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政治思想史
  • 《中国政治思想史》编写组编 著
  • 出版社: 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40344684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0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525页
  • 主题词:政治思想史-中国-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政治思想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1

一、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1

二、中国政治思想的发展历程 4

三、中国政治思想的特点 7

四、学习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的意义和方法 11

第一章 商代西周时期的政治思想 13

第一节 商代西周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13

一、中国早期国家形成的道路及特点 13

二、西周时期重要的政治、经济制度 16

三、商代西周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7

四、商代西周时期文化发展状况 18

第二节 商代的祖先崇拜与王权观念 19

一、商代占卜活动及其政治意义 19

二、甲骨卜辞中的商代神灵观念 21

三、从祖先崇拜到王权至上观念 22

第三节 西周初期的“敬天保民”思想 23

一、商周王朝更替对西周政治思想的影响 24

二、周公的“敬天保民”、“明德慎罚”思想 26

小结 31

第二章 春秋时期的政治思想 33

第一节 春秋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33

一、王室衰微与社会秩序的动荡 33

二、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瓦解 34

三、思想的活跃与私人办学风气的兴起 35

第二节 孔子的仁、礼学说与德治主张 37

一、“天下有道”的政治理想 38

二、“仁”与修身 40

三、“礼”与德政教化 43

第三节 老子“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47

一、老子的“道”论 48

二、小国寡民的政治理想 49

三、“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50

小结 53

第三章 战国时期的政治思想 56

第一节 战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56

一、兼并战争与统一的历史趋势 56

二、列国变法 57

三、郡县制的实施 58

四、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 58

第二节 孟子的“仁政”思想 60

一、“性善”论 61

二、“王道”论 62

三、君权天授论 64

四、施仁政的政治主张 66

第三节 荀子以性恶论为前提的礼治思想 69

一、“性恶”论 69

二、礼治与恢复三代之治 72

三、尚贤使能与富国富民 76

第四节 墨子以兼爱、尚贤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79

一、兼爱与非攻 80

二、尚贤主张 82

三、尚同主张 83

第五节 庄子以返朴归真为主旨的政治思想 84

一、至德之世的社会理想 84

二、社会批判精神 86

三、君道无为的思想主张 87

第六节 商鞅的法治思想 89

一、人性好利论 90

二、“利出一孔”与奖励耕战 91

三、法治主张 92

第七节 韩非法术势兼用的君主专制思想 96

一、历史观与人性论 97

二、君主至上的观念 99

三、法、术、势兼用的主张 101

小结 107

第四章 秦汉时期的政治思想 110

第一节 秦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110

一、社会经济状况 110

二、政治状况 111

三、文化状况 113

第二节 秦始皇天下一统的政治思想 114

一、君权至上的统治思想 114

二、中央集权与“大一统”的政治思想 115

三、严刑峻法的法治思想 118

第三节 李斯极端专制的政治思想 119

一、文化专制思想 119

二、“督责之术”与帝王专权思想 121

第四节 陆贾儒道结合的政治思想 122

一、以仁义为本的治国主张 123

二、无为而治的政治主张 124

三、“统物通变”的政治调节思想 125

第五节 贾谊儒法相济的政治思想 127

一、总结秦朝速亡教训 127

二、民本思想与“倡四维”、兴教化的主张 128

三、礼法兼施与强化中央集权 131

第六节《淮南子》中的黄老政治思想 134

一、清静无为的政治主张 135

二、“法与时变,礼与俗化”的制度调节主张 137

三、兼容仁义与法势术的治国之道 137

第七节 董仲舒天人合一的政治思想 140

一、天的权威与人副天数 141

二、“君权天授”与“天谴”说 142

三、阴阳合分论与德治主张 144

四、重在调节的政治哲学理念 148

五、天人合一论的历史影响 149

第八节 王符民本德化的政治思想 151

一、民本德治思想 151

二、法治主张 154

三、明君论 155

四、选用贤才主张 156

小结 157

第五章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思想 160

