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贾红文,赵艳红主编;白雪,宋永生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12101685
- 出版时间:2010
- 标注页数:209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234页
- 主题词:茶-文化-中国-高等学校:技术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茶文化概论与茶艺实训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3
第1章 茶之源流 3
1.1 茶的起源 3
1.1.1 茶树的发现和利用 4
1.1.2 茶的称谓 5
1.1.3 茶的传播 5
1.2 饮茶方式的演变 7
1.2.1 从生食到粗放煮饮 7
1.2.2 饮茶伊始 8
1.2.3 细煎慢品 8
1.3 茶文化简史 9
1.3.1 汉魏六朝——中华茶文化的酝酿 9
1.3.2 唐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一个高峰 10
1.3.3 宋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二个高峰 10
1.3.4 明代——中华茶文化的第三个高峰 11
1.3.5 当代——中华茶文化第四个高峰的开始 12
1.4 茶艺的概念 14
1.4.1 茶艺的定义和范围 14
1.4.2 茶艺的内容 14
1.4.3 茶艺、茶俗、茶道与茶文化 16
1.4.4 学习茶艺的意义 16
本章小结 18
思考与练习 18
实践活动 19
第2章 草木英华 20
2.1 茶树基础知识 20
2.1.1 茶树的形态特征 20
2.1.2 茶树的生长环境 22
2.2 茶叶的生产与制作 22
2.2.1 制茶工艺的发展历史 23
2.2.2 影响茶叶品质的主要因素 23
2.2.3 茶叶的制作 24
2.3 茶叶的分类 25
2.3.1 基本茶类 26
2.3.2 再加工茶类 29
2.4 中国名茶 30
2.4.1 名茶的特点 30
2.4.2 名茶的分类 30
2.4.3 中国现代茶区分布 30
2.4.4 中国十大名茶 32
本章小结 39
思考与练习 39
实践活动 40
第3章 择器选陶 41
3.1 茶具——千姿百态玉玲珑 41
3.1.1 陶土茶具——流露韵致 41
3.1.2 瓷器茶具——张扬风格 42
3.1.3 竹木茶具——新颖别致 44
3.1.4 玻璃茶具——晶莹剔透 45
3.1.5 漆器茶具——鲜丽夺目 45
3.1.6 金属茶具——雍容华贵 45
3.2 紫砂茶具——紫泥清韵 45
3.2.1 紫砂泥——果备五色,烂若披锦 46
3.2.2 壶与人——紫砂风情 47
3.2.3 紫砂茗壶造型——千变万化 51
3.2.4 紫砂茗壶鉴赏 52
3.3 茶具选配——红花绿叶,相映生辉 53
3.3.1 因茶选具 53
3.3.2 因地选具 54
3.3.3 茶具的色泽搭配 54
3.3.4 茶具选购 54
本章小结 56
思考与练习 56
实践活动 57
第4章 烹茗论泉 58
4.1 泡茶用水 58
4.1.1 水的分类 58
4.1.2 好水的主要指标 59
4.1.3 泡茶用水的选择 60
4.1.4 泡茶用水的处理 64
4.2 泡茶要素 64
4.2.1 泡茶四要素 64
4.2.2 不同茶类的适饮性 67
4.3 名泉佳水 68
4.3.1 天下第一泉 68
4.3.2 天下第二泉——无锡惠山泉 69
4.3.3 天下第三泉——苏州虎丘寺石泉水 70
4.3.4 天下第四泉——扇子山蛤蟆石泉水 70
4.3.5 天下第五泉——扬州大明寺泉水 71
4.3.6 浙江杭州虎跑泉 72
4.3.7 浙江杭州龙井泉 72
本章小结 73
思考与练习 73
实践活动 74
第5章 茶与健康 75
5.1 人类对茶效的认识过程 75
5.1.1 中国古代对茶效的认识 75
5.1.2 现代国内外茶与健康研究进展 76
5.2 茶的生化特性及功能 78
5.2.1 茶叶的主要化学成分 78
5.2.2 茶叶主要功效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80
