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刘朝霞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452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天台宗-研究;唯识宗-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早期天台学对唯识古学的吸收与抉择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1
一 选题的意义 1
二 研究现状 4
三 方法论的抉择:三重理解与三重反思性研究 5
第一章 天台学的基本结构与特色 11
第一节 南岳天台的践履与著述 11
一 南岳慧思 13
二 天台智者 17
三 天台宗所宗教典 23
第二节 基本结构——三观 25
一 三智、三谛与三观名义 25
二 智者对三智、三谛、三观的阐发 26
三 一心三观 33
第三节 基本结构——四教 43
一 四教与三观 43
二 四教名义 45
三 五时八教 49
四 小结 50
第四节 天台学的定位与归属 51
第二章 唯识三大士及唯识古学的主要观点 57
第一节 印度根本唯识学概况 57
一 唯识三大士及其著作 57
二 三大士思想的出发点——大乘空观 61
三 唯识学思想概要:八识与三性 67
四 三大士的复杂思想 78
第二节 唯识古学概貌(之一)——地论师及其观点 87
一 地论师 87
二 地论师的观点 90
第三节 唯识古学概貌(之二)——摄论师及真谛的学说 97
一 真谛译籍 97
二 摄论师 99
三 真谛的学说 102
第三章 天台学的准备阶段与唯识古学的交涉 111
第一节 慧思的师承 111
第二节 诸师考辨 115
一 明师 115
二 最师 116
三 嵩师与就师 119
四 鉴师与慧师 120
五 文师 121
第三节 小结 128
第四章 南岳慧思的心意识说——以《随自意》、《安乐行》、《无诤门》为范围 132
第一节 如来藏说 133
第二节 心相与心性 143
一 《大集经》、《大智度论》中的心相与心性 144
二 慧思的心性与心相说 149
第三节 “意”与“识” 159
一 意识与意根 159
二 转识与藏识 162
第四节 小结 167
第五章 《大乘止观》对唯识古学的融会与超越 169
第一节 关于《大乘止观》的歧义 169
一 歧义之一:关于作者 169
二 歧义之二:本论与天台学的关系 171
三 本书的立场 173
第二节 本论的结构与创作背景 176
一 本论结构概览 176
二 本论与《摄论》结构比较 181
三 本论的创作背景:唯识古学面对的理论诘难 183
第三节 本论对唯识古学的融会与超越 187
一 从真实性说起 188
二 体相用结构说之一:真心缘起说 192
三 体相用结构说之二:无明缘起说 195
四 止观与唯心 199
第四节 本论于天台圆教的意义 203
一 本论以圆摄别的旨趣 203
二 本论所显示的不同于智者的路径与风格及其对天台后学的启示 205
第六章 智者天台学与根本唯识学的比较 209
第一节 性相总论 210
一 阿赖耶识缘起与一念三千 210
二 三谛与三性、三无性 219
第二节 止观行证 227
一 止观名义 227
二 圆顿止观与缘总法止观 230
三 无生观门与四寻思 235
四 判位次 238
第七章 智者论心意识 242
第一节 《法界次第初门》、《觉意三昧》等中的心意识说 243
一 心意识的一与非一 244
二 心王心数与三因佛性 246
三 心相心性与观心次第 248
第二节 《金光明经玄义》、《法华玄义》及《维摩经玄疏》、《维摩经文疏》中的三识说 251
一 《金光明经玄义》、《法华玄义》中的七、八、九识 252
二 《维摩经玄疏》、《维摩经文疏》中的六、七、八识 257
第三节 正说:一念无明法性心——以“无住本”为中心展开 260
第八章 智者对唯识古学的抉择 276
第一节 智者与唯识古学 276
第二节 别教 278
一 “别教”的出处 278
二 智者对别教的界定 282
三 反思 288
第三节 料简地、摄诸师学说(之一)——真修缘修与四宗五宗 292
一 真修缘修 293
二 四宗五宗 299
第四节 料简地、摄诸师学说(之二)——唯识与《摄论》 307
一 识与唯识 307
二 料简《摄论》 314
第五节 智者佛学史观的特色 322
一 尊经 323
二 无诤 326
三 终极旨归:解脱 332
结束语 335
主要参考文献 340
后记 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