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治理的逻辑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杨雪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ISBN:978752011779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15页
- 文件大小:35MB
- 文件页数:333页
- 主题词:国家-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国家治理的逻辑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形势与回应 3
第一章 改革路径、风险状态与复合治理 3
一 改革路径与风险衍生 4
二 社会全方位变革与中国当前的风险状态 9
三 风险社会、公共责任与复合治理 23
四 结论:通过复合治理走向和谐社会 27
第二章21世纪以来全球化的特点及中国的应对策略 29
一21世纪以来全球化进程的特点 29
二 中国面对全球化采取的策略 39
第三章 全球化进程与中国的国家治理现代化 47
一 全球化凸显了国家的变革 48
二 治理是国家变革的方向 51
三 增强中国国家治理变革的全球向度 55
第四章 改革开放与中国执政党能力的提高 59
一 改革开放路径的参照系 59
二 改革开放与执政能力的调整 61
三 结论:在相互依存中反思执政能力 84
第五章 在全球化背景下认识中国制度优势 86
一 制度自觉与制度多样性的凸显 86
二 治理危机与制度绩效 89
三 从制度绩效上认识中国当代制度 95
四 进一步讨论:中国制度绩效实现的限度 100
第二部分 改革与适应 105
第六章 后市场化改革与公共管理创新 105
一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的基本特征 105
二 后市场化改革时代与公共管理的进展 109
三 政治的优先性与公共管理改革的难题 122
四 简要结论:走向政治发展导向的公共管理创新 128
第七章21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的干部制度改革 131
一 干部的定义 131
二 干部制度面临的挑战 132
三 执政党地位与党管干部原则 137
四 干部的选拔任用 139
五 干部的监督管理 143
六 简要讨论:制度文本与制度效力 146
第八章 体系绩效、治理现代化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48
一 制度绩效与治理体系绩效 149
二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现代性标志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2
三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方式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5
四 作为国家治理过程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159
五 结论:从制度绩效到体系绩效 163
第九章 社会变革中的政府责任 165
一 政府责任与责任政府 166
二 社会经济发展与政府责任的变革 169
三 经济增长与地方政府责任的“泛经济化” 176
四 治理风险与政府责任实现机制的“泛政治化” 182
五 结论:从回应性政府走向责任政府 189
第十章 反思公共服务型政府 191
一 公共服务是政府的内在属性之一 192
二 现代化、合法性与新公共管理运动 196
三 改革开放进程与公共服务型政府在中国的发展 202
四 结论:目前公共服务型政府建设的重点 209
第十一章 走向社会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 211
一 社会管理与社会治理 212
二 社会权利与社会治理 214
三 中国的社会变革与权利导向的社会管理体制建设 225
第十二章 制度移植与本土实践 234
一 制度移植与制度学习:一个分析框架 234
二 立法听证:一个观点的引进 238
三 立法听证规则与制度的文本化 240
四 本土实践与制度调适 245
五 结论:让移植的制度“活”起来 250
第三部分 顶层与基层 255
第十三章 治理的制度基础 255
一 治理的概念 255
二“治理”对发展中国家和转型国家的参考价值 258
第十四章 现代合法性及其实现路径 262
一 现代国家与合法性 262
二 现代合法性实现的过程 265
三 现代合法性的实现机制 269
四 结论:消费文化、合理性和全球化的挑战 278
第十五章 在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中完善执政方式 282
一 执政方式是国家治理的核心要素 282
二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内生演化的 285
三 国家治理体系中的执政方式现代化 289
四 简要结论 294
第十六章 构建与公共参与扩大相适应的乡镇治理机制 296
一 当前农村公共参与发展的基本特点 297
二 当前乡镇管理机制的主要特点 302
三 以往乡镇管理体制改革的经验 306
四 改革乡镇治理机制,适应并推动公共参与 310
后记 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