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体系论 中国档案事业体系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体系论  中国档案事业体系
  • 刘国能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 ISBN:7800198642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7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394页
  • 主题词:档案工作(学科: 研究 地点: 中国) 档案工作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体系论 中国档案事业体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一[毛福民] 1

前言 1

概论--体系的形成阶段 1

一、档案阶段 1

序二[吴宝康] 3

二、档案工作阶段 5

三、档案事业阶段 13

四、档案事业体系阶段 18

一、夏朝有了档案 24

第一节 夏商周奴隶社会的档案 24

第一章 体系在历史上的发展 24

二、甲骨档案 29

三、《尚书》印证档案 35

第二节 封建社会的档案工作 39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特点和档案工作 39

二、秦朝文书、档案工作体现皇权,纳入皇权 47

三、汉朝,封建社会档案工作基本确立 50

四、隋唐,出现专职档案人员和收集档案的专门法规 53

六、元朝设置驿站网络,明朝普建档案库 56

五、宋代,第一个皇帝典籍库和架阁库 56

七、清代,档案汇抄和章学诚档案学思想 58

第三节 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档案事业 63

一、形成档案事业的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 64

二、政府把档案工作做一项事业来抓 66

三、社会档案意识的增长 76

第二章 体系凝聚历史经验教训与国外成果 78

第一节 历史的启示 78

一、历史档案散失及其原因 78

二、“断代工程”的启示 83

第二节 外国档案工作的特点 84

一、档案馆历史悠久,形成全国网络 85

二、档案工作法律法规出台早,依法管理 87

三、注重群众性组织的协调、学术研讨及中介作用 90

四、注重人才培养,开办档案专业教育 94

五、关注档案保护,重视档案科技研究 96

六、建立管理机构,发挥职能作用 98

第三节 参观、考察,继承与吸纳 102

一、第一个阶段:始访外国,学其经验作法,继承祖国遗产,形成我国近代档案学 102

二、第二个阶段:请进档案专家,翻译出版外国档案专著,传播先进档案学术思想 110

三、第三个阶段:加入国际档案组织,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国与国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更为密切 115

第四节 洋为中用,形成特色 121

一、根据国情确立档案工作大政方略 121

二、从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特色 125

第三章 体系在新中国形成 131

第一节 “文革”前奠定的基础 131

一、确立档案工作的大政方针、管理体制和基本原则 131

二、接收、整理和积累大量历史文件档案 136

三、建立档案工作机构 139

四、制定文书处理、档案室和档案馆工作法规文件 144

五、创建档案专业教育,培养人才 146

六、开展理论研究 148

第二节 挫折和教训,指引和推动 149

一、“文化大革命”的破坏和教训 150

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指引 153

三、各项事业发展的推动 157

第三节 中央的指示、决策和工作部署 159

一、告诫档案和档案工作的重要性,明令解决档案事业发展中的问题 160

二、加强科技档案工作,更好地为经济建设服务 161

三、实行档案专业干部业务职称制 163

四、开放历史档案 165

五、作出档案经费问题的规定 167

第四节 体系的提出和建设 168

一、国家档案事业体系的提出 168

二、体系建设及其最终形成 169

第四章 体系的基本成分 172

第一节 档案事业管理 172

一、管理职能 172

二、管理机构 176

三、管理体制 179

四、管理原则 182

五、管理方式、方法 187

第二节 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档案室 189

一、档案室的演变与发展 190

二、各种类型的档案室 197

三、档案室的性质、基本任务和地位 198

第三节 档案馆 201

一、档案馆的发展及各级档案馆 201

二、各种类型的档案馆 206

三、档案馆的性质、职能和任务 208

第四节 档案外事 210

一、外事机构的演变 210

二、国家之间的交往 211

三、参与国际档案事务、兴办国际档案大会 212

第五章 体系的必要成分 215

第一节 档案专业教育 215

一、档案专业教育的发展情况 215

二、高等档案专业教育 220

三、中等档案专业学校 226

四、档案干部在职教育 229

第二节 档案科学技术研究 232

一、档案科学技术研究发展概况 232

二、档案科研机构 234

第三节 档案宣传与出版 240

一、档案宣传 240

二、档案出版 246

三、中国档案出版社 249

四、《中国档案》杂志社 250

五、《中国档案报》社 251

第四节 群众性理论学术研究与档案学会 252

一、中国档案学会 252

二、档案理论学术研究 257

第六章 体系同其他事业的关系 261

第一节 “条件”与环节“ 261

一、档案工作是进行各项工作的必要条件 262

二、档案工作是国家各项建设事业必不可少的环节 266

三、前方与后方的关系 266

一、各项事业孕育着档案、档案工作 268

第二节 自然与必然 268

二、档案工作为各项事业服务 271

第三节 依赖与互补 274

一、与有关工作部门的工作关系 274

二、与有关学科的学术关系 278

三、档案学各分支学科间的关系 281

第七章 体系的发展趋势 285

第一节 总体上:扩展、完善与提高 285

一、向基层延伸 285

二、提高整体水平 290

第二节 管理工作上:法规化、规范化 297

一、管理与档案工作管理 298

二、档案事业管理法制化 302

三、档案管理逐步现代化 306

第三节 档案室:稳中有进,形成中间档案馆格局;纵向管理逐步调整 314

一、职能基本确立,室藏向“中间档案馆”式发展 315

二、纵向管理逐步调整 317

第四节 档案馆:大发展、专一化、多元化 320

一、档案馆大发展 320

二、档案馆专一化、多元化 322

三、调整馆网布局 323

四、规范档案的流向 325

第五节 档案学研究:进入第四个发展阶段 326

一、档案学发展的四个阶段 326

二、第四个阶段的标志和可能性 328

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 329

第八章 体系的改革思考 334

第一节 改革意识与认识 334

一、改革意识是深化改革的先行 334

二、改革是一个不断的过程 335

三、正确认识继承和革新的关系 336

第二节 机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338

一、机构改革 338

二、管理体制的变革 342

第三节 档案科研工作的改革 343

一、形成统分结合机制 343

二、明确主攻方向 344

三、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研究与推广并重 345

四、充分发挥专家的作用 346

一、学校教育 354

第四节 档案教育工作改革 354

二、干部在职教育 355

三、关键在人才建设 358

四、建立科技教育基金 359

第五节 档案外事工作改革 362

一、第十三届国际档案大会的影响和新决策 363

二、多渠道对外交流 365

三、成立外国档案工作研究组织,深入研究外国 366

四、加紧历史上散失档案的回收 368

五、提高外语水平,扩大翻译出书 370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