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电路基本理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电路基本理论
  • 张年凤,王宏远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821814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459页
  • 主题词:电路理论-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电路基本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1章电路的基本元件和基尔霍夫定律 1

1.1电路理论中的常用变量及基尔霍夫两定律 1

1.1.1变量、参考方向、关联参考方向及功率的判断 1

1.1.2集中参数电路的概念 5

1.1.3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和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7

1.2二端电阻元件及欧姆定律 11

1.2.1二端电阻元件的广义定义 11

1.2.2线性定常正值电阻 11

1.2.3线性定常负值电阻 12

*1.2.4线性时变电阻 13

1.2.5非线性电阻 13

1.2.6线性定常正值电阻的串、并、混联 15

1.3.1理想的独立电压源 18

1.3理想独立电源与实际独立电源 18

1.3.2理想的独立电流源 19

1.3.3实际电压源 20

1.3.4实际电流源 21

1.3.5实际电压源与实际电流源的相互转换(等效变换) 22

1.4二端电容元件及二端电感元件 22

1.4.1常用函数及其波形 22

1.4.2线性定常电容元件及串、并联 26

1.4.3线性定常电感元件及串、并联 31

1.5理想运算放大器与理想受控源 34

1.5.1理想运算放大器 34

1.5.2含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电路分析 35

1.5.3理想受控源及含理想受控源电路的分析 36

习题 39

2.1.1平衡电桥 45

2.1电桥电路 45

第2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化简 45

2.1.2非平衡电桥 46

2.2纯电阻电路的△、丫(或π、T)形等效变换 47

2.3电源的转移 50

2.4含受控源电路的等效化简 52

习题 55

第3章电路分析的一般方法 59

3.1 电路分析的一般原则及标准支路方程 59

3.1.1电路的2b方程 59

3.1.2电路的标准支路方程 59

3.2图论的初步知识 60

3.2.1线图、无向图、有向图 60

3.2.2连通图、全通图、非连通图 61

3.2.3子图、生成子图 61

3.2.4树、树支、树余、连支 62

3.2.5割集、基本割集、基本回路 63

3.3关联矩阵 64

3.3.1节点支路关联矩阵 64

3.3.2基本回路(与支路)关联矩阵 66

3.3.3基本割集(与支路)关联矩阵 67

3.3.4网孔(与支路)关联矩阵 68

3.4 KCL与KVL的矩阵表达式 70

3.4.1 KCL的矩阵表达式 70

3.4.2 KVL的矩阵表达式 72

3.5支路电流法 75

3.6节点电位法 78

3.7网孔电流法 83

3.7.1网孔电流法的概念及表达式 83

3.7.2用节点法和网孔法列方程时特殊支路的处理 85

3.8回路电流法 89

3.9割集电压法 91

习题 94

第4章线性电网络的几个定理 98

4.1替代定理 98

4.2叠加定理 100

4.3等效电源定理 105

4.4特勒根定理(似功率守恒定理) 110

4.5互易定理 113

习题 119

第5章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124

5.1一阶电路 124

5.1.1 RC电路的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 124

5.1.2 RL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31

5.1.3求解一阶电路的三要素法 133

5.1.4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 138

5.1.5线性与定常 141

5.2二阶电路 143

5.2.1RLC串联电路的零输入响应 143

5.2.2零状态RLC电路对单位冲激激励的响应 154

5.2.3零状态RLC二阶电路对指数激励的响应 157

*5.3关于高阶电路 160

5.3.1电路的高阶微分方程的列写 160

5.3.2方程的求解 163

5.4卷积积分 165

5.4.1卷积积分公式 165

5.4.2卷积积分的性质 166

5.4.3与冲激函数相卷积或与阶跃函数相卷积 168

习题 174

6.1.1正弦量的三要素 180

6.1.2两个同频率正弦量的相位差 180

6.1正弦函数及其相量表示法 180

第6章正弦稳态分析 180

6.1.3正弦量的有效值 181

6.1.4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 182

6.2线性定常RLC元件的伏安特性和基尔霍夫两定律的相量表示 184

6.2.1线性定常电阻元件 184

6.2.2线性定常电容元件 184

6.2.3线性定常电感元件 186

6.2.4基尔霍夫定律的相量表示法 187

6.3广义欧姆定律、复阻抗及复导纳 188

6.3.1广义欧姆定律、复阻抗 188

6.3.2复导纳与GCL并联电路的复导纳 190

6.4简单正弦电路的稳态分析 191

6.5正弦稳态电路的功率 194

6.5.1瞬时功率 194

6.5.2平均功率 195

6.5.3无功功率 196

6.5.4视在功率 196

6.5.5复功率 196

6.5.6功率守恒定理 198

6.6提高功率因数 200

6.7负载获取最大功率(最大功率传输定理) 202

6.8谐振 205

6.8.1串联谐振 205

6.8.2并联谐振 210

6.9互感耦合电路 212

6.9.1互感耦合的基本概念 212

6.9.2有互感耦合线圈的连接 214

6.9.3空心变压器 217

6.9.4理想变压器 223

习题 225

