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病理学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法医病理学
  • 祝家镇主编;杨增言等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0732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法医病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

第一节 法医病理学的对象和任务 1

一、法医病理学的概念和研究范围 1

二、法医病理学的检验对象 1

三、法医病理学的任务 2

第二节 法医病理学的历史及发展趋向 3

一、古代的法医病理学 3

二、尺体解剖的开展对法医病理学的贡献 4

三、组织病理学对法医病理学的贡献 4

四、现代新技术在法医病理学中的应用及发展前瞻 5

五、法医病理学组织体制的演变 5

一、现场勘验记录 6

第三节 法医病理学检验记录、鉴定书及档案、标本管理 6

二、尸体检验记录 7

三、法医病理学鉴定书 7

四、法医病理学档案及标本管理 7

第四节 法医病理学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工作条件 7

一、法医病理学工作人员的培训 7

二、法医病理学的工作条件 8

第二章 死亡概述 9

第一节 脑死亡 10

一、脑死亡的概念 10

二、脑死亡的临床诊断标准 11

三、脑死亡的检查 12

四、脑死亡的病理变化 12

第二节 死亡过程 13

一、濒死期 13

五、脑死亡与器官移植和复苏 13

二、临床死亡期 14

三、生物学死亡期 14

第三节 假死 15

一、假死的原因 15

二、假死的鉴别 15

第四节 死因分析 15

一、死因 16

二、死亡机理 16

三、死亡方式 16

四、死因分析的实施 17

五、死因分析中的几种可能性 18

〔附〕死因分析范例 19

一、肌肉松驰 20

第三章 尸体现象 20

第一节 早期尸体现象 20

二、皮革样化 21

三、角膜混浊 21

四、尸冷 21

五、尸斑 22

六、尸僵 25

七、尸体痉挛 28

八、自溶 28

第二节 毁坏型晚期尸体现象 30

一、腐败 30

二、白骨化 33

第三节 保存型晚期尸体现象 33

一、木乃伊 33

二、尸蜡 34

四、浸软 35

第四节 动物对尸体的毁坏 35

三、泥炭鞣尸 35

第四章 尸体化学 37

第一节 样品的选择 37

第二节 推断死因 38

第三节 推断死前健康状态 39

第四节 推断死亡时间 40

一、血液 40

二、脑脊液 41

三、玻璃体液 42

第一节 从尸体现象推断死亡时间 43

一、根据尸冷推断死亡时间 43

第五章 死亡时间的推断 43

二、从各种尸体现象综合推断死亡时间 45

第二节 根据组织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 47

一、肝的改变 48

二、心肌及骨骼肌的改变 48

三、甲状腺的改变 48

第三节 根据酶组织化学改变推断死亡时间 48

一、肝酶活性的改变 48

二、心肌与骨骼肌酶活性的改变 49

三、脾酶活性的改变 49

第六章 生活反应 50

第一节 出血 50

一、出血的鉴别 51

一、止血反应的机理 52

第二节 外伤后止血反应 52

三、出血的死后变化 52

二、出血时间的推断 52

二、血栓的形态与分类 54

三、血栓的演变和血栓经过时间 55

四、检查血栓的注意事项 56

第三节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56

第四节 栓塞 57

一、血栓栓塞 57

二、空气栓塞 57

三、脂肪栓塞 58

四、羊水栓塞 59

五、组织与异物栓塞 60

三、变质 61

二、渗出 61

一、充血 61

第五节 炎症 61

四、增生 62

第六节 创伤愈合 63

一、血小板 63

二、炎症细胞 64

三、成纤维细胞 64

四、内皮细胞 64

五、上皮细胞 64

六、胶原 65

七、弹力纤维 65

第七节 吸入、吸收、嚥入 65

一、吸入 65

一、外伤后激素的反应 66

第八节 生活反应的生化表现 66

二、嚥入 66

三、吸收 66

二、外伤后糖原分解 67

