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 上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  上
  • 人民中国出版社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中国出版社
  • ISBN:7800656616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056页
  • 文件大小:531MB
  • 文件页数:109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学生能力培养与训练实用全书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能力培养与训练基本原理 1

能力概述 1

能力的含义 2

附:广义能力理论的思考 3

附:关于能力概念的几点看法 4

能力与智力 5

智力的特征 5

智力的涵义 6

附:关于智力的本质 7

比较原始智力结构的观点 11

斯皮尔曼的智力两因素理论 12

卡特尔的智力结论理论 12

瑟斯顿的群因素理论 13

两个智力结构的树状层模型 13

吉尔福特的智力三维结构理论 14

前苏联的能力结构观点 15

国内的智力结构观点 15

附:智力结构 16

智力与能力的关系 17

能力与思维 18

能力与知识、技能 21

要重视发展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22

能力结构 23

什么是能力结构 23

对能力种类的一般认识 23

对能力结构的早期研究 24

二因素理论 24

对专门性能力结构的研究 27

对能力结构的近期研究 31

中小学生能力能力结构综述 34

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 34

中小学生能力发展 37

能力发展概述 37

智力的发展 40

智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41

能力不同侧面的发展 42

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 44

年龄与能力的自我评价 45

对认识活动类型的分析 45

小学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46

小学儿童概括能力的发展 47

小学儿童思维品质的发展 49

青少年思维能力的发展 49

青少年辩证逻辑思维的发展 50

青少年思维品质的发展 51

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52

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53

各种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54

学习、知识结构与能力发展 54

知识的概念 55

知识结构 56

个人知识结构 58

知识结构合理模式 59

高层次创造型人才的知识结构模型 64

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与能力 67

影响学生能力发展的因素 69

遗传素质与能力 69

家庭环境和能力 72

早期教育和能力 73

性格和能力 74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能力发展的一般原则 80

选择恰当的教学内容 83

精心设计教学过程,教会学生善于学习 83

改革教学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84

要使每个学生的能力都有所发展 86

充分发挥整个大脑的机能 89

提高学生能力的一些研究 91

能力的测量与评价 93

什么是能力测量与评价 93

能力测验 96

中小学生能力测验的能点和方式 99

教学评价与能力培养 100

归因理论与能力培养 102

为人自处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05

成熟与自处能力 105

全方位的心理成熟 105

心智成熟 105

情绪成熟 106

社会成熟 107

人格成熟 107

自我认同与迷失的矫正 108

青年的自我迷失 108

自我迷失的行为特征 109

自我迷失的原因 110

自我的认识及其能力培养 111

自我意识概述 111

自我概念 113

完善自我概念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环节 114

中小学生自我概念的发展与培养 114

自我意识的产生及其发展 116

自我意识的发展理论 116

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 117

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118

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 121

小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 122

初中学生自我意识的特点及培养 124

培养学生自信的方法 127

爱护学生的自尊 129

学生自尊心的培养四法 130

附:培养学生自尊心的七种方法 132

自我意识培养的九条途径与措施 133

附:自我概念与学业不良的关系 139

自我价值感 140

西方心理学家关于自我的七种理论 144

自我的教育及其能力培养 147

自我教育能力的含义 147

自我教育能力结构模式设想 147

中小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 148

他教与自教 151

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探索 152

中国人的为人自处传统 153

西方的个人取向自我(参考) 153

中国人的社会取向自我 154

传统中国人的自我表现 156

附:某校小学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161

附:某校初中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162

附:某校高中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163

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164

人际交往能力概述 164

人际交往及其心理功能 164

人际交往和人格特征的相互作用 165

各阶段人际交往与人格培养 168

交往中的社会角色扮演与社会性行为的形成 170

交往过程的结构七要素 170

和谐人格的理想结构 172

交往教育与人的完善 175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性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源 176

