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佛陀的智慧明灯 细读释家经典200句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佛陀的智慧明灯  细读释家经典200句
  • 沈智,盘运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万卷出版公司
  • ISBN:978754700239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27页
  • 主题词:佛教-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佛陀的智慧明灯 细读释家经典200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自性平等 众生是佛 3

001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3

002 故吾说无常,正是佛说真常之道也。 4

003 菩提自性,本来清净。 6

004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7

005 法无四乘,人心自有等差。 9

006 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 10

007 不生不灭,性相如如,常住不迁,名之曰道。 12

008 吾法念无念念,行无行行,言无言言,修无修修。 13

009 其法无二,其心亦然。 15

010 前念著境,即烦恼;后念离境,即菩提。 16

011 自性若悟,众生是佛。 18

012 因守无常心,佛说有常性。 19

013 佛性本无差别,只缘迷悟不同,所以有愚有智。 21

014 所谓佛法者,即非佛法。 22

015 凡夫即佛,烦恼即菩提。 24

016 世人性本清净,万法从自性生。 25

017 不悟,即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佛。 27

018 自悟修行,不在于诤;若诤先后,即同迷人。不断胜负,却增我法,不离四相。 28

019 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30

020 虽去吾千里,如常在吾边。 31

021 无二之性,即是实性。 33

022 顿悟华情已,菩提果自成。 34

023 处凡愚而不减,在圣贤而不增,住烦恼而不乱,居禅定而不寂。 36

024 叶落归根,来时无口。 37

025 诸法因缘生,我说是因缘;因缘尽故灭,我作如是说。 39

026 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40

027 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 42

028 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43

029 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45

030 开佛知见,即是出世;开众生知见,即是世间。 46

031 起修皆妄动,守住匪真精,妙旨因师晓,终亡染污名。 48

032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49

033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 51

034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52

035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54

036 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55

037 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57

038 因戒生定,因定发慧,是则名为三无漏学。 58

039 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60

040 若能如实观察,了了证知,是名成菩提。 61

041 下下人有上上智,上上人有没意智。 63

042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64

043 无情亦无种,无性亦无生。 66

第2章 识得本心 净心自悟 69

044 无上菩提,须得言下识自本心,见自本性。 69

045 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70

046 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72

047 苦口的是良药,逆耳必是忠言;改过必生智慧,护短心内非贤? 73

048 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 75

049 生死炽然,苦恼无量。 76

050 世人若修道,一切尽不妨。 78

051 色类自有道,各不相妨恼。 79

052 但见本源清净,觉体圆明,即名见性成佛,亦名如来知见。 81

