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批判》上半部注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批判》上半部注释
  • (英)H·J·裴顿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23750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145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1190页
  • 主题词:康德,I.(1724~1804)-形而上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康德的经验形而上学 《纯粹理性批判》上半部注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引论 1

1.康德与其批评者 1

2.凑合说 2

3.极端与中庸的见解 4

4.凑合说的诸后果 6

5.康德自己对于《纯粹理性批判》的见解 7

6.康德学说的新颖性 11

7.新颖与含糊 12

8.康德之所以含糊的种种理由 14

9.康德的用语 15

10.某些保留 16

11.康德的要求 19

12.作为一个思想家的康德 20

第一卷 康德的问题 25

第二章 出现与实在 25

1.第一性的质和第二性的质 25

2.出现对于实在的关系 27

3.心理的状态 29

4.种种困难 31

5.历史背景 33

6.观念论与科学 34

7.康德的实在论倾向 36

8.康德的论证 38

第三章 综合的验前判断 42

1.哥白尼式的革新 42

2.验前知识 43

3.时间的居先性(Priority) 45

4.验前知识的各种类型 48

5.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50

6.分析判断 52

7.综合判断 54

8.康德的问题 55

9.康德的问题之实在性 57

第二卷 空间与时间 61

第四章 感官与感受性 61

1.先验感性论 61

2.直观 62

3.感官与知性 67

4.外感官与内感官 67

5.直观的形式 70

6.纯粹直观 73

第五章 空间与时间——形而上学的阐明 76

1.康德所提出的问题 76

2.形而上学的与先验的阐明 76

3.形而上学的阐明 78

4.空间与时间不是经验性的观念而是验前的观念 79

5.空间与时间不是概念而是直观 84

6.空间与时间的独一性 85

7.空间与时间的无限性 87

8.直观与概念作用 92

9.不同类别的抽象 95

第六章 空间与时间——先验的阐明与结论 99

1.空间与时间的先验阐明 99

2.综合的论证与分析的论证 101

3.结论 101

4.牛顿的见解 103

5.莱布尼茨的见解 104

6.康德的见解 105

7.时间的在前性 108

8.形式与质料 109

9.经验上的实在性,先验上的观念性 115

第七章 空间与时间——康德的种种假定 117

1.空间的普遍性 117

2.时间的普遍性 119

3.空间与时间的普遍性 123

4.空间与时间的必然性 124

5.现代数学的理论 127

6.康德对于代数的见解 129

7.验前结构的必要性 131

8.现代几何 133

第八章 空间与时间——康德的结论 136

1.空间、时间和感受性的关联 136

2.空间与时间的主观性 137

3.一种粗浅的类比 140

4.必然性的主观性与关于必然性的知识 141

5.反对莱布尼茨与牛顿的那些论证 143

6.康德的理论 148

7.人类经验 150

8.空间与时间对于自在之物的关系 153

9.时间与自在之物 154

10.康德的论证的价值 156

第三卷 形式逻辑与先验逻辑 161

第九章 形式逻辑 161

1.形式逻辑 161

2.形式逻辑的划分 163

3.形式逻辑全是验前的 165

4.概念的质料 167

5.概念的不同类型 171

6.概念的形式 173

第十章 形式逻辑(续) 180

1.判断的各种形式 180

2.判断的各种形式是否是普遍而又必然的 182

3.康德的中心论证 185

4.某些批评 186

5.康德的理想 187

6.综合判断的形式 189

7.推理的思维与分析的思维 192

8.判断就是综合 196

第十一章 先验逻辑 199

1.先验逻辑与形式逻辑 199

2.先验逻辑的性质 200

3.先验知识 204

4.知识的先验使用 207