交往教育的内容 176

同龄交往能力培养 178

同龄交往对人格形成的影响 178

积极引导异性交往 181

培养中小学生的交往能力 183

人际交往误区及矫正 185

成功的交友之道 187

学生交往的结构模式 189

附:交往水平的自我测试 192

学生不良交往的抑制 193

异性社交恐惧症的矫治 195

家庭人际交往与人格培养 196

家庭,个体成长的摇篮 196

亲子关系对子女人格的影响 197

家长的态度对子女的影响 200

家庭生活方式对子女的影响 201

家长与子女应多沟通心灵 202

师生交往能力培养 204

师生关系概述 204

师生情感的作用 208

教师的人格魅力 211

教师,学生的心理保健医生 211

教师与学生的谈话艺术 213

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215

附:某校小学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19

附:某校初中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20

附:某校高中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21

基本生活能力培养与训练 222

生活教育与生存能力 222

生活素质的涵义 222

生活教育的必要性 223

当前加强生活教育的紧迫性 224

改进生活教育的途径 225

学生社会技能教育 226

社会技能内容与结构 227

闲暇生活文明化 228

学生闲暇生活的基本对策 229

附:实施“生活教育”的探索 230

附:日本初中《新生活》课简介 232

高尚的个人生活品德 237

诚实待人的良好品质 237

公正无私的良好品格 238

谦虚谨慎的道德品质 238

乐为善小的人生境界 239

积极忍耐的忍让态度 240

与人为善的优秀品格 241

稳定的生活心理特征 242

炽热似火的人生热情 242

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 243

豁达乐观的心理状态 243

时不我待的紧迫意识 244

专心致志的专注精神 245

勇于探索的不懈精神 246

积极向上的竞争意识 247

持之以恒的坚定决心 248

知耻后勇的可贵精神 248

殊为可贵的创新意识 249

量力而行的科学态度 250

扬长避短的灵活态度 251

顽强不屈的坚韧意志 252

日趋提高的自治能力 253

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 254

礼貌待人的文明行为 254

勤奋刻苦的学习习惯 255

从现在做起的良好习惯 256

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257

勤俭朴素的生活习惯 258

遵规守纪的良好习惯 258

自如的社交生活能力 260

良好正确的交际意识 260

真诚友爱的同学挚情 260

牢不可破的朋友情谊 261

高雅的生活审美情趣 262

不断提高审美能力 262

高雅健康的审美情趣 263

创造美感的可贵能力 264

附:某校小学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65

附:某校初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66

附:某校高中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267

竞争能力培养与训练 268

时代呼唤积极进取精神 268

积极进取精神概述 268

时代呼唤积极进取精神 270

面对无情的竞争 272

竞争与心理素质 272

竞争与合作 273

竞争与耐挫折力 275

竞争与自我认识 276

竞争与嫉妒 277

竞争与价值观 278

竞争与兴趣爱好 279

竞争能力的培养与训练方法 280

中小学生积极进取精神培养概述 280

竞争能力的培养 282

培养竞争意识 283

树立理想 286

保持高昂的情绪 289

提高自信心 292

信任与自信心的培养 295

增强孩子学习的自信心 297

成功体验与好胜心的培养 298

“苦”的情绪体验与坚持性的培养 298

注重家庭环境对孩子竞争心理的影响 300

孩子最佳效益观的培养 301

合作能力的培养 302

和睦性格的培养 303

应付挫折的正确方式 304

对孩子进行“耐挫折教育” 305

杜绝“过度保护” 307

自我认识能力 308

学生自我认识能力的培养 310

矫治孩子的嫉妒心理 311

孩子抗诱惑力的培养 312

好奇心与求知欲的培养 313

独立性的培养 315

担心别人超过自己怎么办 316

树立时间观念 317

培养效益观念、质量观念和数量观念 317

培养学生的创新观念 318

培养整体、系统观念 318

注意培养与竞争有关的个性心理品质 318

班集体建设中的竞争机制 319

班级中的竞争与学生人格培养 319

女生积极进取精神的培养 320

培养中小学生的积极进取精神的八种方法 324

智力技能培养与训练 327

智力技能与学生能力 327

智力技能及其特点 328

智力技能的作用 328

智力活动的形成与实践活动的联系 329

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基本阶段 330

智力技能的培养之——原型的模拟 331

智力技能的培养之二——分阶段练习 332

学习与发展智力 333

观察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33

记忆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34

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36

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337

注意力的培养和发展 338