三、外伤后血浆蛋白的变化 68

四、外伤后血脂的变化 69

五、生活反应的生化表现在法医学中的意义 69

第七章 机械性损伤 70

第一节 概述 70

一、机械性伤亡时法医学鉴定的任务 70

二、机械力致伤原理 70

三、机械性损伤致伤物的分类 72

四、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 72

五、机械性损伤的致死原因 75

一、徒手伤 77

六、机械性损伤致死者尸体的检查 77

第二节 钝器伤 77

二、棍棒伤 79

三、鞭伤 80

四、砖石伤 80

五、镐锄类工具造成的损伤 81

六、锤类工具造成的损伤 82

七、斧类工具造成的损伤 83

八、其他钝器伤 84

第三节 锐器伤 85

一、切创 85

二、砍创 86

三、刺创 89

四、剪创 92

第四节 枪创 94

一、枪的一般知识 94

二、创伤弹道学简述 96

三、膛线枪管枪的损伤 97

四、膛钱枪管枪枪伤鉴定 102

五、散弹枪伤 103

第五节 爆炸伤 104

一、爆炸的分类 104

二、爆炸案现场勘验 105

三、爆炸伤的检验和鉴定 105

第六节 高坠伤 108

一、高坠现场勘验 108

二、高坠尸体检验 109

第七节 交通意外 110

一、交通意外的法律问题 111

二、汽车事故 111

三、摩托车事故 120

四、自行车事故 120

五、火车事故 121

六、飞行事故 122

七、船舶事故 125

第八章 身体各部位的机械性损伤 126

第一节 颅脑损伤 126

一、头皮损伤 126

二、颅骨损伤 128

三、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 130

四、蛛网膜下腔出血 134

五、脑损伤 136

六、颅脑损伤近期死亡和迟发死亡机理 147

一、颈部损伤的种类 148

第二节 预部损伤 148

二、颈部损伤的病理变化 149

第三节 胸部损伤 150

一、肋骨骨折 150

二、肺损伤 150

三、闭合性心脏损伤 150

四、外伤性窒息 151

五、胸内大血管损伤 152

第四节 腹部损伤 153

一、胃损伤 153

二、肠损伤 153

三、肝损伤 153

五、脾损伤 154

四、胰损伤 154

六、肾损伤 155

第五节 其他器官损伤 155

一、阴茎损伤 155

二、阴囊和睾丸损伤 155

三、膀胱损伤 156

四、子宫损伤 156

五、阴道损伤 156

第九章 机械性损伤的致伤物推断 157

第一节 根据损伤的形态推测致伤物 158

一、根据擦伤形状推测致伤物 158

二、根据挫伤形状推测致伤物 158

三、根据挫裂创形状推测致伤物 159

四、根据骨折形状推测致伤物 161

五、根据砍创形状推测致伤物 162

六、刺创的致伤物推断 163

第二节 衣着与损伤的检验和验证 165

一、衣着物损伤的检验 165

二、伤痕的提取 166

三、实验室的检验 166

一、致伤物的提取和保存 167

二、致伤物的改变 168

三、致伤物的同一认定 168

第十章 损伤时间的推断 169

第一节 生前伤与死后伤的鉴别 169

一、肉眼检查 169

二、组织学检查 171

三、其他新技术检查 171

第二节 伤后存活时间的推断 172

一、擦伤后不同时间的改变 172

二、挫伤后不同时间的改变 172

三、局部组织炎症及再生的时间进程 172

四、骨折后不同时间的改变 173

五、硬脑膜下出血后不同时间的改变 174

六、局部组织中酶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174

七、损伤组织中炎症介质的时间变化 175

八、损伤组织中白蛋白的含量改变 176

九、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形成能力检查 176

第三节 推断损伤时间的检测方法 177

第十一章 损伤与疾病 181

一、损伤与疾病无关 181

二、损伤与疾病有关 182

一、呼吸功能障碍 184

第一节 机械性窒息的过程 184

第十二章 机械性窒息 184

二、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185

三、血液循环障碍 186

四、肌肉功能失常 186

第二节 机械性窒息的形态学变化 186

一、尸体外表征象 186

