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核事故应急响应教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核事故应急响应教程
  • 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办公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防化部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原子能出版社
  • ISBN:7502207724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49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核事故应急响应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1章 绪论 1

1.1 核能的利用 1

1.1.1 原子核和原子核能 1

1.1.2 原子核裂变和链式裂变反应 4

1.1.3 核能生产的特殊问题 7

2.1.1 放射性和放射性核素 (5 8

1.1.4 核能在能源工业中的地位 9

1.2.1 压水反应堆核电厂原理和系统 11

1.2 核电厂 11

1.2.2 压水反应堆的构造 15

1.2.3 秦山核电厂简介 19

1.2.4 大亚湾核电站简介 20

1.2.5 核动力厂的安全 24

1.3 核事故和核应急 27

1.3.1 历史上的核事故 28

1.3.2 国际核事件分级表 43

1.3.3 核应急和应急状态的分级 47

1.4 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政策 52

1.4.1 应急管理工作的方针 52

1.4.2 应急管理工作的政策 53

第2章 辐射防护基本知识 58

2.1 放射性和电离辐射 58

2.1.2 放射性衰变的种类 58

2.1.3 放射性衰变规律 62

2.1.4 放射性活度和单位 63

2.1.5 电离辐射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 64

2.1.6 电离辐射剂量和单位 67

2.2 电离辐射来源 72

2.2.1 天然辐射源 72

2.2.2 人工辐射源 74

2.3 辐射生物效应 76

2.3.1 辐射生物效应的基本原理 76

2.2.3 各种辐射源所致剂量比较 76

2.3.2 影响生物效应的因素 78

2.3.3 辐射生物效应的分类 80

2.4 辐射防护 85

2.4.1 辐射防护措施 85

2.4.2 辐射防护标准 87

3.1 干预和干预原则 93

3.1.1 干预 93

第3章 干预原则与防护措施 93

3.1.2 事故分期 96

3.1.3 照射途径 97

3.1.4 干预原则 100

3.2 应急防护措施 104

3.2.1 防护措施的类型 104

3.2.2 主要防护措施及其困难、代价和风险 106

3.2.3 防护措施的选择 118

3.3.1 干预水平及建立干预水平的目的 119

3.3 干预水平 119

3.2.4 对超越边界影响的事故的防护措施 119

3.3.2 干预水平的建立 120

3.3.3 干预水平的应用 125

3.4 导出干预水平 128

3.4.1 导出干预水平及建立导出干预水平的目的 128

3.4.2 导出干预水平的表示 128

3.4.3 估算导出干预水平的方法 129

3.4.4 导出干预水平的实际应用 133

3.4.5 用于国际食物流通领域中的导出干预水平 135

3.5 应急照射控制 139

3.5.1 应急工作人员与应急照射 139

3.5.2 应急照射控制的一般原则 139

3.5.3 应急照射的剂量控制水平 140

3.5.4 控制应急照射的方法和措施 141

3.5.5 应急照射的批准和照射记录保持 142

4.1.2 国家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143

4.1.1 三级应急体系 143

4.1 核事故应急组织体系 143

第4章 应急组织与指挥 143

4.1.3 地方核事故应急委员会 146

4.1.4 核电厂营运单位应急指挥部 147

4.1.5 应急组织体系 152

4.2 应急响应的组织指挥 152

4.2.1 概述 152

4.2.2 应急待命、厂房应急、场区应急的组织指挥 157

4.2.3 场外应急的组织指挥 162

4.3 军队的应急响应 169

4.3.1 重要意义 169

4.3.2 可能担负的任务 170

4.3.3 基本原则 171

4.3.4 应急响应行动 172

4.3.5 组织指挥 176

5.1 应急计划 180

5.1.1 应急计划的构成 180

第5章 应急计划和应急准备 180

5.1.2 应急计划的内容 181

5.1.3 应急计划执行程序 183

5.1.4 研究反应堆和核燃料循环设施的应急计划 184

