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曾祥跃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6039651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94页
- 主题词: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生态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导论 1
第一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研究的必要性 1
一、网络远程教育的实践和理论成果 1
二、网络远程教育存在的问题 2
三、网络远程教育问题的实质 3
第二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萌芽研究 4
一、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构成研究 4
二、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理论研究 5
第三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概念及其研究内容 7
一、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概念 7
二、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对象 8
三、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8
第四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方法及路径 9
一、研究方法 9
二、研究路径 10
第五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的研究意义 11
第二章 生态学基本概念及理论 13
第一节 生态学基本概念 13
一、物种、关键种、种群、群落 13
二、生态主体 13
三、环境、生态环境 14
四、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 14
五、生态系统结构、生态系统模型 14
六、食物链、食物网、生态网、能量生态链、能量生态网 15
七、生态评价、教育生态评价 15
八、生态补偿 15
第二节 生态学基本理论 16
一、个体生态学理论 16
二、种群生态学理论 17
三、系统生态学理论 21
第三章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特征 24
第一节 网络远程教育的自然生态系统特征 24
一、层次特征 24
二、构成特征 26
三、结构特征 27
四、功能特征 28
五、小结 31
第二节 网络远程教育的人工生态系统特征 32
一、社会性 32
二、易变性 32
三、开放性 33
四、目的性 33
五、小结 33
第三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定义 34
第四章 国家网络远程教育生态系统 35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模型建构 35
一、生态系统构成 35
二、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 38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模型 39
四、小结 40
第二节 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41
一、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41
二、生态环境对生态主体的作用 44
三、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策略 46
四、小结 49
第三节 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49
一、种群内的相互作用 50
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55
三、小结 62
第四节 种群数量增长及调节 63
一、教育行政部门与远程教育院校的种群增长特征 63
二、学习中心种群的增长与调节 64
三、小结 65
第五节 系统生态观 65
一、生态平衡观 65
二、资源共享生态观 69
三、生态评价观 73
四、生态系统功能观 79
五、花盆效应生态观 82
六、小结 84
第五章 院校远程教育生态系统 86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模型建构 86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 86
二、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 87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模型 87
四、小结 88
第二节 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89
一、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作用 89
二、生态环境对生态主体的作用 90
三、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90
四、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改造 92
五、小结 93
第三节 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94
一、种群内的相互作用 94
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96
三、小结 97
第四节 系统生态观 98
一、生态循环观 98
二、能量流动生态观 100
三、招生与教学的生态观 103
四、小结 106
第六章 远程教学生态系统 108
第一节 生态系统的模型建构 108
一、生态系统的构成 108
二、生态系统的输入输出 109
三、生态系统的结构及模型 109
四、小结 110
第二节 生态主体与生态环境的相互作用 111
一、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建构 111
二、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适应 117
三、生态主体对生态环境的利用 121
四、小结 124
第三节 生态主体之间的相互作用 125
一、种群内的相互作用 125
二、种群间的相互作用 128
三、小结 130
第四节 系统生态观 131
一、资源建设生态观 131
二、教学交互生态观 136
三、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生态观 146
四、生师比生态观 151
五、生态学习观 153
六、小结 157
第七章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理论框架 159
第一节 网络远程教育个体生态学理论 159
一、远程教育生态适应理论 159
二、远程教育最小因子理论 160
三、远程教育花盆效应理论 160
第二节 网络远程教育种群生态学理论 160
一、远程教育生态位理论 160
二、远程教育生态对策理论 161
三、远程教育最优行为理论 161
四、远程教育协同进化理论 162
五、远程教育种群增长与调节理论 162
六、远程教育多样性与主导性相结合理论 162
第三节 网络远程教育系统生态学理论 163
一、远程教育生态网理论 163
二、远程教育生态循环理论 163
三、远程教育最佳能流理论 163
四、远程教育生态平衡理论 164
五、远程教育生态学习理论 164
第四节 网络远程教育生态学理论框架 164
第八章 网络远程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166
第一节 国家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66
一、生态系统的建构策略 166
二、生态系统的管理策略 167
三、生态系统的评价策略 168
第二节 院校远程教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69
一、生态系统的建构策略 169
二、远程教育院校的发展策略 169
三、学习中心的建设策略 170
四、招生与教学的平衡策略 170
五、生态系统的生态循环策略 170
第三节 远程教学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 171
一、学习资源的生态设计策略 171
二、学习资源与学习支持服务的转化策略 171
三、降低生师比的有效策略 172
四、学生的生态学习策略 172
参考文献 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