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处理原理与设计 水处理技术 1 原著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美)JohnC.Crittenden等著;刘百仓等译 著
- 出版社: 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84593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58MB
- 文件页数:457页
- 主题词:水处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处理原理与设计 水处理技术 1 原著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7章 传质原理 1
7-1 传质介绍 4
7-1-1 通量的概念 4
7-1-2 传质基本方程 5
7-2 分子扩散 5
7-2-1 布朗运动 6
7-2-2 菲克第一定律 7
7-2-3 流体流动中的扩散 7
7-2-4 固定和相对参照系中的扩散 8
7-2-5 菲克第二定律 9
7-2-6 斯托克斯-爱因斯坦方程 10
7-3 扩散系数来源 13
7-3-1 大分子和颗粒的液相扩散系数 14
7-3-2 小中性分子的液相扩散系数 15
7-3-3 电解质的液相扩散系数 18
7-3-4 氧气的液相扩散系数 20
7-3-5 气相扩散系数 20
7-4 界面传质模型 23
7-4-1 有效传质表面积 24
7-4-2 薄膜模型 25
7-4-3 渗透和表面更新模型 25
7-4-4 边界层模型 26
7-5 界面传质系数的相关性 29
7-5-1 常见的传质相关性 29
7-5-2 扩散物质种类和传质系数的关系 34
7-6 受控于传质过程的处理系统的设计 36
7-7 使用工作曲线评估浓度梯度 38
7-7-1 接触模式 38
7-7-2 工作图表的开发 39
7-7-3 工作图表的分析 40
7-8 气-液界面传质 42
7-8-1 本体溶液条件 43
7-8-2 界面上的条件 44
7-8-3 总体传质关系 45
7-8-4 确定控制传质的相 46
7-8-5 双膜模型的应用 46
7-8-6 总传质系数和扩散物质之间的关系 47
7-9 在界面上通过化学反应强化传质 50
问题和讨论 53
参考文献 56
第8章 化学氧化和还原 59
8-1 氧化反应在水处理中的应用简介 62
8-1-1 常用的氧化剂 62
8-1-2 传统氧化剂在水处理中的应用 63
8-2 化学氧化与还原的理论基础 66
8-2-1 氧化还原反应简介 67
8-2-2 标准电极电位和氧化还原平衡反应 70
8-2-3 EH-pH优势区图:定义和以氯为例 81
8-2-4 氧化还原反应速率 87
8-3 常规化学氧化剂 88
8-3-1 氧气(O2) 89
8-3-2 氯气(Cl2) 93
8-3-3 二氧化氯(ClO2) 96
8-3-4 过氧化氢(H2O2) 97
8-3-5 臭氧(O3) 98
8-3-6 高锰酸盐(MnO- 4) 100
8-4 光解 103
8-4-1 光解所需能量和光的波长 104
8-4-2 估算单溶质吸收的光解 106
8-4-3 多吸光物质中的光解 112
8-4-4 多波长情形 115
8-4-5 水处理中光解的应用 116
问题和讨论 124
参考文献 127
第9章 混凝和絮凝 131
9-1 水处理中混凝和絮凝工艺的作用 134
9-1-1 混凝过程 134
9-1-2 絮凝过程 135
9-1-3 实际设计问题 135
9-2 水中颗粒的稳定性 135
9-2-1 颗粒与溶液的相互作用 135
9-2-2 颗粒的电学性质 136
9-2-3 颗粒的稳定性 141
9-2-4 压缩双电层 143
9-3 混凝理论 145
9-3-1 吸附和电中和 146
9-3-2 吸附和颗粒间架桥 146
9-3-3 沉淀和网捕 148
9-4 混凝的实际应用 149
9-4-1 无机金属混凝剂 149
9-4-2 预水解金属盐 159
9-4-3 有机聚合物 160
9-4-4 助凝剂 163
9-4-5 混凝剂评估的烧杯试验 163
9-4-6 减少混凝剂剂量的可选技术 166
9-5 溶解性组分的混凝 167
9-5-1 NOM对浊度去除过程中混凝的影响 167
9-5-2 强化混凝 168
9-5-3 确定去除DOC的混凝剂剂量 169
9-5-4 溶解性无机物的去除 173
9-6 絮凝理论 173
9-6-1 絮凝机理 173
9-6-2 颗粒碰撞 174
9-6-3 球状颗粒的絮凝 176
9-6-4 分形絮凝模型 183
9-6-5 絮体破碎 187
9-6-6 利用球状颗粒模型的反应器设计 189
9-7 絮凝的实际应用 190
9-7-1 絮凝方法的选择 190
9-7-2 竖向涡轮絮凝器 193
9-7-3 水平轴桨轮絮凝器 200
9-7-4 水力絮凝 204
9-7-5 絮凝重要的设计特征 208
问题和讨论 210
参考文献 212
第10章 重力分离 217
10-1 颗粒沉淀的分类 220
10-2 离散颗粒沉淀(Ⅰ型)的原理 220
10-2-1 离散颗粒的沉淀速率 221
10-2-2 布朗运动 226
