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岩石矿物分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岩石矿物分析
  • 湖南省矿产测试利用研究所编 著
  • 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8
  • 标注页数:839页
  • 文件大小:190MB
  • 文件页数:86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岩石矿物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硅酸盐岩石分析 1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2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2

(二)聚氧化乙稀凝聚重量法 3

(三)氟硅酸钾容量法 4

(四)分离硅后,溶液中二氧化硅的比色校正 7

(五)氢氟酸差减重量法 7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 8

(一)酸碱滴定容量法 8

(二)氟化钾—EDTA容量法 11

(三)铁铝连测EDTA容量法 13

(四)比色法 14

(五)单独取样测定铝 14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14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14

(二)EDTA容量法 15

(三)重铬酸钾容量法 16

(四)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17

第四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 18

(一)过氧化氢比色法 18

(二)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 20

(三)变色酸比色法 20

(四)单独取样测定钛 21

第五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21

(一)EGTA—DCYTA容量法 22

(二)EDTA容量法 24

(三)分离二三氧化物后钙镁的测定 26

(四)单取样分析溶液的制备 27

(五)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28

(六)交流示波极谱滴定法 29

第六节 氧化锰的测定 31

(一)过碘酸钾比色法 31

(二)亚砷酸盐容量法 32

(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33

第七节 磷的测定 34

(一)磷钼黄比色法 34

(二)锑盐钼兰比色法 36

(三)过程中测定 38

第八节 硫的测定 38

(一)燃烧法 38

(二)碳酸钠—氧化锌半熔重量法 41

(三)过氧化钠—碳酸钠全熔重量法 42

(四)硫酸盐硫的测定 42

第九节 氧化亚铁的测定 43

(一)氢氟酸—硫酸分解法 43

(二)含有硫化物和高价锰时亚铁测定法 44

(三)含大量有机物时的亚铁测定法 45

第十节 钾、钠的测定 45

(一)火焰光度法 45

(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 46

第十一节 氧化钡的测定 48

第十二节 氯的测定 48

第十三节 氟的测定 49

第十四节 吸附水(H2O-)的测定 49

第十五节 化合水(H2O+)的测定 49

(一)平菲尔特双球管灼烧法 50

(二)直接吸收重量法 51

第十六节 灼失量的测定 52

第十七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 53

第二章 石英岩分析 54

第一节 石英岩系统分析流程 54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55

(一)氢氟酸直接处理法 55

(二)动物胶或聚氧化乙稀凝聚重量法 55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56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56

(二)邻菲罗林比色法 56

第四节 三氧化二铝的测定 57

第五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57

第六节 三氧化二铬的测定 57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58

第三章 超基性岩石分析 59

第一节 试样的分解 59

(一)碱熔分解法 59

(二)酸分解法 60

第二节 化合水的测定 60

第三节 超基性岩的系统分析 62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63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 64

(一)酸碱中和容量法 64

(二)过氧化钠分离铬—EDTA容量法 64

(三)埃利罗菁比色法 65

第六节 铁、钛、磷的测定 66

第七节 钙、镁、锰的测定 66

第四章 粘土质岩石分析 67

第五章 铝土矿分析 69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70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 70

(一)单独取样分离铁钛EDTA法 70

(二)酸碱滴定容量法 71

(三)氟化钾—EDTA容量法 71

第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72

第六章 云母和石棉分析 73

第七章 碳酸盐岩石分析 74

第一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 74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75

(一)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75

(二)钼蓝比色法 75

(三)游离石英的测定 77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77

第四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 77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 77

(一)铝试剂比色法 77

(二)铬天菁S比色法 79

(三)EDTA容量法 80

第六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80

(一)钙镁分析溶液的制备 80

(二)EGTA—DCyTA容量法 80

(三)EDTA容量法 83

第七节 磷的测定 84

第八节 其他项目的取定 85

第八章 磷及磷灰石分析 86

第一节 五氧化二磷的测定 87

(一)磷钼酸铵容量法 87

(二)磷钼酸喹啉容量法 90

(三)焦磷酸镁重量法 91

第二节 有效磷的测定 93

(一)2%柠檬酸提取—磷钼酸铵容量法 93

(二)中性柠檬酸铵提取—磷钼酸比色法 93

第三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 95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95

