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
  • 王锐生,冯卓然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7040029340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524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第一章绪论 1

第一节哲学的性质和对象 1

一、哲学是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理论体系 1

二、哲学是关于人和外部世界关系的学说 4

二、哲学基本问题与哲学中的基本派别 (1 9

三、哲学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特点和功能 10

第二节哲学的基本问题 15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5

三、哲学中的非基本派别 24

四、哲学中形成不同派别的根源 27

五、唯物主义、辩证法思想的历史发展 30

第三节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3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 3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是哲学史上的革命变革 36

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41

第二章自然 46

第一节 自然界的物质和运动 46

一、物质概念 46

二、自然界物质的运动 51

三、自然界是统一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59

第二节马克思主义的自然观 6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在自然观上的变革 62

二、自然界在人类实践中的分化和发展 68

一、人与自然的对立统一 72

第三节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基本条件 72

二、保持和促进人同自然界的和谐发展 74

第三章人及其本质 78

第一节人的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 78

一、人是自然界的产物 78

二、劳动创造了人 80

三、人的本质在于他的社会性 82

第二节认识人的本质的方法论 84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人们对人的本质的认识方法 84

二、马克思科学地解决了研究人及其本质的方法论 91

一、马克思以前关于人的异化理论的产生和发展 95

第三节人的异化 95

二、马克思的劳动异化理论 98

三、当代西方哲学中的异化观 104

第四节人的价值 108

一、人的阶值思想的历史演变 108

二、人的价值的理论前提 111

三、人的价值的基本特征 113

四、人的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115

第四章实践 118

第一节实践——人同世界的基本关系 118

一、实践的规定 118

二、实践的基本特性 121

一、实践是个体生命活动的基础 127

第二节 实践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127

二、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基础 129

三、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32

第三节实践的结构和基本形式 136

一、实践的结构 136

二、实践的基本形式 142

第五章认识 145

第一节 意识 145

一、意识的起源 145

二、意识的本质 150

三、意识的结构 154

一、认识的本质 162

第二节认识 162

二、人类认识发展的基本阶段 168

三、认识的辩证运动 175

第三节认识的辩证方法 181

一、归纳和演绎 181

二、分析和综合 182

三、抽象和具体 183

四、逻辑和历史的统一 185

第六章真理 189

第一节真理的本质 189

一、真理是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90

二、真理是绝对与相对的统一 194

三、真理是一个过程 201

第二节真理的检验 204

一、检验真理的途径和方法 205

二、检验真理的最终标准 207

三、实践检验和逻辑证明的关系 210

第三节真理与价值 213

一、价值问题的认识论意义 213

二、作为认识论范畴的真理与价值 216

三、真理与价值在实践基础上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217

第四节 人类追求真理的动机和目的 223

一、追求真理与追求真、善、美的关系 223

二、追求真理与追求社会生产力效益及社会理想的关系 224

三、追求真理与人类主体性及人类思维至上性倾向的关系 226

一、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229

第一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普遍联系的科学 229

第七章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229

二、联系的多样性和条件性 233

三、普遍联系和系统论 235

第二节唯物辩证法是关于发展的科学 237

一、事物发展的普遍性 237

二、发展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43

三、发展的规律性 245

第三节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自觉活动 249

一、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能动性 249

二、客观规律性与主体的创造性与选择性 253

三、客观规律性与主体自由 255

系 258

一、唯物辩证法同形而上学和唯心论的对立 258

第四节唯物辩证法是一系列规律和范畴的科学体 258

二、唯物辩证法的规律和范畴 261

三、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6

第八章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规律 269

第一节对立统一规律 269

一、矛盾及其基本属性 269

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277

三、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284

四、矛盾的复杂性及其解决形式的多样性 292

第二节质量互变规律 299

一、质和量的对立统一 299

二、量变和质变及其辩证关系 307

三、质量互变的普遍性和复杂性 312

第三节 否定之否定规律 319

一、肯定和否定 319

二、否定之否定 328

三、否定之否定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336

第九章唯物辩证法的诸范畴 343

第一节原因和结果 343

一、因果联系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343

二、原因和结果的相互转化 347

三、把握因果关系,能动地改造世界 350

第二节必然性和偶然性 351

一、事物发展中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351

二、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 353

三、通过偶然揭示必然,掌握改造世界的主动权和自由权 357

第三节 可能性和现实性 358

一、事物发展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358

二、可能性和现实性的辩证关系 362

三、避免坏的可能,争取好的前途 364

第四节内容和形式 366

一、客观事物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366

二、内容和形式的辩证关系 368

三、选择形式,发展内容 372

第五节本质和现象 373

一、事物的本质和现象 373

二、本质和现象的辩证关系 374

三、透过现象,把握本质 377

第十章社会 379

第一节什么是社会 379

一、社会是人超越于自然界的产物 379

二、社会是人们借以进行生产的社会关系的总和 380

三、社会形态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创造过程 381

的统一 381

第二节 社会生活中的第一性与笫二性 385

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相互关系 385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387

第三节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 393

一、物质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393

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及其辩证统一 395

三、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400

第四节 社会发展过程的推动力 401

一、社会发展过程的动力概念和动力系统 401

二、社会历史过程的统一性与多样性 406

第十一章个人与社会 413

第一节 个人是社会存在物 413

一、个人的本质不在于单个人自身 413

二、物质生产活动使个人成为社会存在物 415

三、把个人因素归结于社会根源 417

第二节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发展 420

一、个人——活动的主体 420

二、个人发展的社会机制 422

盾中进行的 426

三、在阶级社会里,全部人的发展都是在个人与社会的矛 426

第三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428

一、个人、集体与社会的关系 428

二、以自我为中心是错误的 431

第十二章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 434

第一节 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 434

一、两种根本对立的群众现 434

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437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与历史发展规律 443

第二节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446

一、杰出人物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446

二、杰出人物是时代的产物,受时代的制约 449

三、评价杰出人物的方法论原则 452

一、群众观点是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454

第三节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454

二、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路线 456

三、无产阶级领袖和群众的关系 459

第十三章科学和教育 465

第一节科学 465

一、科学的本质 465

二、科学的分类 469

三、科学的社会功能 474

四、科学的发展 479

第二节教育 482

一、教育的本质 482

二、教育的社会职能 486

三、教育的发展 488

四、重视知识、重视人才、重视教育 490

第十四章社会进步与人类前景 495

第一节社会进步 495

一、社会进步及其特征 495

二、社会进步观——历史观的组成部分 498

三、评价社会进步的标准——生产力 501

第二节现时代的性质与共产主义前景 506

一、共产主义是社会历史进步的必然归宿 506

二、新科学技术革命不能否定共产主义的前途 512

第三节未来人的塑造 518

一、劳动自主化——未来人的本质特征 518

二、劳动自主化是主客体矛盾长期发展的结果 51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