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3版
  • 张辉,曹丽娜主编 著
  • 出版社: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629971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25页
  • 主题词:通信理论-高等学校-教材;通信技术-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代通信原理与技术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 1

1.1通信系统的组成 1

1.1.1通信系统的一般模型 1

1.1.2模拟通信模型和数字通信模型 2

1.2通信系统分类与通信方式 5

1.2.1通信系统的分类 5

1.2.2通信方式 7

1.3信息及其度量 9

1.4主要性能指标 11

思考题 12

习题 12

第2章 随机过程 14

2.1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和统计特性 14

2.1.1随机过程 14

2.1.2随机过程的统计特性 15

2.1.3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16

2.2平稳随机过程 17

2.2.1定义 17

2.2.2各态历经性 18

2.2.3平稳随机过程自相关函数的性质 19

2.2.4平稳随机过程的功率谱密度 19

2.3高斯随机过程 22

2.3.1定义 22

2.3.2重要性质 22

2.3.3高斯白噪声 24

2.4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4

2.5窄带随机过程 27

2.5.1同相和正交分量的统计特性 28

2.5.2包络和相位的统计特性 29

2.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噪声 30

思考题 33

习题 33

第3章 信道与噪声 36

3.1信道定义与数学模型 36

3.1.1信道定义 36

3.1.2信道的数学模型 37

3.2恒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40

3.2.1有线电信道 40

3.2.2微波中继信道 41

3.2.3卫星中继信道 42

3.2.4恒参信道特性 43

3.3随参信道及其传输特性 45

3.3.1陆地移动信道 45

3.3.2短波电离层反射信道 47

3.3.3随参信道特性 49

3.4分集接收技术 51

3.4.1分集方式 52

3.4.2合并方式 53

3.5加性噪声 55

3.5.1噪声的分类 55

3.5.2起伏噪声及特性 55

3.6信道容量的概念 57

思考题 60

习题 60

第4章 模拟调制系统 63

4.1幅度调制(线性调制)的原理 63

4.1.1调幅(AM) 64

4.1.2抑制载波双边带调制(DSB-SC) 65

4.1.3单边带调制(SSB) 66

4.1.4残留边带调制(VSB) 68

4.1.5相干解调与包络检波 69

4.2线性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71

4.2.1分析模型 71

4.2.2线性调制相干解调的抗噪声性能 72

4.2.3调幅信号包络检波的抗噪声性能 74

4.3非线性调制(角度调制)原理 77

4.3.1角度调制的基本概念 77

4.3.2窄带调频与宽带调频 78

4.3.3调频信号的产生与解调 82

4.4调频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86

4.5各种模拟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89

思考题 90

习题 91

第5章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 94

5.1数字基带传输概述 94

5.2数字基带信号及其频谱特性 96

5.2.1数字基带信号 96

5.2.2基带信号的频谱特性 97

5.3基带传输的常用码型 103

5.4基带脉冲传输与码间串扰 106

5.5无码间串扰的基带传输特性 107

5.6无码间串扰基带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11

5.7眼图 114

5.8均衡技术 116

5.8.1时域均衡原理 116

5.8.2均衡效果的衡量 119

5.8.3均衡器的实现与调整 122

5.9部分响应系统 124

5.9.1第Ⅰ类部分响应波形 124

5.9.2部分响应的一般形式 127

思考题 129

习题 130

第6章 模拟信号的数字传输 135

6.1抽样定理 135

6.1.1低通抽样定理 136

6.1.2带通抽样定理 138

6.2脉冲幅度调制(PAM) 141

6.3脉冲编码调制(PCM) 144

6.3.1量化 144

6.3.2编码和译码 154

6.3.3 PCM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62

6.4自适应差分脉冲编码调制(ADPCM) 163

6.4.1 DPCM 164

6.4.2 ADPCM 165

6.5增量调制(△M) 167

6.5.1简单增量调制 167

6.5.2增量调制的过载特性与动态编码范围 169

6.5.3增量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70

6.5.4 PCM与△M系统的比较 172

思考题 173

习题 174

第7章 数字频带传输系统 177

7.1二进制数字调制与解调原理 177

7.1.1二进制振幅键控(2ASK) 177

7.1.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 179

7.1.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 181

7.1.4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 183

7.1.5二进制数字调制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185

7.2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87

7.2.1二进制振幅键控(2 A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88

