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Cadence高速PCB设计实战攻略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Cadence高速PCB设计实战攻略
  • 李增,林超文,蒋修国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28502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642页
  • 文件大小:103MB
  • 文件页数:660页
  • 主题词:印刷电路-计算机辅助设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Cadence高速PCB设计实战攻略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原理图OrCAD Capture CIS 1

1.1 OrCAD Capture CIS基础使用 1

1.1.1 新建Project工程文件 2

1.1.2 普通元件放置方法(快捷键P) 3

1.1.3 Add library增加元件库 4

1.1.4 Remove Library移除元件库 4

1.1.5 当前库元件的搜索办法 4

1.1.6 使用Part Search选项来搜索 5

1.1.7 元件的属性编辑 6

1.1.8 放置电源和GND的方法 7

1.2 元件的各种连接办法 8

1.2.1 同一个页面内建立互连线连接 8

1.2.2 同一个页面内NET连接 10

1.2.3 无电气连接的引脚,放置无连接标记 11

1.2.4 不同页面间建立互连的方法 12

1.2.5 总线的使用方法 13

1.2.6 总线中的说明 15

1.3 浏览工程及使用技巧 16

1.3.1 Browse的使用方法 16

1.3.2 浏览Parts元件 17

1.3.3 浏览Nets 18

1.3.4 利用浏览批量修改元件的封装 19

1.4 常见的基本操作办法 20

1.4.1 选择元件 20

1.4.2 移动元件 21

1.4.3 旋转元件 21

1.4.4 镜像翻转元件 21

1.4.5 修改元件属性 22

1.4.6 放置文本和图形 22

1.5 创建新元件库 24

1.5.1 创建新的元件库 24

1.5.2 创建新的库元件 25

1.5.3 创建一个Parts的元件 25

1.5.4 创建多个Parts的元件 29

1.5.5 一次放置多个Pins,Pin Array命令 33

1.5.6 低电平有效PIN名称的写法 34

1.5.7 利用New Part Creation Spreadsheet创建元件 34

1.5.8 元件库的常用编辑技巧 36

1.5.9 Homogeneous类型元件画法 36

1.5.10 Heterogeneous类型元件画法 37

1.5.11 多Parts使用中出现的错误 38

1.5.12 解决办法 38

1.6 元件增加封装属性 39

1.6.1 单个元件增加Footprint属性 39

1.6.2 元件库中添加Footprint属性,更新到原理图 40

1.6.3 批量添加Footprint属性 41

1.7 相应的操作生成网络表相关内容 43

1.7.1 原理图编号 43

1.7.2 进行DRC检查 45

1.7.3 DRC警告和错误 48

1.7.4 统计元件PIN数 48

1.8 创建元件清单 49

1.8.1 标准元件清单 49

1.8.2 Bill of Matenal输出 51

第2章 Cadence的电路设计流程 52

2.1 Cadence板级设计流程 52

2.1.1 原理图设计阶段 52

2.1.2 PCB设计阶段 52

2.1.3 生产文件输出阶段 53

2.2 Allegro PCB设计流程 53

2.2.1 前期准备工作 53

2.2.2 PCB板的结构设计 53

2.2.3 导入网络表 54

2.2.4 进行布局、布线前的仿真评估 54

2.2.5 在约束管理中建立约束规则 54

2.2.6 手工布局及约束布局 54

2.2.7 手工进行布线或自动布线 54

2.2.8 布线完成以后进行后级仿真 55

2.2.9 网络、DRC检查和结构检查 55

2.2.10 布线优化和丝印 55

2.2.11 输出光绘制板 55

第3章 工作界面介绍及基本功能 57

3.1 Allegro PCB Designer启动 57

3.2 软件工作的主界面 58

3.3 鼠标的功能 64

3.4 鼠标的Stroke功能 65

3.5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Display选项卡 67

3.6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Design选项卡 71

