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行政法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行政法学
  • 胡建淼,江利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1456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91页
  • 主题词:行政法学-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行政法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行政法基础理论第一章 行政与行政法 3

第一节 行政的概念 3

一、行政概念的产生 3

二、有关行政概念的理论 4

三、行政的概念 6

四、行政的特征 7

第二节 行政法的概念 8

一、行政法的概念 8

二、行政法的对象 8

三、行政法的公法性质 10

第三节 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 11

一、行政与行政法的先后关系 11

二、行政与行政法的关系 13

三、行政法对行政的统制 13

第二章 行政法 15

第一节 行政法概论 15

一、行政法的目的 15

二、行政法的定位 16

三、行政法的特征 18

四、行政法的类型 19

第二节 行政法的存在形式 20

一、行政法的成文法形式 20

二、行政法的不成文法形式 24

第三节 行政法的效力范围 25

一、行政法效力的空间范围 26

二、行政法效力的时间范围 26

三、行政法的效力等级 28

第三章 行政法学 29

第一节 行政法学与公私法二元论 29

一、公私法二元论 29

二、公私法二元论的行政法学意义 31

三、行政法学中的公法原理 32

四、公私法二元论的问题及公私法的相对化 33

第二节 行政法学概述 34

一、行政法学的概念 35

二、行政法学的对象 35

三、行政法学的实践性 36

四、行政法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37

第三节 行政法学的方法 39

一、行政法学中的“法学方法” 39

二、行政法学方法论的特征 41

三、行政法学方法论的发展 44

第四节 行政法学的体系 44

一、行政法学总论与各论的划分 44

二、行政法学总论的体系 45

三、行政法学各论的体系 46

四、行政法学总论与各论的良性循环 47

第四章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 49

第一节 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法治主义 49

一、“法治国”与“法治国家”的理念 49

二、法治主义的概念 50

三、法治主义的阶段与行政法的形成 50

四、行政法的理论基础——法治主义 51

五、法治主义的内容 52

第二节 依法行政原理 53

一、依法行政原理的含义 53

二、依法行政原理的要求 53

三、现代行政法中依法行政原理的转换 54

第三节 依法行政原理的内容 56

一、法律的法规创造力原则 57

二、法律优位原则 57

三、法律保留原则 58

第四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 61

一、“法的支配”原理 61

二、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的区分 62

三、依法行政原理与法的支配原理区分的相对化 63

第五节 依法行政原理与行政裁量的规制 64

一、行政裁量的概念与类型 64

二、行政裁量与依法行政的关系 64

三、依法行政原理对行政裁量的要求 65

四、行政裁量的规制 65

第五章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67

第一节 行政法的基本原则 67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概念 67

二、行政法基本原则的意义 67

三、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定位 68

四、行政法基本原则的确定标准 69

第二节 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内容 70

一、行政法基本原则与依法行政原理 70

二、行政合法性原则 71

三、行政合理性原则 71

四、行政合法性原则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的关系 73

第三节 行政法一般原则 73

一、比例原则 73

二、信赖保护原则 76

三、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78

四、效率原则 79

第二编 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第六章 行政法律关系理论 83

第一节 行政法律关系概论 83

一、行政法律关系的概念 83

二、行政法律关系的特征 84

三、行政法律关系的发生、变更与消灭 86

四、行政法律关系的类型 87

第二节 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 88

一、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 88

二、行政主体与相对人二元论的相对化 88

三、行政主体的优越性 89

第三节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89

一、传统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89