5.先验逻辑能替代形式逻辑吗 209

6.先验逻辑的划分 210

7.康德的“建筑术”(Architectonic) 212

8.先验分析论 214

9.概念的分析论 215

10.形而上学的演绎与先验的演绎 217

11.主观的演绎与客观的演绎 218

第四卷 范畴的形而上学演绎 223

第十二章 概念作用与判断 223

1.形而上学演绎的划分 223

2.“机能”(function)的意义 224

3.论证的梗概 226

4.概念 227

5.判断 230

6.范畴 235

7.图型化的范畴 239

第十三章 概念作用与综合 242

1.纯粹直观与范畴 242

2.综合的性质 243

3.综合与分析 246

4.知识中的两个因素 249

5.综合与概念 251

6.纯粹综合与范畴 254

7.验前知识的种种条件 258

第十四章 形而上学演绎 261

1.论证的一般性质 261

2.判断中的统一性 262

3.统一性与综合 264

4.知性的纯粹概念 267

5.分析的统一性与综合的统一性 268

6.分析的统一性 269

7.综合的统一性 270

8.范畴与判断的形式 274

9.发现范畴的线索 278

10.分析判断与综合判断 281

第十五章 范畴 283

1.各范畴 283

2.范畴的三分法 285

3.范畴与类概念 287

4.副范畴(predicables) 287

5.范畴表是否完整 288

第五卷 先验演绎——导言性的阐明第十六章 问题 293

1.先验演绎的划分 293

2.先验演绎的诸原理 293

3.经验性的演绎与先验演绎 294

4.空间与时间和范畴 296

5.时间上心理的发展 297

6.先验演绎的必要性 299

7.演绎范畴的困难 302

8.这种困难的理由 304

9.困难的例证 306

10.求援于经验是无用的 307

11.凑合说 308

12.直观与知性 310

13.动物的意识 312

第十七章 解决问题的方法 317

1.哥白尼式的革新 317

2.经验性的观念 318

3.验前的观念 319

4.纯粹直观与纯粹概念 320

5.对象 321

6.一个一般对象的概念 322

7.客观演绎的方法 323

8.先验演绎的一般原理 325

9.主观演绎的方法 326

第十八章 临时的阐明 329

1.阐明的方法 329

2.重复 330

3.客观演绎 331

4.主观演绎 333

5.三重综合 334

6.论证的计划 337

第十九章 三重综合 339

1.时间的重要性 339

2.领会的综合 341

3.再生的综合 346

4.三种想像力 349

5.先验的相近性 350

6.再生的纯粹先验综合 354

7.认识的综合 357

8.清楚的与模糊的观念 360

9.经验性的与先验的统觉 363

第二十章 对象与概念 365

1.康德阐明的方法 365

2.对象 366

3.意识的形式统一性 369

4.综合与概念 370

5.概念与规则 371

6.经验性的概念 373

7.必然的再生 376

第二十一章 统觉与自然的统一性 379

1.必然的综合统一性与统觉 379

2.经验性的与先验的统觉 381

3.内感官与经验性的统觉 383

4.先验统觉 386

5.统觉的统一性 389

6.统觉作为经验的条件 392

7.自然的统一性 395

第二十二章 先验的对象 400

1.统觉与先验的对象 400

2.先验的对象与自在之物 404

第二十三章 统觉和范畴 410

1.阐明的次序 410

2.经验的统一性 411

3.统一性是按照概念的 414

4.范畴与思想的各种形式 415

5.统觉与范畴 416

6.“作用”(function)的意义 418

7.综合的作用 423

第二十四章 出现的亲合性 428

1.出现的亲合性 428

2.先验的与经验性的亲合性 431

3.自然的统一性 433

4.独一的无所不包容的经验 434

第六卷 范畴的先验演绎 441

第二十五章 顺行的阐明 441

1.有权威的阐明 441

2.统觉的统一性 442

3.杂多的统一性 443

4.经验性的与先验的意识 445

5.知性的各原理 446

6.清楚的与模糊的观念 447

7.想像力的纯粹综合 448

8.纯粹综合与经验 450

9.想像力的先验综合 451

10.想像力的综合的先验统一性 452

11.统觉与知性 453

12.知性与范畴 455

13.知性与出现 456

14.知性与想像力 457

第二十六章 退行的阐明 460

1.退行的阐明 460

2.所予的出现 460

3.领会的综合 462

4.再生的综合 463

