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LTE/LTE-Advanced无线宽带技术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LTE/LTE-Advanced无线宽带技术
  • 杨峰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8180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366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77页
  • 主题词:无线电通信-宽带通信系统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LTE/LTE-Advanced无线宽带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LTE概述 1

1.1 网络整体架构 2

1.2 E-UTRAN架构 6

1.2.1 支持家庭基站 8

1.2.2 支持中继节点 10

1.2.3 物理帧与信道 10

1.3 物理信道模型 13

1.3.1 上行链路共享信道 13

1.3.2 下行链路共享信道 14

1.3.3 广播信道 15

1.3.4 寻呼信道 15

1.3.5 物理层提供的测量信息 16

1.4 OFDM 16

1.4.1 OFDM原理 16

1.4.2 OFDM的实现 18

1.4.3 循环前缀的插入 19

1.4.4 OFDM基本参数的选取 21

1.4.5 OFDM用于用户复用和多址接入 22

1.4.6 瞬时功率波动 23

1.5 DFTS-OFDM 24

1.5.1 DFTS-OFDM原理 24

1.5.2 DFTS-OFDM接收机 25

1.5.3 频域均衡器 26

1.5.4 DFTS-OFDM的用户复用 27

1.5.5 分布式DFTS-OFDM 28

1.6 LTE物理传输资源 29

1.6.1 时频结构 29

1.6.2 载波聚合 31

1.6.3 LTE载波的频域位置 32

1.7 总结 33

参考文献 33

第2章 空间信道模型 35

2.1 多径衰落 35

2.1.1 瑞利衰落 36

2.1.2 多普勒频谱 37

2.1.3 莱斯衰落 38

2.2 SCM信道 38

2.3 路径损耗模型 39

2.3.1 宏小区路径损耗 40

2.3.2 微小区路径损耗 40

2.4 SCM用户参数 41

2.5 SCM信道系数 48

2.6 SCM扩展 50

2.7 总结 51

参考文献 51

第3章 物理层处理 52

3.1 下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52

3.1.1 处理步骤 52

3.1.2 集中和分布式资源映射 56

3.2 BCH信道处理 58

3.3 下行链路参考信号 61

3.3.1 小区特定参考信号 61

3.3.2 解调参考信号 64

3.3.3 CSI参考信号 67

3.4 下行链路层1/层2控制信令 70

3.4.1 PCFICH 71

3.4.2 PHICH 73

3.4.3 PDCCH 74

3.4.4 下行链路调度指配 80

3.4.5 上行链路调度许可 85

3.4.6 载波聚合与交叉载波调度 88

3.4.7 功率控制命令 89

3.5 上行链路传输信道处理 89

3.5.1 处理步骤 89

3.5.2 映射到物理资源 91

3.5.3 PUSCH频率跳变 91

3.6 上行链路参考信号 94

3.6.1 上行链路解调参考信号 94

3.6.2 上行链路探测参考信号 98

3.7 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信令 100

3.7.1 在PUC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L1/L2控制信令 101

3.7.2 在PUSCH上传输的上行链路层1/层2控制信令 110

3.8 上行链路定时调整 112

3.9 总结 113

参考文献 114

第4章 多天线技术 115

4.1 分集 116

4.1.1 接收空间分集 117

4.1.2 发射空间分集 120

4.2 波束赋形 123

4.2.1 接收波束赋形 123

4.2.2 发射波束赋形 125

4.3 空间复用 127

4.3.1 基本原理 127

4.3.2 MIMO容量 128

4.3.3 基于预编码的空间复用 131

4.3.4 非线性接收机处理 133

4.4 LTE下行链路多天线传输 134

4.4.1 发射分集 135

4.4.2 基于码本的预编码 136

4.4.3 基于非码本的预编码 139

4.4.4 下行链路多用户MIMO 140

4.5 LTE上行链路多天线传输 142

4.5.1 PUSCH信道基于预编码的多天线传输 142

4.5.2 上行链路MU-MIMO 146

4.5.3 PUCCH发射分集 146

4.6 LTE链路性能 147

4.6.1 LTE性能分析 147

4.6.2 峰值频谱效率 147

4.6.3 LTE链路级性能示例 148

4.7 基站天线配置 150

4.8 预编码码本的选择 152

4.9 CQI估计与链路自适应 155

4.9.1 快速链路自适应的一般机制 156

4.9.2 指数有效SNR映射 156

4.9.3 CQI索引 159

4.9.4 MCS的确定 161

4.10 总结 163

参考文献 163

第5章 物理层过程 167

5.1 小区搜索 167

5.1.1 小区搜索概述 167

5.1.2 PSS结构 168

5.1.3 SSS结构 169

5.2 随机接入 169

5.2.1 第1步:随机接入前置发送 171

5.2.2 PRACH时频资源 171

5.2.3 前置结构和序列选择 172

5.2.4 PRACH功率设置 173

5.2.5 前置序列的产生 173

5.2.6 前置的检测 174

