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学教育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中学教育基础
  • 朱家存,李福华主编 著
  • 出版社: 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762002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5页
  • 文件大小:81MB
  • 文件页数:374页
  • 主题词:中学教育-教育学-师范大学-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学教育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 1

一、教育及其形态 1

(一)教育的涵义 1

(二)教育的构成要素 3

(三)教育的起源 5

(四)教育的形态 8

二、教育功能 10

(一)教育的社会功能 10

(二)教育的个体功能 20

三、现代教育观 29

(一)教育观念 29

(二)学生观 36

(三)教师观 42

四、教育与个体身心发展 48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概念 48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49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 51

(四)教育与人的个性形成 58

(五)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59

第二章 教育目的 63

一、教育目的的基本认识 63

(一)教育目的的形态 64

(二)教育目的的主体 64

(三)教育目的的内涵 65

二、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65

(一)社会本位论 66

(二)个人本位论 68

(三)生活本位论 68

(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71

(五)全面发展教育 73

三、我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74

(一)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 74

(二)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历史回顾 75

(三)我国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的精神内涵 78

四、素质教育理念与实施 81

(一)素质教育的提出与发展 81

(二)素质教育的理念与特征 83

(三)中学教育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88

第三章 学校教育发展 93

一、学校教育历史 93

(一)学校教育的萌芽 93

(二)学校教育的发展 94

(三)学校教育产生的条件 95

(四)学校教育的特征 96

二、中外教育思想举要 103

(一)孔子的教育思想 103

(二)《学记》的教育思想 108

(三)董仲舒的教育思想 112

(四)朱熹的教育思想 114

(五)陶行知的教育思想 122

(六)柏拉图的教育思想 126

(七)夸美纽斯的教育思想 130

(八)卢梭的教育思想 133

(九)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 135

(十)杜威的教育思想 139

(十一)加德纳的教育思想 143

(十二)布鲁纳的教育思想 145

(十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 148

(十四)赞科夫的教育思想 150

(十五)巴班斯基的教育思想 155

(十六)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 159

三、学校教育制度 163

(一)学校教育制度概述及其历史沿革 163

(二)我国的学校教育制度 171

第四章 中学课程 188

一、课程概述 188

(一)课程的含义 188

(二)课程目标 190

(三)课程内容与设计 196

(四)课程开发与管理 202

二、课程类型与课程流派 205

(一)课程的类型 205

(二)课程理论流派 209

三、课程改革 215

(一)课程改革概述 215

(二)世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与趋势 222

(三)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225

第五章 中学教学 232

一、教学与教学理论 232

(一)教学概述 232

(二)当代主要教学理论流派 234

二、教学过程 239

(一)教学过程的本质及其特征 240

(二)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241

(三)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242

三、教学活动 244

(一)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44

(二)教研活动 246

四、教学原则 251

(一)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 252

(二)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252

(三)直观性原则 252

(四)循序渐进原则 253

(五)启发性原则 254

(六)因材施教原则 254

(七)巩固性原则 255

五、教学方法 256

(一)教学方法的含义与类型 256

(二)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256

(三)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259

六、教学组织形式 260

(一)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 260

(二)教学组织形式变革与发展历程 261

(三)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 262

(四)教学的辅助形式——个别辅导与现场教学 263

七、教学评价 264

(一)教学评价的作用 264

(二)教学评价的类型 264

(三)教学评价的原则 265

(四)教学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266

八、教学改革 268

(一)教学改革的基本趋势 268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内容 271

第六章 德育 277

一、德育概述 277

(一)德育与品德 277

(二)品德结构 281

(三)中学生品德发展的影响因素 282

二、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 286

(一)道德发展理论 286

(二)社会学习理论 289

(三)关怀理论 290

(四)价值澄清理论 291

三、德育目标和内容 291

(一)德育目标 292

(二)德育内容 292

四、德育过程 298

(一)德育过程概述 298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01

五、德育方法和途径 303

(一)德育方法 303

(二)德育途径 308

第七章 中学教育活动与管理 312

一、班集体的建设与管理 312

(一)班集体及其发展 312

(二)班主任与班集体建设 314

(三)班集体建设与培养 319

二、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322

(一)课堂管理及其原则 322

(二)课堂管理影响因素 324

(三)课堂气氛 325

(四)课堂纪律 327

三、课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 339

(一)课外活动及其特征 339

(二)课外活动组织管理的要求 344

四、学校与家庭教育关系协调 347

(一)学校与家庭联系的基本内容和方式 347

(二)校外教育 350

后记 355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