第一节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160

一、社会经济状况 160

二、政治状况 161

三、文化状况 162

第二节 曹操的法治和“唯才是举”政治思想 163

一、倡导法治 163

二、“唯才是举”的人才观 164

第三节 诸葛亮德刑并用的政治思想 166

一、“兴复汉室”与德刑并用的政治主张 167

二、尚贤、任贤的人才思想 169

第四节 玄学家的政治思想 170

一、何晏、王弼的贵无派玄学思想 171

二、嵇康、阮籍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174

三、裴頠、郭象的崇有论对名教的维护 178

第五节 鲍敬言的“无君”思想 182

一、批评君主与等级观念 183

二、平等观与“无君”理想 184

小结 186

第六章 隋唐时期的政治思想 188

第一节 隋唐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188

一、社会经济状况 188

二、政治状况 190

三、文化状况 191

第二节 王通“三教可一”的政治思想 193

一、“三教可一”论 193

二、王道政治与仁政主张 195

第三节 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的政治思想 198

一、唐太宗贞观统治集团对隋亡教训的总结 198

二、仁政思想 201

三、法治思想 203

四、谏议思想与政策主张 206

第四节 韩愈以“道统”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10

一、道统论的政治意义 210

二、尊君主张 212

第五节 柳宗元以政体理论为中心的政治思想 213

一、国家起源与政体思想 214

二、礼刑论 215

三、政治革新主张 216

第六节 罗隐以“明君论”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18

一、对君主专制的批判 218

二、“明君”政治理想 220

小结 224

第七章 宋元时期的政治思想 227

第一节 宋元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227

一、社会经济状况 227

二、政治状况 228

三、文化状况 229

第二节 李觏富国强兵的政治思想 230

一、天道观 231

二、义利统一观与王霸并用论 231

三、通变救弊之策 232

四、均田安民、地尽国用的思想 233

五、“强兵”之策 234

第三节 王安石的变法思想 235

一、五行说 236

二、“变祖宗之法”的政治主张 236

三、“众建贤才”的思想 237

四、均平思想与理财主张 238

第四节 张载以仁道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40

一、“天人合一”论 240

二、“为万世开太平”的社会政治理想 241

三、恢复宗法与分封的思想主张 242

第五节 二程以仁政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44

一、“天理”观 244

二、王道理想与仁政主张 245

三、“以择任贤俊为本”的人才观 247

四、“仁义未尝不利”思想 247

第六节 朱熹以德治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48

一、“天理”观 249

二、“为政以德”的仁政观 250

三、“仁义为先”与理欲之辨 251

四、改良积弊的治理观 253

第七节 陈亮、叶适以功利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54

一、陈亮的功利思想 254

二、叶适“以利与人”的政治思想 259

第八节 许衡以“得天下心”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263

一、许衡与理学的官学化 263

二、以“爱与公”而“得天下心”的思想 264

三、“必行汉法”的治国主张 265

四、对君主基本素质的探讨 266

小结 267

第八章 明清时期的政治思想 269

第一节 明清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269

一、社会经济状况 269

二、政治状况 270

三、文化状况 271

第二节 王阳明“明德亲民”的政治思想 273

一、“心即理”与“致良知”的理论基础 274

二、“明德亲民”的德治思想 275

三、地方治理主张 276

第三节 张居正加强中央集权专制的政治思想 278

一、“振纪纲”以加强中央集权 279

二、重惜民生的施政理念 280

三、禁私学,实行文化专制 283

第四节 李贽反儒学正统的政治思想 284

一、“童心”说 284

二、对儒学的反省批判 285

三、“至人之治”的治道思想 288

第五节 黄宗羲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290

一、“人各自私、人各自利”的人性观念 290

二、“天下为主君为客”的天下观 292

三、注重民生的民本思想 293

四、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294

五、变法救世的政治措施 295

第六节 顾炎武明道救世的政治思想 297

一、经世致用思想 297

二、对“私天下”的君主专制制度的批判 299

三、“寓封建之意于郡县”的政治主张 301

四、正人心、厚风俗的主张 303

第七节 王夫之以“公天下”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304

