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计算机网络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庚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84737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07页
- 文件大小:36MB
- 文件页数:316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计算机网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论 1
1.1 计算机通信与网络发展过程 1
1.1.1 主要发展过程 1
1.1.2 我国的网络发展现状 3
1.2 计算机网络基本概念 4
1.2.1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4
1.2.2 计算机网络的组成 5
1.3 网络的类型及其特征 6
1.3.1 根据网络拓扑结构分类 6
1.3.2 根据网络覆盖范围分类 6
1.3.3 根据网络传输介质分类 7
1.4 计算机通信协议与网络体系结构 8
1.4.1 通信协议与分层体系结构 9
1.4.2 OSI/RM体系结构 11
1.4.3 TCP/IP体系结构 15
1.4.4 OSI/RM和TCP/IP体系结构的比较 16
1.4.5 网络通信标准化组织 17
1.5 计算机网络发展动态 18
1.5.1 基于IPv6的下一代因特网 18
1.5.2 软交换技术 18
1.5.3 可信网络和普适服务 19
本章总结 20
练习题 21
第2章 物理层 23
2.1 数据通信基础 23
2.1.1 信息、数据与信号 23
2.1.2 数据通信系统 24
2.1.3 数据通信系统的技术指标 26
2.2 传输介质 30
2.2.1 双绞线 30
2.2.2 同轴电缆 31
2.2.3 光纤 31
2.2.4 无线的传输介质 33
2.3 编码与调制 35
2.3.1 数字—数字编码 35
2.3.2 模拟—数字编码 36
2.3.3 数字—模拟调制 38
2.3.4 模拟—模拟调制 39
2.4 多路复用技术 40
2.4.1 频分复用 40
2.4.2 时分复用 41
2.4.3 码分复用 42
2.4.4 波分复用 43
2.5 数据交换技术 43
2.5.1 电路交换 44
2.5.2 报文交换 45
2.5.3 分组交换 46
2.6 物理层设备与接口 47
2.6.1 中继器 48
2.6.2 集线器 48
2.6.3 物理层接口特性 50
本章总结 53
练习题 54
第3章 数据链路层 55
3.1 数据链路层的基本概念 55
3.1.1 数据电路和数据链路 55
3.1.2 数据链路的结构 56
3.1.3 数据链路层帧的构成 57
3.1.4 数据链路层的功能 59
3.2 数据的可靠传输与流量控制 60
3.2.1 流量控制的作用 60
3.2.2 停止—等待方式流量控制 61
3.2.3 滑动窗口协议 67
3.2.4 连续ARQ协议 71
3.2.5 选择ARQ协议 73
3.3 差错控制 74
3.3.1 差错控制的基本概念 74
3.3.2 简单的差错控制编码 79
3.3.3 汉明码及线性分组码 80
3.3.4 循环码 83
3.4 点对点信道的数据链路层协议 85
3.4.1 数据链路层协议概述 86
3.4.2 面向比特的传输控制规程 86
3.4.3 Internet中的PPP协议 91
本章总结 95
练习题 97
第4章 局域网与广域网 99
4.1 局域网概述 99
4.1.1 局域网的定义 99
4.1.2 局域网的特点 100
4.1.3 局域网的4个技术特性 100
4.1.4 局域网的拓扑结构 100
4.1.5 局域网的相关标准 101
4.1.6 局域网的传输介质 102
4.2 局域网信道的介质访问控制 103
4.2.1 介质访问控制基本概念 103
4.2.2 基于随机访问的介质访问控制 104
4.2.3 基于轮询访问的介质访问控制 106
4.3 以太网技术 107
4.3.1 以太网概述 107
4.3.2 以太网工作原理 108
4.4 以太网的MAC层 110
4.4.1 MAC地址 110
4.4.2 MAC帧格式 111
4.4.3 CSMA/CD的工作过程 112
4.4.4 以太网的信道利用率 113
4.5 以太网的组网方式 115
4.5.1 连接方式 115
4.5.2 以太网级联与扩展 116
4.6 高速以太网 119
4.6.1 100BASE-T以太网 119
4.6.2 千兆以太网 120
4.6.3 以太网技术的发展 122
4.7 虚拟局域网 123
4.7.1 虚拟局域网的概念 123
4.7.2 虚拟局域网标准 124
4.8 无线局域网 124
4.8.1 无线局域网概述 124
4.8.2 802.11标准中的物理层 126
4.8.3 802.11标准中的MAC层 127