053 若悟一一皆空,即当心如太虚,洞然无碍。 82

054 佛向性中作,莫向身外求。 84

055 功德须自性内见,不是布施供养之所求也,是以福德与功德别。 85

056 若欲修行,在家亦得,不由在寺。 87

057 我知定慧因,双修离诸物。 88

058 生死疲劳,从贪欲起,少欲无为,身心自在。 90

059 不知一法守空知,还如太虚生闪电。 91

060 菩萨不尔,常念知足,安贫守道,惟慧是业。 93

061 住心观净,是病非禅。 94

062 前念不生即心,后念不灭即佛。 96

063 一具臭骨头,何为立功课? 97

064 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 99

065 不离自性,即得自在神通,游戏三昧,是名见性。 100

066 有情即解动,无情即不动。 102

067 若能心中自见真,有真即是成佛因。 103

068 心是恶源,形为罪薮,如是观察,渐离生死。 105

069 破烦恼恶,摧伏四魔,出阴界狱。 106

070 名虽有二,体本同一。此定慧法,亦复如是。 108

071 已能随顺,转不退轮,善解法相,知众生根,盖诸大众,得无所畏。 109

072 菩萨布施,等念怨亲,不念旧恶,不憎恶人。 111

073 梵行高远,慈悲一切。 112

074 寂静常知足,是人当解脱。 114

075 汝修三昧,本出尘劳,淫心不除,尘不可出。 115

076 渡生死河,戒为船筏。 117

077 菩萨常念,广学多闻,增长智慧,成就辩才,教化一切,悉以大乐。 118

第3章 果位证得 自在人生 123

078 磨砖既不成镜,坐禅岂能成佛。 123

079 是法平等,无有高下,是名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124

080 口念心不行,如幻如化,如露如电。 126

081 若人言如来有所说法,即为谤佛,不能解我所说故。 127

082 佛以一音演说法,众生随类各得解。 129

083 心平何劳持戒?行直何用修禅? 130

084 大众勿迷,言定慧别。 132

085 空诵但循声,明心号菩萨。 133

086 莫心行谄曲,口但说直,口说一行三昧,不行直心。 135

087 若能于相离相,于空离空,即是内外不迷。 136

088 前愆既不灭,后过复又生,何名忏悔? 138

089 三车是假,为昔时故;一乘是实,为今时故。 139

090 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 141

091 外无一物而能建立,皆是本心生万种法。 142

092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144

093 一切即一,一即一切。 145

094 即心名慧,即佛乃定;定慧等持,意中清净。 147

095 一切处所,一切时中,念念不愚,常行智慧,即是般若行。 148

096 于一切法不取不舍,即是见性成佛道。 150

097 著境生灭起,如水有波浪,即名于此岸。 151

098 念念见性,常行平直,到如弹指,便睹弥陀。 153

099 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 154

100 邪心是海水,烦恼是波浪。 156

101 色身无常,有生有灭;法身有常,无知无觉。 157

102 善知识,我此法门,从上以来,先立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 159

103 于实性中,不染善恶,此名圆满报身佛。 160

104 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归依。 162

105 无上大涅槃,圆明常寂照;凡愚谓之死,外道执为断。 163

106 湛然常寂,妙用恒沙。 165

107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166

108 若恶用即众生用,善用即佛用。 168

109 邪迷之时魔在舍,正见之时佛在堂。 169

110 假使经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171

111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172

112 道果成就,上下和顺,法身具足。 174

113 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 175

114 一切般若智,皆从自性而生,不从外入,莫错用意,名为真性自用。 177

115 心静乐精进,是名诸佛教。 178

116 谤信永无迷,莫学驶求者,终日说菩提。 180

117 内心清净绝尘劳,超过无边恶趣门。 181

第4章 仁慈为善 自我慎独 185

118 诸恶莫作名为戒,诸善奉行名为慧。 185

119 修诸德本,虑而后行,唯济人命,终身安乐。 186

120 善知识,常行十善,天堂便至。 188

121 独作诸善,不为众恶。 189

122 佛言人治生,譬如蜂作蜜,采取精华,勤苦积日已成。 191

123 见性是功,平等是德;念念无滞,常见本性其实妙用,名为功德。 192

124 所谓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恶毒心,如是等心,尽是众生,各须自性自度,是名真度。 194