5.3 饮茶与健康 91
5.3.1 各种茶类的保健作用 91
5.3.2 茶对水质的改善作用 93
5.3.3 茶对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94
5.3.4 饮茶与精神健康 95
5.3.5 饮茶卫生 96
5.4 生活中茶的其他利用方法 97
5.4.1 茶类食品 97
5.4.2 茶与美容 99
5.4.3 茶疗 101
本章小结 101
思考与练习 102
实践活动 102
第6章 精行修德论茶道 103
6.1 茶道的形成 103
6.1.1 茶道溯源 103
6.1.2 茶道的内涵 106
6.2 茶道与儒学、道家、佛教 110
6.2.1 茶道与儒学 110
6.2.2 茶道与道家 111
6.2.3 茶道与佛教 113
6.3 外国茶道 115
6.3.1 日本茶道 115
6.3.2 韩国茶礼 117
本章小结 118
思考与练习 118
实践活动 118
第7章 缤纷茶文化 120
7.1 茶与诗歌 120
7.1.1 两晋南北朝茶诗 120
7.1.2 唐五代茶诗 121
7.1.3 宋元茶诗 124
7.1.4 明清及现代茶诗 128
7.1.5 现代茶诗 129
7.2 茶联 130
7.3 茶与绘画、书法 133
7.3.1 茶与绘画 133
7.3.2 茶与书法 134
本章小结 139
思考与练习 139
实践活动 140
下篇 茶艺实训 143
第8章 茶艺礼仪 143
8.1 茶艺服务人员的姿态训练 143
8.1.1 基本站姿 144
8.1.2 基本坐姿 144
8.1.3 基本行姿(走姿) 145
8.1.4 鞠躬 146
8.2 茶艺服务的常用礼节 150
8.2.1 伸掌礼 151
8.2.2 叩手(指)礼 151
8.2.3 寓意礼 152
8.2.4 握手礼 152
8.2.5 礼貌敬语 152
8.3 茶艺服务人员的仪容仪表要求 153
8.3.1 不同脸型人的化妆及发型 154
8.3.2 优美的手型 155
8.3.3 服饰要求 155
第9章 行茶技艺 157
9.1 行茶的基本手法(上) 157
9.1.1 茶巾折取用法 158
9.1.2 持壶法 158
9.1.3 茶盅的操作手法 159
9.1.4 茶则的操作手法 159
9.1.5 茶匙的操作手法 160
9.1.6 茶夹的操作手法 160
9.1.7 茶漏的操作手法 161
9.1.8 茶针的操作手法 161
9.1.9 茶荷的操作手法 162
9.1.10 茶叶罐的操作手法 162
9.2 行茶的基本手法(下) 164
9.2.1 温(洁)壶法 164
9.2.2 温(洁)盖碗法 165
9.2.3 温(洁)杯法 165
9.2.4 温(洁)盅及滤网法 166
9.2.5 翻杯法 166
9.2.6 取茶置茶法 167
9.3 行茶的基本程式 168
9.3.1 投茶 169
9.3.2 冲泡 169
9.3.3 斟茶 169
9.3.4 奉茶 169
9.3.5 品茗 170
第10章 茶席设计 174
10.1 认知茶席基本构成要素 174
10.2 认知茶具及其功用 178
10.2.1 茶具的组成及功用 179
10.2.2 不同茶类适宜选配的茶具 179
10.3 茶席的结构与背景设计 182
10.3.1 茶席结构设计 183
10.3.2 背景设计 183
10.3.3 相关工艺品设计 184
10.4 茶席设计文案的编写 186
10.4.1 茶席设计文案的格式要求 187
10.4.2 范例 187
第11章 常见茶类行茶法 190
11.1 绿茶茶艺 190
11.1.1 绿茶玻璃杯泡法 191
11.1.2 绿茶盖碗泡法 192
11.1.3 品绿茶的茶艺表演(以龙井茶为例) 193
11.2 红茶茶艺 195
11.2.1 红茶清饮瓷壶泡法 195
11.2.2 红茶调饮泡法 197
11.2.3 品红茶的茶艺表演 197
11.3 乌龙茶茶艺 198
11.3.1 紫砂壶冲泡乌龙茶方法 199
11.3.2 乌龙茶中之极品——铁观音茶冲泡表演 200
11.3.3 乌龙茶茶艺表演赏析 202
11.4 怡情花茶 205
11.4.1 花茶盖碗冲泡法 206
11.4.2 品花茶的茶艺(以茉莉花茶为例) 206
参考文献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