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稷下学研究 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稷下学研究  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
  • 白奚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 ISBN:710801212X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326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稷下学派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稷下学研究 中国古代的思想自由与百家争鸣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 1

百家争鸣探源的力作——《稷下学研究》序 李慎之导言第一章 稷下学宫产生的文化背景 1

一、经济政治变革与士阶层的兴起 1

二、礼贤下士之风与布衣卿相之局 9

三、百家之学的出现 12

第二章 稷下学宫与齐国 21

一、齐国的经济政治与文化 21

(一)自然条件与经济 21

(二)政治需要 22

(三)文化传统 24

二、其他诸国之分析 26

(一)鲁与三晋 27

(二)楚 28

(三)秦 31

第三章 稷下学宫的盛衰 35

一、滥觞 35

二、创立 41

三、兴盛 44

四、衰落、中兴与终结 49

第四章 稷下学宫的性质与功能 55

一、“不治而议论”之所 55

二、政治功能 57

三、学术活动 62

一、学派、文献与人物 67

第五章 稷下学术综论 67

二、学术特点 76

(一)多元 76

(二)融合 77

(三)创新 80

三、发展趋势 83

四、历史地位 87

第六章 稷下的主流学派黄老之学 92

一、黄老之学产生并成熟于稷下 92

二、稷下黄老学派的奠基之作《黄帝四经》 96

(一)《黄帝四经》早出之新证 97

1.常见的论证方法之局限 97

2.从人性论的发展演变论证《四经》早出 100

3.从认识论的发展论证《四经》早出 104

4.从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论证《四经》早出 107

5.从先秦子书的古史传说系统论证《四经》早出 109

(二)《黄帝四经》的道家哲学理论 114

1.对老子学说的继承与发挥 114

2.对老子学说的扬弃与修正 117

(三)《黄帝四经》的法家政治学说 119

1.法理学说 120

2.等级名分理论 122

3.重民思想 124

(四)《黄帝四经》与百家之学 125

1.同儒家思想的关系 126

2.墨家的影响 129

3.名家之言 131

4.对阴阳思想的发展 133

三、慎到、田骈学术之异同 138

第七章 孟子与稷下学 154

一、孟子非稷下先生辨 154

二、孟子所受《管子》心气理论的影响 161

(一)对几种观点的剖析 161

(二)《管子》心气论的伦理色彩与文化渊源 170

1.对孟、管二书的宏观考察 170

2.《管子》气论的伦理色彩来自孔子为代表的早期儒家 172

3.《管子》心气论的文化渊源 173

(三)孟子对《管子》心气论的引进、改造和利用 175

1.“浩然之气”与《管子》的心气论 176

2.“存夜气”与《管子》的心气论 180

3.“气志之辨”与《管子》的心气论 181

第八章 “宋尹学派”与稷下学 187

一、“宋尹学派”献疑 187

(一)《管子·心术》等篇非宋、尹遗著 187

(二)“宋尹学派”献疑 191

二、宋钘对墨家学说的继承和发展 196

三、尹文突出名法的黄老思想 202

第九章 稷下齐地之学的代表作品《管子》 216

一、《管子》的成书年代与作者 216

二、《管子》中的黄老思想 222

(一)《管子》对道家哲学的特殊贡献——精气理论 222

(二)道法结合,以道论法 225

(三)顺应人的自然本性 227

(四)礼法并用,注重民心和道德教化 229

三、《管子》中的阴阳五行思想 234

(一)《管子》中阴阳五行思想的发展轨迹 234

(二)《幼官》等四篇实现了阴阳五行的合流 239

(三)《管子》阴阳五行合流的历史背景 245

(四)《管子》阴阳五行思想的历史地位 247

第十章 邹衍与稷下学 253

一、邹衍思想的转变及其学术渊源 253

二、邹衍学说的主要内容 260

(一)五行相生——《主运》的四时教令思想 261

(二)五行相胜——《终始》的历史哲学 265

(三)大小九州的地理观 269

一、荀子的人性学说与稷下学 274

第十一章 荀子对稷下学术的吸取和修正 274

二、荀子礼法结合的政治理论与稷下学 278

三、荀子的天人关系论与稷下学 283

四、荀子的认识方法论与稷下学 288

结语 296

后记 298

附录 301

稷下大事年表 303

稷下诸子生卒约数年表 304

主要参考文献 305

索引 309

出版后记 32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