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指南 基础篇 从半导体、分立元件到ADI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实现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何宾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326875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86页
- 文件大小:78MB
- 文件页数:668页
- 主题词:电子系统-系统设计-指南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模拟电子系统设计指南 基础篇 从半导体、分立元件到ADI集成电路的分析与实现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模拟电子技术绪论 1
1.1 电子技术的发展历史 1
1.2 模拟电子技术的目标 2
1.2.1 模拟电子技术的基础地位 3
1.2.2 模拟电子技术的知识点结构 4
1.2.3 模拟电子技术的研究角度 5
1.3 模拟电子系统的评价和分析方法 8
1.3.1 理论分析方法类型 8
1.3.2 理论分析方法的实质 11
1.3.3 实际测试 12
第2章 半导体和PN结特性 13
2.1 半导体材料 13
2.1.1 N型杂质 13
2.1.2 P型杂质 15
2.1.3 多子和少子 15
2.1.4 费米函数 16
2.1.5 载流子浓度 17
2.2 零偏置PN结 18
2.2.1 内建结电势 19
2.2.2 电场分布 19
2.2.3 结电势分布 20
2.2.4 空间耗尽区宽度 20
2.3 正偏PN结 20
2.3.1 耗尽区宽度 22
2.3.2 少子电荷分布 22
2.4 反偏PN结 22
2.4.1 耗尽区宽度 23
2.4.2 结电容 24
2.5 结电流密度 24
2.6 温度依赖性 25
2.7 高频交流模型 25
2.7.1 耗尽电容 26
2.7.2 扩散电容 26
2.7.3 正偏模型 27
2.7.4 反偏模型 27
第3章 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和分析 28
3.1 二极管的符号和分类 28
3.1.1 二极管的符号 28
3.1.2 二极管的分类 28
3.2 二极管电压和电流特性 29
3.2.1 测试电路构建和分析 29
3.2.2 查看和分析SPICE网表 30
3.2.3 二极管SPICE模型描述 32
3.2.4 二极管正偏电压-电流特性分析 33
3.2.5 二极管反偏电压-电流特性分析 36
3.2.6 二极管电压-电流线性化模型 38
3.3 二极管温度特性 39
3.3.1 执行二极管温度扫描分析 39
3.3.2 绘制和分析二极管温度特性图 40
3.4 二极管频率特性 41
3.4.1 波特图工具的原理 41
3.4.2 波特图使用说明 43
3.4.3 二极管频率特性分析 46
3.5 二极管额定功率特性 48
3.6 发光二极管及其特性 49
3.7 齐纳二极管及其特性 50
3.7.1 电压电流特性 50
3.7.2 电源管理器的设计 52
第4章 二极管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58
4.1 二极管整流器 58
4.1.1 半波整流 58
4.1.2 全波整流 59
4.1.3 平滑整流器输出 63
4.2 二极管峰值检测器 66
4.2.1 二极管峰值检测器原理 66
4.2.2 包络检波器实现 67
4.3 二极管钳位电路 69
4.4 二极管斩波器 70
4.4.1 二极管斩波器原理 70
4.4.2 二极管斩波器应用 71
4.5 二极管倍压整流器 72
4.6 压控衰减器 73
第5章 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特性和分析 75
5.1 晶体管基本概念 75
5.2 双极结型晶体管符号 77
5.3 双极结型晶体管SPICE模型参数 78
5.4 双极结型晶体管工作原理 80
5.4.1 双极结型晶体管结构 80
5.4.2 电压、电流和电荷控制 81
5.4.3 晶体管的α和β 81
5.4.4 BJT工作区域 83
5.5 双极结型晶体管输入和输出特性 83
5.5.1 输入特性 84
5.5.2 输出特性 86
5.6 双极结型晶体管电路模型及分析方法 89
5.6.1 直流模型 90
5.6.2 大信号模型 91
5.6.3 厄尔利效应 92
5.6.4 小信号模型 92
5.7 密勒定理及其分析方法 96
5.7.1 密勒定理及其推导 96
5.7.2 密勒定理的应用 97
5.7.3 密勒效应 98
5.8 双极结型晶体管的直流偏置 99
5.8.1 有源电流源偏置 99
5.8.2 单基极电阻偏置 101
5.8.3 发射极电阻反馈偏置 101
5.8.4 射极跟随器偏置 102
5.8.5 双基极电阻偏置 102
5.8.6 偏置电路设计 103
5.9 共发射极放大器 106
5.9.1 有源偏置共射极放大器 107
5.9.2 电阻偏置共射极放大器 110
5.10 共集电极放大器 115
5.10.1 有源偏置射极跟随器 115
5.10.2 电阻偏置射极跟随器 117
5.11 共基极放大器 120