3.7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Text选项卡 72

3.8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Shape选项卡 73

3.9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Flow planning选项卡 73

3.10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Route选项卡 74

3.11 Design parameters命令的Mfg Applications选项卡 74

3.12 格点设置 75

3.13 Allegro中的层和层设置 76

3.14 PCB叠层 79

3.15 层面显示控制和颜色设置 80

3.16 Allegro常用组件 86

3.17 脚本录制 89

3.18 用户参数及变量设置 89

3.19 快捷键设置 91

3.20 Script脚本做成快捷键 94

3.21 常用键盘命令 95

3.22 走线时用快捷键改线宽 96

3.23 定义快捷键换层放Via 96

3.24 系统默认快捷键 96

3.25 文件类型介绍 97

第4章 焊盘知识及制作方法 98

4.1 元件知识 98

4.2 元件开发工具 99

4.3 元件制作流程和调用 99

4.4 获取元件库的方式 100

4.5 PCB正片和负片 100

4.6 焊盘的结构 101

4.7 Thermal Relief和Anti Pad 103

4.8 Pad Designer 106

4.9 焊盘的命名规则 109

4.10 SMD表面贴装焊盘的制作 112

4.11 通孔焊盘的制作(正片) 114

4.12 制作Flash Symbol 115

4.13 通孔焊盘的制作(正负片) 117

4.14 DIP元件引脚尺寸和焊盘尺寸的关系 120

4.15 SMD元件引脚尺寸和焊盘尺寸的关系 121

4.16 SMD分立元件引脚尺寸和焊盘尺寸的关系 121

4.17 常用的过孔孔径和焊盘尺寸的关系 122

4.18 实例:安装孔或固定孔的制作 122

4.19 实例:自定义表面贴片焊盘 124

4.20 实例:制作空心焊盘 128

4.21 实例:不规则带通孔焊盘的制作 129

第5章 元件封装命名及封装制作 133

5.1 SMD分立元件封装的命名方法 133

5.2 SMD IC芯片的命名方法 134

5.3 插接元件的命名方法 135

5.4 其他常用元件的命名方法 137

5.5 元件库文件说明 139

5.6 实例:0603电阻封装制作 141

5.7 实例:LFBGA100封装 148

5.8 利用封装向导制作msop8封装 155

5.9 实例:插件电源插座封装制作 160

5.10 实例:圆形锅仔片封装制作 170

5.11 实例:花状固定孔的制作办法 175

5.12 实例:LT3032 DE14MA封装制作 178

第6章 电路板创建与设置 184

6.1 电路板的组成要素 184

6.2 使用向导创建电路板 185

6.3 手工创建电路板 192

6.4 手工绘制电路板外框Outline 195

6.5 板框倒角 196

6.6 创建允许布线区域Route Keepin 196

6.7 创建元件放置区域Package Keepin 197

6.8 用Z-Copy创建Route Keepin和Package Keepin 199

6.9 创建和添加安装孔或定位孔 201

6.10 导入DXF板框 203

6.11 尺寸标注 205

6.12 Cross-section 209

6.13 设置叠层结构 210

第7章 Netlist网络表解读及导入 213

7.1 网络表的作用 213

7.2 网络表的导出,Allegro方式 213

7.3 Allegro方式网络表解读 216

7.4 网络表的导出,Other方式 218

7.5 Other方式网络表解读 219

7.6 Device文件详解 220

7.7 库路径加载 223

7.8 Allegro方式网络表导入 224

7.9 Other方式网络表导入 226

7.10 网络表导入常见错误和解决办法 228

第8章 PCB板的叠层与阻抗 229

8.1 PCB层的构成 229

8.2 合理确定PCB层数 231

8.3 叠层设置的原则 231

8.4 常用的层叠结构 232

8.5 电路板的特性阻抗 236

8.6 叠层结构的设置 238

8.7 Cross Section中的阻抗计算 239

8.8 厂商的叠层与阻抗模板 242

8.9 Polar SI9000阻抗计算 243

第9章 电路板布局 248

9.1 PCB布局要求 248

9.1.1 可制造性设计(DFM) 248

