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家规划教材 食品分析 第3版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家规划教材  食品分析  第3版
  • 王永华,戚穗坚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51840964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453页
  • 文件大小:75MB
  • 文件页数:468页
  • 主题词:食品分析-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家规划教材 食品分析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食品分析基础知识 2

第一章 绪论 2

一、食品分析的性质与作用 2

二、食品分析的任务与内容 2

三、食品分析的学习方法 3

四、食品分析方法的选择与采用标准 3

第二章 食品样品的采集与预处理 7

第一节 样品采集 7

一、正确采集样品的意义 7

二、样品采集的过程 7

三、采样的一般方法 8

四、采样要求与注意事项 10

第二节 样品预处理 10

一、样品预处理的目的与要求 10

二、样品预处理的方法 11

第三章 食品分析中的质量保证 17

第一节 食品分析质量保证的意义 17

第二节 分析数据的质量 17

一、误差 18

二、不确定度 25

第三节 分析测试中的质量保证 28

一、实验室内部质量保证 29

二、实验室外部质量保证 32

三、质量控制图 33

四、实验室认可 40

第四章 实验方法评价与数据分析处理 42

第一节 实验方法评价指标 42

第二节 实验数据分析处理 45

一、实验数据的处理 45

二、实验结果的检验 52

三、测定结果的校正 57

四、分析结果的表示 58

第二篇 食品的感官及物理特性分析 60

第五章 食品感官分析 60

第一节 食品感官分析的定义与特征 60

第二节 食品感官分析的类别 61

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的基本要求 64

第四节 食品感官分析的常用方法 68

一、食品感官分析方法的选择和分类 68

二、常用的几类感官分析的方法 69

第六章 食品的物理特性分析 79

第一节 概述 79

第二节 食品的物理特性分析 79

一、相对密度法 79

二、折光法 82

三、旋光法 84

四、色度法 87

五、黏度法 89

六、质构法 92

第三篇 食品中营养成分分析 96

第七章 水分和水分活度的测定 96

第一节 概述 96

一、水分的存在形态 97

二、水分的测定方法 97

三、水分测定的意义 98

第二节 水分的测定方法 98

一、干燥法 98

二、蒸馏法 103

三、卡尔-费休法 105

四、其他方法 107

第三节 水分活度的测定 108

一、水分活度的测定意义 108

二、水分活度的测定方法 109

第八章 碳水化合物的测定 113

第一节 概述 113

一、碳水化合物的定义和分类 113

二、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分布与含量 113

三、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意义 114

四、食品中碳水化合物的测定方法 114

第二节 可溶性糖类的测定 114

一、可溶性糖类提取和澄清 114

二、还原糖的测定 116

三、蔗糖的测定 122

四、总糖的测定 124

五、多种糖的分离与同时测定 127

第三节 淀粉的测定 131

一、淀粉含量的测定 131

二、淀粉α化度的测定 135

第四节 纤维素的测定 136

一、重量法 136

二、酶-重量法 138

三、酶重量-液相色谱法 140

四、纤维素测定仪法 142

第五节 果胶物质的测定 143

一、重量法 144

二、咔唑比色法 145

第九章 脂类的测定 147

第一节 概述 147

一、食品中的脂类物质和脂肪含量 147

二、脂类物质的测定意义 148

三、脂类的测定方法 148

第二节 总脂的测定方法 149

一、直接萃取法 149

二、经化学处理后再萃取法 152

三、减法测定法 156

四、仪器法 158

五、萃取方法和仪器法的比较 158

第三节 酰基甘油酯和磷脂组成检测 159

一、TLC(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法分析甘油酯和脂肪酸组成 159

二、HPLC(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法分析酰基甘油酯组成 160

三、磷脂组分的分析检测方法 161

第四节 油脂中的脂肪酸组成及其分布分析 163

一、气相色谱法(GC)测定红花籽油中的脂肪酸组成 164

二、GC分析甘油三酯中脂肪酸位置分布 165

第五节 食用油脂理化特性的测定 165

一、油脂物理性质分析 165

二、油脂化学特性的测定 167

第六节 脂类风险因子检测 172

一、反式脂肪酸的测定 172

二、苯并芘的测定 174

三、油氧化聚合物的检测 174

四、氯丙醇酯的测定 175

五、缩水甘油酯的测定 177

第十章 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测定 178

第一节 概述 178

第二节 蛋白质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180

一、蛋白质的定性鉴定 180

二、蛋白质的定量测定 183

第三节 氨基酸的定性和定量测定 196

一、氨基酸的定性鉴定 196

二、氨基酸的定量测定 200

第十一章 灰分及矿物质的测定 218

第一节 灰分的测定 218

一、概述 218

二、总灰分的测定 219

三、水溶性灰分和水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223

四、酸不溶性灰分的测定 223

第二节 矿物质的测定 223

一、概述 223

