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明代哲学史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张学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4734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734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748页
- 主题词:哲学史(地点: 中国 年代: 明代) 哲学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明代哲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曹端与明代理学的兴起 1
一 太极理气 1
二 诚与性命 5
三 诚敬与仁 8
第二章 薛瑄的河东之学与明代关中学者 12
一 无极而太极,理一分殊 12
二 知性与复性 16
三 格物与居敬 20
四 薛瑄与明代关中学者 23
一 吴与弼的自治力行 26
第三章 吴与弼的自治力行与胡居仁的主敬 26
二 胡居仁的主敬 29
三 胡居仁的理气心性诸说 32
四 胡居仁对佛老的批评 34
第四章 陈献章与心学的起始 39
一 自得之学 39
二 心与道俱的境界 41
三 义理融液,操存洒落 47
四 陈献章的诗学 52
五 陈献章的弟子 55
一 心体物不遗 58
第五章 湛若水的“随处体认天理”及其学传 58
二 随处体认天理 62
三 湛若水与王阳明的辩论 66
四 湛若水的学传 71
第六章 王阳明的良知之学 80
一 道德的凸显 80
二 心外无理 88
三 知行合一 94
四 致良知 101
五 四句教 118
一 王龙溪的先天正心之学 129
第七章 王龙溪的先天正心和钱德洪的后天诚意 129
二 寂与感 134
三 钱德洪的后天诚意之学 140
第八章 黄绾的“艮止”与季本的“龙惕” 146
一 “艮止”之旨 146
二 对王阳明的批评 151
三 季本的“龙惕” 155
第九章 邹守益“戒惧”之旨及其家学 160
一 “戒惧”宗旨 160
二 对同门偏离王阳明本旨的批评 164
三 邹守益的家学 168
第十章 欧阳德的动静体用合一说 171
一 良知与知觉的关系 171
二 动静合一 173
三 对体用合一的发挥 176
第十一章 聂豹的归寂之学 179
一 寂与感的对立 179
二 与王门诸人的辩论 183
三 归寂之学的推广 188
一 主静宗旨 191
第十二章 罗洪先对于归寂主静说的全面阐发 191
二 对现成良知派的否定 194
三 罗洪先一生理论发展过程及对江右学派的超出 199
第十三章 王时槐的透性研几说 204
一 虚静与生生 204
二 透性 208
三 研几 212
第十四章 胡直对心学宗旨的发挥 216
一 理不离乎心,存神过化 217
二 物不外乎心,察之外无物 222
一 知与性 227
第十五章 李材的“止修”之学 227
二 止修宗旨及其内在矛盾 230
三 止修与艮止、归寂 233
四 修身与治平 236
第十六章 王艮及泰州之学的初创 239
一 良知现成自在 240
二 平民与精英 244
三 淮南格物 247
四 学与乐 250
五 王艮弟子中的不同趋向 252
一 大道只在此身 256
第十七章 罗汝芳的“赤子良心”之学 256
二 顺适当下 259
三 天明与光景 261
四 罗汝芳与王龙溪 263
五 慎独与孝慈 266
第十八章 耿定向的“不容已”之学 268
一 “真机不容已” 268
二 泰州平实之旨 272
三 “学有三关” 275
四 儒佛同一,佛为儒用 278
第十九章 焦竑的儒释道三学 283
一 儒家:知性复性 283
二 佛家:儒释不二 287
三 道家:以道补儒 293
四 礼的形上学解释 296
第二十章 李贽的童心说 299
一 童心说:回到本真自我 299
二 个体原则的突出 306
三 清净本源 311
四 李贽身后的影响 315
第二十一章 罗钦顺的哲学思想 318
一 理与气 319
二 心与性 324
三 对佛教和心学的批评 330
四 格物论及与王阳明的争论 337
第二十二章 王廷相的气论及其实证倾向 342
一 太极道体 342
二 性论 348
三 修养论 354
四 对佛道及理学诸家的批评 358
一 气之混沦为天地万物之祖 366
第二十三章 吴廷翰的哲学思想 366
二 对心学的批评 374
三 修养功夫论 379
第二十四章 陈建《学蔀通辨》对朱子学的阐扬 383
一 朱陆早同晚异 384
二 儒释之辩 390
第二十五章 顾宪成对朱子学阳明学的调和 399
一 先天良知与后天功夫并重 399
二 “无善无恶”辨 406
三 小心——敬 412
第二十六章 高攀龙的格物知本之学 416
一 气、心、性、理 417
二 格物与知本 422
三 悟与修 426
四 敬与顺乎自然 429
第二十七章 刘宗周的诚意慎独之学 434
一 道体 434
二 意与诚意 440
三 对王阳明及王门后学的批评 446
四 心性与慎独 451
第二十八章 黄宗羲对心学的总结 459
一 理气合一,心性合一 460
二 盈天地皆心 463
三 四句教 468
四 本体与功夫 475
五 哲学史方法论 480
六 《明夷待访录》中的政治思想 487
第二十九章 陈确的哲学思想 494
一 《大学》辨 494
二 知行辨 499
三 性善辨 501
四 理欲辨 505
五 丧葬辨 508
第三十章 方以智的哲学思想 512
一 学术渊源 513
二 质测与通几 515
三 气与火,太极与心 521
四 一与二与三 532
五 三教统合与打翻三谛 546
第三十一章 王夫之的哲学思想 552
一 太极:体用皆有而相胥以实 552
二 天地之和与日新之化 564
三 心与性 579
四 知识论 594
五 历史观 607
六 治学方法论 622
第三十二章 从四大高僧看明代佛教的融通趋势 628
一 紫柏真可 629
二 云栖袾宏 638
三 憨山德清 647
四 蕅益智旭 650
第三十三章 明代道教哲学 661
一 张宇初 663
二 《性命圭旨》 669
三 陆西星 676
四 三一教的会三归一 682
第三十四章 明末天主教的传入及与中国本土文化的碰撞 687
一 天主 688
二 灵魂 697
三 伦理 705
四 科学与思维方法 718
本书引用书目版本 731
后记 7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