125 布施者获福,慈心者无怨,为善者消恶,离欲者无恼。 195

126 当勤精进,譬如小水常流,则能穿石。 197

127 专求白法,惠利群生。 198

128 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200

129 人命在几间?对曰:呼吸之间。 201

130 命欲日夜尽,及时可勤力,世间谛非常,莫惑堕冥中。 203

131 暴即身疲,身疲即意恼,意恼即行退。 204

132 广植德本,勿犯道禁,忍辱精进,慈心专一。 206

133 内外身观,精勤不懈,舍世贪忧。 207

134 莫轻小善,以为无福,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福充满,从纤纤起。 209

135 诸天所称,常与善俱,不与恶会。 210

136 莫轻小恶,以为无殃,水滴虽微,渐盈大器,凡罪充满,从小积成。 212

137 修习慈心,遍满一方,余方亦尔,周遍广普,无二无量。 213

138 大慈大悲,常无懈倦,恒求善事,利益一切。 215

139 欲学无上菩提,不得轻于初学。 216

140 不为人所取,不为鬼神所遮,不为洄流所住,亦不腐败。 218

141 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 219

142 行道守真者善,志与道合者大。 220

143 节身忍言,守摄其心,舍恚行道,忍辱最强。 222

144 内心谦下是功,外行于礼是德。 223

145 但行十善,何须更愿往生。 224

146 从前念、今念及后念,念念不被骄诳染。 226

147 功德智慧,以修其身,相好严身,色相第一,舍诸世间所有饰好。 227

148 善欲心生,故内心清净。 228

149 自利利人,人我兼利。 230

150 能善行礼节,常敬长老者,四福自然增,色力寿而安。 231

151 慈心孝顺,供养父母,计其功德,殊胜难量。 233

152 恭敬父母,尽心孝养;恒以善法,教导子女;愍念童仆,知其有无。 234

153 须菩提,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 235

154 远避恶人,淫荒勿友,从事贤者,以成明德。 237

155 慈悲,即是观音;喜舍,名为势至;能净,即释迦;平直,即弥陀。 238

156 古之圣人,其为善也,无小而不崇其于恶也,无微而不改。 240

157 常行于慈心,除去恚害想,大悲愍众生,矜伤为两泪。 241

158 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243

第5章 明心见性 佛法自在 247

159 学道见谛,愚痴都灭,得无不见? 247

160 心生即种种法生,心灭即种种法灭。 248

161 世人终日口念般若,不识自性般若,犹如说食不饱。 250

162 内外不住,去来自由,能除执心,通达无碍。 251

163 但于自心常起正见,烦恼尘劳常不能染,即是见性。 252

164 一切烦恼,是魔是贼。 254

165 自心地上觉性,如来放大光明。 255

166 迷人口说,智者心行。 257

167 若求解脱者,先须识根本。 258

168 念念无间是功,心行平直是德;自修性是功,自修身是德。 260

169 欲识知菩提,当如是识知自心。 261

170 如是一切善法,一切皆不放逸为根本。 263

171 心地无非自性戒,心地无痴自性慧,心地无乱自性定。 264

172 财同粪土,身比毒器,命若行云,弃三如唾。 266

173 清净无秽,无有缺漏。 267

174 智如日,慧如月,智慧常明。 269

175 人心本净,纵处秽浊则无瑕疵。 270

176 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 272

177 处于浊世,当如莲花,不为泥所污。 273

178 佛言:当念身中四大,各自有名,都无我者。我既都无,其如幻耳。 274

179 来去自由,通用无滞,即是般若三昧,自在解脱,名无念行。 276

180 夫迷途之法从妄想生,乃至展转成无量无边烦恼。 277

181 持戒者安,令身无恼,夜卧恬淡,寤则常欢。 279

182 无意名戒,无念名定,无妄名慧。 280

183 一切断欲,截意根源,昼夜守一,必入定意。 282

184 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283

185 断欲去爱,识自心源,达佛深理,悟无为法,内无所得,外无所求。 284

186 断欲守空,即见道真。 286

187 持戒是菩萨净土,菩萨成佛时,行十善道,满愿众生,来生其国。 287

188 出家寡欲,扰乱斯无,道法内充,故怀喜有余。 288

189 一毛一滴,一沙一尘,如是利益,悉皆自得。 290

190 佛言:人从爱欲生忧,从忧生怖,若离于爱,何忧何怖。 291

191 圣贤之学,固非一日之具。日不足继之以夜,积之岁月,自然可成。 293

192 自性无非、无痴、无乱,念念般若观照。 294

193 观诸有为如重病,忧悲苦恼惑所缠,三毒猛火恒炽然,无始时来不休息。 296

194 修念觉意,闲静无欲,出要无为。 297

195 不知足者,常为五欲所牵,为知足者之所怜愍。 299

196 是人少欲知足,能修普贤之行。 300

197 善根者不贪不恚不痴,一切善法从此三生。 302

198 捐志若虚空,勤行求道德。 304

199 少欲者,不求不取;知足者,得少不悔恨。 305

200 行寂静行,远离虚妄。 30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