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儒教史 下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国儒教史  下
  • 李申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175335
  • 出版时间:2018
  • 标注页数:1783页
  • 文件大小:54MB
  • 文件页数:5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儒教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九章 辽金元儒教 1249

一 辽代儒教 1249

1辽代的天命与祭祀 1249

2辽代的孔庙和儒学 1255

二 金代儒教概况 1260

1金代儒者崇德的天命观 1260

2金代的上帝鬼神祭祀 1263

3金朝的尊孔 1266

4金代的儒学教育和取士制度 1269

三 金代儒者的理论探讨 1273

1儒学理论的迅速理学化 1273

2金代学者论性理 1275

3金代学者对宋代新儒学的批判 1278

4金代儒者于天人之际 1283

四 元代儒教概况 1287

1元代建国前后对儒者的任用 1287

2元代国家的儒教化进程 1293

3元代的祭祀制度 1299

4对孔子的尊崇和儒学教育 1304

5元代刑法中的儒教精神 1309

五 元代儒者的理论探讨 1313

1赵复与宋代新儒学在元代的传播 1313

2元代儒者对心性问题的探讨 1317

3元代儒者论天命和圣人 1324

4对祭礼及其意义的讨论 1327

5儒者推动和新创的祭祀 1331

六 南宋、辽、金、元时期的佛教与道教 1335

1佛教盛衰 1335

2道教新派的兴起和理论走向 1342

七 宋、辽、金、元时代的自然科学 1348

1儒教国家中的农学 1348

2儒教与天文学 1349

3数学与神明 1354

4儒教与医学 1356

5格物致知和自然科学 1358

第十章 明代儒教 1361

一 明代初年的儒教建设 1361

1朱元璋对儒教的尊崇 1361

2明代初年的祭祀制度 1365

3庶人礼 1373

4明代初年的儒学教育 1377

5明代初年儒者言行概述 1380

二 明代前期儒教思想的发展 1384

1明初儒者于天人之际 1384

2明代前期儒教的心性理论 1394

3陈献章和湛若水的作圣之功 1402

三 明代中期王守仁学派的崛起 1409

1历史的机缘与王学的问世 1409

2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一:心即理 1415

3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二:致良知 1421

4王守仁的格物说之三:诚意与知行合一 1425

5王守仁对上帝及鬼神祭祀 1430

四 嘉靖礼制改革 1435

1“大礼议”始末 1435

2嘉靖帝对郊社等礼仪的改革 1441

3孔庙祭祀改革 1447

五 明代中期其他儒学思潮 1452

1丘濬的《大学衍义补》 1452

2罗钦顺的儒学思想 1458

3王廷相论理气心性与天人之际 1463

六 儒教世俗化的进一步发展 1468

1宗教世俗化的大势 1468

2王门讲学风 1470

3王艮及其弟子的传教活动 1474

4儒教异端“三一教” 1478

5家礼的流行 1482

七 明末危机四伏中的儒教 1486

1明末的社会和政治危机 1486

2“乱心已萌”情势下的李贽 1490

3“乱象已形”情势下的东林党人 1493

4“乱势已动”情势下的儒学 1497

八 明代儒教和其他宗教 1501

1明代儒者和佛、道二教 1501

2基督教与儒教的初交 1506

3利玛窦的儒教观 1512

九 明代儒教和自然科学 1514

1灾异观念的进一步淡化与天文历算 1514

2明代自然科学的突破性进展 1519

3百姓日用科学的勃兴 1522

第十一章 清代前期儒教 1526

一 回到六经 1526

1明朝遗民的哀痛与反思 1526

2清朝政权的现实需求 1532

二 明代遗民的儒学 1537

1顾炎武的儒学思想 1537

2黄宗羲的儒学思想 1542

3王夫之的儒学思想 1550

4颜元等人的儒学 1554

三 清朝新贵的儒学 1558

1李光地的上帝鬼神观 1558

2经筵与诸儒论学 1565

四 清代的神灵与祭祀 1569

1郊祀礼仪沿革 1569

2祭孔礼仪的加隆 1573

3清代增祀神灵 1577

4清代庶民祭礼的发展 1580

五 清代前期儒教和其他宗教 1582

1儒教和佛、道二教 1582

2儒教与天主教的决裂 1585

3儒教和伊斯兰教 1590

六 回到了六经的乾嘉经学 1593

1乾嘉学术的性质 1593

2乾嘉经学的目的和方法 1598

3乾嘉经学的成就及其倾向 1603

4乾嘉儒者对性与天道问题 1608

5儒藏 1615

七 清代前期的儒教和自然科学 1622

1“西洋新法”与西学中源 1622

2以致治和解经为目的的自然科学 1627

3尊经与自然科学 1632

八 风雨前夕的儒者之忧 1636

1社会危机与儒学 1636

2暴风雨前夜龚自珍的儒学 1643

第十二章 清代后期风雨飘摇中的儒教 1650

一 儒教与自强 1650

1林则徐、魏源的自强思想与儒教 1650

2清王朝的封神昭忠和增祀贤良 1656

二 上帝教——儒教与基督教融合的产物 1661

1上帝教的上帝 1661

2政教一体的制度 1668

3人间的天国 1674

三 儒学的回光 1678

1魏源以后的儒学概貌 1678

2曾国藩的天人之学 1684

3曾国藩的性理之学 1690

四 儒教对西学的容纳 1696

1儒者对西学的认识 1696

2儒教体内的西学 1701

3保国保教的《劝学篇》 1706

五 戊戌变法和儒教改革 1712

1康有为的儒教思想 1712

2康有为的改教设想 1718

六 儒教的灭亡和灭亡前的挣扎 1724

1义和团运动中的保教内容 1724

2挽救儒教的最后努力 1731

3失去了物质载体的儒教 1736

第十三章 儒教余波与科学的胜利 1742

一 儒教余波 1742

1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的儒教残存 1742

2从儒教是教到儒教非教 1748

3儒教非教说的发展 1754

二 科学的胜利 1761

1科学与玄学论战 1761

2西学或科学的全面胜利 1767

3科学的新时代 1770

再版后记 1773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