(一)三氯化铝—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95

(二)硼酸—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96

(三)硅氟酸钾容量法 97

第五节 铁、铝、钛、钙、镁分析溶液的制备 97

(一)“全量”组份分析溶液的制备 97

(二)酸溶组份分析溶液的制备 98

第六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98

(一)磺基水杨酸比色法 98

(二)重铬酸钾容量法 98

第七节 氧化铝的测定 99

(一)分离氧化钙后氟化钾—EDTA容量法 99

(二)不分离氧化钙的氟化钾—EDTA容量法 99

第八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100

(一)络合滴定法 101

(二)单取样分析溶液的制备 102

(三)达旦黄比色法测定氧化镁 103

(四)高锰酸钾容量法测定氧化钙 104

第九节 氯的测定 106

(一)比浊法 106

(二)硫氰酸钾容量法 107

第十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 107

(一)重量法 107

(二)非水滴定法 109

(三)气量法 111

第十一节 非碳酸盐碳的测定 112

第十二节 锰的测定 113

第十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13

第九章 滑石分析 114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14

第二节 氧化铝的测定 114

第三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115

第四节 氧化钙、氧化镁的测定 115

第五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 115

第六节 滑石含量的测定 115

(一)差减法 116

(二)直接测定法 116

第七节 灼失量的测定 117

第十章 重晶石分析 118

第一节 硫酸钡的测定 118

(一)碳酸钠熔融重量法 118

(二)碳酸钠—过氧化钠熔融重量法 119

(三)铬酸钡容量法 119

第二节 氧化钡的测定 119

(一)硫酸钡重量法 119

(二)铬酸钡容量法 120

第三节 三氧化硫的测定 121

第四节 水溶盐的测定 122

第五节 以氢氟酸处理重量法测定二氧化硅的系统分析法 122

(一)二氧化硅和硫酸钡的连续测定 122

(二)二三氧化物的分离及铁铝钛钙镁的测定 123

第六节 以容量法或比色法测定二氧化硅的系统分析法 123

(一)分析溶液的制备及硅的测定 123

(二)铁铝钙镁的测定 124

第七节 一次取样测定氧化钡、三氧化硫及硅的系统分析法 124

第八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25

第十一章 萤石分析 126

第一节 氟化钙的测定 126

(一)EDTA容量法 126

(二)高锰酸钾法 128

第二节 碳酸钙的测定 128

第三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29

(一)氢氟酸直接处理法 129

(二)三氯化铝—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130

(三)硼酸熔融重量法 130

(四)钼蓝比色法 130

第四节 铁、铝、钛的测定 131

第十二章 硼矿分析 132

第一节 硼的测定 133

(一)酸碱中和容量法 133

(二)亚氨基钾烷—H酸比色法 135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36

(一)甲醇除硼—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136

(二)盐酸溶矿—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137

第三节 铁、铝、钛、钾、钠的测定 137

第四节 钙、镁的测定 137

第五节 二氧化碳的测定 137

第六节 水份的测定 137

第七节 灼失量的测定 137

第十三章 岩盐和芒硝分析 138

第一节 化合水的测定 139

第二节 水不溶物的测定 139

第三节 硫酸根的测定 140

第四节 氯的测定 140

(一)电位滴定法 140

(二)硝酸银容量法 141

(三)硫氰酸钾容量法 142

(四)硝酸汞容量法 144

第五节 溴的测定 145

(一)品红比色法 145

(二)溴酸盐容量法 145

第六节 碘的测定 147

第七节 硼的测定 148

(一)铍试剂Ⅲ比色法 148

(二)甲亚胺—H酸—劳氏青莲比色法 149

第八节 钙镁的测定 150

第九节 钾钠的测定 150

第十节 钠的差减计算法 150

第十一节 碳酸根、重碳酸根的测定 151

第十二节 钙芒硝及含石膏的岩盐分析 151

第十三节 岩盐和芒硝中各种化合物百分含量的计算 152

(一)岩盐中化合物的换算方法 152

(二)芒硝(钙芒硝)中化合物的换算方法 154

第十四章 石膏分析 156

第一节 吸附水(H2O-)的测定 157

第二节 结晶水(H2O+)的测定 157

第三节 酸不溶物的测定 158

第四节 三氧化硫的测定 158

第五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59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 159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59

