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心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普通心理学
  • 张积家编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53613012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666页
  • 主题词:心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前言 1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1

一 个体心理 2

二 行为 5

三 意识和无意识 6

四 群体心理 9

第二节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和任务 9

一 心理学研究的问题 10

二 心理学研究的方法 13

三 心理学研究的目的 15

四 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16

第三节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和研究心理学的意义 17

一 心理学的研究领域 17

二 研究和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19

第四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22

一 心理学研究的原则 22

二 心理学研究的具体方法 24

第五节 心理学的历史发展 29

一 现代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29

三 现代西方心理学主要流派 32

二 现代心理学的产生 32

四 心理学在当代的发展 35

第二章 心理学的生理学基础 39

第一节 探索人的心灵之谜的曲折历程 39

一 唯心主义对心理现象的看法 39

二 机械唯物主义对心理现象的看法 40

三 现代心理学对人的心理现象的理解 41

第二节 神经元 43

一 神经元及其功能 43

二 神经胶质细胞及其功能 46

三 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46

一 周围神经系统 49

第三节 神经系统 49

二 中枢神经系统 52

三 大脑的结构和机能 57

第四节 关于大脑功能的理论 65

一 定位说 65

二 整体说 66

三 机能系统说 67

四 模块说 68

第五节 内分泌系统和神经体液调节 70

一 内分泌腺的分类和机能 70

二 神经—体液调节 71

一 哲学家对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的理解 73

第三章 心理学的生物学基础 73

第一节 历史的回顾 73

二 心理学家对动物心理和人的心理关系的理解 74

第二节 脑的进化 76

一 感应性——生物的共有属性 76

二 动物的神经系统和脑的进化 76

三 大脑进化的一般趋势 81

第三节 人类心理的产生 83

一 人类的起源 83

二 人类心理的产生 85

一 染色体和基因 87

第四节 心理遗传学 87

二 心理遗传学的研究 88

第五节 习性学 90

一 固定动作模式 91

二 印刻现象 92

第六节 社会生物学 94

一 个体适宜性和族内适宜性 95

二 亲缘关系系数 97

第四章 条件反射与学习 101

第一节 反射与学习 101

一 反射的一般概念 101

二 反射的种类 102

三 学习的概念 103

第二节 经典性条件反射 105

一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105

二 经典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07

三 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的发展 110

第三节 操作性条件反射 112

一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 112

二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规律 114

三 操作性条件反射的运用 116

四 习得性无助 119

一 格式塔心理学的学习理论——顿悟学习 120

第四节 学习的认知理论 120

二 托尔曼的目的行为学习理论 122

第五节 观察学习 123

一 观察学习的概念 123

二 观察学习的作用 124

三 观察学习的过程 125

四 替代强化和替代惩罚 128

第五章 意识和注意 131

第一节 意识概述 131

一 意识的概念 131

二 意识的特性和局限 133

三 什么是无意识 135

四 生物节律与意识状态 138

一 睡眠 139

第二节 睡眠与梦 139

二 梦 144

第三节 催眠 147

一 什么是催眠 147

二 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48

三 催眠感受性和催眠过程 149

四 催眠理论 150

第四节 注意概述 151

一 什么是注意 151

三 注意的功能 152

二 注意与意识 152

四 注意的外部表现 153

五 注意的种类 154

第五节 注意的生理机制和认知理论 158

一 注意的生理机制 158

二 注意的认知理论 159

第六章 感觉 166

第一节 感觉的一般概念 166

一 感觉的概念和作用 166

二 感觉的分类和过程 168

四 感觉编码 170

三 近刺激和远刺激 170

第二节 感受性和感觉阈限 171

一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 171

二 差别感受性和差别感觉阈限 173

三 刺激强度和感觉强度的关系 174

第三节 视觉 177

一 视觉刺激 178

二 视觉的生理机制 179

三 基本的视觉现象 184

第四节 听觉 199

一 听觉刺激 199

二 听觉的生理机制 201

三 听觉的基本现象 203

第五节 其他感觉 208

一 皮肤感觉 208

二 嗅觉 213

三 味觉 213

四 内部感觉 214

第七章 知觉 216

第一节 知觉的一般概念 216

一 什么是知觉 216

二 知觉加工 217

三 知觉的心理机制 218

四 知觉的生理基础 221

五 知觉的种类 223

第二节 知觉的基本特性 224

一 知觉的选择性 224

二 知觉的整体性 226

三 知觉的理解性 229

四 知觉的恒常性 231

五 知觉适应 235

第三节 空间知觉 237

一 形状知觉 237

二 大小知觉 244

三 深度知觉 245

四 方位知觉 251

第四节 时间知觉 253

一 什么是时间知觉 253

二 时间知觉的各种依据 255

三 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 256

第五节 运动知觉 257

一 什么是运动知觉 257

二 运动知觉产生的机制 257

三 运动知觉的种类 258

第六节 错觉 260

一 什么是错觉 260

二 错觉的种类 261

三 错觉产生的原因 264

第八章 记忆 267

第一节 记忆的一般概念 267

一 什么是记忆 267

二 记忆的作用 268

三 记忆的基本过程 269

四 记忆的分类 269

第二节 记忆的神经生理机制 273

一 记忆的脑学说 273

二 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278