4.9 广域网 131
4.9.1 广域网概述 131
4.9.2 广域网中的分组交换 132
4.9.3 X.25分组交换网 134
4.9.4 帧中继 135
4.9.5 异步传送方式ATM 136
本章总结 138
练习题 138
第5章 网络层与网络互连 140
5.1 网络层概述 140
5.1.1 网络层的功能 140
5.1.2 路由选择算法 142
5.2 IPv4 144
5.2.1 分类的IP地址 144
5.2.2 IP地址的分配与使用 146
5.2.3 IP数据报 147
5.2.4 因特网地址到物理地址的映射 152
5.2.5 无连接的数据报传送 155
5.2.6 差错与控制报文 158
5.2.7 子网编址 161
5.2.8 无编号的点对点网络 164
5.2.9 无分类编址与CIDR 165
5.3 因特网的路由选择协议 168
5.3.1 自治系统与路由选择协议分类 168
5.3.2 内部网关协议RIP 170
5.3.3 内部网关协议OSPF 173
5.3.4 外部网关协议BGP 180
5.4 IP组播 184
5.4.1 IP组播基本概念 184
5.4.2 IP组播地址和IP协议对组播的处理 185
5.4.3 网际组管理协议 187
5.4.4 组播转发和路由选择 188
5.5 移动IP 190
5.5.1 移动IP的概念 190
5.5.2 移动IP的通信过程 191
5.6 专用网络与互连 193
5.6.1 虚拟专用网VPN 193
5.6.2 网络地址转换NAT 194
5.7 下一代网际协议IPv6 195
5.7.1 IPv6的主要特点 196
5.7.2 IPv6基本首部格式 196
5.7.3 IPv6编址 197
5.8 网络互连设备 199
5.8.1 互连设备分类 199
5.8.2 路由器的组成和功能 201
本章总结 206
练习题 207
第6章 传输层 210
6.1 传输层提供的服务 210
6.1.1 传输层的功能 210
6.1.2 传输层编址和套接字 212
6.1.3 无连接服务和面向连接服务 214
6.2 UDP协议 214
6.2.1 UDP概述 214
6.2.2 UDP用户数据报格式 215
6.2.3 UDP实例 217
6.3 TCP协议 218
6.3.1 TCP概述 218
6.3.2 TCP报文段格式 219
6.3.3 TCP连接管理 221
6.3.4 TCP可靠传输 224
6.3.5 TCP流量控制 228
6.3.6 TCP拥塞控制 229
6.3.7 TCP实例 231
本章总结 232
练习题 232
第7章 应用层 234
7.1 应用层协议与网络应用模式 234
7.1.1 应用层协议 234
7.1.2 网络应用模式 235
7.2 域名系统 239
7.2.1 域名系统概念 239
7.2.2 域名结构 240
7.2.3 域名解析服务 241
7.3 远程登录 243
7.4 文件传输协议 244
7.4.1 文件传输协议 244
7.4.2 简单文件传输协议 246
7.5 引导程序协议与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46
7.5.1 引导程序协议 246
7.5.2 动态主机配置协议 247
7.6 电子邮件系统与SMTP 248
7.6.1 电子邮件系统的组成 248
7.6.2 简单邮件传输协议SMTP 249
7.6.3 POP3和IMAP4 250
7.6.4 MIME 250
7.7 万维网与HTTP 255
7.7.1 超文本传输协议 256
7.7.2 超文本标记语言 259
7.8 网络电话技术及其应用 261
7.8.1 网络电话的基本分类 261
7.8.2 网络电话系统的组成 263
7.8.3 网络电话应用的关键技术 264
本章总结 267
练习题 268
第8章 网络管理和网络安全 270
8.1 网络管理的基本概念 270
8.1.1 网络管理的发展及逻辑结构 270
8.1.2 网络管理标准化 272
8.2 网络管理的主要功能 272
8.3 网络管理协议 275
8.3.1 公共管理信息协议 275
8.3.2 简单网络管理协议 278
8.4 网络安全概述 283
8.4.1 网络安全的目标 284
8.4.2 安全服务与安全机制 285
8.5 数据加密技术 287
8.5.1 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288
8.5.2 非对称密钥密码技术 289
8.6 用户身份认证 291
8.6.1 基于共享密钥的用户认证协议 291
8.6.2 基于公开密钥算法的用户认证协议 292
8.6.3 基于密钥分发中心的用户认证协议 292
8.6.4 数字签名 293
8.6.5 报文摘要 294
8.7 访问控制 295
8.7.1 访问控制基本原理 295
8.7.2 防火墙技术 295
8.8 虚拟专用网 296
8.9 高层安全 299
本章总结 300
练习题 301
缩略语 302
参考文献 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