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
  • 胡兆量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9544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08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2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 中华文化和中国文化地理 1

一、文化的几个特征 1

(一)文化结构的多层次性--意识文化·雅文化·俗文化 1

(二)文化主体的抽象性和敏感性 4

(三)文化内涵的区域多样性 5

(四)文化主要载体的可移动性和文体区界线的模糊性 6

(五)文化价值的滞后性、间接性和社会性 7

二、中华文化--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硕果 10

表1-1 1996~2000年周庄旅游业发展 10

(一)五千年的延续性 11

(二)开放性和亲和性 11

(三)海内一统观和同一性 13

图1 三河与《禹贡》九州图 15

(四)巨大的区域差异性 16

表1-2 我国人类发展指数(HDI)的地区差距(1997年) 17

表1-3 我国文化的南北差异要目 18

图2 南北分界图 19

(一)整体观念 19

三、中华意识文化的几个要点 19

(二)伦理观念 21

(三)笃学观念 24

(四)勤奋观念 25

(一)和平共处,互相融合 26

四、中华宗教观念特征 26

(二)虔诚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不大 28

(三)宗教对雅文化和俗文化影响深刻 29

五、中华文化长盛不衰的方向 30

表1-4 中国和美国的部分技术差距 31

表1-5 清朝官员服饰帽顶的等级差别 32

六、中国文化地理的对象与特点 35

第二章 中国文化区域差异的自然背景和社会背景 37

一、自然环境背景 37

(一)南暖北寒,南湿北旱 37

表2-1 我国各纬度带太阳辐射收入与支出 38

(二)西高东低,东临大洋 40

表2-2 我国与欧洲海岸线长度比较 41

(三)自然灾害较多 42

表2-3 历年农作物灾害面积(1985~1999年) 43

(四)自然环境对民俗文化的影响 45

表2-4 东北十大怪与地理环境 46

表2-5 云南十八怪与地理环境 47

(五)自然环境对中华一统趋势的影响 48

二、中国人体质的区域差异 50

(一)南矮北高 50

表2-6 我国少数民族身高平均值 51

(二)容貌和体形的南北差异 52

表2-7 我国分地区汉族身高 52

表2-8 我国分地区少数民族身高 52

(三)Gm血型的南北差异 54

表2-9 我国40个人群的Gm血型因子频率 55

三、社会环境背景 57

(一)北方战事较多 57

图3 我国40个人群Gm血型聚类分析树状简图 58

表2-10 我国历史上战场地域分布 59

表2-11 唐天宝初年(742年)军力部署 61

表2-12 我国历史上战场南北分布 62

(二)首都主要建在北方 63

表2-14 公元907年~1911年建都地 64

表2-13 公元前221年~公元907年建都地 64

图4 公元前221年~公元1911年国都分布图 64

(三)南方经济比较发达 65

表2-15 1978~1999年各地区经济增长表 66

表2-16 福建省与甘肃省国民生产总值比较 68

(四)各民族物质生活质量的差异 69

图5 长城和运河图 70

表2-17 1990年中国若干民族生活质量的指数 71

四、三次全国性的经济区域划分 72

(一)东、中、西三个经济地带 72

图6 中国东部、中部、西部范围图 73

表2-18 东、中、西三个地带基础数据比较 73

(二)七个经济区域 74

表2-19 七个经济区域基础数据(1999年) 74

(三)西部大开发中的西部区域 75

