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校仇广义 校勘编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校仇广义  校勘编
  • 程千帆,徐有富著 著
  • 出版社: 济南:齐鲁书社
  • ISBN:7533304020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14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535页
  • 主题词:文化 文献学 图书馆学、图书馆事业 新闻出版/图书馆/档案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校仇广义 校勘编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编辑说明 1

校雠广义叙录 1

第一章 校勘学的界义与功用 1

第一节 校勘与校勘学的发展 1

第二节 校勘与校勘学的功用 24

第二章 书面材料错误的类型 43

第一节 单项错误 44

一、讹 44

二、脱 47

三、衍 53

四、倒 57

第二节 两重错误 69

一、既讹且脱 70

二、既讹且衍 72

三、既讹且倒 74

四、既脱且衍 76

五、既脱且倒 77

六、既衍且倒 78

第三节 三重错误 79

一、既讹且脱又衍 79

二、既讹且脱又倒 80

三、既讹且衍又倒 82

四、既脱且衍又倒 84

第三章 书面材料发生错误的原因 86

第一节 致讹的原因 86

一、因形近而讹 87

二、因偏旁而讹 88

三、因字体变化而讹 91

四、因重文作二画而讹 99

五、因缺字作空围而讹 100

六、因字形缺坏而讹 102

七、一字讹为两字 103

八、两字讹为一字 104

九、因假借字而讹 106

十、因字习见与否而讹 108

十一、因上下文而讹 110

十二、因注文而讹 112

十三、因误改而讹 113

十四、因避讳改字而讹 124

十五、因政治原因而改 126

十六、为方便读者而改 130

十七、因提高文字水平而改 131

第二节 致脱的原因 133

一、因书籍缺损而脱 133

二、因重文而脱 137

三、因忽略重文符号而脱 138

四、因上下文而脱 141

五、正文误入注文 143

六、因字体残缺而删 144

七、因不识假借字而删 146

八、因不明词义而删 147

九、因不审文义而删 148

十、因据他书而删 151

十一、因据误本而删 152

十二、写工缺钞 154

十三、出版单位刊落 155

十四、因避讳而删 157

十五、因政治原因而删 158

第三节 致衍的原因 164

一、因形似而衍 164

二、因残字而衍 165

三、因不明通假字而衍 166

四、因两字义同而衍 167

五、因不明词义而衍 169

六、因不明文义而衍 174

七、因不明句读而衍 175

八、注文误入正文 177

九、校者旁记之字误入正文 178

十、涉上下文而衍 182

十一、误叠 184

十二、涉注文而衍 186

十三、因据误本文字而加 188

十四、因误据他篇而加 193

十六、本无缺文而误加空围 195

十七、为牟利而加 196

十八、为说明自己的观点而加 197

十五、因误据他书而加 197

十九、为便于阅读而加 199

第四节 致倒的原因 200

一、因上下字相关联而倒 200

二、因上下句相关联而倒 207

三、因错简错叶而倒 211

四、因不明字音而乙 217

五、因不明假借字而乙 218

六、因不明词义而乙 220

七、因不明文义而乙 222

八、因不明修辞手法而乙 223

九、因习见词语而乙 225

十、因据误本而乙 226

十一、因误据他书而乙 232

十二、因政治原因而颠倒原书 233

第四章 校勘的资料 235

第一节 本书的异本 235

一、稿本 236

二、钞本 240

三、拓本 257

四、印本 262

五、注本 268

六、选本 274

七、校本 279

第二节 他书的引文 285

一、古类书的引文 285

二、古书注的引文 297

三、其他古书的引文 305

第三节 其他资料 316

一、甲骨文 316

二、金文 318

三、石刻 320

四、古印·封泥 323

五、其它书籍中的有关资料 326

六、专家学者的意见 330

第一节 语言学知识 333

第五章 从事校勘所应具备的知识 333

一、文字 334

二、目录 336

二、音韵 338

三、训诂 346

四、语法 355

五、修辞 356

第二节 校雠学知识 361

一、版本 361

第三节 相关的专业知识 371

第六章 校勘的方法 381

第一节 对校 382

一、对校 383

二、本校 397

三、他校 403

四、对校、本校、他校相结合 411

第二节 理校 415

一、语言 417

二、体例 423

三、史实 431

第三节 对校与理校相结合 437

第四节 校勘宜慎 442

第五节 校勘的程序与注记 452

第七章 校勘成果的处理形式 458

第一节 定本 458

第二节 定本附校勘记 460

第三节 底本附校勘记 464

第四节 单行的校勘记 471

第五节 与注释混合的校勘记 476

第六节 载于笔记中的校勘记 480

第七节 用单篇文章发表的校勘记 484

参考书目举要 489

附录 490

段玉裁与诸同志论校书之难疏证 李笠 490

广段玉裁论校书之难 李笠 504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