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上
  • 胡秋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华书局
  • ISBN:7101067859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89页
  • 主题词:文化史-研究-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研究-中国-古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古代中国文化与中国知识分子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历史与知识分子之尊严 1

一 历史、文化、知识分子 1

二 中国历史与知识分子之特点 5

三 中国知识分子之精神 8

四 知识分子与国运 11

五 会通中西文化发扬自尊精神 13

第二章 中国文化之原始与原型 19

一 人类远古诸文化一般及其分化 19

二 关于古史之传说与考古学 25

三 西北——中国文化发祥地 27

四 “三皇时代”——中国文化酝酿期 29

五 黄帝时代——中国文化成型期 33

六 少昊与尧舜时代——中国文化发展于天文水利之中 36

七 文化扩张与宗教改革 38

第三章 三代古典文化与孔子 59

一 夏商周之推移 60

夏代之兴亡 60

商殷之兴亡 62

由西周到东周 65

二 周之封建与礼乐 68

封建之意义 68

封建与宗法 71

井田与兵制 72

贵族、庶民、隶农与奴隶 74

礼乐 76

学术与教育 77

三 春秋之变局 79

王室与诸侯 80

诸侯与世卿 81

民族国家之雏型 81

华夏与蛮夷 82

战争与和平 84

商业发展与奴隶解放 85

学问普及与文士阶级之出现 86

春秋与战国之不同 89

四 人文主义与中国古典文化之发展 89

旧学与新学 89

人文主义先驱者 90

史学家、诗人、开明贵族 91

六艺及其他 93

五 古代中国知识分子之精神 96

六 孔子之生平、时代、学说及其意义 99

孔子之生平 99

孔子之思想与精神 102

孔子弟子 105

论儒 107

七 中国古典文化之特色 111

论中国之无宗教无阶级 112

论中国之文字 116

论孤立主义非中国精神 117

论中国文化之“义以为利主义” 120

论中国文化之早熟与晚达 123

第四章 战国与诸子时代 135

一 战国时代之剧变及其意义 135

越楚递霸与魏齐争雄 136

连横与合纵 138

秦灭六国 139

工艺、都市、战争与王权 140

士人阶级之抬头 143

国民之拓殖与匈奴之出现 144

战国时代之意义 145

二 诸子流派及其时地 147

三 初期诸子(孔门、左氏、李、吴、商、墨、杨、孟、楚人之学) 149

孔门诸子——曾、思、游、夏、张、漆雕、公孙 149

子夏至李悝、吴起 151

《国语》、《左传》、《世本》 151

墨家 153

杨朱 155

孟子 156

楚人之学与范蠡 158

四 中期诸子(稷下、惠、庄、屈、老、《管子》、《周礼》) 159

稷下先生——淳于、公羊、宋、尹、彭、田、慎、关、老 160

惠施、辩者、别墨、庄周 164

屈原、庄子后学、《五千言》、“黄帝书” 166

后期稷下“追论”之书——《孙子》、《管子》、《周礼》 171

五 晚期诸子(尸子、邹衍、荀卿、吕氏、韩非、《礼运》、《易传》) 174

尸子、穀梁、尔雅 175

邹衍 177

荀况 179

《吕氏春秋》 181

韩非 182

秦统一前之儒 182

焚坑事件以后之儒 184

六 战国时代平民与贵族知识分子之自尊与自卑 185

由布衣卿相到布衣天子之机运 185