学生智能的发展概述 339

智能的含义 339

智能的结构 340

智能发展的有关理论 342

影响学生智能发展的因素 345

学生多种智能的发展 347

语言智能的发展 347

音乐智能的发展 348

空间智能的发展 349

身体——动觉智能的发展 350

人格智能的发展 351

思维能力的发展 352

智能发展的稳定性与变化 353

学生智能的培养 356

学生多种智能的培养 356

创造能力的培养 357

记忆力训练 361

记忆英语单词的方法 361

记忆人名的训练方法 362

关于数字的记忆方法 364

用谐音帮助记忆的方法 365

合理安排记忆的内容 365

联想线索记忆法 366

分段记忆法 366

课业学习的思维方法 367

相似法 367

相反法 367

破析法 367

溯源法 367

宏微对比法 368

扩展、缩微法 368

集中思考法 368

循环思考法 369

断续思考法 369

创造性思维方法 370

灵感记录的方法 372

创造力训练 374

克服思维阻碍 374

怎样获得顿悟 374

智力激励法 375

检核分析创造法 375

移植创造训练法 377

反向求索创造训练 378

特征列举法 378

缺点列举训练法 379

心理控制能力培养与训练 381

心理健康与个人能力 381

心理素质是人的素质结构的核心因素 381

现代教育观与心理素质 382

心理素质的结构——功能模型 383

素质教育与心理内化论 384

心理素质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385

心理健康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统一 387

心理健康与学生心理健康 388

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 388

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389

心理健康教育 391

转变教师观念,构建良好的心理环境 391

利用多种形式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391

进行心理训练,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392

在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394

在教学中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396

开设专门的心理辅导课程 397

附:中学生心理辅导活动手册纲目 399

开展心理咨询 404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 406

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途径 407

心理品质培养的五种实用方法 408

附:“心理素质教育工程”构想 409

心理辅导十二法 415

中学生常见心理障碍及其矫正 417

中学生心理异常的表现形式 417

中学生心理障碍产生的原因 419

优生的消极障碍心理 420

优生心理障碍的行为表现 421

优生心理障碍的特征 422

中等生的心理障碍及疏导 423

后进学生的几种心理障碍 424

中学生的心理负荷及其调节 425

自卑心理转化的“剪刀式”技能迁移法 427

抑郁心理的矫治 428

初中女生的孤独感矫正 429

自尊心太强的矫治 430

“自我牵连倾向”的矫治 431

克服中学生的逆反心理 431

诱发和形成中学生逆反心理的客观刺激 433

中学生不愿“揭短”的心理矫治 435

中学生的从众心理及其矫治 436

学生闭锁心理的矫治 438

学生性心理的特点与教育 439

对孩子进行家庭性教育的方法 440

学生手淫的家庭矫正 444

学生厌学的心理分析与矫治 444

学生嫉妒的心理防治 446

学生自卑心理的克服 447

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障碍 448

学习心理障碍的预防和排除 450

中学生学习焦虑异常的典型表现 451

学生心理健康的测评 453

心理素质发展水平的测评 453

心理健康的标准 454

附:心理健康自测表 456

创造力培养与训练 458

创造力概说 458

创造力的概念、层次与构成要素 458

创造过程 459

创造力概说 461

创造力是大脑两半球的整体功能 462

创造力与智力 462

创造力与非智力因素 463

创造力与心理健康 463

创造力与人格 464

创造力的个性心智特征 466

创造力的三棱锥体结构模式 468

创造教育与人的整体素质教育 470

世界创造教育大势 471

中国创造教育现状 472

创造力的测评与发展 474

创造力测量的基本方法 474

创造型儿童的人格特征 479

创造型学生创造力发展的阶段 480

教育过程中的创造力 483

什么是创造教育 484

创造教育的教育学原理 485

创造教育的教学论原理 486

附:幼儿创造能力培养的三条途径 488

妨碍创造力的三大敌人 489

创造教育的方法(模式) 489

创造力培养的人格途径 490

实施创造教育的基本途径 492

创造人格的培养 493

创造技法的训练 497

创造教学环境 501

创造教学目标 503

创造教学模式 505

附:教育过程中的创造力 508

创造性思维与创造能力培养 516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含义 516

创造性思维的科学基础 516

创造性思维的三个层面 518

造性思维的程序和方法 519

创造性思维的主要特征 520

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成分 521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 523