第八节 石膏的计算 160

第十五章 明矾石分析 161

第一节 总硫量的测定 161

第二节 硫酸盐硫的测定 162

第三节 硫化物硫的测定 163

第四节 化合水的测定 163

第五节 灼烧减量的测定 163

第六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64

第十六章 铁矿石分析 165

第一节 全铁的测定 166

(一)试样的分解 166

(二)氯化亚锡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 167

(三)三氯化钛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 168

(四)银柱还原—重铬酸钾容量法 170

(五)系统分析过程中铁的测定 171

第二节 可溶铁的测定 171

第三节 亚铁的测定 172

(一)二氧化碳气体保护容量法 172

(二)氢氟酸—硫酸分解样品容量法 173

第四节 三氧化二铁的测定 173

第五节 金属铁的测定 174

第六节 锰的测定 175

第七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75

第十七章 锰矿分析 176

第一节 锰的测定 177

(一)过硫酸铵—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177

(二)高氯酸—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179

(三)硝酸铵—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180

(四)电位滴定法 181

第二节 二氧化锰(有效氧)的测定 182

(一)草酸钠溶液浸取法 182

(二)硫酸亚铁铵溶液浸取法 183

第三节 一氧化锰的测定 184

第四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85

(一)硅氟酸钾容量法 185

(二)动物胶凝聚重量法 185

(三)硫酸脱水重量法 185

第五节 氧化铝的测定 186

(一)氯酸钾除锰—酸碱滴定容量法 186

(二)六次甲基四胺分离锰—氟化钾—EDTA法 186

(三)铬天菁S比色法 186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 187

(一)直接掩蔽络合滴定法 187

(二)氯酸钾分离锰后络合滴定法 188

(三)分离铁铝后的络合滴定法 189

(四)铜试剂分离锰—EDTA连续滴定法 190

第七节 氧化钡的测定 190

第八节 灼失量的测定 191

第九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192

第十八章 钛及钛铁矿分析 193

第一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 193

(一)锌片还原—硫酸高铁铵容量法 194

(二)过氧化氢比色法 196

(三)二氧化钛和全铁的连续测定 197

第二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198

第三节 氧化铝的测定 199

第四节 钙、镁的测定 200

第十九章 硫铁矿分析 201

第一节 硫的测定 201

(一)燃烧法 201

(二)过氧化钠重量法 204

(三)碳酸钠—高锰酸钾半熔重量法 205

第二节 有效硫的测定 206

第三节 氟的测定 208

(一)热解—茜素络合剂比色法 208

(二)硅氟酸蒸馏—茜素络合剂比色法 212

(三)离子选择电极法 213

第四节 铁的测定 214

第二十章 多金属矿石分析 215

第一节 二氧化硅的测定 215

第二节 系统分析溶液的制备 216

第三节 氧化铝的测定 216

第四节 铁的测定 217

第五节 二氧化钛的测定 217

(一)二安替比林甲烷比色法 217

(二)过氧化氢比色法 218

第六节 钙、镁的测定 218

第七节 锰的测定 219

第八节 氧化钡的测定 220

第九节 氟化钙的测定 221

硫化氢分离重金属—高锰酸钾容量法 221

第十节 硫的测定 222

第十一节 磷的测定 223

第十二节 氟的测定 223

热解分离—钍盐滴定法 223

