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理论应用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理论应用学
  • 华金才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 ISBN:978750355469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44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209页
  • 主题词:哲学理论-应用-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理论应用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理论应用学的研究对象 1

一、一般意义上的应用 2

二、理论的应用 3

三、理论应用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和外延 5

四、理论应用学的方法论基础和逻辑框架 6

第二节 理论应用学的性质 7

一、理论应用学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关系 7

二、理论应用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8

第三节 理论应用学的意义和作用 9

一、理论应用学的意义 9

二、理论应用学的作用 13

第二章 理论应用的性质和基本特性 15

第一节 理论应用的性质 15

一、从由以产生的思维基础来说,理论应用是思维的应用性这一本质属性的升华,是自觉地应用概念知识去把握客体的逻辑思维方式 16

二、从存在形态来说,理论应用则是一个复合系统 17

三、从基本功能来说,理论应用是理论实践化、主体客体化的中介环节 19

四、从认识成果来说,理论应用是形成新的理性认识的必要条件 20

第二节 理论应用的基本特性 21

一、中介性 21

二、系统性 22

三、具体性 24

四、条件性 25

五、创造性 26

第三章 理论应用的基本公式和内在矛盾 28

第一节 理论应用基本公式之规定 28

一、理论应用基本公式之表述 28

二、理论应用基本公式的客观基础 30

三、理论应用基本公式的内涵 31

第二节 认识过程中两个公式的相互关系 32

一、两个公式是对不同的认识秩序的反映 33

二、两个公式并行不悖,互为补充 34

第三节 理论应用基本公式的内在矛盾 36

一、一般和个别之间的矛盾 36

二、理论和实践之间的矛盾 38

三、主体和客体之间的矛盾 41

第四章 理论应用的基本原则 44

一、有的放矢的原则 44

二、具体分析的原则 45

三、坚持和创新相统一的原则 47

四、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48

五、实践是最高权威的原则 50

第五章 理论应用的基本规律 53

第一节 理论应用基本规律的概述 53

一、理论应用基本规律的表述 53

二、理论应用基本规律的特点 54

三、理论应用基本规律的内涵 54

第二节 一般和个别统一的根本环节 55

一、特殊性是联结一般和个别的中介 55

二、把握个体的特殊性的基本要求 56

三、把握个体的认识工具 58

第三节 实现一般和个别统一的基本形式 60

一、理论观念形式 60

二、一般原理的具体实现形式 62

第四节 一般和个别统一的本质内容 64

一、一般发展方向和特有发展方向的关系 65

二、普遍性质和特殊性质的关系 66

三、普遍形式和特殊形式的关系 67

四、一般进程和特殊进程的关系 69

第五节 一般和个别统一认识成果的基本类型 71

一、从认识结果的功能方面区分 71

二、从认识结果的内容方面区分 74

第六节 一般和个别统一的基本尺度 75

一、理论应用实质上是一种化合现象 75

二、一般和个别统一的度的客观存在 76

三、一般和个别统一的度的规定 77

第六章 理论应用的实际操作 79

第一节 对理论的辩证把握 79

一、理论在应用中必须具备的基本条件 79

二、如何把握理论的辩证本性 82

第二节 对实践对象的周密考察 87

一、对实践对象的考察是基础环节 87

二、全方位地考察实践对象 88

三、全面、真实地占有感性材料 90

第三节 在“结合”上下功夫 92

一、理论与实践对象结合的思维实质 93

二、理论与实践对象结合的逻辑方法 94

三、理论与实践对象结合的重点内容 96

四、理论创新须正确处理的若干关系 101

第四节 理论与实践对象结合的误区 105

一、以创新为名,否定基本原理 105

二、超越一般原理自身的界限 106

三、把个别原理绝对化 108

四、以抽象代替具体 109

五、以偏概全,恶性循环 111

第七章 理性感知模式 112

第一节 理性感知的特点 112

一、在认识目标方面,理性感知有明确的认识目标 113

二、在认识深度方面,理性感知有其透视性和深邃性 113

三、在认识能动性方面,理性感知使主体的认识能动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113

第二节 理性感知模式的构成 113

一、专注 114

二、设问 115

三、察征 117

四、联结 119

五、比较 121

六、推断 124

第三节 理性感知的类型 127