5.2.7 第2步:随机接入响应 174

5.2.8 第3步:终端识别 175

5.2.9 第4步:竞争决策 175

5.3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176

5.3.1 基本原则 176

5.3.2 PUCCH功率控制 177

5.3.3 PUSCH功率控制 178

5.3.4 SRS功率控制 179

5.3.5 功率净空 179

5.4 调度 180

5.4.1 下行链路调度 181

5.4.2 上行链路调度 183

5.4.3 半持续调度 185

5.4.4 信道状态报告 186

5.4.5 不连续接收和元载波去活 190

5.5 HARQ 191

5.5.1 具有软合并功能的HARQ 192

5.5.2 下行链路HARQ 195

5.5.3 上行链路HARQ 196

5.5.4 HARQ定时 198

5.6 总结 199

参考文献 199

第6章 小区间干扰控制 200

6.1 小区间干扰 200

6.2 小区间干扰抑制 202

6.3 小区边缘性能 205

6.4 小区中心性能 208

6.5 分数频率复用 209

6.6 基站间干扰协调 211

6.7 总结 212

参考文献 213

第7章 自组织网络 214

7.1 SON的需求及标准化 214

7.2 SON架构 215

7.3 SON的关键特性 217

7.3.1 基站自配置 217

7.3.2 自动邻区关系 218

7.3.3 跟踪区规划 219

7.3.4 PCI规划 220

7.3.5 移动性负载平衡 221

7.3.6 移动稳健性/切换优化 222

7.3.7 RACH优化 225

7.3.8 小区间干扰协调 225

7.3.9 节能 226

7.3.10 小区中断检测和补偿 227

7.3.11 覆盖和容量优化 230

7.3.12 最小化路测 231

7.3.13 分层网络和中继环境的SON 232

7.4 SON算法间的相互影响 233

7.5 总结 234

参考文献 234

第8章 中继与异构网络 236

8.1 中继 236

8.1.1 总体架构 237

8.1.2 带内中继的回程设计 238

8.2 异构网络 245

8.2.1 异构网络的干扰处理 246

8.2.2 家庭基站情况下的干扰协调 249

8.3 总结 250

参考文献 250

第9章 射频工作场景 251

9.1 通用假设条件 252

9.1.1 仿真频率 252

9.1.2 天线模型 253

9.1.3 小区设计 253

9.1.4 传播条件和信道模型 254

9.2 方法描述 255

9.2.1 共存仿真方法 255

9.2.2 仿真业务的SIR目标 259

9.2.3 仿真描述 261

9.3 系统场景 262

9.4 结果示例 263

9.4.1 下行链路5MHz E-UTRA干扰UTRA时的ACIR 263

9.4.2 上行链路5MHz E-UTRA干扰UTRA时的ACIR 263

9.4.3 上行链路10MHz E-UTRA干扰10MHz E-UTRA时的ACIR 265

9.5 LTE-Advanced共存 265

9.5.1 共存仿真的方法和假定 265

9.5.2 ACIR模型 266

9.5.3 上行链路功率控制 269

9.5.4 结果示例 270

9.6 总结 272

参考文献 272

第10章 系统性能 273

10.1 系统仿真场景 274

10.1.1 系统仿真假定 274

10.1.2 IMT-Advanced信道模型 277

10.1.3 业务模型 287

10.1.4 系统性能度量 290

10.1.5 极化天线模型 291

10.1.6 先进接收机模型 291

10.1.7 有效的IoT 292

10.2 系统级仿真器的校准 293

10.3 IMT-Advanced评估假定 295

10.4 仿真结果 297

10.4.1 3GPP目标的小区和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298

10.4.2 ITU-R目标的小区和小区边缘用户频谱效率 301

10.5 总结 312

参考文献 312

第11章 LTE无线网络规划基础 314

11.1 LTE网络估算过程 315

11.1.1 LTE估算的输入 316

11.1.2 LTE估算的输出 316

11.1.3 LTE估算过程 317

11.2 覆盖规划和无线链路预算 318

11.2.1 无线链路预算 318

11.2.2 RequiredSINR 321

11.2.3 干扰 325

11.2.4 基于覆盖的站点数 325

11.3 容量规划 326

11.3.1 LTE容量规划 326

11.3.2 平均小区吞吐率计算 326

11.3.3 业务估计和超订系数 327

11.3.4 基于容量的站点数 328

11.4 LTE基础参数规划[6] 328

11.4.1 PCI规划 328

11.4.2 UL参考信号序列规划 330

11.4.3 PRACH参数规划 332

11.5 总结 333

参考文献 334

第12章 LTE与CDMA互操作 335

12.1 LTE/CDMA多模终端 337

12.2 基于多模系统选择的终端开机网络发现与选择 339

12.3 双模终端的接入和注册 341

12.3.1 LTE/eHRPD/1X单发单收多模终端在不同网络覆盖中的附着过程 341

12.3.2 LTE/eHRPD+1X双发双收多模终端在不同网络覆盖中的附着过程 341

12.3.3 LTE+eHRPD/1X双发双收多模终端在不同网络覆盖中的附着过程 342

12.4 LTE/CDMA互操作主要流程 342

12.4.1 注册流程 342

12.4.2 1xCSFB/e1xCSFB主要流程 351

12.4.3 LTE/eHRPD之间的切换流程 357

12.4.4 CDMA/LTE小区重选过程 363

12.5 互操作方案对CDMA/LTE系统的影响 365

12.6 总结 366

参考文献 366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