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习录全鉴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传习录全鉴
  • 《传习录全鉴》编写组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
  • ISBN:978750648450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147MB
  • 文件页数:335页
  • 主题词:心学-中国-明代;传习录-通俗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习录全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卷 6

一、徐爱录——心即是理 6

1.徐爱引言 6

2.亲民与新民 7

3.至善是心之本体 9

4.求孝道于内 9

5.此心纯乎天理之极 11

6.知行合一 12

7.行是知的功夫 13

8.格物致知,止于至善 15

9.尽心即是尽性 16

10.身之主宰便是心 17

11.去其心之不正 18

12.知是心之本体 18

13.“礼”即是“理” 19

14.天理人欲不并立 20

15.虚文胜而实行衰 21

16.务本尚实,反朴还淳 23

17.因时致治 25

18.事即道,道即事 27

19.孔子删《诗经》 28

20.徐爱跋 29

二、陆澄录——格物无动静之分 30

1.主一之功 30

2.念念存天理 31

3.相下得益,相上遭损 31

4.人心天理浑然 32

5.心如明镜 33

6.义理无定在,无穷尽 34

7.人须在事上磨 35

8.下学与上达 35

9.唯精唯一 36

10.知行不分 37

11.以循理为生 38

12.三子是有意必 39

13.志与功 40

14.心即性,性即理 41

15.理不容分析 42

16.反省慎独 42

17.性、理关系 43

18.省察与克治 44

19.非鬼迷,心自迷 45

20.定是心之本体 46

21.孔子正名 46

22.毁不灭性 48

23.有是体即有是用 49

24.阳明与易经 50

25.存养夜气 50

26.动静无端 51

27.“道”无所谓上下 52

28.仁者恻隐心怀 53

29.权变之道 54

30.自愿原则 55

31.良工心独苦 56

32.“治生说”误人 56

33.阳明与道教 57

34.克制私欲 57

35.哭则不歌 58

36.防微杜渐 58

37.儒家与科技 59

38.后天修养之功 60

39.道无精粗 60

40.私欲如尘土 61

41.克己功夫 61

42.道无方体 63

43.阳明的自然观 64

44.随才成就 64

45.做学问要有源泉 65

46.贯通古今 66

47.心统五官 66

48.一念发动 67

49.静中体悟 67

50.持其志 68

51.圣人如天 69

52.理在心性中 69

53.已发与未发 70

54.颜子没而圣学亡 72

55.现成良知 73

56.本体不动 74

57.主客消融 74

58.心外无物 75

59.时时用力 75

60.“格”为“正” 76

61.做功夫的目标 77

62.孝弟为仁之本 78

63.阳明批评佛教 79

三、薛侃录——一以贯之 81

1.心之神明 81

2.不假外求 82

3.不能“只管求” 83

4.王朱异同 84

5.纯乎天理方是圣 84

6.朱子之悔 87

7.侃去花间草 88

8.为学头脑 91

9.志向真切 91

10.主宰常定 92

11.不务空名 93

12.以改之为贵 94

13.道德实践 94

14.体用一源 95

15.不肯移 96

16.善用俱是 96

17.主体性觉醒 97

18.体未立,用安从生 98

19.在心地上用功 99

20.立志贵专一 100

21.无所偏颇 100

22.居敬穷理 101

23.知是理之灵处 103

24.本体无一物 104

25.戒惧慎独 105

26.尊孟贬荀 106

27.保全真己 107

28.贵目贱心 109

29.萧惠好仙释 110

30.真知即是行 111

31.死生之道 112

32.性、道、教 113

33.解偏救弊 114

34.功夫是恢复明德 115

中卷 118

一、答人论学书——知行合一 118

1.特倡诚意 118

2.与空虚顿悟之说相反 119

3.功夫次第 120

4.知行合一的理论基础 121

5.阳明的进学路线 123

6.合心与理为一 125

7.学、问、思、辨、行 127

8.格物致知说之意旨 129

9.诚意、致知、格物 132

10.道之大端易于明白 133

11.知行合一之功 136

12.拔本塞源之论 138

二、答周道通书——在事上磨炼 147

1.心意之所向 147

2.何思何虑 148

3.圣人气象 150

4.能实致其良知 151

5.格物是致知功夫 152

6.身体实践 153

7.性气一体 154

三、答陆原静书——良知学说 156

1.妄心与照心 156

2.良知无起处 157

3.精、一、理、气 158

4.元神、元气、元精 159

5.良知即是未发之中 159

6.理无动者 160

7.未发与已发 161

8.良知的情感因素 164