二、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发展 90

三、特别权力关系的救济 91

第四节 行政相对人 91

一、行政相对人的概念 92

二、行政相对人的法律地位 92

三、行政相对人的权利义务 93

四、行政相对人的参与 95

第七章 行政主体 97

第一节 行政主体 97

一、行政主体的概念 97

二、行政主体与相关概念辨析 99

三、行政主体的类型 100

第二节 行政主体的职权 101

一、行政权 102

二、行政职权的概念 102

三、行政职权的特征 102

四、行政职权的内容 103

五、行政职权的授权与委托 104

第三节 行政授权 105

一、行政授权的概念 105

二、行政授权的类型 106

三、行政授权的原则 107

四、行政授权的法律要件 108

第四节 行政委托 108

一、行政委托的概念 108

二、行政委托的依据 109

三、行政委托的原则 110

四、行政委托的限制 110

第八章 行政组织法 112

第一节 行政组织 112

一、行政组织的概念 112

二、行政组织的设置 113

三、行政组织的类型 114

四、行政组织的特性 115

第二节 行政组织法理论 116

一、行政组织法的概念 116

二、行政组织法的内部规范性 117

三、行政组织法考察的必要性 118

四、行政组织法的方法论意义 118

五、行政组织法的定位 119

第三节 中国行政组织法 119

一、中国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 120

二、中国行政组织法的存在形式 121

三、中国行政组织法体系及其完善 122

第四节 中国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内容 123

一、行政组织的设置 124

二、行政组织的职权 127

三、行政组织的工作制度 127

四、行政组织之间的关系 128

五、行政组织之间争议的解决机制 129

第九章 公务员法 130

第一节 公务员的概念与范围 130

一、公务员的概念 130

二、公务员的范围 131

三、公务员的分类 131

第二节 公务员身份的取得、变动与消灭 132

一、公务员身份的取得 132

二、公务员职位的变动 133

三、公务员身份的消灭 134

第三节 公务员的义务、权利与奖惩 136

一、公务员的义务 136

二、公务员的权利 137

三、公务员的奖励 137

四、公务员的惩戒 138

第四节 公务员的权利保障与救济 139

一、公务员的权利保障 140

二、公务员救济的理论基础——特别权力关系理论 141

三、公务员救济的方式 141

第三编 行政活动法 147

第十章 行政行为理论 147

第一节 行政行为的概念 147

一、行政行为的概念 147

二、行政行为概念在方法论上的意义 149

三、行政行为概念的要素 150

四、行政行为的类型 152

第二节 行政行为理论 154

一、行政行为理论 154

二、行政行为理论的定位——行政行为中心论 154

三、行政行为理论的体系 155

第三节 行政行为的定型化 156

一、行政行为定型化的概念 156

二、行政行为的定型化 156

三、行政行为定型化的意义 157

四、行政行为定型化的问题 158

第四节 行政行为的效力 159

一、行政行为的成立 159

二、行政行为的生效 159

三、行政行为的效力 160

四、行政行为效力的依据 163

第五节 行政行为的附款 164

一、附款的概念与目的 164

二、附款的性质 164

三、附款的类型 165

四、附款的适用限制 167

第六节 行政行为的瑕疵 168

一、行政行为的合法要件 168

二、行政行为的瑕疵 169

三、行政行为瑕疵的法律后果 170

四、行政行为瑕疵的治愈与转换 173

第十一章 行政立法 176

第一节 行政立法理论 176

一、行政立法的概念 176

二、行政立法的性质 177

三、行政立法的类型 178

四、行政立法的原则 180

第二节 行政立法体制 181

一、行政立法体制 181

二、行政法规 181

三、部门规章 182

四、地方性规章 183

五、规章以下的规范性文件 184

第三节 行政立法程序 185

一、立项 185

二、起草 186

三、审查 187

四、决定与公布 189

五、解释与备案 189

第四节 行政立法监督 190

一、权力机关的监督 190

二、司法机关的监督 192

三、行政机关的监督 192

第十二章 行政征收 196

第一节 行政征税 196

一、行政征税的概念 197

二、行政征税的特征 197

三、行政征税的原则 198

四、行政征税的程序 199

第二节 行政收费 200

一、行政收费的概念与特征 201

二、行政收费的原则 202

三、行政收费的基础理论 203

四、行政收费的范围与标准 206

五、行政收费的设定权 207

六、行政收费的程序 208

第三节 公益征收征用 208

一、公益征收征用的概念 208

二、公益征收征用的范围——“公益”的界定 209

三、公益征收征用的补偿 210

四、公益征收征用的程序 213

第十三章 行政许可 215

第一节 行政许可概论 215

一、行政许可的概念 215

二、行政许可的性质 217

三、行政许可的类型 218

第二节 行政许可的基本原则 220

一、许可法定原则 220

二、公开公平公正原则 220

三、便民与效率原则 221

四、信赖保护原则 221

五、限制转让原则 222

六、监督原则 222

第三节 行政许可的设定 222

一、行政许可的设定原则 222

二、行政许可的设定范围 224

三、行政许可的设定权 226

四、行政许可的设定程序 227

第四节 行政许可的实施程序 228

一、申请与受理 228

二、审查 230

三、决定 232

四、变更与延续 235

