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哲学史 2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哲学史  2
  • 劳思光著 著
  • 出版社: 三民书局股份有限公司
  • ISBN:
  • 出版时间:1984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中国哲学史 2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汉代哲学 3

(A)汉代哲学之外缘观察 3

(B)汉代哲学之内在解析 7

(C)汉儒之没落 9

(一)心性论问题之分裂 10

(二)阴阳五行说与汉儒之关系 11

(D)道家思想之肢解 17

(一)“超越我”之形躯化——道教 18

(二)文化否定论之孤立化——放诞之风 19

(三)“守柔”与“无为”之技术化——黄老之术 20

(E)董仲舒与“天人相应”之观念 22

(F)礼记之思想 29

(一)礼记一书之特色 30

(二)“大学”与“学记” 33

(a)“学”之意义之演变 33

(b)“学记”之要旨 35

(c)“大学”之理论 38

(三)中庸之时代及其理论 45

(a)中庸之时代 46

(b)中庸之思想 50

(1)“道”与“中和” 51

(2)“尽性”与“诚” 54

(3)“人”之地位 59

(四)“乐记”之理论 61

(G)易传之思想 71

(一)易传与卦爻辞违异 72

(二)易传乃杂辑而成 81

(三)易传中之特殊论点 85

(a)宇宙秩序与人生规律 86

(b)德性之“本体论解释” 89

(c)占卜之意义 92

(d)“贞凶” 96

(四)易传理论之评论 100

(H)淮南子、扬雄与王充 105

(一)淮南子 105

(二)扬雄之思想 114

(a)法言 114

(b)太玄 122

(三)王充之思想 124

(a)态度与方法 126

(b)辩“天人关系” 127

(c)“命”与“性” 131

(I)结语 138

第二章 魏晋玄学 141

(A)玄学之根源及分派 141

(一)玄学与儒道之关系 142

(二)才性派之特色 144

(三)名理派之特色 147

(B)“才性”之说 149

(C)“名理”之说 158

(一)何晏 158

(二)王弼 160

(三)向秀与郭象 168

(a)“自然”与“天然” 169

(b)“无待”与“独化” 170

(c)“无待”与“逍遥” 171

(d)“无为” 172

(e)“变化”与相反相成 174

第三章 中国佛教哲学 177

(A)总说 177

(B)印度佛教教义述要 179

(一)原始教义 180

(a)三法印 181

(b)四谛 183

(c)十二因缘 190

(二)大乘教义 193

(a)中观之学 194

(1)“空”及“假名” 194

(2)“因缘”与“无自性” 196

(3)“八不中道” 199

(4)涅槃 200

(b)唯识之学 200

(1)“妙有”之意义 202

(2)“三自性” 203

(3)“百法” 205

(4)“八识” 207

(5)“阿赖耶”之染净问题 210

(6)“种子”与“种性” 214

(c)真常之教 216

(1)“一乘”观念 217

(2)“佛性”观念 219

(3)“法身” 227

(4)佛境界与“法界” 228

(C)佛教在中国之流传及讲论 232

(一)初期之概况 233

(二)北中国之佛教 236

(a)道安与六家七宗 237

(b)鸠摩罗什及其弟子 246

(c)北方四宗 251

(三)南中国之佛教 255

(a)东晋玄风与慧远之佛教运动 255

(b)竺道生与涅槃宗 259

(1)佛性即真我 262

(2)法身无色 263

(3)顿悟义与一阐提有佛性义 264

(c)真谛与摄论宗 269

(d)大乘起信论 275

(1)大乘起信论之真伪问题 276

(2)大乘起信论之理论 277

附记:本时期之重要佛教史著作 287

(D)中国佛教之三宗 289

(一)天台宗 292

(a)天台宗简史 292

(b)天台宗之判教理论 296

(c)天台宗之教义 299

(1)一念三千 299

(2)一心三观 302

(3)六即 304

(二)华严宗 306

(a)华严宗简史 306

(b)华严宗之判教理论 310

(c)华严宗之教义 314

(1)法界观 314

(2)“十玄”之义 317

(3)六相圆融 319

(三)禅宗 322

(a)禅宗简史 324

(b)慧能之教义 328

(1)见性成佛 329

(2)定慧不二 330

(3)无念,无相,无住 332

(4)不依经论 332

附记:关于禅宗之重要著作 334

(E)返归印度之佛教思想运动 335

(一)“唯识三十论”要旨 336

(二)玄奘及法相宗 339

(a)简史 339

(b)判教 340

(c)理论特色 340

(1)“阿赖耶识”问题 341

(2)“末那识”问题 342

(3)“悟入””问题 343

后记 347

书目略录 3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