图7 七个经济区域示意图 76

一、汉语的特征和区域差异 77

第三章 中国语言的区域差异 77

(一)简约的汉语 78

(二)南繁北齐--汉语方言区的分布特征 80

表3-1 汉方言区人口简表(1999年) 81

图8 汉方言分布图 81

(三)北京语音--汉语普通话的标准音 82

二、福建省方言的复杂性及其成因 84

(一)福建省方言的复杂性 84

图9 福建省方言分布图 86

表3-2 全国闽方言人口简表(1999年) 87

表3-3 福建省方言区人口简表(1999年) 87

(二)福建省方言复杂的背景 88

表3-4 海外使用汉方言人数 88

(一)三足鼎立的广东省方言 90

三、广东省语言地理特征 90

表3-5 粤、闽、客方言家畜用语比较 91

表3-6 广东省方言区人口简表(1999年) 91

图10 广东省方言分布图 92

(二)强势语言--粤方言 93

(三)广东省方言的发展趋势 94

(一)在人口迁移中形成的客家方言 96

四、客家方言和客家文化 96

表3-7 北宋梅州客户增长表 97

表3-8 客家人五次大迁移概况 98

(二)客家方言区的分布 99

(三)客家文化的特征 100

五、少数民族语言的地域分布 102

表3-9 我国少数民族语系和语族(1998年) 103

第四章 中国文学艺术的区域差异 105

一、大地是文学艺术的舞台 105

(一)山水与文学艺术 105

(二)爱热闹的色彩观 107

二、汉民族性格的区域差异 109

图11 主要城市人均啤酒消费量图(1996年) 111

三、南北文风的主要差异 113

四、南北画风的主要差异 115

五、戏曲的地域差异及其背景 118

(一)剧种的地域分布 118

表4-1 我国九大剧种专业剧团分布(1984年) 120

(二)剧种纷繁的背景 121

表4-2 采茶戏剧种分布 122

表4-3 花鼓戏剧种分布 122

表4-4 北方梆子剧团和剧种分布(1984年) 123

(三)南柔北刚--戏曲和音乐的南北差异 124

(四)戏曲文化的统一性 127

(一)状元的文化地理意义 130

一、状元地域分布及其背景 130

第五章 中国人才地理特征 130

(二)状元的地域分布 131

图12 南宋至清状元分布图 133

表5-1 我国历代状元籍贯地汇总 134

(三)状元分布的区域经济背景 135

(四)状元分布的文化教育背景 136

表5-2 宋朝各路官私学校 137

表5-3 历代书院南北分布 138

(五)政治因素对状元分布的影响 138

(六)考试制度对状元分布的影响 140

表5-4 历代状元籍贯地详表 141

二、教授的地域分布和迁移 158

表5-5 教授籍贯地和工作地分布 159

(一)教授地域分布的特征 159

图13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教授籍贯分布图(1987年) 161

表5-6 在省外工作的教授比重 161

(二)北京教授籍贯地分析 162

图14 中国科学院院士籍贯分布图(1957年) 163

表5-7 北京市教授籍贯地分布 165

表5-8 北京市教授分年龄组籍贯地分布(%) 165

(三)教授地域迁移的社会意义 166

图15 北京大学博士生导师籍贯分布图(1989年) 166

三、武将地域分布特征 168

表5-9 我国SCI,ISTP,EI检索论文数(1996年) 168

(一)武将分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68

(二)清代武状元的地域分布 169

表5-10 清代武状元籍贯地分布 170

(三)武多楚腔--近代将领的地域分布 171

表5-11 民国将领、解放军和红军将领分布 173

一、中外饮食文化比较 175

第六章 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和区域差异 175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哲理观 175