第十三节 其他项目的测定 224

第十四节 汞矿石分析 224

第二十一章 有色金属分析 225

第一节 铜的测定 225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 225

(二)碘量法 226

(三)碘氟法 227

(四)铜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 228

(五)铜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 229

第二节 锌的测定 230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 230

(二)铜、锌碘量法连续测定 230

(三)EDTA容量法 233

(四)锌的原子吸收测定 234

第三节 铅的测定 235

(一)乙酸钠—盐酸—碘化钾催化极谱测定 235

(二)盐酸底液极谱法 236

(三)EDTA容量法 237

(四)铅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 238

(五)铅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 239

第四节 锡的测定 239

(一)盐酸—四苯砷氯盐酸盐极谱法 239

(二)苯芴铜比色法 241

(三)铁粉还原碘量法 242

第五节 钨的测定 244

(一)硫酸—苦杏仁酸—辛可宁—氯酸钾底液中,催化极谱测定钨与钼 244

(二)硫氰酸盐比色法 245

(三)硫氰酸盐差示分光光度法 246

(四)盐酸底液极谱法 247

(五)钨酸铵重量法 248

第六节 钼的测定 249

(一)硫酸—苦杏仁酸—氯酸钾体系催化示波极谱测定 249

(二)钨精矿中钼的直接催化示波极谱测定 249

(三)硫氰酸盐比色法 250

(四)铜离子接触—硫氰酸盐比色法 251

(五)EDTA差示比色法 252

(六)硝酸钠—柠檬酸—柠檬酸铵体系中示波极谱测定 253

(七)钼酸铅重量法 254

第七节 铋的测定 256

(一)硫脲比色法 256

(二)EDTA容量法 257

(三)乙酸—硫酸—盐酸底液极谱法 258

(四)乳酸—EDTA—乙酸钠底液极谱法 259

(五)氢氧化—PAR-甘露醇底液极谱法 260

(六)氢化物原子荧光连续测定锑、铋 261

(七)铋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法 262

(八)酒石酸钾钠掩蔽、DDTC—MIBK铋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 263

(九)铋的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 263

第八节 砷的测定 265

(一)萃取分离钼蓝比色法 265

(二)萃取分离碘量法 266

(三)快速碘量法 268

(四)氢氧化钾底液示波极谱法 269

(五)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 270

(六)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 270

第九节 镉的测定 272

(一)氨性底液极谱法 272

(二)萃取分离氨性底液极谱法 272

(三)盐酸—碘化钾—四乙基碘化铵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273

(四)镉的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 274

(五)镉的萃取原子吸收测定 275

(六)萃取—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镉和银 275

(七)六次甲基四铵—碘化铵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276

第十节 钒的测定 277

(一)苯甲酰苯胲萃取比色法 277

(二)磷钨钒酸比色法 278

(三)亚铁盐直接滴定法 279

(四)硫酸—苦杏仁酸—氯酸钾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280

第十一节 铬的测定 281