5.先验的亲合性 465

6.想像力的先验综合 467

7.先验的想像力与经验 469

8.先验的想像力与统觉 470

9.范畴 472

第二十七章 知性与自然 475

1.知性的作为规则的力量 475

2.规则与规律 477

3.康德自己的定义 478

4.作为立法者的知性 480

5.最后的概述 481

6.凑合说 482

第二十八章 客观演绎 483

1.第二版中的演绎 483

2.客观演绎与主观演绎 485

3.客观演绎概述 486

4.结合或说综合 487

5.统觉的综合统一性 494

6.统觉与知识对象 500

7.统觉的客观统一性 503

8.统觉与判断的形式 506

9.客观演绎 508

10.“所予”一词的不明确性 510

第二十九章 主观演绎 512

1.范畴与人类经验 512

2.客观演绎与主观演绎 514

3.主观演绎的构架 515

4.知识通过范畴而有的限制 516

5.范畴与非人类的智力 517

6.范畴与时间的形式 519

7.想像力的先验综合 521

8.主观演绎的目的 523

9.领会的综合 524

10.领会包含有空间与时间 525

11.空间与时间包含有统一性 526

12.主观演绎 528

13.量的范畴 529

14.因果性的范畴 530

15.作为立法者的知性 532

第三十章 演绎的论证 533

1.经验的分析 533

2.思想的要求 535

3.思想的各种形式 538

4.演绎的主观的和客观的两方面 541

5.康德的论证之性质 544

6.哥白尼式的革新 546

7.康德的见解所含的种种困难 550

8.哥白尼式的革新与范畴 553

第三十一章 经验中的因素 556

1.统觉的统一性 556

2.对象的统一性 557

3.想像力的综合 558

4.综合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 559

5.这个两难的种种错误的假定 561

6.先验综合的实例 562

7.经验的发展 563

8.综合的必然性 565

9.心与实在性的合作 567

10.经验性的实在论与先验的观念论 568

11.当前的论证之种种限制 570

第七卷 范畴的图型法 575

第三十二章 范畴与图型 575

1.康德的论证之一种概述 575

2.论图型法这一章的重要性 578

3.判断的先验学说 579

4.在范畴下的统摄 582

5.在范畴下的统摄之困难 583

6.先验的图型 586

7.范畴通过图型所受的限定 588

8.一般的图型 590

9.先验图型的种种特征 595

10.各种结论的概述 597

第三十三章 先验图型 600

1.范畴与图型 600

2.量的图型 602

3.质的图型 606

4.关系的图型 610

5.样式的图型 615

6.康德的概述 618

7.图型的数目 622

第三十四章 图型的重要意义 624

1.统摄与三段论式 624

2.范畴与图型 626

3.想像力的先验综合 629

4.知性的图型法 630

5.康德学说的价值 633

6.重建的可能性 635

第八卷 知性的原理 639

第三十五章 综合判断的最高原理 639

1.康德的论证之性质 639

2.分析判断的原理 641

3.综合判断的不同类别 642

4.所谓“第三物” 644

5.经验的可能性 648

6.一切综合判断的原理 652

第三十六章 知性的原理 655

1.原理的不同类别 655

2.知性的各原理 656

3.直观的确实性与推理的确实性 658

4.这些原理的证明 661

5.现代科学与知性的原理 663

第九卷 数学的原理 669

第三十七章 直观的公理 669

1.公理的原则 669

2.第一版中的证明 670

3.第二版中的证明 673

4.综合的前后相继性 675

5.直观与对象 677

6.感性论的学说 680

7.几何的公理 682

8.量(quantitas)与限量(quantum) 683

9.算术的公式 688

10.数学对于经验的对象之应用 690

第三十八章 感官知觉的预测 693

1.预测的原则 693

2.第一版中的证明 698

3.第二版中的证明 700

4.内涵量 702

5.质的综合 706

6.对象的因果作用 708

7.连续性的学说 710

8.空洞的空间与空洞的时间 712

9.康德的结论 713

第十卷 经验的类比 717

第三十九章 类比的原则 717

1.这原则的系统表述 717

2.第一版中的论证 719

3.时间的样式 722

4.第二版中的论证 726

5.论证的种种假定 729

6.论证的结论 731

