏剧 249

三、市场戏剧的教化功能 254

第四节 通俗小说:儒释道外的“第四教” 259

一、宋元话本小说:儒学价值观的通俗化 260

二、明代的通俗小说:“触里耳而振恒心” 263

三、清代的通俗小说与下层社会道德教化 269

第七章 地方士绅的社会教化理想与实践 275

第一节 转向地方事务:士绅的教化理想 275

一、早期的儒士与地方社会教化 276

二、后期地方士绅的身份获得与地位 278

三、选择在地方社会从事教化活动 281

一、宗族内部的教化事业 284

第二节 士绅教化活动的类型、内容与功能 284

二、以地方士子为对象的教化行动 289

三、面向民间社会的教化行动 294

第三节 士绅教化活动的社会谱系与紧张  299

一、士绅与地方官员之间的教化合作与冲突  300

二、教化理想与现实社会生活之间的矛盾  305

三、精英士绅之间的教化权力争夺  309

第八章 宗教与教化——以佛、道为中心的考察  314

第一节 兴佛以救世的“法门”  315

一、走向度化之路的思想本性  315

二、传扬佛法的策略  317

三、多元的宣教路径  323

第二节 弘道以利生的“津梁”  334

一、教化关怀的思想本源  335

二、精心构划的传道方略  336

三、践行不辍的“行道之术”  343

第三节 佛与道:教化中的复杂关联  350

一、激烈的教化权力争夺  350

二、若明若暗的相互吸收与融合  355

三、强化儒家教化的一对同盟  357

第九章 中国传统教化的近代嬗变  366

第一节 传统教化的解构  366

一、社会变迁与传统教化结构的异动  367

二、西学知识的扩张及其对传统教化旨趣的消解  369

三、连环冲击波与儒家教化体系的终结  373

第二节 现代性教化的兴起  376

一、“新国民”意识与“开民智”观念的涌动  376

二、“五四”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现代性教化的生成  380

主要参考文献  387

后记  39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