7.1对称三相电源和对称三相负载的丫形连接 235

7.1.1对称三相电源 235

第7章三相电路 235

7.1.2丫形连接对称三相电源 236

7.1.3丫-丫连接对称三相电路 236

7.2对称三相电源和对称三相负载的△形连接 237

7.2.1△形连接对称三相电源 237

7.2.2△-△连接对称三相电路 238

7.3对称丫-△电路及对称△-丫电路 240

7.3.1对称丫-△电路 240

7.3.2对称△-丫电路 241

7.4不对称三相电路 243

7.4.1不对称丫-丫连接三相电路 243

7.4.2电源对称负载不对称的其他连接方式 247

7.5三相功率的测量 248

7.5.1三相四线制 248

7.5.2三相三线制 249

习题 250

第8章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 253

8.1傅里叶级数 253

8.1.1非正弦周期函数 253

8.1.2几种对称波形周期函数的谐波分析 254

8.2线性定常电路对周期性激励稳态响应的频域分析法 257

8.3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及平均功率 258

8.3.1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 258

8.3.2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平均功率 259

8.4滤波器的概念 262

8.5傅里叶级数的指数形式和周期函数的频谱 264

*8.6对称三相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268

8.6.1三相非正弦周期交流电压的波形分析 268

8.6.2丫形连接电路 270

8.6.3电源△形连接 271

习题 273

第9章动态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拉普拉斯变换法 275

9.1拉普拉斯变换及拉普拉斯反变换 275

9.1.1拉普拉斯变换与傅里叶变换 275

9.1.2拉普拉斯反变换 277

9.2拉普拉斯变换的基本性质 278

9.2.1线性组合定理 278

9.2.2微分定理 278

9.2.3积分定理 279

9.2.4时域位移定理 281

9.2.5复频域位移定理 281

9.2.6初值定理和终值定理 282

9.2.7卷积定理 283

9.3拉普拉斯反变换部分分式展开法 286

9.3.1 F(s)具有简单极点的情况 287

9.3.2 F(s)具有多重极点的情况 288

9.4电路基本规律的复频域形式 293

9.4.1基尔霍夫两定律的复频域形式 293

9.4.2电阻、电容、电感元件伏安特性的复频域形式 293

9.5运算法 296

9.6网络函数 300

9.6.1定义 300

9.6.2网络函数与电路冲激响应的关系 301

9.6.3网络函数的极点与零输入响应的关系 303

9.6.4网络函数的极点与网络结构和元件参数的关系 306

*9.6.5网络函数的零点与零传输 308

习题 310

第10章双口网络 314

10.1双口网络概述 314

10.1.1双口网络的定义 314

10.1.2学习双口网络伏安方程的意义 314

10.2.1短路导纳矩阵 315

10.2双口网络的短路导纳矩阵(参数)和开路阻抗矩阵(参数)及其相互关系 315

10.2.2开路阻抗矩阵 317

10.3双口网络的混合参数矩阵 319

10.4双口网络的传输参数矩阵 320

10.5各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及双口网络的互易性 320

10.6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23

10.6.1无源双口网络的等效电路 323

10.6.2含有线性受控源的双口网络的T形和π形等效电路 324

10.7双口网络的连接 326

10.7.1双口网络的串联 326

10.7.2双口网络的并联 327

10.7.3双口网络的串并联和并串联 328

10.7.4双口网络的级联 329

10.8.1有载双口网络的输入阻抗和输出阻抗 330

10.8有载双口网络 330

10.8.2对称双口网络的特性阻抗和传播常数 331

习题 334

*第11章网络分析的状态变量分析法 338

11.1网络的状态变量和状态方程 338

11.1.1状态矢量和状态变量 338

11.1.2状态方程 338

11.1.3状态变量的选择和状态方程的建立 340

11.2状态方程的复频域解法 344

11.2.1状态方程 344

11.2.2输出变量的拉普拉斯变换式和转移函数 345

11.3状态方程的时域解法 347

11.3.1状态方程的解 347

11.3.2输出方程的解 349

习题 351

12.1电路参数的分布性及分布参数电路 353

12.1.1电路参数的分布性及分布参数电路概述 353

第12章分布参数电路的稳定状态 353

12.1.2均匀长线的偏微分方程 354

12.2正弦电源作用下传输线方程的稳态解 355

12.3行波 358

12.4均匀长线的传播特性 363

12.4.1传播系数 364

12.4.2特性阻抗 365

12.5无畸变线 368

12.6波的反射系数与无反射波 370

12.6.1波的反射系数 370

12.6.2匹配负载 371

12.6.3终端开路 373

12.6.4终端短路 374

12.7均匀长线的入端阻抗 375

12.8无损耗线 377

12.9均匀长线的集中参数等效电路 386

12.10对称双口网络的传输(传播)常数与特性阻抗 389

习题 392

*第13章开关电容网络 394

13.1开关电容元件 394

13.1.1什么是开关电容网络(SCN) 394

13.1.2开关电容元件的特性(SC) 394

13.2开关电容网络简介 396

13.3开关电容网络中的一些非理想因素 402

习题 404

附录A简单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分析 405

附录B常用函数的傅里叶级数展开式 410

附录C一些常用函数的拉普拉斯变换 412

附录D双口网络各参数矩阵之间的关系 413

附录E电路理论中常用专业名词中英文对照表 414

习题答案 434

参考文献 44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