9.1.2 电气性能的实现 249

9.1.3 合理的成本控制 249

9.1.4 美观度 249

9.2 布局的一般原则 249

9.3 布局的准备工作 253

9.4 手工摆放相关窗口的功能 254

9.5 手工摆放元件 259

9.6 元件摆放的常用操作 261

9.6.1 移动元件 261

9.6.2 移动(Move)命令中旋转元件 264

9.6.3 尚未摆放时设置旋转 266

9.6.4 修改默认元件摆放的旋转角度 267

9.6.5 一次进行多个元件旋转 267

9.6.6 镜像已经摆放的元件 268

9.6.7 摆放过程中的镜像元件 269

9.6.8 右键Mirror镜像元件 270

9.6.9 默认元件摆放镜像 270

9.6.10 元件对齐操作 270

9.6.11 元件位置交换Swap命令 271

9.6.12 Highlight和Dehighlight 272

9.7 Quick Place窗口 274

9.8 按Room摆放元件 274

9.8.1 给元件赋Room属性 275

9.8.2 按Room摆放元件 277

9.9 原理图同步按Room摆放元件 278

9.10 按照原理图页面摆放元件 280

9.11 Capture和Allegro的交互布局 282

9.12 飞线Rats的显示和关闭 284

9.13 SWAP Pin和Function功能 287

9.14 元件相关其他操作 288

9.14.1 导出元件库 288

9.14.2 更新元件(Update Symbols) 289

9.14.3 元件布局的导出和导入 290

9.15 焊盘Pad的更新、修改和替换 291

9.15.1 更新焊盘命令 291

9.15.2 编辑焊盘命令 292

9.15.3 替换焊盘命令 293

9.16 阵列过孔(Via Arrays) 294

9.17 模块复用 295

第10章 Constraint Manager约束规则设置 299

10.1 约束管理器(Constraint Manager)介绍 299

10.1.1 约束管理器的特点 299

10.1.2 约束管理器界面介绍 300

10.1.3 与网络有关的约束与规则 303

10.1.4 物理和间距规则 304

10.2 相关知识 305

10.3 布线DRC及规则检测开关 310

10.4 修改默认约束规则 311

10.4.1 修改默认物理约束Physical 311

10.4.2 修改过孔Vias约束规则 314

10.4.3 修改默认间距约束Spacing 315

10.4.4 修改默认同网络间距约束Same Net Spacing 316

10.5 新建扩展约束规则及应用 317

10.5.1 新建物理约束Physical及应用 317

10.5.2 新建间距约束Spacing及应用 318

10.5.3 新建同网络间距约束Same Net Spacing及应用 320

10.6 Net Class的相关应用 323

10.6.1 新建Net Class 323

10.6.2 Net Class内的对象编辑 325

10.6.3 对Net Class添加Physical约束 328

10.6.4 Net Class添加Spacing约束 330

10.6.5 Net Class-Class间距规则 331

10.7 区域约束规则 333

10.8 Net属性 336

10.9 DRC 338

10.10 电气规则 338

10.11 电气布线约束规则及应用 339

10.11.1 连接(Wiring)约束及应用 339

10.11.2 过孔(Vias)约束及应用 343

10.11.3 阻抗(Impedance)约束及应用 344

10.11.4 最大/最小延迟或线长约束及应用 346

10.11.5 总线长(Total Etch Length)约束及应用 347

10.11.6 差分对约束及应用 348

10.11.7 相对等长约束及应用 351

第11章 电路板布线 356

11.1 电路板基本布线原则 356

11.1.1 电气连接原则 356

11.1.2 安全载流原则 361

11.1.3 电气绝缘原则 362

11.1.4 可加工性原则 362

11.1.5 热效应原则 363

11.2 布线规划 363

11.3 布线的常用命令及功能 366

11.3.1 Add Connect增加布线 366

11.3.2 Add Connect右键菜单 372

11.3.3 调整布线命令Slide 373

11.3.4 编辑拐角命令Vertex 376

11.3.5 自定义走线平滑命令Custom smooth 376

11.3.6 改变命令Change 377

11.3.7 删除布线命令Delete 378

11.3.8 剪切命令Cut 379

11.3.9 延迟调整命令Delay Tuning 380

11.3.10 元件扇出命令Fanout 382