二、食品中矿物质的测定 225

第十二章 酸度测定 241

第一节 概述 241

一、酸度的概念 241

二、酸度测定的意义 242

三、食品中有机酸种类与分布 242

第二节 酸度的测定 244

一、总酸度的测定 244

二、pH的测定 247

三、挥发酸的测定 250

第三节 食品中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 252

一、概述 252

二、有机酸的分离与测定方法简介 252

三、气相色谱法 253

四、高效液相色谱法 255

五、离子交换色谱法(羧酸分析仪) 258

六、毛细管电泳法 259

七、酮酸的薄层色谱法 260

第十三章 维生素的测定 263

第一节 概述 263

第二节 脂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263

一、维生素A的测定 263

二、维生素D的测定 267

三、维生素E的测定 269

四、维生素K的测定 272

五、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的同时测定 275

第三节 水溶性维生素的测定 276

一、维生素B1的测定 276

二、维生素B2的测定 279

三、维生素B5的测定 282

四、维生素B6的测定 284

五、维生素C的测定 287

六、几种水溶性维生素的同时测定 291

第四篇 食品中添加剂分析 294

第十四章 食品添加剂的测定 294

第一节 概述 294

一、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与分类 294

二、食品添加剂的安全使用和管理 294

三、食品添加剂的检测方法 295

第二节 甜味剂的检测 295

一、糖精钠的检测 295

二、其他甜味剂的检测 299

第三节 防腐剂的检测 301

一、苯甲酸钠和山梨酸钾的检测 301

二、其他防腐剂的检测 304

第四节 护色剂的检测 305

一、亚硝酸盐的检测 306

二、硝酸盐的检测 308

第五节 漂白剂的检测 311

一、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311

二、蒸馏法 315

第六节 着色剂的检测 315

一、高效液相色谱法 316

二、薄层层析法 318

第七节 抗氧化剂的检测 319

一、BHA与BHT的测定 319

二、没食子酸丙酯(PG)的测定 323

第五篇 食品安全分析 326

第十五章 食品中有害物质测定 326

第一节 概述 326

一、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概念 326

二、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种类与来源 326

三、加强食品中有害物质检测的必要性 327

第二节 食品中药物残留及其检测 327

一、农药残留及其检测 328

二、兽药残留及其检测 335

第三节 食品中生物毒素及其检测 342

一、生物毒素的定义及分类 342

二、霉菌毒素及其检测 343

三、海洋毒素及其检测 345

四、其他生物毒素及其检测 346

第四节 食品中污染物的检测 348

一、食品中环境污染物及其检测 348

二、食品加工污染物及其检测 354

第十六章 食品病原微生物检测 358

第一节 食品病原微生物及其危害 358

第二节 食品病原微生物的检测方法 362

一、生化检测方法 362

二、分子生物学检测方法 365

第六篇 食品的其他检测技术 370

第十七章 辐照食品的检测 370

第一节 概述 370

一、辐照食品的定义 370

二、辐照食品的安全性 371

三、辐照食品检测的必要性 371

第二节 辐照处理对食品的影响 372

一、食品辐照的化学效应 372

二、食品辐照的生物学效应 374

第三节 辐照食品的检测方法 375

一、化学分析检测法 375

二、物理分析检测法 377

三、生物学分析检测法 380

四、辐照食品检测技术的展望 381

第十八章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 382

第一节 概述 382

一、转基因食品的定义 382

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 383

第二节 转基因食品的检测方法 384

一、核酸水平检测转基因产品 385

二、蛋白质水平检测转基因产品 386

三、转基因食品检测技术发展的现状和展望 391

第十九章 新食品原料的检测 392

第一节 概述 392

一、新食品原料的定义 392

二、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管理及申报规定 392

三、新食品原料的检测必要性 395

四、我国新食品原料发展概况 395

第二节 新食品原料的检测 400

一、新食品原料检测的特殊性 400

二、新食品原料检测非标检测方法的示例 400

第二十章 食品真实性的鉴定 404

第一节 肉及其制品掺假检测 404

第二节 蜂蜜及其制品掺假检测 406

第三节 食用油掺假检测 412

第四节 其他类食品掺假检测 416

第二十一章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 419

第一节 概述 419

第二节 食品容器和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检测方法 420

一、塑料制品包装材料 420

二、纸包装材料 424

三、金属包装材料 427

四、其他食品包装材料 430

附录 433

附录一 随机数表 433

附录二 相对密度和酒精浓度对照表 434

附录三 糖液折光锤度温度改正表 436

附录四 相当于氧化亚铜质量的葡萄糖、果糖、乳糖、转化糖质量表 437

附录五 铁氰化钾定量试样法还原糖换算表(还原糖含量以麦芽糖计) 443

附录六 t值表 444

附录七 F表方差分析用(单尾):上行概率0.05,下行概率0.01 446

参考文献 452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