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陶德麟,何萍,李维武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208180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71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735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三个前提性问题 1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 5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性 20
三、检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功与否的标准 44
第一编 哲学 63
绪论 63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问题视域 63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普遍性问题 65
三、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67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主要理论形态问题 70
五、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问题 73
第一章 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普遍性 76
一、一个来自现实的哲学问题 76
二、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双重普遍性 78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概念辨析 85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哲学史叙述问题 92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 97
第二章 20世纪中国哲学视域中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 99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解决民族文化身份认同问题 99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的两种不同视域 101
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哲学现代传统 103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与20世纪中国哲学思潮 109
五、马克思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 116
六、从历史中寻找作为“中国哲学”的“合法性” 123
第三章 “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如何继承 124
一、在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问题上的分歧 124
二、“孔夫子”与“孙中山”的含义 126
三、两种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130
四、如何继承“从孔夫子到孙中山” 135
第四章 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 138
一、李达对唯物史观的理解视域 139
二、李达对唯物史观的政治哲学向度的开展 143
三、李达对唯物史观的本体论向度的开展 150
四、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历史学向度的开展 157
五、李达对唯物史观的经济学向度的开展 163
六、李达对唯物史观的法理学向度的开展 171
七、李达对唯物史观的多向度开展的当代意义 178
第五章 艾思奇《大众哲学》的思想贡献 180
一、唯物辩证法论战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态问题的凸显 181
二、艾思奇建构辩证法唯物论体系的思路 187
三、《大众哲学》对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及其关系的阐发 191
四、《大众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何以可能的探讨 197
五、《大众哲学》对辩证法唯物论的大众化阐释 201
六、《大众哲学》的意义与影响 209
第六章 毛泽东“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211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兴奋点的转移 213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历史走向的体现 219
三、对湖湘学风的承继与发展 222
四、对中国问题的思考与解答 229
五、从外来哲学到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236
六、如何看待毛泽东的“实践论”的中国性格 243
第七章 冯契“智慧说”对重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的探索 245
一、走出20世纪中国哲学中的知识论化倾向 246
二、“智慧说”的特点之一:个性化 252
三、“智慧说”的特点之二:中国化 256
四、从认识论看元学的智慧如何可能 260
五、以实践为基础贯通知识与智慧 265
六、对人性、人格、人的自由诸问题的凸显 272
七、“智慧说”的意义与局限 27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轴线 283
一、社会主义理想贯穿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全部内容 284
二、社会主义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属性 287
三、社会主义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旗帜 291
第九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哲学基础 295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知”和“行” 296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301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传统文化 307
第二编 经济学 315
绪论 315
一、中国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主题 315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两大思想成果 317
三、中国特色经济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 323
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体系是历史合力的产物 330
第一章 建构中国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思想历程 333
一、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一次结合 333
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上) 350
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的第二次结合(下) 354
四、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 363
第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体系的特征 368
一、中国经济学体系形成和发展的历程 368
二、中国经济学体系的结构 369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起点 370
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学体系的主导理论 373
一、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理论 373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理论 377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理论 379
四、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和理论 390
五、中国特色的经济发展理论 393
第四章 毛泽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和贡献 405
一、《论十大关系》中的经济思想 406
二、《读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批注和谈话》中的经济思想 409
第五章 张闻天:社会主义政治经济理论的新阐释 415
一、新民主主义经济思想 415
二、对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贡献 416
三、对“左”倾经济思想的反思和批判 419
四、结语 420
第六章 陈云:工农业发展理论 423
一、农业发展理论 423
二、工业化理论 425
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理论 426
四、结语 429
第七章 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创造 431
一、邓小平经济思想体系框架 431
二、邓小平经济思想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创新 435
三、结语 437
第八章 “三个代表”体系中的经济思想 439
一、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439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40
三、关于农村、农业和农民的经济思想 442
四、国有企业改革 442
五、发展战略经济思想 443
六、结语 445
第九章 “科学发展观”体系中的经济思想 447
一、科学发展观的经济思想框架 447
二、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448
三、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 450
四、结语 453
第十章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的经济思想 455
一、薛暮桥的经济思想 455
二、许涤新的经济思想 459
三、顾准和卓炯的经济思想 463
四、孙冶方的经济思想 468
五、刘国光的经济思想 472
六、吴敬琏的经济思想 476
第三编 科学社会主义 483
绪论 483
一、中国科学社会主义的性质和特点 483
二、毛泽东思想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485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发展历程和主要内容 490
四、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497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500
一、中国社会发展道路的选择 500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 507
三、中国革命的三个基本问题及其相互关系 517
第二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540
一、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理论前提和三个层面的内容 541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 542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545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551
五、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的特征及其意义 556
第三章 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成果 560
一、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提出 560
二、关于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和党的中心工作的分析 565
三、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基本方针 567
四、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569
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其他重要思想 577
六、关于初步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评述 581
第四章 邓小平理论 588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588
二、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历史地位 592
三、邓小平理论对若干基本问题的探索和回答 594
第五章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616
一、“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 617
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概括 620
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理论上的创新 622
第六章 科学发展观 642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 642
二、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及其重大意义 650
三、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653
第七章 中国梦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57
一、中国梦的提出及其内涵和意义 658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及其相互联系 666
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674
参考文献 680
后记 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