7.2.2二进制移频键控(2F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94

7.2.3二进制移相键控(2PSK)和二进制差分相位键控(2DPSK)系统的抗噪声性能 198

7.3二进制数字调制系统的性能比较 203

7.4多进制数字调制系统 205

7.4.1多进制数字振幅调制系统 205

7.4.2多进制数字频率调制系统 207

7.4.3多进制数字相位调制系统 208

思考题 213

习题 214

第8章 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17

8.1匹配滤波器 217

8.2最小差错概率接收准则 221

8.2.1数字信号接收的统计模型 221

8.2.2最佳接收准则 224

8.3确知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226

8.3.1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 226

8.3.2二进制确知信号最佳接收机误码性能 228

8.4随相信号的最佳接收机 232

8.4.1二进制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结构 232

8.4.2二进制随相信号最佳接收机误码性能 236

8.5最佳接收机性能比较 238

8.6最佳基带传输系统 239

8.6.1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组成 240

8.6.2最佳基带传输系统的误码性能 241

思考题 243

习题 244

第9章 现代数字调制解调技术 250

9.1正交振幅调制(QAM) 250

9.1.1 MQAM调制原理 250

9.1.2 MQAM解调原理 253

9.1.3 MQAM抗噪声性能 253

9.2最小移频键控(MSK) 254

9.2.1 MSK的基本原理 254

9.2.2 MSK调制解调原理 257

9.2.3 MSK的性能 258

9.3高斯最小移频键控(GMSK) 259

9.3.1 GMSK的基本原理 259

9.3.2 GMSK的调制与解调 262

9.3.3 GMSK系统的性能 263

9.4 π/4DQPSK调制 264

9.4.1 π/4DQPSK的调制原理 265

9.4.2 π/4DQPSK的解调 266

9.4.3 π/4DQPSK系统的性能 267

9.5 OFDM调制 268

9.5.1 OFDM基本原理 269

9.5.2 OFDM信号调制与解调 270

9.5.3 OFDM系统性能 271

9.6数字化接收技术 272

9.6.1信号的数字检测原理 273

9.6.2数字检测技术的应用 276

思考题 278

习题 279

第10章 复用和数字复接技术 282

10.1频分复用(FDM) 282

10.1.1频分复用原理 282

10.1.2模拟电话多路复用系统 283

10.1.3调频立体声广播(FM Stereo Broadcasting) 284

10.2时分复用(TDM) 285

10.2.1时分复用原理 285

10.2.2 PCM基群帧结构 287

10.2.3 PCM高次群 288

10.3码分复用(CDM) 290

10.3.1码分复用原理 290

10.3.2 m序列 291

10.4数字复接技术 296

10.4.1数字复接原理 297

10.4.2正码速调整复接器 297

10.5 SDH复用原理 299

10.5.1 SDH的特点 299

10.5.2 STM-N帧结构 300

10.5.3 SDH复用原理 301

思考题 302

习题 303

第11章 同步原理 305

11.1概述 305

11.2载波同步 306

11.2.1直接法 306

11.2.2插入导频法 310

11.2.3载波同步系统的性能及相位误差对解调性能的影响 312

11.3位同步 314

11.3.1插入导频法 314

11.3.2直接法 315

11.3.3位同步系统的性能及其相位误差对性能的影响 322

11.4群同步 325

11.4.1起止式同步法 325

11.4.2连贯式插入法 326

11.4.3间隔式插入法 328

11.4.4群同步系统的性能 329

11.4.5群同步的保护 330

思考题 331

习题 332

第12章 差错控制编码 334

12.1概述 334

12.2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原理 337

12.2.1纠错编码的基本原理 337

12.2.2纠错编码的基本概念 339

12.3常用的简单编码 341

12.4线性分组码 344

12.4.1线性分组码原理 344

12.4.2监督矩阵与生成矩阵 347

12.4.3伴随式与错误图样 349

12.4.4汉明码 350

12.5循环码 350

12.5.1循环码的基本原理 350

12.5.2循环码的生成多项式和生成矩阵 352

12.5.3循环码的编码和译码方法 353

12.5.4 BCH码 356

12.5.5 Reed-Solomon码 358

12.6卷积码 360

12.6.1生成矩阵G(卷积码的解析分析) 360

12.6.2卷积码的结构特点 363

12.6.3卷积码的Viterbi译码 366

习题 373

第13章 典型通信系统介绍 377

13.1 GSM数字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77

13.1.1 GSM系统的主要性能和特点 378

13.1.2 GSM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379

13.1.3 GSM的信道类型 381

13.1.4 GSM的帧结构 384

13.1.5 GSM系统研究新进展 387

13.2码分多址(CDMA)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388

13.2.1 CDMA系统原理及特点 388

13.2.2 CDMA系统的关键技术 390

13.2.3 CDMA系统的无线链路 394

13.2.4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3G) 398

13.3卫星通信系统 400

13.3.1 INTELSAT卫星通信系统 402

13.3.2 INMARSAT卫星通信网 403

13.3.3 VSAT卫星通信网 406

13.3.4铱(Iridium)系统 409

思考题 411

参考文献 41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