11.4 差分线的注意事项及布线 386

11.4.1 差分线的要求 386

11.4.2 差分线的约束 386

11.4.3 差分线的布线 388

11.5 群组的注意事项及布线 390

11.5.1 群组布线的要求 390

11.5.1 群组布线 390

11.6 布线高级命令及功能 393

11.6.1 Phase Tune差分相位调整 393

11.6.2 Auto-interactive Phase Tune自动差分相位调整 394

11.6.3 Auto Interactive Delay Tune自动延迟调整 396

11.6.4 Timing Vision命令 398

11.6.5 Snake mode蛇形布线 399

11.6.6 Scribble mode草图模式 399

11.6.7 Duplicate drill hole过孔重叠检查 400

11.7 布线优化Gloss 400

11.8 时钟线要求和布线 406

11.8.1 时钟线要求 406

11.8.2 时钟线布线 407

11.9 USB接口设计建议 407

11.9.1 电源和阻抗的要求 408

11.9.2 布局与布线 408

11.10 HDMI接口设计建议 410

11.11 NAND Flash设计建议 411

第12章 电源和地平面处理 412

12.1 电源和地处理的意义 412

12.2 电源和地处理的基本原则 413

12.2.1 载流能力 413

12.2.2 电源通道和滤波 415

12.2.3 分割线宽度 415

12.3 内层铺铜 416

12.4 内层分割 418

12.5 外层铺铜 423

12.6 编辑铜皮边界 425

12.7 挖空铜皮 425

12.8 铜皮赋予网络 426

12.9 删除孤岛 426

12.10 合并铜皮 428

12.11 铜皮属性设置 429

12.11.1 Shape fill选项卡 429

12.11.2 Void controls选项卡 430

12.11.3 Clearances选项卡 430

12.11.4 Thermal relief connects选项卡 431

第13章 制作和添加测试点与MARK点 433

13.1 测试点的要求 433

13.2 测试点的制作 433

13.2.1 启动工具 433

13.2.2 设置测试点参数 434

13.2.3 保存焊盘文件 434

13.3 自动加入测试点 435

13.3.1 选择命令 435

13.3.2 Preferences功能组的参数设置 435

13.3.3 Padstack Selection选项卡(指定测试点) 438

13.3.4 Probe Types选项卡(探针的类型) 439

13.3.5 Testprep Automatic自动添加测试点 439

13.3.6 添加测试点 440

13.3.7 查看测试点报告 440

13.4 手动添加测试点 441

13.4.1 手动添加测试点命令 441

13.4.2 手动执行添加 441

13.4.3 修改探针图形 442

13.5 加入测试点的属性 442

13.6 Mark点制作规范 444

13.7 Mark点的制作与放置 445

第14章 元件重新编号与反标 449

14.1 部分元件重新编号 449

14.2 整体元件重新编号 452

14.3 用PCB文件反标 453

14.4 使用Allegro网络表同步 455

第15章 丝印信息处理和BMP文件导入 456

15.1 丝印的基本要求 456

15.2 字号参数调整 456

15.3 丝印的相关层 457

15.3.1 Components元件属性显示 457

15.3.2 Package Geometry元件属性显示 458

15.3.3 Board Geometry丝印属性显示 458

15.3.4 Manufacturing丝印属性显示 459

15.4 手工修改元件编号 459

15.4.1 修改元件编号 方法1 459

15.4.2 修改元件编号 方法2 460

15.4.3 手工修改元件编号中出现的问题 460

15.5 Auto Silkscreen生成丝印 461

15.5.1 打开Auto Silkscreen窗口 461

15.5.2 设置参数 462

15.5.3 执行命令 462

15.6 手工调整和添加丝印 463

15.6.1 统一丝印字号 463

15.6.2 丝印位置调整 464

15.6.3 翻板调整Bottom丝印 465

15.6.4 丝印画框区分元件 465

15.6.5 添加丝印文字 466

15.7 丝印导入的相关处理 467

15.7.1 增加中文字 467

15.7.2 增加Logo 469

第16章 DRC错误检查 472

16.1 Display Status 472

16.1.1 执行命令弹出窗口 472

16.1.2 Symbols and nets 472