创造性思维的心理环境及心理素质 523

创造性思维与人的非智力因素 524

超常规性格与创造性思维 524

创造性思维五法 525

附:创造性思维的常见障碍 527

几种创造性思维方法 527

完善思维品质培养创造精神 528

在教学中完善思维品质 528

培养创造精神、增强人格力量 529

思维品质培养五法 532

思维创造性的判断 533

附:中学高材生的七大思维特征 534

学生良好思维素质的七个标志 535

妨碍创造发明的因素 536

课堂教学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五条措施 537

课堂中学生思维状态的划分及其调节 538

教学中的思维流控制五法 540

学习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培养 542

附: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十五种技巧 543

附:培养学生思维技能的七种方法 544

开启创造性思维九法 544

引导学生思维的七把钥匙 546

引发学生思维九法 546

帮助学生思维的八种教学方法 549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模式 551

附:创造性思维的协同培养模式 554

关于科技创造程序及其机制 555

附:学生思维方式测评 556

学生创造力测评 557

创造能力测验 557

识别创造力高低的二十条标准 558

创造力的测验六法: 558

学生的创造力检验 560

几种简单的测验方法 562

审美能力培养与训练 570

美、美育与人的发展 570

什么是美 570

美的本质 571

美的特征 572

什么是美感 573

美感的心理构成因素 574

什么是美育 576

美育的任务 578

美育的功能 579

美育的原则 581

美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582

爱美与健康人格 584

教育之美与美的教育 586

教育美学与审美教育 586

审美化教育过程的涵义及主要特征 587

教育审美化的基本范围 588

审美化教育过程 590

教育审美化的重要功能 591

审美对学习的促进功能 592

学校美育的特点 595

审美定向的把握 596

审美情境的优化 596

审美情趣的激发 597

中学生服饰美 598

影视中的美育与学生人格 598

附:蛟河市中小学审美教育纲要 600

附:抚顺市实验小学美育目标体系 601

爱美之心及其培养 603

美感效应生成的动因 603

美感及其培养 603

中学生审美心理特征 605

(中学生审美)心理结构的建设 606

审美实践活动中科学与艺术的统一 608

爱美之心的构成 608

美育的心理效应系统 610

爱美之心的培养原则 611

审美能力的培养方法 614

审美意识的培养方法 620

美育的人格培养方法 622

审美测评 628

美育测评的特性 628

审美素养和能力测评的要素 628

审美素养和能力测评的指标体系和量化方法 629

审美素养和能力测评的实施与技术处理 631

附:某校小学文体活动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35

附:某校初中文体活动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37

附:某校高中文体活动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39

劳动能力培养与训练 641

劳动能力培养的必要性 641

0.2黄牌引起的思考 641

劳动与人的全面发展 642

劳动有助于发展学生的聪明才智 643

劳动对品德发展的意义 644

劳动与体验美、创造美 644

劳动与社会人格 645

劳动教育所要培养的劳动品质 645

劳动素质教育的地位 647

劳动素质教育的作用 649

劳动教育的实质是教育自身“立美”的美育 650

劳动与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651

劳动能力培养的一般途径 652

劳动课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652

在劳动教育中创造教育的和谐 653

劳动课的组织 655

自我服务劳动的组织 658

公益劳动的组织 659

勤工俭学劳动加速人的社会化 662

附:简论劳动技术教育的智育意义 663

勤工俭学劳动教育对个人社会化的促进作用 664

教劳结合与人格培养 665

开展劳动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品质的重要途径 666

附:劳动——关系孩子一生幸福的训练 666

教劳结合的现实途径 668

劳技课内容系列化的几种模式的设想 668

小学劳动课的几种教学方法 670

附:小学劳动课“五环三育”模式 671

农村小学劳动课的分层次教学 672

附:城镇小学劳动教育实验报告 673

附:日本中小学的“劳动体验学习” 676

劳动品质的培养 677

“热爱劳动”品质的培养 677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爱劳动 681