(一)二苯偕肼比色法 281

(二)α.α’—联吡啶—亚硝酸钠—氢氧化铵—氯化铵底液极谱法 282

(三)氢氧化钠底液极谱法 283

(四)硫酸亚铁铵容量法 284

(五)铬的原子吸收测定 286

第十二节 钴的测定 287

(一)亚硝基—R盐比色法 287

(二)亚硝酸钴钾分离—氨性底液极谱法 289

(三)亚硝酸钴钾沉淀—EDTA容量法 290

(四)吡啶—氯化吡啶—丁二肟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291

(五)柠檬酸铵—盐酸羟胺—丁二肟体系中催化示波极谱法 292

(六)磺基水杨酸—丁二肟体系中钴、镍催化波连续测定 293

(七)钴、(镍)原子吸收水相直接测定 294

(八)酒石酸钾钠掩蔽DDTC—MIBK萃取原子吸收测定钴、镍、铋 295

(九)NNP—乙酸丁酯萃取原子吸收测定钴、镍、铜 296

第十三节 镍的测定 297

(一)二甲基乙二醛肟比色法 297

(二)α—呋喃二肟比色法 298

(三)氨性底液极谱法 300

(四)吡啶—氯化吡啶底液极谱法 300

(五)磺基水杨酸—丁二肟—柠檬酸铵底液极谱法 301

(六)镍的原子吸收测定 302

第十四节 锑的测定 302

(一)盐酸底液极谱法 302

(二)硫酸—盐酸—磷酸底液极谱法 303

(三)碘化钾比色法 304

(四)硫酸铈容量法 305

(五)萃取分离碘化钾比色法 306

(六)锑—碘化钾—5—Br—PADAP萃取比色法 307

(七)锑的原子吸收测定 308

(八)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 309

第十五节 汞的测定 310

(一)硫氰酸钾容量法 310

(二)汞的萃取比色测定 311

(三)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 312

第二十二章 稀有、稀散元素分析 313

第一节 锂的测定 313

(一)锂的火焰分光光度法 313

(二)锂的原子吸收测定 313

第二节 铷、铯的测定 315

(一)火焰分光光度法 315

(二)铷、铯的原子吸收测定 316

第三节 铍的测定 318

(一)焦磷酸铍重量法 318

(二)铍试剂Ⅲ比色法 319

(三)氯化铵—氢氧化铵—EDTA—铍试剂Ⅲ底液示波极谱法 321

第四节 镓的测定 322

(一)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22

(二)吡咯啶二硫代氨基甲酸铵—PAR—乙酸盐底液示波极谱法 323

(三)溴邻苯三酚红—酒石酸钠—乙酸盐底液示波极谱法 324

第五节 铟的测定 325

(一)乙酸丁酯萃取、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25

(二)甲基异丁酮萃取原子吸收法 325

(三)乙酸盐—铜铁试剂体系极谱法 326

第六节 锗的测定 327

(一)苯芴铜比色法 327

(二)一氯乙酸—EDTA—邻苯三酚—钒(Ⅳ)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328

(三)苯萃取、涂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329

第七节 镓、铟和锗的连续测定 330

第八节 铌、钽的测定 333

(一)钽试剂分离重量法 333

(二)纸上色层分离、硫氰酸钾、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34

(三)硅胶富集、硫氰酸钾、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36

(四)丹宁沉淀分离,硫氰酸钾或氯代磺酚C,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37

(五)水杨基荧光酮分离氯代磺酚C,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40

(六)直接快速测定法 342

第九节 铀的测定法 343

(一)钒酸铵容量法 343

(二)铀试剂Ⅲ比色法 345

(三)TBP萃淋树脂分离,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二苯胍底液催化示波极谱法 347

