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化复兴与空间发展战略 以庐山为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牛雄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932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176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文化产业-产业发展-发展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化复兴与空间发展战略 以庐山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定位篇 3
第一章 研究背景与意义 3
一、研究背景 3
(一)国家未来发展的趋势判断 3
(二)加快沿长江中游崛起成为国家战略需要 5
(三)促进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6
二、研究意义 8
(一)有利于向世界全面展示中国传统文化魅力,促进中华民族文化的复兴 8
(二)有利于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促进长江中游沿岸的发展 8
(三)有利于两岸和平交流,构建新的合作交流平台 9
第二章 发展基础 10
一、庐山区位与基本特征 10
(一)庐山具有独特区位条件 10
(二)庐山是人文景观与自然风物完美的结晶 11
(三)庐山特点总结 14
二、庐山发展取得的突出成绩 15
(一)文化内涵不断得以挖掘,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15
(二)旅游产业快速发展,江西旅游业龙头的地位进一步巩固 16
(三)景区环境进一步整治,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17
三、庐山发展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 18
(一)以文化为中心的综合功能有待全面发挥 18
(二)产业结构单一,有待优化 19
(三)辐射带动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 19
(四)大庐山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理顺,资源配置有待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20
第三章 发展环境与条件 21
一、优势 21
(一)资源极度丰沛 21
(二)具有世界知名度 22
(三)区位交通状况优越 22
(四)基础设施良好 23
二、劣势 23
(一)管理体制未能理顺,难以形成合力 23
(二)遗留问题突出,历史包袱较重 23
(三)旅游产业综合竞争力不强 24
三、机遇 24
(一)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已成为国家战略 24
(二)加快沿长江中游经济带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 25
(三)旅游发展已经深度融入国家战略体系 26
(四)旅游新需求和新业态全面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重要特征 27
四、挑战 28
(一)面临资源环境承载压力较大的挑战 28
(二)面临其他名山的激烈竞争的挑战 28
(三)面临景区转型升级道路选择的挑战 29
第四章 战略定位 30
一、总体定位 30
(一)从千年历史的角度定位 30
(二)从文明交融的角度定位 31
(三)从空间的角度定位 32
(四)从未来发展的角度定位 33
二、发展功能定位 34
(一)中华文化传承与体验地标 34
(二)中外文化交流圣地 34
(三)文化产业与区域协调发展示范区 35
三、形象定位 35
(一)人文圣地 35
(二)世界庐山 36
第五章 发展思路与发展目标 37
一、发展思路 37
(一)指导思想 37
(二)基本原则 38
(三)总体思路 38
二、发展目标 41
(一)总体目标 41
(二)阶段目标 41
下篇 规划篇 45
第六章 空间布局 45
一、规划区域 45
(一)规划范围 45
(二)规划四至 45
(三)规划外围保护地带 46
二、区域宏观空间布局 46
(一)“城市群”的发展背景 46
(二)“城市群”的概念和形式 46
(三)世界六大经典“城市群” 47
(四)以庐山鄱阳湖为核心的“山—江—湖”生态圈——“文化+绿心”城市群 47
(五)“巨龙”长江经济带 51
三、庐山战略空间布局 52
(一)中国山岳战略空间格局分析 52
(二)庐山大山水格局 53
(三)庐山特色战略空间格局 53
第七章 资源整合规划 55
一、建立统一管理的运行体制机制 56
二、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加快市场一体化进程 57
三、统筹庐山资源,发挥整合优势 58
四、着力构建“庐山/鄱阳湖文化核心+绿心”城市群 60
第八章 文化梳理与展示 63
一、文化梳理 63
(一)文脉与地脉分析 63
(二)文化类型 65
二、文化展示 67
(一)集中展示 67
(二)专项展示 67
(三)巧展示 69
第九章 构建以文化为主导的综合产业体系 71
一、基本原则:实现两个转变 71
(一)文化为先、旅游为实,实现传统旅游向文化体验的转变 71
(二)实现以经济利益为主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的转变 72
二、发展定位 72
三、基本思路 75
四、重点方向 75
(一)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主导产业 75
(二)大力发展配套特色关联产业 84
(三)积极构建相关的产业支撑体系 85
第十章 保障措施与推进机制 87
一、提高国家重视程度和江西省支持力度 87
(一)提高国家重视程度 87
(二)提高江西省支持力度 88
(三)争取周边协调发展 88
(四)政策建议 88
二、统一思想,加强领导,重视执行 89
(一)统一思想认识 89
(二)加强领导力度,建立组织体系 89
(三)重视执行,强化实施 90
(四)重视舆论宣传 91
三、促进庐山相关区域一体化发展 91
(一)基本思路 91
(二)主要内容 92
(三)组织保障 93
(四)主要制约因素 93
(五)政策建议 94
四、突出庐山特点,优化政策环境 94
(一)坚持紧靠国家战略,强化特色定位 94
(二)坚持统筹规划,促进协调发展 95
(三)坚持争取政策扶持与内部挖潜创新并重 95
五、加强生态环保建设,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 95
(一)加强生态建设 95
(二)强化环境保护 95
(三)重视资源环境承载力,集约利用资源 96
六、相关的配套政策 96
(一)投资与产业准入政策 96
(二)资金保障政策 97
(三)土地利用政策 97
(四)生态与环境保护政策 98
(五)统筹城乡(山上山下)政策 98
(六)关注民生与就业 98
附件1 庐山资源与环境保护规划 99
一、分类保护和培育 99
(一)核心保护区 99
(二)风景恢复区 100
(三)风景游览区 100
(四)发展控制区 100
二、分级保护分区 101
(一)特级保护区(同生态保护区) 101
(二)一级保护区 101
(三)二级保护区 102
(四)三级保护区 102
(五)外围保护地带 102
三、专项保护规划 103
(一)古树名木保护专项 103
(二)水景水域保护专项 103
(三)生物多样性保护专项 104
(四)地质遗迹专项保护 105
(五)森林保护专项 106
(六)人文景观保护专项 107
附件2 庐山文化特征与内容 115
一、庐山文化的主要特征 116
二、庐山文化的主要内容 118
(一)书院文化研究 119
(二)山水田园文化研究 121
(三)宗教文化研究 123
(四)建筑文化研究 125
(五)旅游休闲文化研究 128
(六)非物质文化研究 131
(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 133
附件3 世界文明体系中的西方文明、希腊文明与中国文明 135
一、独立的文明 136
二、卫星文明 137
三、失落的文明 137
附件4 名山比较 139
一、中国名山比较分析 140
(一)世界遗产 140
(二)国家5A级旅游区 143
(三)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146
(四)传统文化名山 151
(五)自然风景名山 153
二、庐山特点分析 154
(一)自然美景 154
(二)人文圣山 155
(三)宗教名山 156
(四)地质生态 159
(五)艺术价值 160
(六)国际交流 163
(七)史诗之山 165
(八)中国夏都 166
三、庐山的垄断性资源 167
四、对庐山发展的建议 169
(一)名山外交,国家战略 169
(二)文化输出,中国声音 170
(三)以文促旅,度假胜地 170
参考文献 171
后记 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