第五节 行政许可中的法律责任 235

一、行政许可中的监督检查 235

二、行政许可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法律责任 238

三、行政许可申请人及被许可人的法律责任 239

第十四章 行政处罚 241

第一节 行政处罚概述 241

一、行政处罚的概念 241

二、行政处罚与相关概念的辨析 242

三、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 243

第二节 行政处罚的类型与设定 244

一、行政处罚的类型 244

二、行政处罚的设定 246

第三节 行政处罚的主体与适用 247

一、行政处罚的主体 248

二、行政处罚的管辖 248

三、行政处罚的适用 248

第四节 行政处罚的程序 250

一、行政处罚决定的条件 250

二、行政处罚的决定程序 251

三、行政处罚的执行程序 254

第十五章 行政强制 256

第一节 行政强制措施 256

一、行政强制措施的概念 256

二、行政强制措施的形式 257

三、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原则 257

四、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 258

第二节 行政强制执行 259

一、行政强制执行的概念 259

二、行政强制执行的类型 260

三、行政强制执行的原则 262

四、行政强制执行的程序 263

第十六章 其他行政活动形式 265

第一节 行政计划 265

一、行政计划的概念 265

二、行政计划的特征 266

三、行政计划的程序 267

四、行政计划的救济 268

第二节 行政确认 269

一、行政确认的概念 269

二、行政确认的性质 270

三、行政确认的类型与形式 271

四、行政确认的程序 272

第三节 行政奖励 273

一、行政奖励的概念 273

二、行政奖励的类型 274

三、行政奖励的原则 274

四、行政奖励的程序 275

第四节 行政救助 276

一、行政救助的概念 277

二、行政救助的性质 277

三、行政救助的原则 277

四、行政救助的内容 278

第五节 行政裁决 279

一、行政裁决的概念 279

二、行政裁决的性质 280

三、行政裁决的范围 280

四、行政裁决的原则 281

五、行政裁决的程序 282

六、行政裁决的救济 283

第六节 行政指导 284

一、行政指导的概念与特征 285

二、行政指导的形式与类型 286

三、行政指导的法律规制 287

四、行政指导的实效性确保 288

五、行政指导的法律救济 288

第七节 行政合同 289

一、行政合同的概念与类型 289

二、行政合同的性质 291

三、行政合同的缔结与履行 292

四、行政合同的内容 294

五、行政合同的变更与解除 295

六、行政合同的救济 296

第四编 行政程序法 299

第十七章 行政程序法 299

第一节 行政程序原理 299

一、行政程序的概念 299

二、行政程序的类型 300

三、行政程序的价值 301

四、正当法律程序原则 303

第二节 行政程序法 303

一、我国行政程序立法的现状 303

二、行政程序法的目标模式 304

三、行政程序法的基本原则 305

第三节 行政程序法的主要制度 306

一、听证 306

二、告知与说明理由 308

三、信息公开 309

四、表明身份 309

五、回避 309

六、职能分离 310

七、时效 311

第五编 行政救济法 315

第十八章 行政救济 315

第一节 行政救济概述 315

一、行政救济的概念 315

二、行政救济的特征 316

三、行政救济的目的 316

第二节 行政救济原理 317

一、行政救济与法治主义 317

二、相对人的行政救济权利 319

三、概括性、实效性权利救济原则 320

第三节 行政救济的途径 321

一、权力机关的救济 321

二、行政机关的内部救济 322

三、司法机关的救济 324

第十九章 行政复议 325

第一节 行政复议概述 325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325

二、行政复议的性质 326

三、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 327

第二节 行政复议的范围 328

一、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范围 328

二、抽象行政行为的复议范围 331

三、行政复议的排除事项 332

第三节 行政复议机关及管辖 334

一、行政复议的机关 334

二、行政复议的机构 335

三、行政复议的管辖 336

第四节 行政复议的参加人 340

一、行政复议参加人 340

二、复议申请人 340

三、复议被申请人 341

四、复议第三人 343

五、复议代理人 344

第五节 行政复议的程序 345

一、复议的申请 345

二、复议申请的受理 347

三、复议的审理 349

四、复议决定的作出 352

五、复议决定的送达与执行 355

第二十章 行政赔偿 356

第一节 行政赔偿 356

一、行政赔偿的概念 356

二、行政赔偿的归责原则 357

三、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 358

第二节 行政赔偿的范围 359

一、行政赔偿的行为范围 360

二、行政赔偿的损害范围 361

第三节 行政赔偿的程序 362

一、行政赔偿请求的提出 362

二、行政赔偿处理程序 364

三、行政赔偿后的追偿程序 365

第四节 行政赔偿的方式与计算标准 366

一、行政赔偿的方式 367

二、行政赔偿的计算标准 368

三、行政赔偿的费用 37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