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分析与设计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章国栋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121812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39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0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系统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分析与设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 引论 1
1.1 概述 1
1.2系统和系统的发展过程 1
1.2.1 系统 1
1.2.2 系统的寿命周期 2
1.3 系统的效能与寿命周期费用 3
1.3.1 系统的效能 3
1.3.2 系统的寿命周期费用 4
1.3.3系统效能的权衡分析与优化 6
1.4系统寿命周期内的可靠性与维修性工作 8
1.5可靠性与维修性的工程实践与管理 9
1.5.1 可靠性和维修性与系统工程过程 9
1.5 2 靠性与维修性专业职能的组织与管理 10
习题 13
2.1.1 质量与可靠性 14
2.1 概述 14
第二章可靠性与可靠性工程 14
2.1.2 可靠性的基本概念 15
2.1.3故障的基本概念 16
2.2 可靠性工程和可靠性设计 16
2.3 可靠性的定量和定性要求 18
2.3.1 可靠性的定量要求 18
2.4.2 可靠度和累积故障分布函数 20
2.4.1可靠性量化的必要性及特点 20
2.4 可靠性的主要度量指标 20
2.3.2可靠性的定性要求 20
2.4.3故障率函数 24
2.4.4可靠性的寿命特征 29
2.4.5军、民用飞机整机常用的可靠性指标 31
习题 33
第三章系统可靠性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36
3.1 概述 36
3.2.1串联模型 38
3.2典型的系统可靠性模型 38
3.2.2 并联模型 39
3.2.3n中取r(r/n)模型 41
3.2.4混合式贮备模型 42
3.2.5多数表决贮备模型 42
3.2.6混联模型 44
3.2.7 非工作贮备模型 44
3.3 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 46
3.3.1 建立基本可靠性模型与任务可靠性模型的目的 46
3.3.2任务可靠性模型的建立 48
3.3.3建立任务可靠性框图的实例 49
3.3.4建立任务可靠性模型需要考虑的几个特殊问题 50
3.4选择可靠性模型的原则 52
3.5设计实例 54
3.6网络系统的基本概念 59
3.7.1 布尔真值表法 62
3.7计算网络系统可靠度的方法 62
3.7.2 部件状态图示法(概率图法) 63
3.7.3最小路集和最小割集法 67
3.7.4用全概率分解法计算网络系统可靠度 81
3.7.5 网络系统的直接不交化算法(不交型算法(Ⅰ)) 84
3.7.6 网络系统的不交最小路集算法(不交型算法(Ⅱ)) 86
3.8设计时提高网络系统可靠度的方法 93
习题 95
4.1.1 概述 100
第四章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方法和故障树分析法 100
4.1 故障模式影响分析和故障模式影响及致命性分析 100
4.1.2故障模式 101
4.1.3 FMEA和FMECA实施步骤 101
4.1.4 致命性分析 102
4.1.5 FMEA和FMECA表格及实例 104
4.2故障树分析 107
4.2.1概述 107
4.2.2故障树的建造 108
4.2.3故障树的数学描述 114
4.2.4故障树的定性分析 119
4.2.5故障树定量化计算 124
4.2.6故障树的简化 132
4.2.7重要度及其在设计时的应用 138
4.2.8 FTA法的评价 141
4.2.9 FTA法的应用实例 141
习题 147
第五章系统可靠性的预计和分配 149
5.1 概述 149
5.2系统可靠性预计 149
5.2.1概述 149
5.2.2系统可靠性预计方法 150
5.2.3保证可靠性预计精度的方法 168
5.3系统可靠性分配 169
5.3.1概述 169
5.3.2 无约束条件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172
5.3.3 有约束条件的系统可靠性分配方法 181
习题 191
第六章可靠性设计和分析技术的扩展 194
6.1 概述 194
6.2 电子元器件和电路的容差分析 194
6.3 电磁兼容设计 198
6.3.1概述 198
6.3.2 电磁兼容性定义 198
6.3.3 电磁干扰对系统造成的危害 199
6.3.4 电磁干扰传播的途径 199
6.3.5 控制电磁干扰的主要措施 202
6.4潜在电路分析 204
6.4.1概述 204
6.4.2潜在电路的特点及其产生原因 204
6.4.3潜在电路的表现形式 205
6.4.4 潜在电路的分析方法 206
6.4.5潜在电路分析的一些特点 207
6.5热设计 208
6.5.1概述 208
6.5.2散热的基本设计措施 208
6.5.3 最常用的几种冷却方法 209
6.5.4热设计方法 210
6.6软件可靠性 213
6.6.1概述 213
6.6.2软件的寿命周期 213
6.6.3软件的故障及可靠性 214
6.6.4提高软件可靠性的途径 216
6.7机械类产品可靠性设计与分析 218
6.7.1 概率设计方法 218
6.7.2耗损型故障模型分析法 221
6.8系统可靠性综合方法 224
6.8.1 概述 224
6.8.2系统可靠性综合的经典法简介 225
习题 227
第七章可靠性设计评审和验证 229
7.1 概述 229
7.1.1 可靠性设计评审的概念 229
7.1.2 可靠性设计评审的目的和作用 229
7.1.3可靠性设计评审的性质和特点 229
7.1.4 可靠性设计评审分类 230
7.2可靠性设计评审点的设置及主要设计评审点评审内容 230
7.2.1 可靠性设计评审点的设置 230
7.2.2主要评审点评审内容 231
7.3可靠性设计评审程序 232
7.4可靠性设计评审的组织机构 233
7.5可靠性设计评审实例 233