9.戒慎恐惧为良知 165

10.照心妄心 165

11.去欲存理 166

12.儒佛之辩 167

13.去此病自无此疑 169

14.明则诚矣 171

15.良知即是道 171

16.乐是心之本体 173

17.无所住处 174

18.钱德洪跋 176

四、答欧阳崇一——万物皆备于我心 177

1.良知与见闻 177

2.在良知上体认 179

3.素其位而行 180

4.先知先觉 182

五、答罗整庵少宰书——正心诚意 185

1.实有诸己 185

2.古本之复 186

3.不可不辨 188

4.公道、公学 190

5.不敢缕缕 192

六、答聂文蔚——人即天地之心 194

1.圣人之治天下 194

2.良知之学不明 196

3.思以此救之 197

4.以天地万物为一体 198

5.徬徨四顾 199

6.伏枕草草 200

7.全在“必有事焉”上用 201

8.必有事就是致良知 202

9.天地间只有此性 204

10.本体即是良知 205

11.孝为人的良知本性 206

12.良知乃无“执”之大知 207

13.“尽心”三节 208

14.至当归一 210

七、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贵在引导 212

八、教约——神而明之 215

下卷 218

一、陈九川录——戒慎恐惧在心念 218

1.破数年之疑 218

2.格物犹造道 220

3.无欲故静 221

4.虽闻见而不流 222

5.在事上磨炼做功夫 223

6.合内外 224

7.只是粗些 224

8.理障说 225

9.人胸中各有个圣人 226

10.功夫愈久,愈觉不同 227

11.人人自有 228

12.委曲谦下 229

13.只要解心 230

14.事上为学 231

15.有诗别先生 232

16.伤食之病 233

17.学知与生知 233

二、黄直录——阳明四句教 235

1.学存此天理 235

2.学思非两事 236

3.四句教 236

4.阳明格竹 238

5.童子格物 239

6.强调“合一” 240

7.知觉便是心 242

8.格物即慎独戒惧 242

9.尊德性 243

10.致广大 243

11.见性 244

12.声色货利之交 245

13.实去用功 245

14.后天的感应 246

15.超越见闻 246

16.致良知是必有事的功夫 247

17.一掴一掌血 248

18.何足为恃 248

19.立命功夫 249

20.性相近即性善 249

21.着不得一念留滞 250

22.灵明 251

23.严滩之辩 252

24.不择衰朽 253

25.无我自能谦 254

26.唯变所适 254

27.故曰非助 255

28.国裳请题字 256

29.见在良知 256

30.圣贤非无功业气节 257

31.随人分限所及 258

32.一念发动就是行 258

33.圣人本体明白 259

34.善恶只是一物 260

35.诚意之极 261

36.分上事 261

37.动静只是一个 262

38.矜持太过终是弊 263

39.作文作诗 264

40.是无轻重也 264

41.此心廓然 265

42.佛氏不着相 266

三、黄修易录——生之谓性 267

1.既去恶念,便是善念 267

2.良知存久 268

3.无根之树 268

4.调习此心 269

5.不为心累 270

6.气亦性,性亦气 271

7.随人毁谤,随人欺慢 272

8.天植灵根 273

9.与人为善 273

10.卜筮是理 274

四、黄省曾录——良知是造化的精灵 276

1.义即是良知 276

2.思无邪 277

3.道心人心 277

4.因人施教 278

5.自家本体 278

6.看穿生死 279

7.毁谤自外来的 280

8.不厌外物 281

9.因人而异 281

10.简化“知识” 282

11.圣人之志 283

12.与物无对 284

13.只是致良知三字无病 284

14.内外两忘 285

15.道即是教 286

16.人心与天地一体 287

17.顺其良知之发用 288

18.养心不离事物 289

19.告子病源 289

20.同此一气 291

21.心与物同体 291

22.尽性至命之学 293

23.剜肉做疮 293

24.实落用功便是 294

25.至诚前知 295

26.能处正是良知 296

27.天理即是良知 297

28.重功夫不重效验 298

29.巧、力非两事 298

30.是非之心 299

31.日之余光未尽处 300

32.七情与良知 300

33.知行即是功夫 301

34.本体未尝有动 302

35.不妨有异处 303

36.父子讼狱 303

37.其心只空空而已 304

38.自家经过 305

39.元声只在心上求 306

40.自家解化 308

41.在心上用功 308

42.善与人同 309

43.良知妙用处 309

44.无未发已发 310

45.圆融的人性论 311

46.不为气所乱 312

47.狂者的胸次 313

48.反其言而进之 314

49.须做得个愚夫愚妇 315

50.泰山和平地 315

51.念谦之之深 316

52.天泉证道 317

五、钱德洪跋——辗转刊行 319

主要参考文献 32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