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
  • 魏金岭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229646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7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408页
  • 主题词:软件-测试-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软件测试技术与实践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1

1.1 软件工程与软件测试 1

1.2 软件测试的定义 2

1.2.1 软件缺陷 2

1.2.2 软件测试的定义 3

1.2.3 验证和确认 4

1.3 软件测试的分类 5

1.3.1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的关系 5

1.3.2 测试驱动开发(TDD) 6

1.3.3 软件测试的类别 7

1.3.4 基于软件活动的测试级别 7

1.3.5 基于测试过程成熟度的Beizer测试级别 9

1.4 测试的基本流程与原则 10

1.5 软件测试的组织 11

1.6 测试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11

1.6.1 测试工程师的工作 12

1.6.2 职业和道德责任 12

1.6.3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素质 14

1.7 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四级)——软件测试工程师 16

1.8 习题 17

1.9 实验与思考 20

1.9.1 实验目的 20

1.9.2 工具准备工作 20

1.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0

1.9.4 实验总结 22

1.9.5 实验评价(教师) 22

1.10 阅读与分析:从程序员到软件测试工程师 22

第2章 软件质量与质量保证 27

2.1 质量与软件质量 27

2.1.1 什么是软件质量 28

2.1.2 Garvin的质量维度 28

2.1.3 McCall的质量因素 29

2.1.4 ISO 9126质量因素 30

2.1.5 定向质量因素 30

2.1.6 过渡到量化观点 31

2.2 软件质量困境 32

2.2.1 “足够好”的软件 32

2.2.2 质量成本 33

2.2.3 风险 34

2.2.4 疏忽和责任 35

2.2.5 质量和安全 35

2.2.6 管理活动的影响 35

2.3 WebAPP设计质量 36

2.4 实现软件质量 39

2.4.1 软件工程方法 39

2.4.2 项目管理技术 39

2.4.3 质量控制 39

2.5 软件质量保证 40

2.5.1 软件质量保证(SQA)的定义 40

2.5.2 SQA的背景 40

2.5.3 SQA的要素 41

2.5.4 SQA的任务 42

2.5.5 目标、属性和度量 43

2.5.6 SQA计划 44

2.5.7 统计软件质量保证 44

2.5.8 软件工程中的六西格玛 46

2.6 软件可靠性 46

2.6.1 可靠性和可用性的测量 47

2.6.2 软件安全 47

2.7 ISO 9000质量标准 48

2.8 习题 49

2.9 实验与思考 50

2.9.1 实验目的 50

2.9.2 工具/准备工作 50

2.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50

2.9.4 实验总结 53

2.9.5 实验评价(教师) 53

2.10 阅读与分析:在软件测试计划中确定测试需求 53

第3章 软件评审技术 55

3.1 软件评审的目的 55

3.2 评审度量及其应用 57

3.2.1 分析度量数据 57

3.2.2 评审的成本效益 58

3.3 评审:正式程度 59

3.4 非正式评审 60

3.5 正式技术评审 61

3.5.1 桌上检查 61

3.5.2 代码走查 62

3.5.3 评审会议 63

3.5.4 检查表 64

3.5.5 评审报告和记录保存 66

3.5.6 评审指导原则 66

3.5.7 样本驱动评审 67

3.6 QESuite软件测试管理平台 68

3.6.1 QESuite系统的功能特点 68

3.6.2 QESuite Web Version 1.0 69

3.7 习题 70

3.8 实验与思考 71

3.8.1 实验目的 71

3.8.2 工具/准备工作 71

3.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71

3.8.4 实验总结 72

3.8.5 实验评价(教师) 73

3.9 阅读与分析:21世纪的代码审查 73

第4章 软件测试策略 75

4.1 软件测试的策略性方法 75

4.1.1 软件测试策略——宏观 76

4.1.2 测试完成的标准 77

4.2 策略问题 77

4.3 传统软件的测试策略 78

4.3.1 单元测试策略 78

4.3.2 集成测试策略 79

4.3.3 冒烟测试策略 81

4.3.4 回归测试策略 82

4.4 面向对象软件的测试策略 82