第十节 钍的测定法 349

(一)EDTA容量法 349

(二)TBP萃淋树脂分离,偶氮胂Ⅲ比色法(钍、铀共样测定) 350

(三)钽试剂—氯仿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 351

(四)PMBP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 352

第十一节 稀土总量的测定 353

(一)PMBP—苯萃取分离,铀试剂Ⅲ比色法 353

(二)P507萃取色谱光度法 355

(三)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总量的浸取和测定 357

(四)PMBP—苯萃取分离、偶氮胂Ⅲ比色法测定铈 357

(五)草酸盐分离—重量法 359

第十二节 锶的测定 360

(一)酸溶原子吸收测定 360

(二)碱熔原子吸收法 361

(三)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362

第十三节 铊的测定 363

(一)甲基异丁酮萃取,原子吸收测定 363

(二)泡沫塑料吸附分离,原子吸收或萃取比色测定 365

第十四节 硒碲的测定 366

(一)巯基棉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硒、碲连测) 366

(二)氢氧化铵—氯化铵底液示波极谱法 368

(三)氯化铵—氢氧化铵—EDTA—碘酸钾体系中极谱法 369

(四)单体分离、碳酸钾底液极谱法测定硒,氯化钠底液极谱法测定碲 370

(五)微量碲的测定—铼催化极谱法测定 372

第十五节 铼的测定 373

(一)丁基罗丹明B比色法 373

(二)盐酸—碲体系中催化示波极谱法 374

(三)亚硫酸钠底液极谱法测定 374

(四)APDC—盐酸体系中极谱测定 375

(五)硫氰酸钾—α—联糠酰二肟—盐酸体系中极谱测定 376

第十六节 锆的测定 377

(一)二甲酚橙比色法 377

(二)草酸—铜铁试剂—二苯胍—乙酸盐极谱法 378

(三)EDTA容量法 379

第二十三章 贵金属分析 381

第一节 火试金富集 381

(一)基本原理 381

(二)识矿和配料 381

(三)熔矿和灰吹 382

第二节 金的测定 382

(一)试金富集重量法 382

(二)试金富集原子吸收法 383

(三)王水溶样泡沫塑料吸附原子吸收法 384

(四)稀王水冷浸取乙酸丁酯萃取原子吸收法 385

(五)活性炭吸附碘量法 386

(六)碲(硒)共沉淀孔雀绿比色法 388

(七)硒共沉淀微量金铂钯并连续测定 390

(八)微量金的硫代米蚩酮萃取比色测定 391

(九)微量金的石墨炉原子吸收法 393

第三节 银的测定 394

(一)火试金碘量法 394

(二)王水溶矿双硫腙比色法 396

(三)王水溶矿水相原子吸收法 397

(四)低酸度氯化铵介质原子吸收直接测定法 398

(五)王水溶样MIBK—KI萃取原子吸收法 399

第四节 矿石中铂钯的测定 400

(一)火试金DDO比色法 400

(二)硒共沉淀微量金铂钯连续测定 401

第五节 矿石中锇、钌的测定 401

第六节 矿石中微量铑、铱的测定 405

第二十四章 煤质分析 410

第一节 煤质各类指标符号及不同基准的换算 412

第二节 煤分析样品的制备 416

(一)试样制备的要求 416

(二)试样制备的方法 417

第三节 煤中全水分(WQ)的测定 419

(一)最大粒度不超过3毫米的褐煤、烟煤和无烟煤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419

(二)粒度在3—13毫米范围内的煤样的全水分测定 419

第四节 煤的工业分析 421

一 水份的测定 421

(一)标准法 421

(二)快速法 422

二 灰分的测定 422

三 挥发分的测定 423

四 固定炭的计算 425

五 全硫的测定 425

(一)艾什卡重量法 425

(二)高温燃烧中和法 426

(三)高温燃烧碘量法 428

六 发热量的测定 430

第五节 各种形态硫的测定 437

一 硫酸盐硫的测定 437

二 硫铁矿硫的测定 437

三 有机硫的计算 439

第六节 煤的元素分析 439

一 碳氢的测定 439

二 氮的测定 442

三 氧的计算 444

第七节 磷的测定 445

(一)磷钼黄比色法—快速法 445