10-3 在理想沉淀池中的离散颗粒沉淀 227
10-3-1 矩形沉淀池 228
10-3-2 圆形沉淀池 231
10-4 絮凝沉淀(Ⅱ型)的原理 232
10-4-1 絮凝沉淀的优势 232
10-4-2 絮凝沉淀分析 233
10-5 分层沉淀(Ⅲ型)的原理 233
10-5-1 固体通量分析 233
10-5-2 极限固体通量 235
10-5-3 固体浓缩所需的面积 236
10-6 传统沉淀池的设计 237
10-6-1 预沉淀设施 237
10-6-2 矩形沉淀池 240
10-6-3 圆形沉淀池(上向流式澄清池) 248
10-6-4 方形沉淀池 250
10-7 高效沉淀过程 251
10-7-1 管状和薄板净化器 251
10-7-2 固体接触净化器 257
10-7-3 载体嵌合沉淀 262
10-8 影响沉淀的物理因素 263
10-8-1 密度流 263
10-8-2 温度差 264
10-8-3 固体浓度的影响 265
10-8-4 风的影响 267
10-8-5 入口能量耗散 267
10-8-6 出口回流 267
10-8-7 设备移动 268
10-9 溶气气浮 268
10-9-1 工艺描述 268
10-9-2 溶气气浮的应用 270
10-9-3 溶气气浮性能的影响因素 270
10-9-4 DAF系统设计时需考虑的因素 278
问题和讨论 286
参考文献 288
第11章 颗粒过滤 291
11-1 过滤的历史简述 294
11-2 快速过滤的主要特征 296
11-2-1 过滤介质的均匀性 296
11-2-2 混凝预处理 296
11-2-3 过滤基本过程 296
11-2-4 过滤阶段中的过滤效果 297
11-2-5 快速过滤系统的分类 299
11-3 颗粒过滤介质的特性 301
11-3-1 快速过滤介质的材料 301
11-3-2 有效粒径及均匀系数 301
11-3-3 颗粒形状 302
11-3-4 材料密度 304
11-3-5 材料硬度 304
11-3-6 颗粒滤床的孔隙率 305
11-3-7 颗粒滤床的特殊表面积 305
11-4 流经颗粒介质的水力学 305
11-4-1 洁净颗粒滤器中的水头损失 306
11-4-2 反冲洗水力学 310
11-5 快速过滤中颗粒物的去除 318
11-5-1 截留 319
11-5-2 深度过滤 319
11-5-3 深度过滤理论的基础 320
11-5-4 Yao过滤模型 320
11-5-5 迁移机理 322
11-5-6 改进的基础过滤模型 324
11-5-7 黏附效率 328
11-5-8 滤池性能的预测 328
11-5-9 现象深度过滤模型 329
11-5-10 颗粒物脱附 337
11-6 快速滤池的设计 338
11-6-1 性能标准 338
11-6-2 过程设计标准 340
11-6-3 试验测试 342
11-6-4 水流控制 343
11-6-5 反冲洗系统 345
11-6-6 滤池系统的组成 347
11-6-7 滤床中的负压 349
11-6-8 残留液的管理 350
11-7 快速过滤池的设计实例 350
11-8 其他过滤技术和选择 354
11-8-1 压力过滤 354
11-8-2 生物活性过滤 354
11-8-3 慢砂过滤 358
11-8-4 湿砂过滤 360
11-8-5 硅藻土过滤 361
11-8-6 袋式和筒式过滤 362
问题和讨论 362
参考文献 366
第12章 膜过滤 373
12-1 膜分离过程的分类 376
12-1-1 膜过滤 377
12-1-2 反渗透 377
12-1-3 膜分离过程的比较 377
12-2 膜过滤在水处理中的应用历史 379
12-2-1 饮用水处理的应用 379
12-2-2 膜过滤去除原生动物的效能 379
12-3 膜过滤设备与运行的主要特征 380
12-3-1 膜组件构型 383
12-3-2 中空纤维膜中的水流方向 386
12-3-3 错流过滤和死端过滤流态 388
12-3-4 与快速颗粒过滤的比较 389
12-4 膜材料的性质 390
12-4-1 材料属性 390
12-4-2 材料化学 392
12-4-3 膜结构 393
12-5 膜过滤中的颗粒捕获 394
12-5-1 过滤精度 394
12-5-2 截留率和对数去除率 396
12-5-3 过滤机理 397
12-5-4 微生物的去除 398
12-5-5 挑战试验 399
12-6 膜过滤的流动水力学 400
12-6-1 达西定律 400
12-6-2 温度与压力的影响 402
12-7 膜污染 404
12-7-1 膜污染的机理 404
12-7-2 膜污染的可逆性 405
12-7-3 串联阻力模型 406
12-7-4 颗粒导致的膜污染 408
12-7-5 生物污染 410
12-7-6 天然有机物污染 410
12-7-7 膜污染的堵塞过滤定律 411
12-7-8 膜污染指数 414
12-7-9 膜污染的小试研究评估 419
12-8 工艺设计 420
12-8-1 性能标准 421
12-8-2 与其他处理工艺的集成 422
12-8-3 系统组成 424
12-8-4 完整性测试及监测 425
12-8-5 基于中试的设计准则发展 429
12-8-6 残留液处理要求 433
问题和讨论 435
参考文献 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