5.11.1 输入电阻Ri 120
5.11.2 无负载电压增益Avo 121
5.11.3 输出电阻Ro 122
5.12 达林顿对晶体管 123
5.13 直流电平移位和放大器 126
5.13.1 电平移动方法 127
5.13.2 电平移位的直流放大器 128
5.14 双极结型晶体管电路的频率响应 130
5.14.1 高频模型 131
5.14.2 BJT频率响应 132
5.15 BJT放大器的频率响应 135
5.15.1 共发射极BJT放大器 135
5.15.2 共集电极BJT放大器 139
5.15.3 共基极BJT放大器 142
5.16 匹配晶体管 145
第6章 双极结型晶体管放大电路应用 146
6.1 BJT多级放大器及频率响应 146
6.1.1 电容耦合 146
6.1.2 直接耦合 147
6.1.3 级联晶体管 147
6.1.4 频率响应 149
6.2 BJT电流源原理 152
6.2.1 基本电流源 153
6.2.2 改进型基本电流源 155
6.2.3 Widlar电流源 156
6.2.4 共射-共基电流源 159
6.2.5 威尔逊电流源 159
6.2.6 多重电流源 163
6.2.7 零增益放大器 163
6.2.8 稳定电流源 164
6.3 BJT差分放大器原理 165
6.3.1 采用阻性负载的BJT差分对 165
6.3.2 采用基本电流镜有源负载的BJT差分放大器 174
6.3.3 采用改进电流镜的差分放大器 176
6.3.4 共射极-共基极差分放大器 177
6.3.5 差分放大器频率响应 181
第7章 双极结型晶体管电路反馈原理及稳定分析 183
7.1 放大器反馈机制类型 183
7.2 放大器反馈特性 183
7.2.1 闭环增益系数 183
7.2.2 频率响应 184
7.2.3 失真 185
7.3 放大器反馈结构 186
7.3.1 串联-并联反馈结构 186
7.3.2 串联-串联反馈结构 187
7.3.3 并联-并联反馈结构 187
7.3.4 并联-串联反馈结构 188
7.4 放大器反馈分析 188
7.4.1 串联-并联反馈结构 189
7.4.2 串联-串联反馈结构 192
7.4.3 并联-并联反馈结构 196
7.4.4 并联-串联反馈结构 199
7.5 放大器稳定性分析 203
7.5.1 闭环频率和稳定性 203
7.5.2 瞬态响应和稳定性 204
7.5.3 闭环极点和稳定性 205
7.5.4 奈奎斯特稳定准则 206
7.5.5 相对稳定性判定 207
7.5.6 相位裕度的影响 208
7.5.7 波特图分析稳定性方法 209
第8章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特性和电路分析 211
8.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基础 211
8.1.1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概述 211
8.1.2 金属氧化物场效应晶体管符号 212
8.1.3 金属氧化物场效应管的基本概念 213
8.1.4 MOSFET的SPICE模型参数 214
8.2 增强型MOSFET 215
8.2.1 内部结构 215
8.2.2 工作模式 216
8.2.3 工作特性 218
8.3 耗尽型MOSFET 222
8.3.1 内部结构 223
8.3.2 工作模式 223
8.3.3 工作特性 224
8.4 MOSFET低频模型 228
8.4.1 直流模型 229
8.4.2 小信号模型 229
8.4.3 小信号分析 230
8.5 MOSFET直流偏置 232
8.5.1 MOSFET偏置电路原理 232
8.5.2 MOSFET偏置电路设计 233
8.6 共源极放大器 236
8.6.1 采用电流源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236
8.6.2 采用增强型MOSFET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239
8.6.3 采用耗尽型MOSFET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240
8.6.4 采用电阻负载的共源极放大器 241
8.7 共漏极放大器 244
8.7.1 有源偏置的源极跟随器 245
8.7.2 电阻偏置的源极跟随器 246
8.8 共栅极放大器 249
8.9 直流电平移位和放大器 251
8.9.1 电平移动方法 251
8.9.2 电平移位的MOSFET放大器 252
8.10 MOSFET放大器频率响应 256
8.10.1 MOSFET高频模型 256
8.10.2 共源极放大器频率响应 258
8.10.3 共漏极放大器频率响应 262
8.10.4 共栅极放大器频率响应 264
第9章 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管放大电路应用 268
9.1 MOSFET多级放大器及频率响应 268
9.1.1 电容耦合级联放大器 268
9.1.2 直接耦合放大器 269
9.1.3 共源-共栅放大器 269
9.2 MOSFET电流源原理 271
9.2.1 基本电流源 271
9.2.2 改进型基本电流源 273
9.2.3 多重电流源 274
9.2.4 共源-共栅电流源 274
9.2.5 威尔逊电流源 275
9.2.6 零增益放大器 276
