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论中国模式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齐世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
- ISBN:9787802166332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488页
- 文件大小:29MB
- 文件页数:505页
- 主题词: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论中国模式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怎样理解中国模式 1
第一节 中国模式是个软实力符号 1
(一)中国模式的内涵 2
(二)任何概念都不能代替中国模式 6
(三)完善中国模式,才能科学发展 10
(四)完善中国模式,提升国家软实力 12
第二节 一条“之”字型的探索之路 15
(一)从学习市场经济到实行计划经济 15
(二)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18
(三)中国模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模式 22
第三节 中国模式的哲学分析 27
(一)来自主体能动性的社会活力 27
(二)来自举国体制的社会合力 32
(三)活力与合力兼得的文化背景 35
第四节 中国模式的理论意义 39
(一)苏联解体留下的历史课题 40
(二)中国模式的历史价值 43
(三)深刻的理论内涵 46
第二章 中国模式与中国共产党 50
第一节 中国模式只能由共产党领导 50
(一)中国模式与“信息社会” 51
(二)中国模式与全球问题 56
第二节 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国模式 62
(一)经济基础 62
(二)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65
第三节 共产党怎样领导中国模式 72
(一)牢牢掌握改革的领导权 72
(二)运用利益分析方法,妥善处理社会利益冲突 76
(三)坚持党所固有的价值体系 83
第三章 中国模式中的国有企业 87
第一节 国有经济与共产党的执政地位 88
(一)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逻辑 88
(二)为人民谋利益的物质基础 92
(三)执政党,不能没有任何经济基础 96
第二节 私有化不是正确的改革方向 100
(一)民进国退是一种误解 101
(二)MBO不是现代企业制度 104
(三)历史的经验需要总结 108
第三节 需要澄清的几个问题 116
(一)产权明晰问题 116
(二)管理和效率问题 118
(三)垄断问题 119
(四)经营动力问题 122
第四章 中国模式的活力源泉:市场化改革 125
第一节 市场化改革的主题 126
(一)改革目标的最终选定 126
(二)改革的主题:政企关系问题 131
(三)企业改制与政企关系改革 135
第二节 改革的价值取向 139
(一)开发和释放国有资产的资本属性 139
(二)用市场化的体制管理国有资产 145
(三)用市场化理念经营国有资产 149
第三节 农业生产体制市场化 154
(一)从改革的先锋到市场化的后卫 154
(二)城市化不等于现代化 159
(三)关键是农民的主体地位问题 165
第五章 中国模式的矛盾主题:政治与经济 172
第一节 当前比较活跃的几种社会矛盾 172
(一)官僚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173
(二)资本与劳动的矛盾 174
(三)整体利益与局部利益的矛盾 175
(四)城市与乡村的矛盾 178
第二节 当前社会矛盾的突出特点 179
(一)矛盾内容 180
(二)矛盾表象 182
(三)矛盾属性 184
第三节 不同的矛盾,共同的本质 186
(一)表象矛盾与本质矛盾 186
(二)行政手段之强与市场机制之弱 188
(三)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190
第四节 社会基本矛盾的新形式 193
(一)改革与稳定的矛盾 194
(二)经济改革先行与政治改革滞后的矛盾 195
(三)行政手段与市场机制的矛盾 197
第五节 矛盾是动力,也是考验 199
(一)充分发挥政治优势 200
(二)努力建设和谐社会 203
第六章 中国模式的执政理念:人性化执政 207
第一节 人性化执政的时代背景 208
(一)时代主题变换的逻辑延伸 208
(二)从革命党到执政党的意识觉醒 211
(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 216
(四)思想解放的重大成果 219
第二节 人性化执政的角色定位 221
(一)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角色定位 221
(二)党在国家政权组织中的角色定位 224
(三)党与其他党派及党外人士的关系 227
第三节 人性化执政的价值取向 229
(一)物质文明:科学发展、共同富裕 229
(二)政治文明:党的领导、多元共和 231
(三)精神文明:先进性、民族性、多样性 234
第四节 执政理念人性化与执政能力现代化 237
(一)执政理念与执政能力 237
(二)转变执政理念与提高执政能力 240
(三)转变执政理念与继续解放思想 241
第七章 中国模式的执政责任:科学发展 244
