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五百罗汉之谜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五百罗汉之谜
  • 云一编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武汉出版社
  • ISBN:9787543065758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445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458页
  • 主题词:罗汉-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五百罗汉之谜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罗汉入门 2

第一节 罗汉概述 2

01.罗汉的含义 2

02.罗汉概念的演变 5

03.罗汉造像的出现 6

04.罗汉造像成为主角 10

05.十六罗汉 11

06.十八罗汉 13

07.五百罗汉 14

08.数罗汉 21

第二节 十六罗汉 24

01.宾度罗跋啰惰阇 24

02.迦诺迦伐蹉 25

03.迦诺迦跋厘惰阇 26

04.苏频陀 26

05.诺距罗 27

06.跋陀罗 28

07.迦哩迦 28

08.伐阇罗弗多罗 29

09.戍博迦 30

10.半托迦 31

11.罗睺罗 32

12.那伽犀那 33

13.因揭陀 34

14.伐那婆斯 34

15.阿氏多 34

16.注荼半托迦 35

第三节 五百罗汉 38

01.五百罗汉的来历 38

02.五百罗汉的名号 40

03.五百罗汉之001—050 41

04.五百罗汉之051—100 43

05.五百罗汉之101—150 44

06.五百罗汉之151—200 44

07.五百罗汉之201—250 45

08.五百罗汉之251—300 46

09.五百罗汉之301—350 47

10.五百罗汉之351—400 47

11.五百罗汉之401—450 48

12.五百罗汉之451—500 50

13.五百罗汉的构成 51

第四节 佛教中的僧 56

01.从罗汉到僧人 56

02.僧的意义 56

03.僧团的成立 57

04.七类信徒 60

05.戒法于僧团的作用 61

06.在家信徒的生活规范 62

07.沙弥生活的规范 66

08.比丘生活的规范 68

09.比丘尼教团 72

10.六和敬 74

11.声闻僧与菩萨僧 75

第二章 佛陀与菩萨 78

第一节 佛陀的一生 78

01.诞生与出家 78

02.参访明师 81

03.六年苦行 82

04.降魔成道 82

05.初转法轮 84

06一千二百五十常随众 85

07.广教化 86

08佛陀教化弟子的方法 89

09最后遗教与涅槃 94

10.八王分舍利 95

第二节 佛教的转轮圣王 98

01.转轮圣王与佛教 98

02.分让国土的频婆娑罗王 98

03.造像供养的优填王 102

04.忏悔得救的阿阇世王 107

05.护法求法的波斯匿王 110

06.分灯世界的阿育王 112

07.博学善辩的弥兰陀王 114

08.重视佛教艺术的迦腻色迦王 115

第三节 佛陀十大弟子 118

01.智慧第一的舍利弗 118

02.神通第一的目犍连 119

03.头陀第一的大迦叶 121

04.多闻第一的阿难 125

05.说法第一的富楼那 126

06.解空第一的须菩提 130

07.天眼第一的阿那律 131

08.持律第一的优婆离 132

09.论议第一的迦旃延 133

10.密行第一的罗睺罗 135

第四节 僧信的典范 138

01.垂范后世的僧信 138

02.传教锡兰的摩哂陀 139

03.参学好问的善财童子 144

04.在家典范维摩诘居士 147

05.最初比丘尼大爱道 148

06.第一神尼莲华色女 150

07.转迷为悟的摩登伽女 154

08.第一夫人末利皇后 156

09.讲说大乘的胜鬘 159

第五节 大乘佛教的菩萨 164

01.大乘菩萨的代表 164

02.文学家马鸣菩萨 165

03.中观祖师龙树菩萨 167

04.为教殉身的提婆菩萨 168

05.瑜伽始祖弥勒菩萨 172

06.阐扬唯识的无着与世亲 174

第三章 佛法的传布 178

第一节 佛陀弘法的道场 178

01.弘法道场的作用 178

02.第一座弘法道场——竹林精舍 179

03.初转法轮的鹿野苑精舍 181

04.胜会犹在的灵鹫山 183

05.庄严广大的祇园精舍 184

06.毗舍佉捐衣建鹿母讲堂 189

07.宣说遗诫的重阁讲堂 190

第二节 佛教经典的构成 194

01.佛法的意义 194