9.2.7 稳定电流源 277
9.3 MOSFET差分放大器原理 279
9.3.1 NMOSFET差分对 279
9.3.2 采用有源负载的MOSFET差分对 286
9.3.3 共源-共栅MOSFET差分放大器 287
9.4 耗尽型MOSFET差分放大器原理 290
9.4.1 采用阻性负载的耗尽型MOSFET差分对 290
9.4.2 采用有源负载的耗尽型MOSFET差分对 292
第10章 运算放大器电路的设计和分析 294
10.1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原理 294
10.1.1 集成运放的内部结构 295
10.1.2 集成运放的通用符号 299
10.1.3 集成运放的简化原理 299
10.2 理想运算放大器模型 300
10.2.1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特点 300
10.2.2 放大器“虚短”和“虚断” 301
10.2.3 叠加定理 302
10.3 理想运算放大器的分析 302
10.3.1 同相放大器 302
10.3.2 反相放大器 304
10.4 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305
10.4.1 电压跟随器 305
10.4.2 加法器 306
10.4.3 积分器 307
10.4.4 微分器 311
10.4.5 半波整流器 314
10.4.6 全波整流器 317
10.5 单电源供电运放电路 319
10.5.1 单电源运放 320
10.5.2 运算放大电路的基本偏置方法 320
10.5.3 其他一些基本的单电源供电电路 327
第11章 集成差动放大器的原理和分析 334
11.1 差分放大器的基本概念 334
11.2 差分放大器 335
11.3 仪表放大器 341
11.3.1 双运算放大器(双运放)配置 341
11.3.2 三运算放大器配置 345
11.4 电流检测放大器 348
11.4.1 低侧电流测量方法 350
11.4.2 高侧电流测量方法 350
11.5 全差分放大器 354
11.5.1 全差分放大器的原理 354
11.5.2 差分信号源匹配 356
11.5.3 单端信号源匹配 356
11.5.4 输入共模电压 362
第12章 运算放大器的性能指标 366
12.1 开环增益、闭环增益和环路增益 366
12.2 放大器直流精度 370
12.2.1 放大器输入端直流参数指标 370
12.2.2 放大器输出端直流参数指标 377
12.3 放大器交流精度 378
12.3.1 增益带宽积 378
12.3.2 压摆率 379
12.3.3 建立时间 380
12.3.4 总谐波失真加噪声 383
12.4 放大器的其他指标 384
12.4.1 共模抑制比 384
12.4.2 电源噪声抑制比 386
12.4.3 电源电流 388
12.4.4 噪声指标 388
12.5 零漂移放大器 398
12.5.1 自稳零型放大器原理 398
12.5.2 斩波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400
12.5.3 两种技术的混合工作原理 401
第13章 运算放大器电路稳定性分析 403
13.1 运放电路稳定性分析方法 403
13.2 Aol和1/β的计算方法 406
13.3 外部寄生电容对稳定性的影响 410
13.3.1 负载电阻影响的瞬态分析 411
13.3.2 负载电阻影响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412
13.4 修改Aol的补偿方法 415
13.4.1 电路的瞬态分析 416
13.4.2 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416
13.5 修改1/β的补偿方法 418
13.5.1 电路的瞬态分析 418
13.5.2 电路的交流小信号分析 419
第14章 高速运算放大器的原理和分析 422
14.1 ADI高速运算放大器概述 422
14.2 电压反馈运算放大器 423
14.2.1 电压反馈放大器原理 423
14.2.2 电压反馈放大器结构和工艺 424
14.3 电流反馈运算放大器的原理、结构和工艺 428
14.3.1 电流反馈放大器的原理 429
14.3.2 电流反馈放大器的结构和工艺 429
14.4 反馈电阻对放大器电路的影响 434
14.5 反馈电容对放大器电路的影响 436
14.6 补偿输入电容对放大器电路的影响 439
14.7 电压反馈放大器和电流反馈放大器的选择 443
14.7.1 直流及运行因素 444
14.7.2 交流因素 444
14.7.3 噪声因素 445
14.8 压控增益放大器应用 445
14.8.1 AGC系统中的VGA 445
14.8.2 压控可变增益放大器 446
14.8.3 数字控制式VGA 449
第15章 有源滤波器的原理和设计 452
15.1 有源和无源滤波器 452
15.2 有源滤波器分类 453
15.3 有源滤波器模型研究方法 455
15.4 一阶滤波器及其特性 458
15.4.1 低通滤波器 458
15.4.2 高通滤波器 461
15.4.3 带通滤波器 463
15.4.4 带阻滤波器 465
15.5 双二次函数 467
15.5.1 贝塞尔响应 469
15.5.2 巴特沃斯响应 471
15.5.3 契比雪夫响应 474
15.6 Sallen-Key滤波器 477