新文化与新世代 186

知识分子之气概与抱负 186

阿谀、暴政与牢骚 189

书生亡秦 191

七 先秦诸子学术之成就与统一、平民帝国之产生 192

一个对照表 192

中印希文化之比较 195

由诸子到秦汉 200

第五章 秦汉至清末中国历史总论 215

一 秦汉期为中国史模型 215

二 大一统——专制与治乱循环 218

三 开明专制与否泰循环 223

四 秦汉以来历史之公式与“夷狄”问题 230

五 何以中国没有迅速民主化、工业化? 234

民主政治迟缓之故 236

资本主义不发展之故 238

关于农业问题 241

六 中国文化与知识分子之弱点与致命伤 244

没有控制皇权的方法 244

没有保障国民财富的制度 245

保守主义 246

仕与隐、客气与洁癖、书生气质 248

七 中国历史之分期 254

秦汉以前 254

秦汉至清 254

清末以来 255

创造中国文化之第九时期 257

第六章 秦汉时代 263

一 秦汉之皇朝 264

秦之统一与覆亡 264

秦始皇 265

二世 266

秦所以亡 266

汉之统一与建国 267

秦楚之际 267

刘邦之最后胜利 267

汉初政权 268

文景之休息 269

汉武帝之功过 270

汉武帝 270

功首罪魁 272

昭宣中兴及宣元以后之腐败 273

王莽是否社会主义者? 274

东汉之兴亡 277

群盗与群雄 277

刘秀之成功 278

光武之政 279

明章和帝之世 282

由外戚到宦官 282

桓灵 283

黄巾 284

由宦官到军阀 285

二 秦汉知识分子 286

秦末知识分子之退隐与愤怒 286

汉初知识分子逐渐抬头 288

盖公 289

贾谊、贾山 289

儒生之抬头 291

董仲舒之“更化” 292

汉代人才之盛 294

武帝之摧抑士气与知识分子之人权运动 295

以吏制儒 295

太史公 296

盐铁论 297

路温舒 297

王吉、盖宽饶等 297

西汉末之士风学风 297

元成以后之昏浊 297

复古、灾异、谶纬 299

郑、严、两龚 299

鲍宣 299

扬雄及其意义 300

东汉文化之进步与学者自尊心之增强 302

逸民与独行 303

马援、二耿、班超 304

班彪、王充、贾逵、张衡 305

郭躬、陈宠 306

王符之批评与左雄之改革 306

王符 306

左雄 307

东汉人才之盛 308

李固 308

知识分子之与官宦大冲突 308

黄琼、陈蕃 308

清议与法纠宦党 309

结党与党锢 309

李膺 310

蔡邕、赵岐、郑玄 310

皇甫嵩等 311

东汉知识分子失败之因果 312

戚、宦、世族 312

学蔽 313

学阀 314

虚文 314

名节 315

狂狷 315

名士 315

名士与英雄 317

三 秦汉帝国之统一及对外关系:特别是与匈奴西域之关系 318

文化之团结力与放射力 319

秦汉之国疆 320

草原与河川之抗争 325

秦汉以前之中亚北亚 330

抗匈战争与设立四郡 333

西羌、乌桓、鲜卑 337

西域之开通与经营 339

西域之情况 343

属外国之西域 352

身毒、天笃、天竺 352

康居、奄蔡、塞种 354

大夏、罽宾、乌弋山离、高附 356

大月氏、贵霜 359

安息、波斯 360

条枝、犁轩、大秦 361

汉通西域之影响 363

丝锦文化与秦汉国力 364

丝道之自由 365

“Pax Hanica” 369

中国文化之西流 370

波斯系文化及其东传 376

希腊风文化及其东传 377

印度系之文化 379

中亚文化聚散地之月氏 380

论两汉对外政策及其得失 383

对匈作战之必要与成功 384

国力之节奏与武帝之失策 386

孤立主义与国际主义 388

羌乱与其他边变 390

四秦汉文化之精神物质基础 392