(二)中餐和西餐比较 177

表6-1 中餐和西餐饮食文化比较 178

(三)中日饮食文化比较 181

(四)中外饮食文化的互补性 182

表6-2 满汉全席“四八珍” 184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南北差异 184

(一)南米北面--饮食的自然环境烙印 184

表6-3 北方主要面食品名 185

(二)南细北粗--饮食的社会环境烙印 186

表6-4 陕西民俗十大怪与环境 188

表6-5 四大菜系特色比较 189

(三)四大菜系的特征与背景 189

三、少数民族饮食文化 192

第七章 中国建筑园林的南北差异 194

一、建筑园林的伦理性和内向性 194

(一)强烈的方位观和民居的南北差异 196

二、民居和街坊的南北差异 196

表7-1 我国城市住宅日照间距的南北差异 197

(二)城市街坊格局的南北差异 198

三、园林的南北差异 199

四、宗教建筑的南北差异 202

(一)南方多佛寺道观 202

表7-2 南北园林建筑比较 202

表7-4 道教大小洞天分布 204

表7-3 道教名山分布 204

表7-5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的石窟寺分布 206

(二)北方多石窟寺 206

第八章 中国历史区域文化人群 209

一、晋商和晋商文化 209

(一)商帮文化 209

表8-1 明永乐年间(1403~1424年)九镇兵力部署 210

(二)晋商崛起的背景 210

(三)晋商的发展 212

表8-2 晋商票号和会馆分布 213

(四)晋商的文化特征 215

二、徽商和徽商文化 216

(一)徽商的形成和发展 217

(二)徽商的文化特征 218

(一)绍兴师爷的社会背景 221

三、绍兴师爷的文化地理特征 221

(二)绍兴师爷的游幕生活 223

四、历史上江西文化的兴盛与衰落 224

(一)“翰林多吉水”--明朝的盛况 224

(二)从陶渊明到欧阳修--兴盛的轨迹 225

表8-3 《全唐诗》作者籍贯地变化 226

(三)兴衰的背景 227

第九章 新疆维吾尔文化地理 229

一、四大文化体系的汇流地 229

表9-1 新疆出土人种头骨分布 231

二、草原背景的绿洲文化 233

(一)绿洲--维吾尔文化的肥沃土壤 233

(二)五彩缤纷的居落景观和服饰景观 235

(三)饮食文化的四大特色 237

三、文化的区域差异和地域文化人群 239

(一)文化的区域差异 239

(二)喀什--维吾尔传统文化的中心 240

(三)阿图什--商人的摇篮 241

(四)柯坪--人才的故乡 243

一、高原环境和藏传佛教--文化景观的两个背景 245

第十章 西藏文化景观与文化兴藏 245

(一)文艺景观 248

二、文化景观撷英 248

(二)节庆文化景观 249

(三)饮食文化景观 251

(四)服饰文化景观 251

(五)建筑文化景观 253

(六)文化景观的区域差异 254

三、文化扶贫和文化兴藏 255

表10-1 卫藏方言、康方言和安多方言比较 255

第十一章 贵州省文化地理特征 258

一、大山文化 258

二、多民族文化 260

表11-1 贵州省主要少数民族表 260

表11-2 贵州省少数民族的族系和文化特征 261

表11-3 贵州省主要民族建筑形式 262

(一)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 263

三、中华文化的主导地位与历史上的客籍文化名人 263

表11-4 抗战时期内迁贵州的高等院校 265

(二)历史上客籍文化名人的贡献 266

四、区域特征再认识 269

(一)“天无三日晴”的新意 269

(二)“地无三尺平”的续议 270

(三)“人无三分银”的变化 273

表11-5 贵州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长表 273

(四)“夜郎自大”和“黔驴技穷”的新解 274

第十二章 中国城市文化地理 276

一、上海的文化特征和人才优势 276

(一)移民城市和东西方文化的交融 276

(二)上海人的性格特征 278

(三)多元和创新--海派文化的精华 279

表12-1 西方发明在上海的传播 282

(四)知识之城和人才优势 282

二、温州模式的文化和地理背景 284

(一)苏南、珠江三角洲和温州模式的比较 284

(二)温州模式的意识观念基础 286

(三)温州模式的地理背景 288

三、澳门人地关系研究 290

(一)澳门的自然环境基础 291

图16 澳门略图 292

(二)澳门的历史贡献 293

(三)澳门城市功能转移的背景 295

(四)文化对澳门功能演替的影响 296

表12-2 澳门陆地面积增长 298

(五)澳门人地关系的协调发展 298

参考文献 300

后记 30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