5.1.5 国家、军队和其它有关部门的应急计划 187

5.1.6 应急计划的审批 188

5.2 应急计划区 188

5.2.1 应急计划区的概念 188

5.2.2 核电厂的状态和事故源项 191

5.2.3 应急计划要考虑的事故范围 196

5.2.4 确定应急计划区大小的原则 197

5.2.5 我国核电厂应急计划区大小 198

5.2.6 研究堆的应急计划区 199

5.3 应急准备 200

5.3.1 应急准备所涉及的范围 200

5.3.2 应急计划区内的准备 201

5.3.3 应急响应能力的维持 203

6.1.2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的目的 205

6.1.1 应急辐射监测的一般目的 205

第6章 应急辐射监测 205

6.1 应急辐射监测的目的 205

6.1.3 中后期应急辐射监测的目的 206

6.2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的任务与内容 206

6.2.1 早期应急辐射监测的任务 206

6.2.2 早期应急监测的内容 206

6.2.3 早期监测结果的初步分析及其在防护决策中的应用 208

6.3 中后期应急监测的任务与内容 209

6.3.1 中后期应急监测的任务 209

6.3.2 事故中期应急监测的内容 209

6.3.3 事故后期应急监测的内容 214

6.3.4 中后期监测结果的分析及其在中后期防护决策中的应用 216

6.4 应急辐射监测的主要方法及对资源的要求 217

6.4.1 固定监测站网 217

6.4.2 空中监测 218

6.4.4 船载监测 221

6.4.3 车载监测 221

6.4.5 实验室分析测定 222

6.4.6 对应急监测工作的资源要求 223

6.5 应急监测的数据传送、保存以及与后果评价工作的配合 228

6.5.1 数据的接收和分析 228

6.5.2 数据的储存及样品的保存 228

6.6 应急环境监测的质量保证 230

6.7.1 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程序 231

6.7 环境应急监测响应程序及场内外任务的分工 231

6.7.2 环境应急监测的场内外分工 233

6.8 对人员的应急监测及对监测人员的照射控制 233

6.8.1 人员外照射监测 233

6.8.2 人员的体表及体内污染监测 234

第7章 事故后果预测和评价 242

7.1 后果预测和评价的目的和要求 242

7.1.1 用于不同目的的事故后果评价 242

7.1.4 要预测和评价的基本参数 243

7.1.3 最初评价的问题 243

7.1.2 后果评价的目的 243

7.1.5 有效事故评价需要的基本条件 244

7.2 影响事故后果的基本因素 245

7.2.1 事故释放源 245

7.2.2 释放的时间和释放持续时间 245

7.2.3 放射性物质在环境介质中的弥散 246

7.2.4 核设施的位置及其周围环境特征 246

7.2.5 应急响应 247

7.3 后果评价所需要的数据 247

7.3.1 我国对数据获取和后果评价的要求 247

7.3.2 数据的获取 248

7.4 事故剂量预测 250

7.4.1 实时剂量评价的特点、步骤和基本模式 250

7.4.2 直线高斯模式 254

7.4.3 拉格朗日烟团模式 258

7.4.4 三维数值模式 260

7.4.5 风场计算模式 261

7.4.6 模式的选择 262

7.4.7 预期剂量的计算 266

7.4.8 模式的可靠性和不确定性的说明 268

7.4.9 后果预测的计算机设备 273

7.4.10 事故后期的后果预测和评价 276

7.5 后果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277

7.5.1 对决策过程的几点说明 277

7.5.2 事故早期的决策和三里岛事故决策的教训 279

7.5.3 干预水平和剂量预测的使用 284

7.5.4 用于决策的技术清单 285

7.5.5 事故中后期的剂量预测与决策的关系 286

第8章 应急气象保障 288

8.1 气象保障的目的 288

8.2 气象条件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289

8.2.1 风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289

8.2.2 大气湍流、温度层结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294

8.2.3 降水对放射性烟羽弥散的影响 298

8.3 气象条件对应急响应的影响 300

8.3.1 气象条件对应急防护措施实施的影响 300

8.3.2 气象条件对应急辐射监测的影响 303

8.3.3 气象条件对应急通信指挥的影响 303

8.4 应急气象保障的计划与准备 305

8.4.1 编制气象保障应急计划和实施程序 305