7.这论证的一般性格 734

第四十章 类比的特别性格 737

1.类比是制约性的 737

2.“类比”的第一种意义 737

3.“类比”的第二种意义 739

第四十一章 第一种类比 743

1.永恒性的原理 743

2.第一版的论证 745

3.第二版的论证 749

第四十二章 实体 751

1.在什么意义上领会是前后相继的 751

2.永恒的东西与时间的确定 754

3.时间的永恒性 758

4.基体(substratum)与实体(substance) 760

5.实体能被知觉吗 763

6.实体的限量 767

7.物质性的实体 769

8.物质不灭 773

9.实体的经验性标准 774

10.变动的概念 776

11.科学与经验 778

第四十三章 第二种类比 780

1.因果性原理 780

2.因果性的六种证明 783

3.第一种证明 784

4.对象与其时间上的关系 789

5.第二种证明 798

第四十四章 第二种类比(续) 804

1.第三种证明 804

2.因果性这个概念的起源 808

3.第四种证明 808

4.第五种证明 813

5.第六种证明 817

第四十五章 因果性的论证 822

1.康德的种种预先假定 822

2.康德的论证 823

3.客观的与主观的前后相继 825

4.经验的各种条件 828

5.进行到经验的过程 831

6.因果性与时间 833

7.特殊的因果律 836

8.想像力的先验综合 839

第四十六章 因果性与连续性 842

1.康德关于因果性的概念 842

2.原因与结果的前后相继性 844

3.变动的连续性 846

4.连续性的定律 849

5.连续性作为领会的形式条件 850

第四十七章 第三种类比 855

1.相互作用的原理 855

2.同时并存的意义 858

3.第二版中的证明 860

第四十八章 第三种类比(续) 872

1.第一版中的证明 872

2.相互作用与感官知觉 878

3.相互作用与统觉的统一性 881

4.相互作用与同时并存 886

5.康德对于相互作用的证明 891

第十一卷 经验性思想的公准 897

第四十九章 可能性 897

1.可能性、现实性与必然性的原理 897

2.样式各范畴的相互依赖 901

3.思想与其对象 904

4.第一条公准 907

5.可能性对不同类型概念的关系 908

6.经验的可能性 916

第五十章 现实性与必然性 919

1.第二条公准 919

2.第三条公准 924

3.某些传统的想法 926

4.莱布尼茨式的可能性 928

5.“公准”这词的意义 930

6.康德的阐明之有效性(competence) 933

第十二卷 先验观念论 937

第五十一章 经验实在论 937

1.批判哲学的诸问题 937

2.笛卡尔与贝克莱 938

3.观念论的驳斥 940

4.转向对观念论的进攻 943

5.经验实在论与先验观念论 947

6.感官与想象 948

第五十二章 内感官与自我知识 950

1.内感官的似是而非 950

2.知性、想像力与内感官 954

3.康德学说的例证 957

4.内感官与现象性的自我 962

5.统觉与自我知识 965

第五十三章 自我知识与对象知识 968

1.自我的存在 968

2.对象的存在 970

3.内外感官的实在性 975

4.内外感官的观念性 976

5.时间与内感官 978

6.内感官与现象性的自我 980

7.出现与幻相 982

8.内感官的种种困难 984

9.一种粗糙的类比 990

第五十四章 概念的先验使用 992

1.经验性的实在论与先验的观念论 992

2.概念的经验使用 994

3.概念的先验使用 996

4.数学的种种概念 998

5.范畴 999

6.康德的结论 1002

第五十五章 本体与先验对象 1006

1.现象与本体 1006

2.关于本体的所谓知识 1007

3.先验对象 1010

4.对于本体的信念之起源 1012

5.康德在第一版中的结论 1014

第五十六章 现象与本体 1017

1.范畴与关于本体的知识 1017

2.“本体”的积极与消极意义 1019

3.我们能认识自在之物吗 1020

4.思想与直观 1022

5.作为一种限制概念的“本体”概念 1024

6.知性不为感受性所限制 1026

7.知性与感受性的统一 1027

8.知识的种种限制 1028

写完之后的话 1030

一般的索引 1033

有注释的段落之索引 1122

汉欧翻译名词对照表 1131

整理者后记 114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