(二)磷钼蓝比色法 446

第八节 煤灰熔融性的测定 447

第九节 铝甑低温干馏试验 450

第十节 烟煤胶质层指数的测定 454

第十一节 烟煤粘结指数GR.I的测定 460

第十二节 比重的测定 463

第十三节 容重的测定 465

第十四节 灰成分分析 467

第十五节 煤中伴生元素的分析 468

第二十五章 水分析 468

一、物理性质的测定 468

第一节 温度 468

第二节 嗅 468

第三节 味 469

第四节 色度 469

第五节 透明度 470

第六节 悬浮物和可溶性固体总量 470

第七节 灼烧残渣和灼烧减重 471

二、化学成分的分析 471

第一节 PH值 471

第二节 Eh值 473

第三节 游离二氧化碳 474

第四节 酸度 475

第五节 总碱度、碳酸根及重碳酸根 477

第六节 侵蚀性二氧化碳 478

第七节 氯离子 479

第八节 钙 481

第九节 镁 483

第十节 硬度 484

第十一节 硫酸根 485

第十二节 铵离子 487

第十三节 亚硝酸根 489

第十四节 硝酸根 491

第十五节 钾和钠 493

第十六节 铁 495

第十七节 铝 498

第十八节 锰 499

第十九节 可溶性硅酸 500

第二十节 化学耗氧量 501

第二十一节 溶解氧 503

第二十二节 硫化物 505

第二十三节 磷 508

第二十四节 氟离子 509

第二十五节 溴 511

第二十六节 碘 514

第二十七节 硼 515

第二十八节 氰化物(游离氰化物和总氰化物) 517

第二十九节 酚类(挥发酚类) 521

第三十节 黄原酸盐(丁基黄药乙基黄药) 524

第三十一节 余氯 525

第三十二节 砷 528

第三十三节 镉 530

第三十四节 铬(总铬、六价铬和三价铬) 532

第三十五节 汞(总汞、无机汞和有机汞) 533

第三十六节 铅 536

第三十七节 铜 538

第三十八节 锌 542

第三十九节 硒(总硒、无机硒和有机硒) 543

第四十节 碲 545

第四十一节 钡 546

第四十二节 锶 547

第四十三节 锂 548

第四十四节 铷和铯 549

第四十五节 钴 550

第四十六节 镍 552

第四十七节 钼和钨 553

第四十八节 钒 554

第四十九节 铍 555

第五十节 铀和钍 556

第五十一节 阴离子合成洗涤剂 558

第五十二节 有机氯农药(666,DDT) 559

第五十三节 乐果及对硫磷 561

第五十四节 天然卤水及盐水分析 562

三 水化学分析样品的采集保存和送检 565

四 水分析附录 569

第二十六章 化探分析 572

第一节 银、镉的测定 572

第二节 锂、铷、铯的测定 573

第三节 在同一测定液中原子吸收连续测定化探样品中锂、铯(铷)、银、镉 574

第四节 钨、钼、磷、氟、硼测定 575

第五节 汞的冷原子吸收测定 578

第六节 TBP萃淋树脂分离,乙酸—乙酸钠—铜铁试剂—二苯胍体系催化示波极谱测定铀 579

第七节 氢化物原子荧光测定锑和铋 579

第八节 锂钠原子吸收法测定 579

第二十七章 化学物相分析 580

第一节 铜矿石物相分析 580

第二节 铅矿石物相分析 584

第三节 锌矿石物相分析 587

第四节 钨矿石物相分析 591

第五节 钼矿石物相分析 593

第六节 铋矿石物相分析 596

第七节 砷矿石物相分析 599

第八节 锑矿石物相分析 601

(一)锑的氧化物、硫化物及锑酸盐的分别测定 601

(二)黄锑华、锑赭石及氧化矿石中锑(Ⅲ)和锑(Ⅴ)的分别测定 604

第九节 锡矿石物相分析 604

第十节 钒矿石物相分析 608

(一)钒钛磁铁矿石中钒的物相分析 609

(二)炭质岩中钒的物相分析 611

(三)钒的价态分析 612

第十一节 铁矿石物相分析 613

第二十八章 土壤分析 620

第一节 土壤样品的制备 620

第二节 水分(H2O-)的测定—烘干法 621

第三节 PH的测定—电位法 621

第四节 有机质的测定 622

第五节 氮的测定—半微量凯氏法 622

第六节 氰化物的测定—异烟酸—吡唑啉酮比色法 625

第七节 挥发酚的测定—4—氨基安替比林比色法 626

第八节 有机氯农药(六六六、滴滴涕)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27

第九节 苯及苯系物的测定—气相色谱法 628

第二十九章 单矿物分析 630