4.4.1 面向对象环境中的单元测试 82

4.4.2 面向对象环境中的集成测试 83

4.5 WebApp的测试策略 83

4.6 确认测试策略 84

4.7 系统测试策略 85

4.8 操作剖面 85

4.9 调试技巧 86

4.9.1 调试过程 86

4.9.2 心理因素 87

4.9.3 调试策略 87

4.9.4 纠正错误 88

4.10 习题 88

4.11 实验与思考 90

4.11.1 实验目的 90

4.11.2 工具/准备工作 90

4.11.3 实验内容与步骤 90

4.11.4 实验总结 91

4.11.5 实验评价(教师) 91

4.12 阅读与分析:初识“猴子测试” 92

第5章 测试依据和规范 94

5.1 标准化基础 94

5.2 测试的标准与规范 95

5.2.1 GB/T8567规定的测试文件 95

5.2.2 GB/T9386计算机软件测试文档编制规范 96

5.2.3 GB/T15532计算机软件测试规范 96

5.3 测试过程模型 100

5.3.1 软件过程模型 100

5.3.2 V模型 102

5.3.3 W模型 103

5.3.4 TMap模型 103

5.3.5 测试过程改进模型 105

5.4 习题 106

5.5 实验与思考 107

5.5.1 实验目的 107

5.5.2 工具/准备工作 107

5.5.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08

5.5.4 实验总结 110

5.5.5 实验评价(教师) 110

5.6 阅读与分析:软件测试文档的深度与广度 111

第6章 测试传统应用系统 113

6.1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113

6.1.1 静态测试技术 113

6.1.2 动态测试技术 114

6.1.3 分析方法和非分析方法 115

6.1.4 主动测试和被动测试 115

6.2 白盒测试方法 116

6.2.1 语句覆盖 117

6.2.2 判定覆盖 118

6.2.3 条件覆盖 119

6.2.4 判定-条件覆盖 119

6.2.5 条件组合覆盖 120

6.2.6 路径覆盖 121

6.3 黑盒测试方法 122

6.3.1 等价类划分法 122

6.3.2 边界值分析法 123

6.3.3 判定表方法 124

6.3.4 因果图法 126

6.3.5 错误推测法 127

6.4 模糊测试方法 127

6.5 增量测试与大突击测试 128

6.6 极限测试 128

6.6.1 极限编程的主要特征 129

6.6.2 极限测试的过程 129

6.6.3 极限测试的实施 130

6.7 基于风险的测试 131

6.8 习题 132

6.9 实验与思考 137

6.9.1 实验目的 137

6.9.2 工具/准备工作 137

6.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37

6.9.4 实验总结 145

6.9.5 实验评价(教师) 145

6.10 阅读与分析:生动的测试案例 145

第7章 单元测试技术 147

7.1 单元测试的定义 147

7.2 单元测试的内容 147

7.3 驱动程序和桩程序 148

7.4 单元测试过程 149

7.4.1 测试策划 149

7.4.2 测试设计 150

7.4.3 测试执行 150

7.4.4 测试总结 151

7.4.5 测试文档 151

7.5 单元测试的评估 151

7.6 单元测试工具 153

7.6.1 CheckStyle、PMD与FindBug 153

7.6.2 开源单元测试工具 154

7.6.3 商品化单元测试工具 154

7.7 习题 155

7.8 实验与思考 156

7.8.1 实验目的 156

7.8.2 工具/准备工作 156

7.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56

7.8.4 实验总结 162

7.8.5 实验评价(教师) 162

7.9 阅读与分析:在微软当软件开发测试工程师 162

第8章 集成测试与配置项(确认)测试技术 165

8.1 集成测试的技术要求 165

8.2 集成的模式与方法 166

8.2.1 测试前的准备 166

8.2.2 集成测试的任务 166

8.3 集成测试的内容 167

8.4 集成测试过程 168

8.4.1 测试策划 168

8.4.2 测试设计 169

8.4.3 测试执行 170

8.4.4 测试总结 170

8.5 配置项测试的技术要求 171

8.6 配置项测试的内容 172

8.6.1 功能性 172

8.6.2 可靠性 172

8.6.3 易用性 173

8.6.4 效率 174

8.6.5 维护性 175

8.6.6 可移植性 175

8.6.7 依从性 176

8.7 配置项测试过程 176

8.7.1 测试策划 176

8.7.2 测试设计 177

8.7.3 测试执行 177

8.7.4 测试总结 178

8.8 确认测试 178

8.9 习题 179

8.10 实验与思考 181

8.10.1 实验目的 181

8.10.2 工具准备工作 181

8.10.3 实验内容与步骤 181

8.10.4 实验总结 184

8.10.5 实验评价(教师) 184

8.11 阅读与分析:手机基本功能测试 184

第9章 系统测试技术 189

9.1 系统测试的定义 189