一、阐发型 127

二、开拓型 128

三、保守型 130

四、扭曲型 135

第四节 理性感知的误区 137

一、以个人利害为准,罔顾事情真相 137

二、先定下调子,后去找材料 137

三、浮光掠影,粗枝大叶 138

四、听一面之词,偏听偏信 138

五、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138

第八章 理性彻悟模式 140

第一节 理性彻悟模式是透彻认识客体的范畴体系 140

一、理性认识过程中的不同阶段 140

二、理性彻悟模式的含义和特点 142

三、理性彻悟模式提出的根据 143

第二节 理性彻悟模式的层次结构 144

一、理性彻悟模式结构之确立的依据 144

二、理性彻悟模式之第一层次——“存在基础” 145

三、理性彻悟模式之第二层次——“运动机理” 156

四、理性彻悟模式之第三层次——“变化过程” 176

第三节 理性彻悟模式的意义 189

一、理性彻悟模式体现了正反合的辩证否定原理 189

二、理性彻悟模式展示了从抽象上升到具体的新路子 191

三、理性彻悟模式为从实际出发、探索事物的特殊规律提供了一个逻辑范畴体系 194

第九章 实践观念模式 196

第一节 理论观念和实践观念及其统一 196

一、两种不同性质的认识观念 196

二、实践观念与理论观念的关系 198

第二节 实践观念模式之界定 199

一、实践观念模式的含义和特征 199

二、实践观念模式的基本内容 199

第三节 实践目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201

一、目标确立之客观可行性 201

二、实践方法的具体适宜性 202

三、实践过程的有序性 203

四、具体实施的可操作性 204

五、实践结果的有效性 204

第四节 实践方法的辩证规定 205

一、把握条件与创立机制的统一 206

二、坚持对立面的内在的否定的统一 210

三、找准关键与照顾一般的统一 216

四、权衡得失与兴利除弊的统一 221

五、加大力度与保持适度的统一 227

六、注重发展与固本求远的统一 232

七、勇于革新与稳步推进的统一 237

八、发展自己与发展对方的统一 242

九、原则坚定与方法灵活的统一 246

第十章 执行政策思路问题的探讨 250

第一节 执行政策与理论应用的关系 250

一、执行政策的特殊性 250

二、执行政策与理论应用本质上的一致性 251

第二节 执行政策思路的内涵和实质 253

一、指导方针 253

二、具体目标 253

三、工作重点和基本步骤 253

四、基本措施 254

第三节 执行政策思路之确立的基本环节 254

一、明确政策方向 254

二、分析自身状况 256

三、采取相应措施 257

四、进一步论证和完善 260

第四节 执行政策思路之确立的基本原则 261

一、政策一般与自身特殊性相结合 262

二、微观条件与宏观要求相结合 264

三、自身优势与外部机遇相结合 267

四、立足现实与开拓未来相结合 271

五、目标的专一性与方式的灵活性相结合 273

第五节 执行政策正确思路之确立的必要保证 277

一、正确处理统一性和独立性之间的关系 277

二、正确把握总理论总政策和具体政策之间的关系 278

三、正确把握执行政策中的对立倾向之间的关系 281

第十一章 理论应用中主体的创造性思维 283

第一节 创造性思维是理论应用的本质要求 283

一、创造性思维的含义和基本特征 284

二、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表现形式 286

第二节 理论应用中创造性思维内在的辩证关系 287

一、对科学原理:既要遵循,又要敢于突破 287

二、在思维走向上:既要求异,又要趋同 288

三、在认识方式上:既要富有想象,又要注重实证 289

四、在对待与他人的关系上:既要自持己见,又要虚心汲取 290

第三节 直觉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表现形式 292

一、直觉的魅力 292

二、直觉和逻辑思维 294

三、注意直觉能力的培养 296

第十二章 理论应用中主体应具有的心理素质 298

第一节 崇高的生活目的 298

一、理论应用的内在动力 298

二、共产党人的人生目的和价值观念 301

第二节 高度的责任感 304

一、理论应用的调控杠杆 304

二、责任感在理论应用中的表现形式 305

第三节 坚强的自信心和毅力 307

一、理论应用的精神依托 307

二、自信心和毅力相辅而成 309

三、自信心和偏执的界限 310

第四节 谦逊的态度 311

一、理论应用成功的保证 311

二、谦逊的表现形式 312

三、在胜利面前保持谦逊态度的极端重要性 313

第十三章 理论应用的归宿和检验 316

第一节 理论应用的最终目的 316

一、最终目的之规定 316

二、最终目的实现之根本中介和途径 317

第二节 理论应用的检验 320

一、检验的标准体系 320

二、检验的一般内容和过程 322

第三节 在“反复”中实现理论应用的归宿 325

一、坚持客观性原则,决不囿于成见 325

二、坚持群众观点,高度重视群众反映 326

三、要善于反思,不断探索 327

跋 329

附录一:《立足条件,把握机遇》 333

附录二:《论毛泽东的辩证思维》 338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