勤俭节约品质的培养 684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勤俭节约 686

勤奋学习品质的培养 688

培养少先队员的劳动习惯 693

附:某校小学劳动创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94

附:某校初中劳动创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95

附:某校高中劳动创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696

抗挫折能力培养与训练 697

挫折教育与人的全面发展 697

警钟已经敲响 697

美日等开展挫折教育的情况 698

我国挫折教育的兴起 698

挫折与挫折教育 702

挫折教育研究的基本原则 703

开展挫折教育,培养健全人格 704

中小学生耐挫折教育的十一种方法 705

开展“磨难”教育,增强学生承受挫折的能力 708

附:少年儿童承挫力教育内容与途径 709

实施挫折教育,锻炼学生的意志 710

挫折承受力的培养 715

挫折承受力 715

挫折及其教育价值 715

受挫后的情绪性反应 717

受挫心理障碍与受挫心理疾病 721

受挫心理疾病 722

心理挫折的克服与调适 727

教师与学生人格的完善 727

挫折心理的自我调节方法 729

促进挫折向积极方面转化的步骤与方法 734

挫折心理咨询的方法、手段及步骤 739

中学生挫折的心理分析 742

中学生耐挫教育的实施 744

中学生心理挫折的消除 745

中学生承受心理挫折能力的培养 748

挫折的自我心理防御机制 749

克服受挫折心理三法 750

非智力能力培养与训练 751

非智力素质与能力培养 751

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751

非智力因素对智力发展的作用 752

非智力因素对于学生学习活动的作用与影响 753

结合论中智力与非智力的关系 754

几种重要的非智力能力的培养与训练 757

学生意志品质培养的三条途径 757

附:小学生五种良好的意志品质与培养 759

意志品质自我培养的方法 760

学生的意志品质与意志评价 764

人的情感与情感教育功能 768

教育之爱 769

教育爱的亲子模式 769

情感诱导方法 770

学生消极情绪的化解艺术 771

怎样培养学生友情 772

高中生友情的心理误区引导 774

爱情教育与人格美 776

对学生性错误的教育和处理 776

情操 779

高尚情操和人格健全 780

道德感及其培养 781

理智感及其培养 783

良好气质的六种有效培养技巧 784

中学生气质的自我评测 791

超常规性格的品质特征与引导方法 794

怪异性格的矫正方法 796

培养良好的兴趣倾向 801

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四条途径 802

怎样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 805

附:情感领城教学目标(编选) 806

课业学习能力培养与训练 809

课业学习的常用程式和策略 809

3R课业学习系统 809

SQ3R课业学习系统 809

OK5R课业学习系统 812

超6R课业学习系统 813

PQRST课业学习系统 813

“四字”课堂教学模式 816

循环学习法 818

“螺旋上升”学习法 819

自主学习法 820

纲要信号学习法 820

条件反射学习法 821

回想学习法 822

直观一概括学习法 822

群体外向学习法 824

快速学习法 824

“四个结合”学习法 826

四环式学习法 826

发现式学习法 826

二级自学辅导学习法 827

六步课堂自学指导法 828

导学单元学习指导法 830

“导思一点拨”单元学习指导法 832

三环课程学习指导法 833

八环节课堂学习模型与方法 835

制订学习计划 835

课前预习与自学 837

听课的方法:专心上课之一 841

附:听课中常见的坏习惯 844

课本笔记法:专心上课之二 845

课堂笔记法:专心上课之三 847

课后及时复习的程式与方法 854

完成作业的程式与方法 855

阶段复习、系统小结 859

课业学习时间的运筹与选择 863

制订时间表的益处 863

时间运筹的原则 864

时间常规运筹法 865

目标运筹法 865

集中高效运筹法 865

重点运筹法 866

交叉更替运筹法 866

复线运筹法 866

封闭运筹法 867

分散运筹法 867

休息时间运筹法 867

几种实用的时间表 868

节省时间的秘诀 869

寻找适合自己个性的学习方法 870

附:测验你的学习方法是否适合自己 872

学习习惯和学习常规 873

附:杭州市中学生学习常规 874

学生学力评估 875

学力的涵义 875

学力的结构 876

外国学历评估的特点 878

学力评估的涵义 880

学力评估的意义 880

学力评估的内容和要求 881

学力评估的功能 882

学力评估的目标 884

学力观评估 889

认知领域的学力及其评估 891

技能领域的学力及其评估 893

情感领域的学力及其评估 896

学生学习水平测验评估 898

学生学习的实际可能性的评估 901

