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学导论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李逸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 ISBN:7503430190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16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69页
- 主题词:美学-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美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美学的对象、任务与学习方法 1
一、美学的对象 1
二、美学的任务 3
三、学习美学的方法 4
第一章 美学科学的渊源流变 6
第一节 美学科学的形成与发展 6
一、古希腊罗马美学 7
二、中世纪封建社会美学 9
三、文艺复兴时代美学 11
四、古典主义美学 11
五、启蒙运动时期的美学 12
六、德国古典美学 14
七、19世纪俄国革命民主主义美学 16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产生及其基本原则 16
第三节 现代西方美学 20
一、人本主义美学 20
二、科学主义美学 23
第二章 审美活动的发生 27
第一节 审美发生的内涵 27
一、审美发生学的研究对象 27
二、审美发生理论的历史回顾 28
三、审美发生学的研究途径 31
第二节 审美的发生 32
一、审美发生的基本前提 32
二、审美发生的标志 34
三、审美活动的动力机制 36
四、审美活动的基本特征 42
第二节 原始艺术的特征及转变 44
一、原始艺术的特征 45
二、原始艺术的转变 46
第三章 美的本质 48
第一节 西方美学史上对美的本质问题的探索 48
一、美的本质问题的难解性 48
二、美学史上探讨美的本质的两条主要途径 51
第二节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与方法对美的本质问题的初步认识 53
一、美是人类自由创造的本质力量通过具体生动的感性形象的对象化 53
二、异化劳动与美的创造 55
第三节 美与真善及丑的关系 58
一、美与真、善的关系 58
二、美与丑的关系 61
第四章 审美心理 64
第一节 审美心理理论的历史回顾 64
一、审美心理学的萌芽 65
二、现代审美心理学诸派别 67
第二节 审美心理的构成因素 70
一、感知 70
二、想象 71
三、情感 72
四、理解 73
五、审美心理结构 75
第三节 审美经验的动态过程 76
一、审美态度 77
二、审美感知 78
二、审美评价 79
第四节 审美愉快 79
一、西方美学史中关于审美愉快的不同认识 79
二、审美愉快的本质 81
三、审美愉快的层次性 83
第五节 审美的文化动力 84
一、民族文化作为审美动力 84
二、地域文化对审美的影响 86
三、不同历史时期的文化对审美经验的影响 89
第五章 美的存在形式 92
第一节 社会美 92
一、对社会美的理解 93
二、社会美的特征 95
三、社会美的类型 96
四、社会美的意义 98
第二节 自然美 98
一、关于自然美的理论的回顾 98
二、对自然美本质的认识 100
三、自然美的审美特性 101
四、自然美的美育意义 103
第三节 艺术美 103
一、艺术美的特点 104
二、艺术美的本质 106
三、艺术美的功能 108
第四节 形式美 109
一、美学史上对形式美的认识 110
二、形式美的法则 111
第六章 审美范畴 115
第一节 优美 115
一、优美的界定 115
二、优美的基本特征 118
三、优美的表现与审美意义 120
第二节 崇高 121
一、美学史上“崇高”理论的回顾 121
二、崇高的理解 123
三、崇高的审美价值及美育意义 126
第三节 悲剧性 127
一、什么是悲剧性 127
二、悲剧观念的演变 129
三、悲剧的本质及类型 130
四、悲剧的审美意义 132
第四节 喜剧性 133
一、喜剧性的界定 133
二、喜剧的本质 134
三、喜剧的特征 135
四、喜剧的审美效果 137
第五节 丑 137
一、丑的界定 137
二、丑的理论的历史发展 139
三、生活的丑与艺术的美 140
四、丑的美学意义 141
第七章 审美教育 142
第一节 审美教育是不可忽视的教育 142
第二节 审美教育包括崇高与优美两方面内容 146
第三节 青少年的审美发展 152
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征 153
二、青少年的社会化特征 155
三、青少年的文化特征 157
编者后记 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