9.2 系统测试的内容 190

9.3 系统测试过程 193

9.3.1 测试策划 193

9.3.2 测试设计 194

9.3.3 测试执行 194

9.3.4 测试总结 195

9.4 功能测试 195

9.5 性能测试 196

9.5.1 系统负载 196

9.5.2 系统性能指标 197

9.5.3 性能测试的基本过程 197

9.6 压力测试 198

9.6.1 测试压力估算 198

9.6.2 测试环境准备 199

9.6.3 问题的分析 199

9.6.4 累积效应 200

9.7 可靠性测试 200

9.7.1 可靠性测试方法 201

9.7.2 可靠性数据收集 201

9.7.3 可靠性测试结果评估 202

9.8 容错性测试 202

9.8.1 故障转移与数据恢复 202

9.8.2 测试目标 203

9.8.3 测试范围 203

9.8.4 完成标准 204

9.9 安全性测试 204

9.1 0习题 205

9.1 1实验与思考 208

9.11.1 实验目的 208

9.11.2 工具/准备工作 208

9.11.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08

9.11.4 实验总结 211

9.11.5 实验评价(教师) 211

9.1 2 阅读与分析:我所了解的手机测试 211

第10章 验收测试与回归测试技术 214

10.1 验收测试的定义 214

10.1.1 验收测试标准 214

10.1.2 正式验收测试 214

10.1.3 非正式验收测试 215

10.1.4 α测试与β测试 216

10.2 验收测试的内容与过程 216

10.2.1 测试策划 217

10.2.2 测试设计 217

10.2.3 测试执行 218

10.2.4 测试总结 218

10.3 回归测试的定义 219

10.3.1 技术要求 219

10.3.2 测试环境 219

10.3.3 测试方法 220

10.3.4 准入条件 220

10.3.5 准出条件 220

10.4 回归测试的内容与过程 220

10.5 回归测试的实施 221

10.5.1 单元回归测试 221

10.5.2 配置项回归测试 222

10.5.3 系统回归测试 223

10.6 回归测试的效率和有效性 223

10.7 习题 224

10.8 实验与思考 227

10.8.1 实验目的 227

10.8.2 工具/准备工作 227

10.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27

10.8.4 实验总结 231

10.8.5 实验评价(教师) 231

10.9 阅读与分析:再测试和回归测试 231

第11章 测试面向对象应用系统 233

11.1 扩展测试的视野 233

11.2 测试OOA和OOD模型 234

11.2.1 OOA和OOD模型的正确性 234

11.2.2 面向对象模型的一致性 235

11.3 面向对象测试策略 236

11.3.1 面向对象环境中的单元测试 236

11.3.2 面向对象环境中的集成测试 237

11.3.3 面向对象环境中的确认测试 237

11.4 面向对象测试方法 237

11.4.1 面向对象概念的测试用例设计的含义 238

11.4.2 传统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的可应用性 238

11.4.3 基于故障的测试 239

11.4.4 测试用例与类层次 239

11.4.5 基于场景的测试设计 240

11.4.6 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的测试 241

11.5 类级可应用的测试方法 242

11.5.1 面向对象类的随机测试 242

11.5.2 类级的划分测试 242

11.6 类间测试用例设计 243

11.6.1 多类测试 243

11.6.2 从行为模型导出的测试 244

11.7 习题 245

11.8 实验与思考 249

11.8.1 实验目的 249

11.8.2 工具/准备工作 250

11.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50

11.8.4 实验总结 252

11.8.5 实验评价(教师) 252

11.9 阅读与分析:数据库测试的种类和方法 252

第12章 测试Web应用系统 255

12.1 WebApp的测试概念 255

12.1.1 质量维度 255

12.1.2 WebApp环境中的错误 256

12.1.3 测试策略 256

12.1.4 测试过程 257

12.2 内容测试 257

12.2.1 内容测试的目标 258

12.2.2 数据库测试 258

12.3 界面测试 260

12.3.1 界面测试策略 260

12.3.2 测试界面机制 260

12.3.3 测试界面语义 262

12.3.4 可用性测试 262

12.3.5 兼容性测试 263

12.4 构件测试 263

12.5 导航测试 264

12.5.1 测试导航语法 265

12.5.2 测试导航语义 265

12.6 配置测试 266

12.6.1 服务器端问题 266

12.6.2 客户端问题 267

12.7 安全测试 267

12.8 性能测试 269

12.8.1 负载测试 269

12.8.2 压力测试 270

12.9 WebApp测试工具 270

12.10 习题 271