第一节 铌钽铁矿微量分析 630

第二节 黑钨矿单矿物半微量分析 633

第三节 辰砂单矿物半微量分析 637

第四节 锡石单矿物半微量分析 639

第五节 金红石单矿物分析 641

第六节 电气石单矿物分析 645

第三十章 发射光谱分析 650

第一节 稀土元素与钪的发射光谱分析 650

(一)岩石、矿物中镧、铈、镱、钇的发射光谱分析 650

(二)电弧浓缩法测定岩石、矿物中低含量稀土元素 651

(三)草酸盐沉淀分离光谱定量测定独居石型矿物中的稀土元素 654

(四)化学富集—粉末进样电感藕合等离子体光谱法测定低量单一稀土元素 657

(五)黑钨矿中钪的光谱定量测定 659

(六)岩石中微量钪的电弧浓缩法测定 660

第二节 铌、钽、锆、铪等高熔点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 661

(一)硅酸盐岩石中铌、钽的光谱定量测定 661

(二)岩石、矿物中低量铌、钽的电弧浓缩法测定 662

(三)锆英石中锆、铪的光谱定量测定 663

(四)岩石中低量锆、铪的电弧浓缩法测定 664

(五)化学富集ICP光谱粉末进样法测定铌、钽、锆、铪等元素 666

第三节 金、银等贵金属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 667

(一)载体熔珠蒸馏直接光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微量金 668

(二)化学光谱法测定化探样中超痕量金 670

(三)活性碳吸附光谱定量测定化探样中痕量金 672

(四)化学萃取—水平电极撒样法测定地质样品中低量的金 675

(五)锑试金富集—光谱定量测定地质样品中痕量金 676

(六)银(锡)的直接粉末弧烧法测定 677

第四节 多元素同时测定的发射光谱分析 678

(一)加罩电极发射光谱法的多元素定量测定 678

(二)粉末进样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光谱法同时测定化探样中低量元素 681

(三)化探样中铍、锡、硼的光谱定量测定 682

第五节 其他元素的发射光谱分析 685

(一)矿石中铍的光谱定量测定 685

(二)硅酸盐岩石中铍、锡的光谱定量测定 685

第六节 天然水的溶液于渣法光谱分析 687

第三十一章 X荧光光谱分析 688

第一节 化探样的X荧光光谱分析 688

(一)化探样中钠、镁、铝、硅、磷、钾、钙、钛、锰、铁、钡、铌锆、钇、锶、铷、锌、铜、镍、钴、铬、钒、镧的X荧光光谱法测定 688

(二)硅酸盐及化探样中钍、铝、砷的X荧光光谱测定 691

第二节 硅酸盐中镓、钪的X荧光光谱测定 693

第三节 硅酸盐中氯的X荧光光谱测定 694

第四节 硅酸盐中钡、锡、铌、锆、钇、锶、铷、锌、铜、钨、钽、镍、锰的X荧光光谱测定 695

第五节 矿物岩石中高含量锡与钡的X荧光光谱定量测定 697

(一)方法原理 697

(二)仪器测量条件 697

(三)分析步骤 698

附录 699

1.使用铂金器皿应注意事项 699

2.常用熔剂性质、用量及应用范围 700

3.比色分析滤光片的选择 701

4.矿样分解溶(熔)剂举例 702

5.分析样品细度及烘样温度 705

6.普通掩蔽剂 706

7.EDTA滴定中应用的掩蔽剂 708

8.酸碱指示剂 710

9.酸碱混合指示剂 716

10.氧化还原指示剂 718

11.常用酸、氨水的比重和浓度 719

12.金属氢氧化物沉淀PH 720

13.萃取分离常用有机溶剂的物理常数 721

14.四个常用离子交换树脂主要性能 722

15.缓冲溶液的配制 723

16.干燥剂干燥空气时残留的湿度值 724

17.主要成矿元素、矿化剂元素在地壳、各类岩石及其它介质中的丰度 725

18.PH标准溶液 727

19.标准电极电位 728

20.矿物表 736

21.有用矿产的主要矿物及工业要求 753

22.岩矿分析允许偶然误差 773

23.铁合金溶解法 802

24.矿石及炉渣的快速溶解法 803

25.原材料的溶解法 804

26.溶解未知组成样品的系统方法 806

27.金属和它的化合物的溶解方法 807

28.矿石的增压分解条件 808

29.无机试样的分解方法汇总表 810

30.换算因素表 825

31.元素周期表 83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