二、尸体内部改变 187

三、机械性窒息的组织学变化 188

第三节 缢死 189

一、绳套和绳结 189

二、缢型 191

三、缢死的机理 193

四、缢死的形态学变化 194

六、缢死的鉴定 198

五、缢绳的物证意义 198

七、缢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199

一、勒死的机理 200

二、勒死的形态学变化 200

第四节 勒死 200

三、勒死的鉴定 202

四、勒颈后非即时性死亡 204

第五节 扼死 204

二、死亡的机理 205

三、扼死的形态学变化 205

一、扼颈的方式 205

五、扼颈的后遗症 207

第六节 呼吸孔道闭塞所致的窒息 207

四、扼死的鉴定 207

一、阻闭口腔鼻孔所致的窒息 208

二、堵塞呼吸道所致的窒息 209

第七节 压迫胸腹部所致的窒息 210

一、致死机理 210

三、压迫胸腹部窒息致死的鉴定 211

第八节 性窒息 211

二、形态学变化 211

一、性窒息的现场和方式 212

四、性窒息死的形态学变化 213

三、性窒息死亡的机理 213

五、性窒息的鉴定 213

二、性窒息者的年龄和服饰 213

一、溺死的经过和症状 214

二、溺死的机理 214

第九节 溺死 214

三、溺死的形态学变化 216

四、溺死的化验和检测 219

五、水中尸体损伤的鉴定 223

六、水中尸体沉浮及死后变化所经历的时间 223

七、溺死的法医学鉴定 225

第一节 烧死 227

一、高温对机体的局部作用 227

第十三章 高温与低温所致的损伤 227

二、高温对全身的作用 229

三、烧死的形态学变化 230

四、烧死的法医学鉴定 232

第二节 日射病与热射病 234

一、发生的条件 234

二、病理生理与临床表现 235

三、形态学变化 235

第三节 冻伤(死) 237

一、发生的条件 237

四、法医学鉴定 237

二、低温对身体的局部作用 238

三、低温对全身的作用 238

四、冻死的过程及死亡机理 239

五、冻死的形态学变化 239

六、冻死的法医学鉴定 241

第十四章 雷电击伤 242

第一节 电击死 242

一、电流对人体的作用 243

二、影响电流损伤的因素 243

三、电击死的机理 245

四、电击死的形态学变化 245

第二节 放射性损伤 250

五、电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252

第二节 雷击死 254

一、雷电对人体的作用 254

二、雷击死的现场 254

三、雷击死(伤)的形态学变化 255

四、雷击死的法医学鉴定 256

第十五章 物理因素损伤 257

第一节 气压损伤 257

一、气压变化的方式 257

二、气压改变(减压)速度的影响 257

三、气压变化维持的时间 257

四、法医学鉴定 257

一、病因及发病学 259

二、各系统器官的病变 261

三、急性放射综合征 265

四、法医学鉴定 266

第三节 超声波损伤 266

第四节 激光损伤 267

三、法医学鉴定 267

一、生物学效应 267

二、临床表现 267

一、生物学效应 267

二、病变 268

第五节 微波、高频损伤 269

一、生物学效应 269

三、法医学鉴定 269

二、影响损伤的因素 270

三、病理变化 270

四、临床表现 271

五、法医学鉴定 271

第十六章 杀婴 272

第一节 新生儿存活时间的确定 272

第二节 新生儿生活能力的确定 274

第三节 活产与死产的鉴别 275

一、肺浮沉试验 276

三、鼓室试验 277

第四节 新生儿的死亡原因 277

二、胃肠浮沉试验 277

第一节 概述 279

一、猝死的特点 279

第十七章 猝死 279

二、猝死的原因 280

三、猝死的法医学鉴定 281

第二节 心血管疾病猝死 283

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284

二、冠状动脉口狭窄 288

三、冠状动脉栓塞 288

四、冠状动脉结节性多动脉炎 289

五、风湿性冠状动脉炎 290

六、先天性冠状动脉畸形 290

七、动脉粥样硬化性主动脉瘤 290

八、主动脉夹层动脉瘤 291

九、梅毒性主动脉瘤 291

十、先天性主动脉狭窄 292

十一、动脉导管未闭 292

十二、Marfan综合征 293

十三、细菌性心内膜炎 294