12.11 实验与思考 274

12.11.1 实验目的 274

12.11.2 工具/准备工作 274

12.11.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74

12.11.4 实验总结 276

12.11.5 实验评价(教师) 276

12.12 阅读与分析:12306网站为何陷入混乱?实际是权利与利益博弈 276

第13章 设计和维护测试用例 281

13.1 测试用例构成及其设计 281

13.1.1 测试用例的重要性 281

13.1.2 测试用例设计书写标准 282

13.1.3 测试用例设计的考虑因素 284

13.1.4 测试用例设计的基本原则 284

13.2 测试用例要素 285

13.3 测试用例的组织和跟踪 286

13.3.1 测试用例的属性 287

13.3.2 测试套件及其构成方法 288

13.3.3 跟踪测试用例 289

13.3.4 维护测试用例 291

13.3.5 测试用例的覆盖率 292

13.4 习题 292

13.5 实验与思考 293

13.5.1 实验目的 293

13.5.2 工具/准备工作 294

13.5.3 实验内容与步骤 294

13.5.4 实验总结 296

13.5.5 实验评价(教师) 296

13.6 阅读与分析:关于解Bug的总结 297

第14章 测试团队与测试环境 302

14.1 组建测试团队 302

14.1.1 测试团队的地位和责任 302

14.1.2 测试团队的构成 304

14.1.3 测试人员的责任 305

14.1.4 测试团队的组织模型 309

14.2 管理测试团队 311

14.3 部署测试环境 312

14.3.1 测试环境的定义 312

14.3.2 测试环境要素 313

14.3.3 数据准备 315

14.3.4 虚拟机的应用 315

14.4 建立测试实验室 316

14.4.1 实验室建立的评估分析 316

14.4.2 选择和规划实验室 316

14.4.3 集成和配置测试设备 316

14.5 建立项目的测试环境 317

14.6 测试环境的维护和管理 317

14.6.1 测试环境管理员的职责 317

14.6.2 测试环境管理所需的文档 318

14.6.3 测试环境访问权限的管理 318

14.6.4 测试环境的变更管理 318

14.6.5 测试环境的备份和恢复 319

14.7 习题 319

14.8 实验与思考 320

14.8.1 实验目的 320

14.8.2 工具/准备工作 320

14.8.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21

14.8.4 实验总结 323

14.8.5 实验评价(教师) 323

14.9 阅读与分析:Google的产品质量之道 324

第15章 软件测试自动化 326

15.1 自动化测试的原理与方法 326

15.2 自动化测试的限制 328

15.3 用脚本技术生成测试用例 329

15.3.1 脚本的作用、质量和编写原则 330

15.3.2 脚本的基本结构 330

15.4 测试执行自动化 333

15.4.1 前处理 333

15.4.2 后处理 333

15.4.3 自动化测试过程 333

15.5 测试结果比较自动化 334

15.5.1 动态比较 335

15.5.2 执行后比较 336

15.6 测试工具的选择 338

15.6.1 白盒测试工具 338

15.6.2 黑盒测试工具 338

15.6.3 选择测试工具 339

15.7 测试工具的主流产品 341

15.7.1 面向开发的单元测试工具 341

15.7.2 负载和性能测试工具 342

15.7.3 GUI功能测试工具 342

15.7.4 Web应用测试工具 343

15.7.5 嵌入式测试工具 344

15.7.6 软件测试管理工具 345

15.8 习题 348

15.9 实验与思考 350

15.9.1 实验目的 350

15.9.2 工具/准备工作 350

15.9.3 实验内容与步骤 350

15.9.4 实验总结 352

15.9.5 实验评价(教师) 352

15.10 阅读与分析:浅谈如何提高软件项目产品的质量 353

第16章 软件测试管理 355

16.1 软件测试管理的特点 355

16.2 软件测试的过程管理 356

16.3 软件测试的资源管理 357

16.3.1 工作量的估算 357

16.3.2 人力资源管理 357

16.3.3 测试环境资源 358

16.4 测试的进度管理 358

16.4.1 测试的里程碑和关键路径 358

16.4.2 测试进度的特性及外在关系 359

16.4.3 测试进度管理的S曲线法 359

16.4.4 测试进度NOB曲线法 360

16.5 软件测试的风险管理 361

16.6 软件测试文档的管理 362

16.6.1 测试文档的分类管理 363

16.6.2 文档模板 363

16.7 习题 363

16.8 实验与思考:课程实验总结 365

16.8.1 实验的基本内容 365

16.8.2 实验的基本评价 367

16.8.3 课程学习能力测评 368

16.8.4 课程实验总结 369

16.8.5 实验评价(教师) 369

16.9 阅读与分析:项目管理是“艺术”而不是“科学” 369

附录 部分习题与实验参考答案 372

参考文献 387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