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动力煤和动力配煤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动力煤和动力配煤
  • 姜英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2122681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04页
  • 文件大小:101MB
  • 文件页数:219页
  • 主题词:动力配煤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动力煤和动力配煤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中国动力煤生产基地 1

1.1 中国13个大型煤炭基地 1

1.1.1 基地组成 1

1.1.2 基地资源状况 1

1.1.3 基地规划主要内容 1

1.1.4 13个大型煤炭基地的煤田和矿区的构成 2

1.2 神华集团煤炭基地 3

1.2.1 神东矿区 3

1.2.2 准格尔矿区 6

1.2.3 胜利矿区 7

1.2.4 其他矿区 7

1.3 晋北煤炭基地 7

1.3.1 大同煤田大同矿区 7

1.3.2 大同煤田朔州矿区 8

1.3.3 河东煤田 9

1.4 晋中煤炭基地 11

1.5 晋东煤炭基地 13

1.5.1 潞安矿区 13

1.5.2 晋城矿区 15

1.5.3 阳泉矿区 16

1.6 蒙东(东北)矿区 18

1.6.1 霍林河矿区 18

1.6.2 铁法矿区 20

1.7 云贵煤炭基地 21

1.7.1 云南省小龙潭煤田 22

1.7.2 云南省昭通矿区 23

1.7.3 云南省先锋矿区 23

1.7.4 贵州省盘江矿区 24

1.7.5 贵州省水城矿区 24

1.8 河南煤炭基地 26

1.8.1 义马矿区 26

1.8.2 永城矿区 27

1.9 鲁西地区煤炭基地 28

1.9.1 兖州矿区 28

1.9.2 枣庄矿区 29

1.10 安徽两淮煤炭基地 30

1.10.1 淮南矿区 30

1.10.2 淮北矿区 31

1.11 黄陇(华亭)矿区 32

1.11.1 黄陇矿区 33

1.11.2 华亭矿区 34

1.12 冀中矿区 34

1.12.1 开滦矿区 35

1.12.2 邯邢矿区 36

1.13 宁东煤田 37

1.14 陕北煤炭基地 38

1.14.1 榆(林)、横(山)侏罗纪煤田 38

1.14.2 陕北三叠纪煤田 39

1.14.3 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 40

第2章 国外煤炭(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42

2.1 全球煤炭生产与贸易 42

2.1.1 全球煤炭贸易(动力煤) 42

2.1.2 主要煤炭出口国 43

2.2 澳大利亚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44

2.2.1 煤炭资源与生产 44

2.2.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45

2.3 印度尼西亚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47

2.3.1 煤炭资源与生产 47

2.3.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47

2.4 俄罗斯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49

2.4.1 煤炭资源与生产 49

2.4.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49

2.5 美国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2

2.5.1 煤炭资源与生产 52

2.5.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53

2.6 南非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5

2.6.1 煤炭资源与生产 55

2.6.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55

2.7 加拿大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5

2.7.1 煤炭资源与生产 55

2.7.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56

2.8 韩国与朝鲜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6

2.8.1 煤炭资源与生产 56

2.8.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57

2.9 印度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7

2.9.1 煤炭资源与生产 57

2.9.2 煤田地质与煤质特征 58

2.10 越南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9

2.11 蒙古动力煤资源、生产及煤质特征 59

第3章 动力用煤品质要求 60

3.1 水分 60

3.1.1 含义与分级 60

3.1.2 水分对燃烧的影响 61

3.1.3 煤层煤水分 62

3.1.4 商品煤水分 62

3.2 灰分 65

3.2.1 含义与分级 65

3.2.2 灰分对燃烧的影响 66

3.2.3 煤层煤灰分 66

3.2.4 商品煤灰分 67

3.3 挥发分 68

3.3.1 含义与分级 68

3.3.2 挥发分对燃烧的影响 69

3.3.3 煤层煤挥发分 70

3.3.4 商品煤挥发分 70

3.4 硫分 72