秦汉文化之意义与价值 393

秦汉文化之背景 393

文字、笔、纸、典籍 394

秦汉人之气质 395

汉代民德之升降 401

秦汉之技术水准 403

秦汉人民生活水准及其变动 408

五 秦汉之政治制度 414

礼与法 414

郡县 421

齐民 423

帝权 426

百官 430

兵制 433

税制 433

刑法 435

选举与学校 436

论两汉政治制度 440

六 秦汉之学术思想 442

两汉学术思想之背景 442

哲学 446

秦汉之际——刑名与《易传》 446

由刑名到黄老——《淮南子》 447

由黄老到儒术——陆贾、贾谊、董仲舒 449

经学之成立——今文与古文 454

西汉后期之经学——穀梁学、盐铁论、京房、谶纬、刘向、歆 457

史学始建者——司马迁及班固、蔡邕、陈寿 465

玄学及自然主义倡导者——扬雄、桓谭、王充、张衡 468

由今文经学到古文经学——贾逵、马融、宋衷、郑玄 471

经今古文之争及其批评 475

论政之书——潜夫论、政论、昌言 480

科学 481

钟律与度量衡 482

天文 483

历法 486

数学 489

农、医、博物、理化、工程、工艺、地理 499

物质与宇宙 501

音乐与文艺 503

乐与舞 504

文学——乐府歌辞、五七言诗、辞赋、散文、其他 505

造型艺术及书法 511

宗教 517

祭祀之合理化 517

所谓封禅 518

方仙道 519

谶纬与道士 521

浮图道 522

太平道及五斗米道 525

七 秦汉文化之历史的世界的意义 526

两汉文化是中国历史之基础与骨干 526

关于汉代文化之误解 528

两汉文化在世界史上之意义 531

秦汉与希腊罗马之政治与兴亡 543

论同时比较法与中西文化 548

古代中外文化史对照表 655

索引 1

一、人名 1

二、地名(及族名) 36

三、事名 47

四、书名 58

五、外国人名 69

史前陶器二种(西北彩陶、山东黑陶) 1

小屯出土陶器四种 1

殷代彝器三种(牛鼎、龙凤饕餮纹卣、司母戊大鼎) 2

殷代甲午月食龟版及释文 3

殷代兵器 4

殷代美术品三件(铜面具、鸱鸮白石雕刻、骨器雕刻花纹) 5

周初饕餮食人卣 6

毛公鼎及铭释 6

春秋时?羌编钟之一(附铭释) 7

春秋时车马兽器纹壶 7

战国时羽人猎壶花纹拓本 8

楚怀王时漆彩奁 8

秦始皇二十六年诏楕量 9

秦镜 9

塞种之住车(穹庐、明器)·带钩·短剑 10

周汉带钩·绥远青铜径路刀 11

战国秦汉遗物所见之匈奴(匈奴人像、武器、雕刻) 12

秦俑一号坑(将军俑、马俑、修复后铜车马) 13

骊山秦始皇陵·一号坑中兵马俑(侧视) 14

汉代之女子与武士 15

汉代之村落 16

汉代之盐井 16

汉代长城堡垒及古玉门关遗址 17

汉代青铜武器 17

汉代之战争宴舞图(山东肥城孝堂山画像、四川出土画砖) 18

汉代石阙人物图 19

东汉画砖·彩色风俗画 19

汉代漆器与雕刻(玉刻马首、龙首云气漆匣、霍去病墓前石马足踏胡人) 20

汉镜及输出绢织品 21

域外发现汉镜及仿造品 22

汉简及熹平石经 23

古代货币(贝币、布泉、刀货、刀钱、秦半两钱、汉五铢钱、新莽钱) 24

周人六代小舞图 25

汉人灵星小舞图(一) 25

汉人灵星小舞图(二) 26

古代世界文化区域分布图 17

古代帝王谱系 36

西周春秋地图 57

战国地图 133

汉代地图 261

汉代中国与西方(丝道图) 367

东北亚民族分布图(匈奴出现前) 572

东北亚民族分布图(匈奴出现时) 573

今日西伯利亚民族之分布 574

葱岭地图 590

汉唐西域交通线图 591

我国七音与律位比照图 636

我国四兽十二次廿八宿图 638

巴比伦十二宫图 63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