15.6.1 通用形式 477
15.6.2 低通滤波器 478
15.6.3 高通滤波器 480
15.6.4 带通滤波器 481
15.7 多重反馈滤波器 484
15.7.1 低通滤波器 484
15.7.2 高通滤波器 486
15.7.3 带通滤波器 487
15.8 Bainter陷波滤波器 489
15.9 全通滤波器 491
15.9.1 一阶全通滤波器 491
15.9.2 二阶全通滤波器 493
15.10 开关电容滤波器 494
15.10.1 开关电容电阻 494
15.10.2 开关电容积分器 495
15.10.3 通用开关电容滤波器 496
15.11 单电源供电滤波器设计 496
15.12 滤波器辅助设计工具 497
第16章 功率放大器的分析和设计 500
16.1 功率放大器的类型 500
16.2 功率晶体管 502
16.3 A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02
16.3.1 射极跟随器 503
16.3.2 基本的共射极放大器 507
16.3.3 采用有源负载的共射极放大器 508
16.3.4 变压器耦合负载共射极放大器 509
16.4 B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11
16.4.1 互补推挽放大器 511
16.4.2 变压器耦合负载推挽放大器 515
16.5 AB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19
16.5.1 转移特性 519
16.5.2 输出功率和效率 520
16.5.3 采用二极管的偏置 521
16.5.4 采用二极管和有源电流源的偏置 522
16.5.5 采用VBE乘法器的偏置 524
16.5.6 准互补AB类放大器 527
16.5.7 变压器耦合AB类放大器 528
16.6 C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29
16.7 D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33
16.8 E类功率放大器的原理及分析 536
16.9 功率运算放大器的类型和应用 539
16.9.1 高输出电流放大器 539
16.9.2 高电压放大器 541
第17章 振荡器的特性和分析 544
17.1 振荡器原理 544
17.1.1 振荡条件分析 544
17.1.2 频率稳定性分析 546
17.1.3 幅值稳定性分析 546
17.2 音频振荡器 546
17.2.1 移相振荡器 547
17.2.2 正交振荡器 550
17.2.3 三相振荡器 551
17.2.4 文氏桥振荡器 552
17.2.5 环形振荡器 555
17.3 射频振荡器 557
17.3.1 科尔皮兹振荡器 557
17.3.2 哈特莱振荡器 562
17.3.3 两级MOS振荡器 565
17.4 晶体振荡器 568
17.5 硅振荡器 571
17.6 有源滤波器调谐振荡器 572
第18章 电源管理器的原理和应用 574
18.1 线性电源管理器 574
18.1.1 线性电源管理器内部结构 574
18.1.2 线性电源管理器指标 575
18.2 开关电源管理器 584
18.2.1 电感和电容的基本概念 585
18.2.2 理想降压转换器的原理和结构 586
18.2.3 理想升压转换器的原理和结构 596
18.2.4 理想降压-升压转换器的原理和结构 603
第19章 模拟/数字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605
19.1 数模混合系统结构 605
19.2 ADC的原理 606
19.2.1 ADC的基本原理 606
19.2.2 量化误差与分辨率 611
19.2.3 采样率 614
19.3 ADC的性能指标 622
19.3.1 静态特性 623
19.3.2 动态特性 627
19.4 ADC的类型和原理 631
19.4.1 逐次逼近寄存器型ADC的原理及应用 631
19.4.2 △-∑型ADC的原理及应用 635
19.4.3 流水线型ADC的原理及应用 641
19.5 ADC数字接口类型 645
19.5.1 I2C接口 645
19.5.2 SPI接口 647
19.5.3 LVDS接口 652
19.6 ADC参考输入源 657
19.6.1 串联型电压基准 657
19.6.2 并联型电压基准 658
19.7 小结 659
第20章 数字/模拟转换器的原理及应用 660
20.1 DAC的原理及信号重构 660
20.1.1 DAC的原理 660
20.1.2 模拟信号的重建 663
20.2 DAC的性能指标 665
20.2.1 分辨率 666
20.2.2 满量程范围 666
20.2.3 静态参数 666
20.2.4 动态参数 668
20.3 DAC器件类型和原理 670
20.3.1 电阻串型 670
20.3.2 R-2R型 671
20.3.3 乘法型 672
20.3.4 电流引导型 673
20.3.5 数字电位器 675
20.3.6 △-∑型DAC 677
20.4 脉冲宽度调制 678
20.4.1 占空比分辨率 680
20.4.2 谐波失真 681
20.4.3 模拟滤波器的设计 683
20.5 选型原则 684
参考文献 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