一、理气、道器说 305

二、“公天下”以批判专制的思想 306

三、“宽以养民”的民本思想 307

第八节 唐甄反专制的政治思想 310

一、“学即其政,政即其学”的思想主张 310

二、对专制君主的反思与批判 311

三、“财用为生民之命”的养民思想 314

第九节 戴震以批判理学为核心的政治思想 316

一、对理学的批判 317

二、“体民情”、“遂民欲”的政治理想 319

小结 320

第九章 鸦片战争时期的政治思想 323

第一节 鸦片战争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323

一、清朝面临的统治危机 323

二、地主阶级改革派的出现 325

三、地主阶级改革派政治思想的变化 326

第二节 龚自珍的“自改革”政治思想 327

一、“通经致用”的经世思想 327

二、“讥切时政,诋排专制”的社会批判思想 328

三、挽救衰世的社会改革思想 330

第三节 林则徐的“经世”思想 333

一、禁烟思想 333

二、“用民心,恃民力”以反抗侵略的主张 335

三、“开眼看世界” 336

第四节 魏源的政治思想 338

一、学以致用的经世思想 339

二、兴利除弊的变革思想 341

三、师夷长技以制夷 342

小结 344

第十章 太平天国的政治思想 347

第一节 太平天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347

一、严重的社会危机 347

二、基督教文化的渗透及其影响 349

第二节 洪秀全的政治思想 350

一、反清思想 350

二、“小天堂”理想及其实现举措 354

第三节 洪仁玕的政治思想 357

一、变法自强思想的提出 358

二、变法自强的具体内容 359

小结 362

第十一章 洋务运动时期的政治思想 365

第一节 洋务运动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 365

一、洋务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365

二、洋务派与顽固派的论争 367

三、洋务思潮的主要内容 369

第二节 曾国藩的政治思想 371

一、以礼治世的思想 371

二、“师夷智”以自强的思想 373

三、“羁縻为上”的外交思想 374

四、“陶铸人才,转移习俗”的思想 375

第三节 李鸿章的政治思想 376

一、“千古未有”的变局论 377

二、制器变法的自强观 378

三、“必先富而后能强”的求富观 380

四、“外须和戎”的外交观 381

第四节 郭嵩焘的政治思想 383

一、西洋富强“有本有末”说 383

二、全面学习西方的自强观 385

三、有理有节的和平外交观 387

第五节 张之洞的政治思想 389

一、中体西用论 389

二、“以工为本”的实业富国论与“自强”的军事思想 393

小结 395

第十二章 维新派的政治思想 398

第一节 戊戌维新思潮兴起的社会历史背景 398

一、维新思潮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398

二、维新思潮的形成与发展 400

第二节 康有为的政治思想 403

一、维新思想的理论基础 403

二、维新思想的主要内容 405

三、大同思想 407

第三节 梁启超的政治思想 409

一、戊戌维新时期的民权观 410

二、“新民”思想 411

第四节 谭嗣同的政治思想 414

一、谭嗣同政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415

二、对“纲常名教”的批判 416

第五节 严复的政治思想 418

一、以进化论为基础的维新思想 418

二、反对专制的自由思想 419

三、开中国政治学理论之先河 422

小结 423

第十三章 辛亥革命时期的政治思想 426

第一节 辛亥革命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426

一、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 426

二、满清贵族与汉族的矛盾加剧 427

三、新的社会力量成长 428

四、各种思潮的勃兴、碰撞及辩论 429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思想 430

一、三民主义思想 431

二、五权宪法和建国方略 437

第三节 章太炎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442

一、章太炎的政治思想 442

二、宋教仁的政治思想 448

小结 450

第十四章 五四时期的政治思想 453

第一节 五四时期的社会历史背景 453

一、无产阶级队伍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453

二、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与文化论争 455

第二节 陈独秀的政治思想 458

一、前期政治思想 458

二、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政治思想 465

第三节 李大钊的政治思想 469

一、创造“青春中华”的爱国思想 470

二、“民彝”政治观 471

三、马克思主义观 474

四、社会主义理论 478

第四节 改良主义、无政府主义和东方文明救国论 482

一、胡适的改良主义 482

二、黄凌霜等的无政府主义 484

三、杜亚泉的东方文明救国论 487

小结 490

结语 493

阅读文献 504

后记 50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