7.6可靠性验证 234
7.6.1 可靠性验证试验的目的 234
7.6.2可靠性验证试验的分类 234
7.6.3 验证试验大纲和计划 235
习题 235
8.1 概述 236
第八章 系统可靠性设计的案例——教练机研制阶段的可靠性设计 236
8.2方案论证及初步设计阶段主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 237
8.2.1 整机可靠性、维修性指标的确定 237
8.2.2可靠性、维修性专用技术文件的制订和贯彻 237
8.2.3 FMEA的实施 238
8.2.4 可靠性建模、预计及分配 238
8.2.5成品可靠性指标的选定和取值 240
8.2.6设计评审 241
8.2.7重视环境因素对可靠性的影响及采取的环境控制措施 241
8.3详细设计阶段主要的可靠性设计工作 241
8.3.1预计完成任务成功概率(MCSP)的步骤 242
8.3.2 对关键系统进行安全性评定 244
8.3.3设计评审 248
习题 248
9.2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及其量化指标 249
9.2.1维修性的基本概念和定义 249
9.1概述 249
第九章维修性与维修性工程 249
9.2.2维修度M(t) 250
9.2.3维修性的主要度量指标 251
9.3可用性与可用度 251
9.3.1基本概念 251
9.3.2 固有可用度A1 252
9.3.3 使用可用度A0 253
9.4维修性工程 254
9.3.4 达到的可用度A0 254
9.5维修性要求的确定 256
9.6维修性大纲与维修性大纲工作项目 257
9.6.1 制订维修性大纲计划 257
9.6.2进行维修性分析 257
9.6.3 为确定维修概念和制定维修计划提供信息 259
9.6.4建立维修性设计准则 259
9.6.5进行设计权衡 260
9.6.6预计维修性参数值 260
9.6.9 建立数据收集、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 261
9.6.7 对分承制方实施监控 261
9.6.8参加设计评审 261
9.6.10验证达到的维修性要求 262
9.6.11 编写维修性状态报告 262
习题 263
第十章 系统维修性模型的建立与分析 264
10.1 概述 264
10.2维修性函数 264
10.2.1维修度函数 264
10.2.2维修概率密度函数 265
10.2.3维修率函数 265
10.3维修性模型中常用的统计分布 266
10.3.1正态分布 266
10.3.2指数分布 269
10.3.3对数正态分布 270
10.4可用度函数 274
10.4.1概述 274
10.4.2 可用度的马尔可夫过程模型 275
10.4.3 不用时间定义的可用度模型 287
10.4.4 战备完好率概率模型 288
习题 292
第十一章 系统维修性的分配和预计 294
11.1系统维修性分配 294
11.1.1分配因索 294
11.1.2维修性分配的主要步骤 295
11.1.3维修性分配方法 299
11.2.2推断法 305
11.2系统维修性预计 305
11.2.1概述 305
11.2.3时间累加法 306
11.2.4 随机抽样法 309
11.2.5加权因子预计法 313
11.2.6线性回归预计法 314
习题 314
12.1.1 维修性设计与系统设计之间的关系 316
第十二章系统维修性设计 316
12.1 维修性设计与系统设计 316
12.1.2系统设计中的维修性工作 317
12.2维修性设计准则 319
12.2.1概述 319
12.2.2拟订维修性设计准则的基本原则 320
12.2.3 维修性设计准则的主要内容 323
12.2.4 维修性设计准则实例 330
12.3维修性设计评审 333
12.3.1概述 333
12.3.2设计评审的基本类型 334
12.3.3 维修性设计评审的主要内容 335
12.4机内自测试技术 340
12.4.1概述 340
12.4.2 BIT的工作类型 340
12.4.3 BIT的主要性能指标 342
12.4.4 BIT的设计考虑 343
习题 344
第十三章 系统维修性验证和评估 345
13.1 维修性验证试验的主要类型 345
13.2维修性验证的程序和方法 346
13.2.1 维修性验证计划 346
13.2.2初步验证阶段 347
13.2.3正式验证阶段 349
13.3验证试验的数据分析和评估 351
13.3.1计算?ct、Mmaxct和σ 352
13.3.2 修复时间的频率分布 353
13.3.3评估判据 354
习题 355
第十四章维修与维修工程 356
14.1概述 356
14.2维修工程分析与维修概念 357
14.2.1 维修工程分析 357
14.2.3维修级别 358
14.2.2维修概念 358
14.2.4 维修要求和维修工作 359
14.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逻辑决断 360
14.3.1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RCM) 360
14.3.2 初始RCM大纲的拟订 361
14.3.3 以可靠性为中心的维修决断图 362
14.3.4三种维修方式 363
14.4.2后勤保障分析工作要点 365
14.4.1 综合后勤保障与后勤保障分析 365
14.4后勤保障分析 365
14.5维修计划 366
14.5.1维修计划 366
14.5.2 详细维修计划的制订 367
14.6区域性检查 367
习题 368
第十五章 可靠性与维修性的权衡 369
15.1 概述 369
15.2.2权衡分析方法 370
15.2可靠性与费用的权衡 370
15.2.1权衡向题 370
15.3可靠性、维修性与可用性的权衡 371
15.3.1 权衡问题 371
15.3.2权衡分析方法 371
15.4 预防性维修与修复性维修的权衡 372
15.4.1权衡问题 372
15.4.2权衡分析方法 372
15.5复杂系统的可靠性与维修性权衡 374
15.5.1 权衡问题 374
15.5.2权衡分析方法 375
习题 378
附录1 在50%、75%、90%、95%和99%置信度下由试验数和故障数确定的可靠度 380
附录2设计检验表和记分标准 385
附录3与可靠性和维修性工作有关的主要国家标准和国家军用标准 390
附录4美国国防部已颁布的主要可靠性与维修性文件 392
参考文献 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