3.4.1 含义与分级 72

3.4.2 硫分对燃烧的影响 73

3.4.3 煤层煤硫分 73

3.4.4 商品煤硫分 74

3.5 发热量 77

3.5.1 含义与分级 77

3.5.2 煤的发热量定义、单位及表示方法 78

3.5.3 不同基准煤炭发热量 79

3.5.4 发热量对燃烧的影响 81

3.5.5 煤层煤发热量 81

3.5.6 商品煤发热量 82

3.6 灰熔融性温度 85

3.6.1 含义与分级 85

3.6.2 灰熔融性对燃烧的影响 86

3.6.3 煤层煤灰熔融性 87

3.6.4 商品煤灰熔融性温度 89

3.7 哈氏可磨性指数 91

3.7.1 含义与分级 91

3.7.2 哈氏可磨性对燃烧的影响 91

3.7.3 商品煤的哈氏可磨性指数 92

3.8 微量元素 93

3.8.1 煤中微量元素含量分级 93

3.8.2 煤中微量元素分布 94

第4章 动力配煤基本原理、方案及优化 98

4.1 动力配煤意义 98

4.1.1 符合国家政策 98

4.1.2 满足我国(区域)能源需求 99

4.1.3 满足燃煤产需的对路供应 99

4.1.4 满足燃煤用户对煤质均匀性和稳定性要求 99

4.1.5 满足燃煤用户环保要求,缓解区域环境压力 99

4.1.6 有利于合理利用煤炭资源 100

4.1.7 有利于高效利用物流资源 100

4.2 动力配煤基本原理 100

4.2.1 配煤目标的煤质要求 100

4.2.2 动力配煤基本原理 102

4.3 动力配煤主要煤质特征变化规律 104

4.3.1 主要煤质指标间的相互关系 104

4.3.2 配煤主要煤质指标理论值计算 104

4.3.3 动力配煤主要质量指标间的可加性 106

4.4 动力配煤方案及优化 112

4.4.1 配煤目标约束条件 112

4.4.2 配煤目标要求 113

4.4.3 配煤优化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113

4.5 低灰熔融性煤配煤技术 114

4.6 中、高硫煤的配煤技术 115

4.7 动力配煤的燃烧特性评价 117

4.8 动力配煤优化方案软件专家系统的设计与开发 119

4.8.1 系统功能架构 119

4.8.2 动力配煤专家系统内容框架 120

4.8.3 应用示例 123

4.8.4 应用效果 124

第5章 动力配煤生产工艺及主要设备 125

5.1 建设配煤场应遵循的原则和建场条件 125

5.2 动力配煤工艺流程 125

5.2.1 动力配煤的主要混配方法 125

5.2.2 动力配煤生产线的工艺流程 126

5.2.3 典型配煤工艺 127

5.3 动力配煤的主要设备 129

5.4 动力配煤质量控制 131

5.5 动力配煤工程投资及经济评价 132

5.6 国内主要动力配煤场的工艺技术 133

5.6.1 某煤炭铁路中转站配煤项目 133

5.6.2 某港口配煤项目 135

第6章 动力配煤的固硫技术 137

6.1 国内外燃煤脱(固)硫技术现状 137

6.1.1 燃前脱硫 137

6.1.2 燃中脱硫 139

6.1.3 燃后烟气脱硫 139

6.2 固硫剂及其助剂的研制开发 140

6.2.1 钙系固硫剂助剂 141

6.2.2 新型固硫剂 142

6.3 固硫技术的基本原理 143

6.3.1 煤中硫赋存状态 143

6.3.2 煤炭燃烧过程中硫化物的释放 143

6.3.3 固硫剂的固硫反应 144

6.3.4 固硫过程中助剂作用机理 146

6.4 影响动力配煤固硫效果的几种因素 147

6.4.1 钙硫摩尔比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47

6.4.2 燃烧温度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49

6.4.3 固硫剂性质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50

6.4.4 助剂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51

6.4.5 配煤后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52

6.4.6 其他因素对固硫效果的影响 153

6.5 几种固硫剂的基本配方及其固硫率 154

6.5.1 AG-2型燃煤固硫剂 154

6.5.2 LD型燃煤固硫剂 155

6.5.3 TUX—GL系列高温(助)固硫剂 156

第7章 动力配煤质量标准化 157

7.1 动力配煤质量标准化的意义 157

7.2 国家标准《动力配煤规范》要点与解析 158

7.2.1 背景和任务来源 158

7.2.2 基本原则和主要依据 158

7.2.3 国家标准《动力配煤规范》要点与解析 158

7.3 动力配煤质量控制与管理 162

7.3.1 煤源管理 162

7.3.2 配煤生产与管理 163

7.3.3 质量检测与管理 163

7.3.4 运送管理、售后服务管理 163

第8章 国内外动力配煤研究发展现状与前景 165

8.1 国外动力配煤(混煤)的研究及发展概况 165

8.1.1 概况 165

8.1.2 美国 165

8.1.3 德国 166

8.1.4 日本 166

8.1.5 西班牙 167

8.1.6 加拿大 167

8.1.7 其他国家 167

8.2 国内动力配煤的研究及发展概况 167

8.2.1 关于动力配煤技术 167

8.2.2 关于动力配煤燃烧特性的研究 168

8.2.3 关于动力配煤数学模型的研究 171

8.3 动力配煤综合效益评述 172

8.3.1 直接经济效益 172

8.3.2 间接经济效益 173

8.3.3 环境效益 173

8.3.4 配煤应用示例 174

8.4 动力配煤产业的发展趋势 175

附录 176

附录1 煤质及煤分析有关术语(摘录) 176

附录2 煤炭分析试验方法一般规定(摘录) 188

附录3 中国煤炭分类(摘录) 193

附录4 煤炭产品品种和等级划分(摘录) 195

附录5 发电煤粉锅炉用煤技术条件(摘录) 197

参考文献 20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