第三节 感觉记忆和短时记忆 280

一 感觉记忆 280

二 短时记忆 282

第四节 长时记忆 290

一 长时记忆的编码 290

二 长时记忆的信息储存 295

三 长时记忆的信息遗忘 301

四 长时记忆的信息提取 310

第五节 记忆研究的新进展 312

一 内隐记忆 312

二 元记忆 315

第九章 表象和想象 319

第一节 表象概述 319

一 什么是表象 319

二 表象的种类 320

四 表象的作用 323

三 表象的特征 323

五 表象的个体差异与团体差异 324

第二节 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及脑机制 326

一 表象的信息加工理论 326

二 心理旋转实验 330

三 表象的脑机制 332

第三节 想象概述 333

一 什么是想象 333

二 想象的功能 333

三 想象与思维 335

五 想象的综合过程 336

四 想象的生理机制 336

第四节 想象的种类 337

一 无意想象 338

二 有意想象 338

第十章 思维 342

第一节 思维的一般概念 342

一 思维的涵义及特征 342

二 思维与语言 344

三 思维的作用 346

四 思维的分类 346

一 思维过程 350

第二节 思维过程、生理机制和品质 350

二 思维的生理机制 353

三 思维品质 354

第三节 概念的形成 355

一 概念的涵义与功能 356

二 概念的种类 357

三 概念的心理表征 358

四 概念形成的实验研究 363

第四节 推理 366

一 推理的概念和种类 366

二 关于推理的心理学研究 367

一 问题解决的涵义 372

第五节 问题解决 372

二 问题的种类 373

三 问题解决的过程 373

四 问题解决的策略 375

五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377

第六节 创造性 385

一 什么是创造性 385

二 创造性的心理结构 385

三 影响创造性的因素 388

四 创造性的培养 390

一 什么是语言 394

第十一章 语言 394

第一节 语言的一般概念 394

二 语言的特性 395

三 语言的功能 396

四 语言活动的种类 397

五 语言活动的脑机制 398

第二节 语言的结构和表征 403

一 语言的结构 403

二 语言的表征 406

第三节 语言的感知和理解 408

一 语言感知和理解过程中的加工 408

二 语音知觉 409

三 单词识别 412

四 语言理解 421

第四节 语言的产生 426

一 语言产生的性质 427

二 语言产生的单位 427

三 语言产生的阶段 428

第十二章 动机 432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432

一 动机的涵义和功能 432

二 动机与需要 434

三 需要、诱因与动机 441

一 动机的一般分类 444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444

二 生理性动机 447

三 社会性动机 450

第三节 动机理论 459

一 本能理论 459

二 驱力理论 460

三 诱因理论 460

四 唤醒理论 461

五 认知理论 462

第一节 情绪和情感概述 466

一 情绪和情感的涵义 466

第十三章 情绪和情感 466

二 情绪和情感的功能 469

三 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471

四 情绪和情感的种类 475

第二节 情绪的生理机制 482

一 情绪的外周神经机制 482

二 情绪的中枢机制 483

三 情绪与唤醒 487

第三节 情绪的外部表现——表情 488

一 面部表情 488

二 姿态表情 491

四 人际距离 492

三 语调表情 492

五 情绪体验中感觉反馈的作用 494

第四节 情绪理论 494

一 情绪的外周理论 494

二 情绪的丘脑学说 495

三 情绪的认知理论 497

四 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501

第五节 情绪与认知、智力 503

一 情绪与认知 503

二 情绪智力和情商 505

一 意志的涵义及作用 509

第十四章 意志 509

第一节 意志的一般概念 509

二 意志行动 513

三 意志与认知、情感的关系 515

第二节 意志行动过程 516

一 采取决定 516

二 执行决定 521

第三节 意志行动中的挫折 522

一 挫折的一般概念 522

二 挫折承受力 525

一 自觉性 529

二 果断性 529

第四节 意志的品质 529

三 自制性 530

四 坚韧性 530

第十五章 技能 533

第一节 技能概述 533

一 什么是技能 533

二 技巧与习惯 534

三 技能的种类 534

四 技能的心理表征 537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形成 537

一 动作技能的形成阶段 537

二 动作技能形成的特征 539

三 动作技能形成的理论 540

第三节 练习 541

一 练习和练习曲线 541

二 练习过程的一般趋势 541

三 高效率练习的条件 544

第四节 智力技能 549

一 智力技能的形成阶段 549

二 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 550

第五节 技能的迁移 550

一 迁移的种类 551

二 技能迁移的理论 552

一 什么是能力 554

第十六章 能力 554

第一节 能力的一般概念 554

二 能力与智力 555

三 能力与知识、技能 555

四 才能与天才 557

五 能力的种类 557

第二节 能力结构的理论 560

一 心理测量取向的能力理论 560

二 多维取向的能力理论 563

三 信息加工取向的能力理论 566

第三节 能力的测量 567

一 一般能力测量 569

二 特殊能力测量 572

三 创造能力测验 574

第四节 能力发展与能力的个别差异 576

一 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576

二 能力的个体差异 577

第五节 影响能力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585

一 遗传的作用 585

二 环境和教育的影响 587

三 实践活动的影响 589

四 主观能动性的作用 589

一 什么是人格 591

第一节 人格概述 591

第十七章 人格 591

二 人格的特征 593

三 人格的结构 596

第二节 人格理论 600

一 类型理论 600

二 特质理论 606

三 层次理论 610

第三节 认知风格 612

一 场独立性—场依存性 612

二 冲动—沉思 613

一 通过观察鉴定人的人格 614

第四节 人格的鉴定 614

三 同时性—继时性 614

二 通过测验鉴定人的人格 616

三 通过情境测验鉴定人的人格 619

第五节 影响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因素 621

一 人格形成的生物学条件 621

二 人格形成的家庭因素 622

三 人格形成的社会文化因素 624

四 教育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627

五 影响人格形成的自然物理因素 628

六 人格形成的心理因素 629

参考文献 63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