学生智力测量评估 906

学生特殊能力测验的评估 908

附:某校小学文化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911

附:某校初中文化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912

附:某校高中文化学习能力培养目标与检测标准 913

阅读能力培养与训练 914

阅读能力概述 914

阅读能力的定义 914

影响阅读能力的因素 915

阅读能力的发展 916

阅读的四种能力及其培养 917

阅读能力的教学培养与训练 919

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919

阅读教学的目标 920

阅读训练的程序 921

阅读技能的训练 926

朗读训练 926

默读训练 927

精读训练 928

略读训练 929

跳读训练 930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四法” 931

培养学生读段能力的过程与方法 931

阅读智能的训练 933

分析与综合的训练 933

阅读训练的方法 934

朗读法 934

复述法 935

提问法 935

讨论法 936

划批法 936

提纲法 937

讲授法 938

阅读训练方法的选择和运用 939

阅读课的类型 939

“自学辅导”阅读指导结构模式 940

“双向导读”指导设计 942

整体阅读学法指导 943

实用阅读的方法与技巧 945

知识靠阅读聚积起来 945

读书的层次效应 945

“程序式”读书法 946

全读法与分读法 947

总览略读法 947

跳跃阅读法 948

“框架式”读书法 949

传统的三步阅读法 949

比较阅读法 950

转换阅读法 950

标记读书法 950

创造性阅读法 951

读书“六到”法 951

“提要钩玄”法 951

快速阅读三法 952

阅读理论书籍的三种方法 953

阅读资料积累收集的方法 953

课文阅读方法指导 955

自读方法 955

“四步八字”自读法 956

比较自读法 957

语段练习自读法 958

置疑解疑自读法 958

扩展阅读七法 959

七步自读法 960

四步课文精读法 960

钱梦龙“课文精读六步法” 961

课文迁移阅读法 961

课文参读法 962

理解教材的九种操作方法 962

读注释六法 964

“批注”训练及其方法 966

读课文题目九法 966

理解词语十三法 968

分析句群、概括段意八法 969

概括中心思想十四法 972

识别议论文中心论点八法 974

分析写作特点四法 974

阅读文言课文四法 975

理解文言词义十法 976

文言断句十法 977

阅读能力的测验 978

阅读测验指标 978

朗读测验 980

格雷朗读测验中的检测指标 981

哈里斯的检测指标 981

《斯拜契诊断性阅读量表》的测验指标 981

吉尔莫朗读测验 982

哈里斯的《学生朗读检核表》 982

《小学二年级朗读测试表》 983

《小学三年级朗读水平量表》 984

《中学生朗读考核表》 985

《非正式阅读测查表》9IRI)的施用 986

默读训练 988

记忆能力培养与训练 998

记忆能力的概述 998

什么是记忆 998

记忆的分类 998

记忆的基本过程 1000

记忆的生理机制 1000

记忆与表象 1001

记忆的过程及其规律 1001

识记 1001

保持和遗忘 1003

防止遗忘的方法——复习 1004

记忆的品质 1007

记忆的敏捷性 1007

记忆的持久性 1008

记忆的正确性 1008

记忆的系统性 1009

记忆的广阔性与学习 1009

记忆的备用性 1010

提高记忆的有效条件 1010

动机高尚 1010

目的明确 1011

感知认真 1012

注意集中 1013

思维积极 1014

情感充沛 1015

意志坚强 1016

兴趣广阔 1017

知识丰富 1018

身体健康 1018

记忆的培养 1019

培养记忆的重要性 1019

培养记忆的方法 1020

理解法 1021

复习法 1022

背诵法 1024

联想法 1025

练习法 1026

比较法 1027

归类法 1028

熟记法 1028

强记法 1029

笔记法 1030

形象法 1032

网络法 1032

最初印象法 1033

自我测法 1034

使用法 1034

交替记忆法 1035

自测记忆法 1036

系统记忆法 1036

争论记忆法 1037

理解记忆法 1037

尝试回忆法 1037

比较记忆法 1038

联想记忆法 1038

概括记忆法 1039

歌诀记忆法 1040

数字特征记忆法 1041

提纲记忆法 1041

表格记忆法 1041

协同记忆法 1042

背诵记忆法 1042

熟记法 1043

抽象材料记忆法 1043

英语单词快速记忆二十法 1044

全部学习和部分学习 1052

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 1053

反复阅读和尝试背诵 1053

过度学习法 1054

利用代替记忆的工具 1054

保护大脑的健康 1055

记忆与年龄 10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