8.4.2 组织和建立与应急指挥相适应的气象保障中心(专业组) 305

8.4.3 建立、健全气象观(探)测网 306

8.4.4 建立、健全气象信息通信网 308

8.4.5 收集和整编气候资料、编写气候分析报告 309

8.4.6 认真做好各项技术准备 310

8.5 应急响应的气象保障 311

8.5.1 早期、中期的气象保障 311

8.5.2 后期的气象保障 313

第9章 应急通信、通知和公众信息 315

9.1 应急通信、通知和公众信息的目的和作用 315

9.2.1 应急通信的基本任务 316

9.2 应急通信的任务和要求 316

9.2.2 应急通信的特点和要求 318

9.3 应急通信系统 319

9.3.1 核电厂应急通信系统 319

9.3.2 地方应急指挥通信系统 325

9.3.3 军队应急响应通信系统 336

9.3.4 可能使用的其他通信系统 337

9.4 应急通知的方法和程序 340

9.4.2 通知上级有关部门和地方当局 340

9.4.1 应急通知的传递程序和要求 341

9.4.3 通知外部有关应急支援组织 345

9.4.4 通知核电厂工作人员和应急组织主要成员 345

9.4.5 通知场区其他人员 346

9.4.6 应急状态终止后的报告 346

9.5 公众信息 347

9.5.1 向公众传达信息的渠道 347

9.5.3 向核事故可能影响区域公众传达信息的方法和要求 348

9.5.2 公众信息中心的组成和功能 348

9.5.4 公众信息的协调 351

9.5.5 新闻发布 351

第10章 医学应急救援 353

10.1 辐射对人体的影响和损伤作用 353

10.1.1 辐射的确定性效应 353

10.1.2 辐射的随机性效应 359

10.1.3 宫内照射的效应及其危险估计 362

10.2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363

10.3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组织和分级救治 365

10.3.1 医学应急救援组织与职责 366

10.3.2 核事故的分级医疗救治 368

10.4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准备与实施 370

10.4.1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准备 370

10.4.2 核事故医学应急救援的实施 373

10.5 医学处理的原则与方法 376

10.5.1 急性放射病的处理 376

10.5.2 放射皮肤损伤的处理 377

10.5.3 皮肤、伤口及体内放射性污染的处理 379

10.5.4 辐射防护剂的应用 381

第11章 应急交通运输、消防、工程抢险和生活保障 383

11.1 交通运输 383

11.1.1 基本任务、特点与要求 383

11.1.2 交通运输组织 384

11.1.3 交通运输应急准备 385

11.1.4 交通运输应急响应 387

11.1.5 交通运输保障 388

11.2 消防 390

11.3 工程抢险 391

11.4 生活保障 393

11.4.1 基本任务与特点 393

11.4.2 生活保障组织 393

11.4.3 生活保障的应急准备 394

11.4.4 生活保障的应急响应 395

12.1 应急状态的终止 397

第12章 事故后期恢复活动和去污 397

12.1.1 终止应急状态的条件 398

12.1.2 应急状态终止的程序 399

12.2 恢复活动 400

12.2.1 恢复活动的主要工作 400

12.2.2 恢复活动的代价利益分析 402

12.2.3 恢复活动的时间划分 404

12.2.4 国外核电厂事故恢复活动概况 405

12.3 去污 408

12.3.1 去污效果 409

12.3.2 去污效率的确定 411

12.3.3 去污过程 413

12.3.4 地区去污 413

12.3.5 地区去污的技术与方法 420

12.3.6 人员去污 434

12.4v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435

12.4.1 放射性废物的运输 436

12.4.2 放射性废物的处置 437

13.1 公众教育 442

13.1.1 目的、责任单位与基本要求 442

第13章 公众教育、培训和演习 442

13.1.2 教育内容与方法 443

13.2 培训 445

13.2.1 目的与对象 445

13.2.2 内容与方法 445

13.2.3 组织与频度 446

13.3.1 目的与要求 448

13.3 演习 448

13.3.2 类型与规模 449

13.3.3 情景设计 452

13.3.4 日程、通知与风险 457

13.3.5 演习准备 459

13.3.6 演习实施 464

13.3.7 演习的评价 466

主要参考文献 46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