十四、心瓣膜病 294

十五、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295

十六、扩张型心肌病 296

十七、病毒性心肌炎 298

十八、白喉性心肌炎 298

十九、风湿性心肌炎 299

二十、心肌结节病 299

二十一、脂肪心 299

二十二、高血压性心脏病 300

二十三、心粘液瘤 301

二十五、肺动脉栓塞 302

二十四、心包炎 302

二十六、心脏传导系统异常 30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猝死 303

一、蛛网膜下腔出血 303

二、脑出血 305

三、脑梗死 307

四、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308

五、流行性乙型脑炎 308

六、脑脓肿 309

七、癫痫 310

八、颅内肿瘤 311

第四节 呼吸系统疾病猝死 313

一、急性喉阻塞 313

二、肺炎 313

三、支气管哮喘 315

四、肺结核病 315

第五节 消化系统疾病猝死 316

一、消化道出血 316

三、急性腹膜炎 317

四、急性出血性胰腺炎 317

二、腹腔内出血 317

五、中毒型细菌性痢疾 318

第六节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猝死 319

一、尿毒症 319

六、婴幼儿腹泻 319

二、异位妊娠 320

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320

四、羊水栓塞 321

一、肾上腺嗜铬细胞瘤 323

二、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 323

第七节 内分泌系统疾病猝死 323

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324

第八节 其他猝死 324

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 324

二、婴儿猝死综合征 325

三、抑制死 327

第十八章 医疗纠纷 328

一、医疗事故 328

二、非医疗事故 328

第一节 医疗事故的分类和分级 328

一、医疗事故的分类 328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 330

第二节 常见发生医疗事故的情况及其分析 330

一、手术性科室的医疗事故 330

二、麻醉医疗事故 331

四、诊疗技术操作医疗事故 332

五、输血输液医疗事故 332

三、非手术科室的医疗事故 332

六、护理医疗事故 333

七、与医院管理有关的医疗事故 333

三、麻醉死 334

二、大失血 334

四、不合血型输血 334

一、手术局部改变 334

第三节 尸体解剖所见 334

八、过敏性休克 335

七、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335

九、输液过量 335

六、感染 335

五、空气栓塞 335

二、病历对医疗纠纷鉴定的意义 336

一、医疗纠纷的处理程序 336

三、尸检对医疗纠纷鉴定的意义 336

四、药物化验的必要性 336

第四节 医疗纠纷鉴定注意事项 336

十、药物中毒 336

五、做结论时应鉴别的问题 337

二、法医学尸体检验的程序 338

一、法医学尸体检验 338

三、检验尸体时应注意的事项 338

第一节 概述 338

第十九章 法医学尸体检验 338

一、现场勘验时应注意的事项 339

二、现场尸体检验的步骤 339

第二节 现场尸体检验 339

二、尸体外表损伤的检验 340

一、尸体的一般检验 340

三、体表损伤与衣着破损处的对比 340

第三节 法医学尸体外表检验 340

四、体表各部位的检验 341

第四节 法医学尸体解剖 342

第五节 各器官的检验方法 346

第六节 法医解剖中的选择性检验 350

第七节 尸体解剖的结束工作 351

第八节 取组织检材的要求 352

第九节 特殊类型尸体的检验 352

附录 正常器官的重量及大小 354

第三节 致伤物的认定 61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