02.佛法的内容 195

03.三藏十二部 199

04.经藏 200

05.律藏 201

06.论藏 204

第三节 佛教经典的结集 208

01.经典结集缘起 208

02.王舍城结集 209

03.优婆离诵出《八十诵律》 211

04.阿难诵出《阿含经》 212

05.毗舍离结集的远因 213

06.七百结集 216

07.大天五事 218

08.阿育王召集华氏城结集 219

09.论藏的雏形 219

10.第四次结集 220

11.《南传大藏经》的结集 220

第四节 佛教经典的汉译 224

01.译经事业的发展 224

02佛经汉译的三个阶段 224

03.译场的发展历程 231

04.译场组织与人事 234

05.五失本,三不易 235

06.八备十条 236

07.五种不翻 237

08.新意六例 238

第五节 弘法现场——寺院 240

01.大话寺院 240

02.佛寺建筑 241

03.寺院清规 243

04.法器法物 246

05.衣单僧物 250

06.各种称谓 253

第四章 佛教宗派传承 258

第一节 印度佛教的发展 258

01.部派佛教的产生 258

02.上座部与大众部 259

03.二十部派 260

04.有无与真假 263

05.佛陀观 266

06.心性及解脱 266

07.轮回转世 266

08.阿毗达摩的发达 267

09.大乘佛教地位的确立 271

10.大乘佛教的发展 275

11.佛教的重新融合 278

第二节 印度诸王朝的佛教 280

01.孔雀王朝——佛教成为国教 280

02.熏迦王朝——中印法难 281

03.案达罗王朝——大乘佛教兴起 284

04.贵霜王朝——佛教大放异彩 284

05.笈多王朝——佛教接近民众 287

06波罗王朝——密教的兴衰 289

07.新时代——佛教在印度的复兴 291

第三节 中国佛教宗派 294

01.宗派各有旨趣 294

02.涅槃学派 294

03.成实学派 295

04.其他学派 298

05.天台宗 299

06.三论宗 302

07.唯识宗 304

08.华严宗 305

09.律宗 308

10.禅宗 309

11.净土宗 313

12.密宗 316

第四节 中国禅宗的发展 320

01.禅宗一枝独秀 320

02.南北两宗的对峙 320

03.慧能南宗禅的法脉传承 322

04.沩仰宗 324

05.临济宗 326

06.杨岐派 329

07.黄龙派 331

08.曹洞宗 332

09.云门宗 335

10.法眼宗 340

第五节 藏传佛教的宗派 344

01.藏传佛教 344

02.宁玛派 346

03.噶举派 348

04.萨迦派 350

05.噶当派 351

06.格鲁派 353

07.觉囊派 354

第五章 佛教人物 358

第一节 西行求法的高僧 358

01.艰难而有意义的西行路 358

02.最初西行求法的朱士行 359

03.敦煌菩萨竺法护 360

04.游历印度的法显大师 364

05.中印佛教之光——玄奘大师 367

06.《南海寄归传》的著者义净三藏 369

第二节 中国帝王的佛缘 372

01.石勒、石虎与佛图澄 372

02.苻坚与道安大师 373

03.姚兴与鸠摩罗什 374

04.梁武帝的菩萨道 375

05.隋文帝兴佛治国 378

06.隋炀帝设道场迎高僧 380

07.唐太宗是护教仁君 381

08.唐高宗促成译经大业 384

09.武则天赏华严佛理 385

10.唐中宗是模范佛教帝王 387

11.唐宣宗与黄檗禅师 388

12.朱元璋沙弥出身 389

13.建文帝一度为僧 390

14.顺治皇帝尊封达赖喇嘛 391

第三节 藏传佛教人物 396

01.莲华生 396

02.玛尔巴 398

03.米拉日巴 399

04.贡噶宁布 400

05.萨班·贡噶坚赞 401

06.八思巴 402

07.阿底峡 402

08.仲敦巴·甲哇迥乃 405

09.噶玛巴·都松钦巴 407

10.宗喀巴 408

第四节 佛教的僧官制度 414

01.僧官制度的建立 414

02.法果受命道人统 415

03.昙曜继任道人统 416

04.三藏取代道人统 418

05.南朝沿用僧正 419

06.隋代设众主 421

07.唐代的十大德、修功德使 424

08.宋代的中央僧署与地方僧署 425

09.元代的帝师 426

10.明清的僧录司与僧纲司 427

第五节 佛教奇僧异士 430

01.达摩只履西归 430

02.慧能提倡顿悟 432

03.马祖创建丛林 434

04.百丈订立清规 435

05.菩萨化身寒山与拾得 437

06.奇人布袋和尚 439

07.东坡僧友佛印禅师 441

08.癫僧济公和尚 4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