16.1.3 Shapes铜皮图形的状态显示 473

16.1.4 Dynamic fill 474

16.1.5 DRCs状态报告 474

16.1.6 Statistics统计的显示 476

16.2 DRC错误排除 476

16.2.1 线到线的间距错误 476

16.2.2 线宽的错误 479

16.2.3 元件重叠的错误 481

16.3 报告检查 482

16.3.1 Reports查看报告 482

16.3.2 Quick Reports查看报告 482

16.3.3 Database Check 484

16.4 常见的DRC错误代码 485

第17章 Gerber光绘文件输出 489

17.1 Gerber文件格式说明 489

17.1.1 RS-274D 489

17.1.2 RS-274X 489

17.2 输出前的准备 489

17.2.1 Design Parameters检查 490

17.2.2 铺铜参数检查 490

17.2.3 层叠结构检查 491

17.2.4 Status窗口DRC的检查 491

17.2.5 Database Check 492

17.2.6 设置输出文件的文件夹和路径 492

17.3 生成钻孔数据 492

17.3.1 钻孔参数的设置 492

17.3.2 自动生成钻孔图形 494

17.3.3 放置钻孔图和钻孔表 495

17.3.4 生成钻孔文件 497

17.3.5 生成NC Route文件 499

17.4 生成叠层截面图 500

17.5 Artwork参数设置 501

17.5.1 Film Control选项卡 501

17.5.2 General Parameters选项卡 503

17.6 底片操作与设置 505

17.6.1 底片的增加操作 505

17.6.2 底片的删除操作 510

17.6.3 底片的修改操作 510

17.6.4 设置底片选项 511

17.7 光绘文件的输出和其他操作 511

17.7.1 光绘范围(Photoplot Outline) 511

17.7.2 生成Gerber文件 511

17.7.3 经常会出现的两个警告 513

17.7.4 向工厂提供文件 513

17.7.5 Valor检查所需文件 513

17.7.6 SMT所需坐标文件 514

17.7.7 浏览光绘文件 515

17.7.8 打印PDF 515

第18章 电路板设计中的高级技巧 516

18.1 团队合作设计 516

18.1.1 团队合作设计流程 516

18.1.2 使能Team Design 516

18.1.3 创建设计区域Create Partitions 517

18.1.4 查看划分区域 519

18.1.5 接口规划GuidePort 519

18.1.6 设计流程管理 520

18.2 数据的导入和导出 524

18.2.1 导出Sub Drawing文件 524

18.2.2 导入Sub Drawing文件 525

18.2.3 导出和导入丝印文件 525

18.2.4 导出和导入Tech File文件 527

18.3 电路板拼板 528

18.3.1 测量电路板的尺寸 528

18.3.2 使用Copy命令复制对象 528

18.3.3 丝印编号的创建 530

18.3.4 出现DRC错误的问题 531

18.3.5 拼板增加工艺边 531

18.3.6 拼板增加Mark 532

18.4 设计锁定 532

18.5 无焊盘功能 533

18.6 模型导入和3D预览 534

18.6.1 Step模型库路径的设置 535

18.6.2 Step模型的关联 536

18.6.3 实例调整Step位置关联 537

18.6.4 关联板级Step模型 539

18.6.5 3D预览 540

18.6.6 Step导出 541

18.7 可装配性检查 542

18.7.1 执行可装配性检查 542

18.7.2 可装配性的规则设置 542

18.7.3 检查元件间距 543

18.7.4 检查元件摆放 543

18.7.5 检查设计中的孔 544

18.7.6 检查焊盘的跨距轴向 544

18.7.7 检查测试点 544

18.7.8 检查和查找错误 544

18.8 跨分割检查 545

18.9 Shape编辑模式 547

18.9.1 进入Shape编辑模式 547

18.9.2 Shape编辑操作 548

18.10 新增的绘图命令 551

18.10.1 延伸线段(Extend Segments) 551

18.10.2 修剪线段(Trim Segments) 552

18.10.3 连接线(Connect Lines) 552

18.10.4 添加平行线(Add Parallel Line) 553

18.10.5 添加垂直线(Add Perpendicular Line) 553

18.10.6 添加相切线(Add Tangent Line) 553

