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 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  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
  • (荷)马歇尔·范·林登著;周穗明译;翁寒松校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408180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72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西方马克思主义与苏联 1917年以来的批评理论和争论概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译者的话 1

前言 1

第一章 导论 1

第二章 从十月革命到斯大林时期(1917—1929) 10

第一节 考茨基与布尔什维克:三次争论 11

考茨基与列宁 12

考茨基与托洛茨基 16

考茨基与布哈林 19

第二节李、卢森堡与布尔什维克:批评与反批评 22

李 23

卢森堡 25

各种解释 29

蔡特金、卢卡奇与考茨基 30

第三节 左派共产主义者的批评 35

高尔特、潘涅库克、鲁尔 35

柯尔施 40

第四节 总结 42

第三章 从斯大林的“大跃进”到“伟大的卫国战争”(1929—1941) 44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 48

米亚斯尼科夫 50

阿德勒 51

魏格纳 53

沃洛尔 56

波洛克 59

第二节 托洛茨基: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62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68

罗拉 68

韦尔 72

里齐 74

伯纳姆 78

沙特曼 83

卡特 85

佩德罗萨 87

希法亭 88

第四节 批判 90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批判 90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批判 92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批判 94

第五节 总结 95

第四章从“伟大的卫国战争”到东欧的结构趋同(1941—1956) 98

第一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102

第二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106

格兰迪若/佩瑞特 106

詹姆斯/杜娜耶夫斯卡娅 109

卡斯托里亚迪斯/莱福特 114

克利夫 117

波迪加 121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124

古特曼 124

第四节“无标签”的种种解释 127

斯泰因伯格 128

赛康 130

弗勒利克 132

科夫勒 135

第五节 各种争论与相互批判 137

多伊彻争论 137

对伯纳姆的回应 144

曼德尔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官僚集体主义”批判 151

第六节 总结 155

第五章 从苏共二十大到镇压“布拉格之春”(1956—1968) 157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158

围绕克利夫的思潮 158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159

第三节 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162

吉拉斯 162

库伦/莫扎列夫斯基 166

第四节 各种“无标签”理论 168

魏特福格尔及其批评者 168

马尔库塞 170

罗斯道尔斯基 172

博泽 174

第五节 总结 175

第六章 从镇压“布拉格之春”到改革(1968—1985) 177

第一节 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178

克利夫思潮 178

马蒂克 179

毛主义的变体:霍姆伯格;贝特尔海姆及其批评者 181

工人主义的变体 190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191

各种阐述 191

各种批判 192

莫汉的修正 195

第三节 官僚集体主义诸理论 198

斯托扬诺维奇 198

批判的里齐支持者:卡罗和梅洛蒂 200

范赞/迈奇奥瓦 204

斯威齐 206

第四节 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208

先驱者:阿瑟、纳维尔、阿尔法特/纽索斯 208

《联合》月刊上的辩论 212

杜契克及其批评者 215

季敏 218

其他例子:索恩-雷特尔、汤马斯和“社会综合体” 222

巴罗及其批评者 225

施米德雷尔 236

迪克亭及其批评者 238

匈牙利的“新左派” 243

坎佩亚努 248

第五节 总结 250

第七章 解体及其后果:从1985年至今 252

第一节(国家)资本主义诸理论 253

围绕克利夫的思潮及其批评者 253

达姆及其批评者 256

萨皮尔 259

查托帕迪亚伊及其批评者 261

费尔南德斯 264

《扬弃》 266

桑德莫塞 269

赖斯尼克和沃尔夫及其批评者 270

第二节 蜕化的工人国家论 274

第三节 官僚集体主义诸理论 278

卢恩 278

布伦纳及其批评者 278

芬格 281

第四节 没有一个(稳定的)统治阶级的新生产方式诸理论 282

弗雷迪 282

迪克亭及其批评者 286

考克斯 290

阿瑟 291

贝伦斯 292

坎佩亚努 295

第五节 总结 296

第八章 代结论 298

第九章 元理论注释 314

参考书目 32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