第一节 科学发展观中蕴涵的道理 244
(一)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244
(二)科学发展观的历史背景 246
(三)科学发展,就要转变政府职能 251
第二节 两种不同的政府职能和执政责任 255
(一)政府职能与党的执政责任 256
(二)计划经济的执政责任 259
(三)市场经济的执政责任 261
第三节 怎样理解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 265
(一)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66
(二)最重要的社会环境是政治环境 270
(三)执政责任和政府职能都要有法律依据 273
第四节 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 277
(一)党的工作重心应当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277
(二)宏观调控,不是包办一切的正当借口 281
(三)党的执政活动的价值追求 283
第八章 中国模式的执政方式:民主执政 291
第一节 民主制度与利益格局 291
(一)民主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292
(二)传统社会主义的民主 29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民主 297
第二节 三权分立与多党制并非民主的最高形式 304
(一)理论前提有片面性 305
(二)议会监督苍白无力 307
(三)司法监督很难到位 308
(四)议员和法官无法监督 308
(五)人民没有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利 310
第三节 人民民主制度的价值追求 312
(一)完善民主选举的程序设计 312
(二)辩证地处理民主监督与行政责任 316
(三)用民主的方法处理社会矛盾 319
(四)必须坚持的三条基本经验 326
第四节 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330
(一)更好体现党的领导作用 332
(二)人民代表产生办法 333
(三)人民代表大会的会议开法 335
(四)人民代表履行职责的办法 336
(五)选民对人民代表的监督 338
第九章 中国模式的权力运行:规范化的执政行为 340
第一节 从监督难引出的话题 340
(一)权力运行与领导理念 341
(二)领导理念与权大于法 344
(三)高于法律的权力与无法监督的权力 346
第二节 规范的权力运行与角色变换 349
(一)从领导机关、领导干部到国家机关、公务人员 349
(二)从政治工作者到社会管理工作者 351
(三)从经济增长的发动机到社会正义的忠诚卫士 353
第三节 规范权力运行的实质、依据与突破口 355
(一)实质:对公共权力加以限制 355
(二)依据:社会财产关系的变动 358
(三)突破口:变对上负责为主体依法自治 360
第四节 规范权力运行的考核指标 364
(一)依法行使公共权力 364
(二)公开地行使公共权力 365
(三)公平地行使公共权力 366
(四)公正地行使公共权力 368
第五节 权力运行规范的主要内容 369
(一)关于权力授予机制的规范 369
(二)关于职务权力内容的规范 370
(三)关于公务行为程序的规范 370
(四)与权力相对应的各种责任规范 371
第十章 中国模式的反腐败:从源头上治理腐败 374
第一节 十四大以来的反腐败斗争 374
(一)态度坚决,声势浩大,成效显著 374
(二)腐败滋生蔓延的势头依然猖獗 376
(三)中国模式走向完善的主要障碍 378
第二节 腐败猖獗的深刻根源 381
(一)个案归纳,不能揭示腐败猖獗的根源 382
(二)腐败猖獗与潜规则泛滥 387
(三)潜规则泛滥与社会基本矛盾 392
第三节 根治腐败的出路 397
(一)源头治理与政治体制改革 398
(二)政治体制改革与治理腐败体制的改革 404
(三)治理腐败体制改革的理想目标 408
第十一章 中国模式的执政党建设:回归执政党本位 413
第一节 行政化与执政党的价值追求 413
(一)行政化滋生等级观念 414
(二)行政化削弱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418
(三)行政化是党内发扬民主的桎梏 420
(四)抓住机遇,探索适应市场经济的党建之路 423
第二节 执政党本位的价值取向 425
(一)淡化行政色彩以密切联系群众 425
(二)优化组织结构以提高执政能力 427
(三)活跃党内民主以凝聚社会精英 430
第三节 执政党与非行政法人实体 434
(一)组织属性 434
(二)任务和作用 437
(三)党组织与现代企业制度 438
第四节 回归执政党本位与经费制度改革 441
(一)逻辑依据和历史经验 442
(二)法律依据 444
(三)现实条件 445
第十二章 中国模式的价值体系:通行法则与非市场特区 448
第一节 价值体系面对的各种挑战 448
(一)理想信念,“普世价值”的挑战 449
(二)核心价值:商品货币意识的挑战 452
(三)优良传统:现实生活的挑战 455
第二节 核心价值与“普世价值” 459
(一)“普世价值”,普遍与特殊 460
(二)价值体系,变与不变 463
(三)和平共处,市场价值社会与非市场价值特区 474
第三节 特区之特,特在哪里 478
(一)特殊的道德规范 478
(二)特殊的制度保障 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