18.10.7 画线删除(Delete By Line) 553

18.10.8 画矩形删除(Delete By Rectangle) 554

18.10.9 偏移复制(Offset Copy) 554

18.10.10 偏移移动(Offset Move) 554

18.10.11 相对复制(Relative Copy) 554

18.10.12 相对移动(Relative Move) 555

第19章 HDI高密度板设计应用 556

19.1 HDI高密度互连技术 556

19.1.1 HDI高密度互连技术 556

19.1.2 HDI高密度互连技术应用 556

19.2 通孔、盲孔、埋孔的选择 557

19.2.1 过孔 557

19.2.2 盲孔(Blind Via) 557

19.2.3 埋孔(Buried Via) 558

19.2.4 盲孔和埋孔的应用 558

19.2.5 高速PCB中的过孔 558

19.3 HDI的分类 559

19.3.1 一阶HDI技术 559

19.3.2 二阶HDI技术 559

19.3.3 三阶HDI技术 560

19.3.4 任意阶的HDI 560

19.3.5 多阶叠孔的HDI 561

19.3.6 典型HDI结构 561

19.4 HDI设置及应用 561

19.4.1 设置参数和叠层 562

19.4.2 定义盲埋孔和应用 562

19.4.3 盲埋孔设置约束规则 565

19.4.4 盲埋孔的摆放使用 565

19.4.5 盲埋孔常见错误与排除 566

19.5 相关的设置和约束 568

19.5.1 清除不用的堆叠过孔 568

19.5.2 过孔和焊盘DRC模式 568

19.5.3 Via-Via Line Fattening命令 569

19.5.4 Microvia微孔 570

19.5.5 BB Via Stagger 570

19.5.6 Pad-Pad Connect命令 571

19.5.7 Gerber中去除未连接的过孔焊盘 571

19.6 埋入式元件设置 572

19.6.1 添加元件属性 572

19.6.2 埋入式元件叠层设置 572

19.6.3 摆放埋入式元件 575

19.7 埋入式元件数据输出 576

19.7.1 生成叠层截面图和钻孔图 576

19.7.2 输出报告和IPC-D-356A文件 577

19.7.3 输出Gerber光绘文件 578

第20章 高速电路DDR内存PCB设计 579

20.1 DDR内存相关知识 579

20.1.1 DDR芯片引脚功能 579

20.1.2 DDR存储阵列 580

20.1.3 差分时钟 580

20.1.4 DDR重要的时序指标 581

20.2 DDR的拓扑结构 585

20.2.1 T形拓扑结构 585

20.2.2 菊花链拓扑结构 586

20.2.3 Fly-by拓扑结构 586

20.2.4 多片DDR拓扑结构 587

20.3 DDR的设计要求 588

20.3.1 主电源VDD和VDDQ 588

20.3.2 参考电源VRF 589

20.3.3 端接技术 589

20.3.4 用于匹配的电压VTT 590

20.3.5 时钟电路 591

20.3.6 数据DQ和DQS 591

20.3.7 地址线和控制线 594

20.4 DDR的设计规则 596

20.4.1 DDR信号的分组 596

20.4.2 互连通路拓扑 596

20.4.3 布线长度匹配 597

20.4.4 阻抗、线宽和线距 599

20.4.5 信号组布线顺序 600

20.4.6 电源的处理 600

20.4.7 DDR的布局 600

20.5 实例:DDR2的PCB设计(4片DDR) 603

20.5.1 元件的摆放 603

20.5.2 XNET设置 604

20.5.3 设置叠层计算阻抗线 605

20.5.4 信号分组创建Class 606

20.5.5 差分对建立约束 608

20.5.6 建立线宽、线距离约束 609

20.5.7 自定义T形拓扑 610

20.5.8 数据组相对等长约束 614

20.5.9 地址、控制组、时钟相对等长约束 615

20.5.10 布线的相关操作 617

20.6 实例:DDR3的PCB设计(4片DDR) 623

20.6.1 元件的摆放 623

20.6.2 信号分组创建Class 625

20.6.3 差分对建立约束 626

20.6.4 建立线宽、线距离约束 627

20.6.5 自定义Fly - by拓扑 628

20.6.6 数据组相对等长约束 632

20.6.7 地址、控制组、时钟相对等长约束 633

20.6.8 走线规划和扇出 635

20.6.9 电源的处理 636

20.6.10 布线的相关操作 637

20.7 DDR常见的布局、布线办法 63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