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私人领域建构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私人领域建构
  • 俞睿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01014079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222页
  • 文件大小:46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社会关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下载压缩包 [复制下载地址]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下载说明

国家与社会关系视阈中的私人领域建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私人领域在场: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演进范式及前景 1

第一节 西方语境中的公民社会 1

一、传统涵义:亚里士多德——卢梭 2

二、现代意义:黑格尔——马克思 8

三、当代旨趣:葛兰西——哈贝马斯 16

第二节 中国语境中的公民社会 20

一、基本内涵及价值范式 20

二、结构要素与理论预设 28

第三节 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路径与演进范式 36

一、生成路径及逻辑:一般与特殊的融通 36

二、演进范式及前景:私人领域的确立 41

第二章 私人领域隐匿: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良性互动困境 51

第一节 国家与社会的制衡与互动 51

一、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关系模式 51

二、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向度:“零和博弈”到“正和博弈” 54

第二节 公民社会的现实状况 59

一、中国公民社会的萌发 59

二、中国社会的特点 60

(一)不独立——政府主导的官民双重特性 61

(二)不成熟——公民社会的发展不规范 62

第三节 公民社会的困境分析:私人领域的隐匿 65

一、中国传统权力社会结构对私人领域的抑制 67

二、中国传统公私文化对私人领域的抑制 73

第三章 私人领域兴起: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内在紧张及其消解 79

第一节 国家本位转向社会本位 7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论说 80

二、国家与社会的二元分化 84

三、国家本位走向社会本位 85

第二节 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 86

一、权力与权利的释义 87

二、权力与权利的关系 97

三、权力本位转向权利本位 100

第三节 公本位转向公私辩正 105

一、公私观念的多维意涵及不同旨趣 105

二、公域、私域——西方社会“公私”讨论的主题和要旨 111

三、中国传统“公”与“私”的二律背反 118

四、公本位转向公私和谐 131

第四章 私人领域生长——价值供给 142

第一节 模式的一元与多元之辩:关于韦伯命题的讨论 142

一、围绕着韦伯命题的讨论 142

二、现代性中的“传统”与传统的“现代性” 146

第二节 儒家传统:作为一种思想资源的意义 148

一、儒家传统与公民社会存在相与之道 148

二、士绅社会与公民社会的历史对接 157

第三节 传统的现代转换——借鉴和吸收 163

一、公民身份的独立与自由 164

二、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对等 165

三、商谈性格与批判精神 166

四、契约精神与法治理念 168

第五章 私人领域生长——制度供给 174

第一节 明晰产权制度建立市场法则 174

一、市场经济通过产权制度激活了人们的物质利益欲求 174

二、使人从作为群体主体的存在转变为作为个体主体的存在 176

三、催生新阶层以“市场权力”的增长促进“社会权力”的增长 177

四、造就独立人格,型塑公民社会的自主性品格 178

第二节 科学界定和规范国家权力 180

一、在政府权力上,由集权转向分权 181

二、在政府治理上,从人治转向法治 183

三、在政府职能上,由管制转向服务 185

四、在管理方式上,由统治转向治理 186

第三节 公民权利的制度化确立 188

一、保障公民权利的原则 188

二、政府和公民权利的关系 192

三、健全法律体系,使公民权利成为现实权力 194

第四节 促进传统“第三领域”的制度性变迁 197

一、加强公民精神建设 197

二、重构政府与社会组织的关系 201

三、社会组织自我发展与完善 204

第六章 问题与希望 207

参考文献 210

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 210

二、中文译著 210

三、中文著作 214

四、英文文献 218

后记 221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