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诠释与工夫 宋明理学的超越蕲向与内在辩证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林月惠著 著
- 出版社: 中央研究院中国文哲研究所
- ISBN:9789860165999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1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43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诠释与工夫 宋明理学的超越蕲向与内在辩证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一本与一体:儒家一体观的意涵及其现代意义 1
一、前言 1
二、儒家一体观的意涵 2
(一)从〈西铭〉的争议与诠释谈起:一体与兼爱 2
(二)再论孟子与夷子之辩:一本与二本 10
(三)从「一本」到「一体」 15
三、儒家一体观的现代意义 23
(一)人与存有相互开显 23
(二)人与人的相互感通 25
(三)人与万物并育共生 27
(四)个体与群体共同圆成 28
四、结语 31
2宋儒对於「仁」的诠释——以《论语》「观过,斯知仁矣」为例 33
一、前言 33
二、宋儒对於「仁」的诠释 33
(一)仁至难言 33
(二)宋儒诠释「仁」的系谱与进路 36
三、宋儒对《论语》「观过,斯知仁矣」的诠释 42
(一)朱子对「观过知仁」的诠释 43
(二)湖湘学派对「观过知仁」的诠释 51
四、结语 60
3非《传习录》:冯柯《求是编》析评 65
一、前言 65
二、冯柯撰写《求是编》的用意 68
三、冯柯《求是编》对《传习录》的辩驳 74
(一)朱、陆是非 74
(二)《朱子晚年定论》 80
(三)心即理 86
(四)良知与知行 91
(五)格物、致知与诚意 97
四、冯柯论点的衡定 111
(一)「朱、陆是非」不是「儒、释之辨」 112
(二)《朱子晚年定论》不是朱子晚年悔悟问题 114
(三)「心与理一」不等同於「心即理」 115
(四)「良知」与「知行合一」自有殊胜义 123
(五)格物、致知、诚意实为一事 131
五、结语 140
六、附录:《求是编》与《传习录》对照表 143
4王阳明的体用观 147
一、前言 147
二、朱子与阳明体用观的差异 147
三、阳明体用观的四个面向 154
(一)良知本体之体用 154
(二)本体与工夫 161
(三)良知与见闻之知 164
(四)良知与七情 171
四、结语 178
5王龙溪「见在良知」释疑 181
一、前言 181
二、「见在良知」之概念溯源及其意涵 182
三、「见在良知」之释疑 189
(一)「见在良知」不是「感性知觉」 190
(二)「见在良知」是「理性底事实」 199
(三)「见在良知」彰显「道德实践动力」的「当下具足」 202
四、结语 214
6阳明后学的「克己复礼」解及其工夫论之意涵 217
一、前言 217
二、阳明后学的「克己复礼」解 219
(一)邹东廓的「克己复礼」解 225
(二)王龙溪的「克己复礼」解 238
(三)罗近溪的「克己复礼」解 247
三、阳明后学「克己复礼」解的工夫论意涵 258
(一)颜子之学 259
(二)第一义工夫 265
四、结语 272
7朱子与刘蕺山对《中庸》首章的诠释 277
一、前言 277
二、朱子对《中庸》首章的诠释 280
(一)性、道、教的意涵 281
(二)「戒慎恐惧」与「慎独」 298
(三)中和与致中和 303
三、蕺山对《中庸》首章的诠释 315
(一)性、道、教的意涵 315
(二)慎独(「独体」与「独知」) 319
(三)中和与致中和 322
四、朱子与刘蕺山对《中庸》首章的「诠释冲突」 332
(一)「理气二分」与「理气为一」 333
(二)「教化」之「教」与「复性」之「教」 336
(三)「念虑」之「独」与「独体」之「独」 340
(四)「心统性情」与「心之性情」 344
五、余论 351
8附录:牟宗三先生对宋明儒学的诠释与衡定——从〈黄宗羲对于「天命流行之体」之误解〉谈起 355
一、前言:牟宗三先生对宋明儒学研究之贡献 355
二、〈附识〉(〈黄宗羲对于「天命流行之体」之误解〉)之思路 358
(一)根本的谬误——儒、释皆悟流行之体 359
(二)理气的错置 361
(三)心性的误解 364
(四)圆顿言说方式的不相应 367
三、「天命流行之体」的意涵 370
(一)天命流行之体与一本论 370
(二)天命於穆不已与性体、心体 375
(三)天命流行之体与良知流行之体 382
四、结语〈附识〉所引发思考之相关问题 384
参考书目 389
人名索引 405
概念索引 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