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流星余迹通信理论与应用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流星余迹通信理论与应用
  • 李赞,刘增基,沈健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21132209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13页
  • 文件大小:392MB
  • 文件页数:426页
  • 主题词:流星余迹-散射通信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 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 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流星余迹通信理论与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流星余迹通信基本原理 1

1.1.1什么是流星余迹通信 2

1.1.2流星余迹通信机理 2

1.1.3流星余迹通信基本工作过程 3

1.2流星余迹通信的发展历程和趋势 4

1.2.1流星余迹通信发展历程 4

1.2.2流星余迹通信研究趋势 6

1.3流星余迹通信的特点和应用 6

1.3.1流星余迹通信的特点 6

1.3.2流星余迹通信的应用 8

1.4流星余迹通信的系统组成和网络结构 9

1.4.1系统结构 9

1.4.2流星余迹通信组网 10

参考文献 11

第2章 流星余迹信道 13

2.1流星和流星余迹 13

2.1.1流星现象及其物理特性 13

2.1.2流星余迹及其物理特性 19

2.2流星余迹的电波传播机理 24

2.2.1流星余迹的分类 25

2.2.2欠密类余迹电波传播机理 25

2.2.3过密类余迹电波传播机理 26

2.2.4数学模型相关参数 28

2.3流星余迹前向散射信道的统计特性 32

2.3.1余迹出现的统计规律 32

2.3.2流星到达率的昼夜、季节变化 33

2.3.3信号振幅分布 37

2.4流星余迹信道的其他特性 38

2.4.1偏路径效应与“热区” 38

2.4.2余迹散射的方向性与“足迹” 41

2.4.3信道特性与天线方向性的关系 43

2.5其他传播模式 44

2.5.1超短波视距传播 45

2.5.2离散E层(Es层)反射 46

2.5.3电离层散射 47

参考文献 48

第3章 流星余迹通信链路 50

3.1链路系统组成 50

3.1.1基带处理设备 51

3.1.2射频设备 53

3.1.3网络管理与控制设备 55

3.1.4用户终端与显示设备 55

3.2工作方式 56

3.2.1全双工方式 56

3.2.2半双工方式 57

3.2.3不同双工方式的比较 58

3.2.4门限控制与差错控制 59

3.3链路传输性能参数 59

3.3.1通信距离 60

3.3.2通信持续时间 62

3.3.3等待时间 66

3.3.4占空因子 68

3.3.5信息吞吐量 69

3.4设备指标与传输性能的关系 70

3.4.1工作频率 70

3.4.2信息传输速率 71

3.4.3发射功率 72

3.4.4接收机门限 75

3.4.5天线增益 75

3.5影响传输性能的因素 76

3.5.1多径效应 77

3.5.2噪声与干扰 79

3.5.3多普勒频移 82

3.5.4法拉第旋转 83

3.5.5太阳黑子 84

3.6链路传输性能估算 84

3.6.1路径传输损耗 85

3.6.2突发链路功率估算 87

3.6.3链路性能分析 88

3.6.4两种链路分析方法 89

参考文献 90

第4章 信道建模与系统仿真 92

4.1 CSC流星余迹体积积分模型 93

4.1.1模型概述 93

4.1.2天线模型 93

4.1.3流星突发信道模型 94

4.1.4链路协议仿真模型 96

4.2流星余迹的信道建模 97

4.2.1信道建模思想 97

4.2.2基于SPW仿真软件的流星信道建模 98

4.2.3基于SPW流星信道模型的仿真与分析 104

4.2.4流星信道模型在通信系统仿真中的应用 107

4.2.5小结 108

参考文献 109

第5章 信息传输关键技术 110

5.1调制/解调 110

5.1.1概述 110

5.1.2线性调制技术 112

5.1.3恒包络调制技术 117

5.1.4调制相关技术的结合与应用 122

5.2接收同步 129

5.2.1定义和分类 129

5.2.2同步方法 130

5.2.3适用于流星余迹通信的同步方法 135

5.3信道编/译码 142

5.3.1信道编码概述 142

5.3.2 BCH码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45

5.3.3 RS码在流星余迹通信系统中的应用 150

5.3.4 TPC码在流星余迹中的应用 155

5.3.5未来可应用于流星余迹的编码方式 159

5.4差错控制 160

5.4.1流星余迹通信差错控制要求 160

5.4.2差错控制协议的分类与原理 161

5.4.3流星余迹通信差错控制协议设计 165

5.4.4流星余迹通信差错控制协议性能分析 166

参考文献 172

第6章 抗信道衰落与均衡技术 176

6.1系统传输模型 177

6.1.1影响传输性能的因素 177

6.1.2信道捕获模型 180

6.1.3信道跟踪与均衡模型 181

6.2突发信道估计 182

6.2.1自适应信道参数估计 182

6.2.2基于相关的信道参数估计 183

6.3流星余迹通信信道均衡 185

6.3.1线性均衡(LE) 185

6.3.2判决反馈均衡(DFE) 186

6.3.3盲均衡(BE) 189

6.3.4最大似然均衡(MLSE) 190

6.4自适应功率控制 196

6.4.1发射功率对通信性能的影响 196

6.4.2自适应功率目标 197

6.4.3现有的功率控制算法 199

6.4.4流星余迹通信自适应功率系统实例 199

6.5自适应噪声抑制 202

6.6分集技术 203

6.7多模式混合传输技术 206

6.7.1与超短波通信兼容 207

6.7.2与短波通信兼容 208

6.7.3与电离层散射通信兼容 208

参考文献 209

第7章 自适应变速传输 213

7.1自适应变速技术概述 213

7.1.1自适应变速的概念 213

7.1.2流星余迹通信自适应变速的实现方法 214

7.2流星余迹信道容量 214

7.2.1欠密类余迹信道容量 216

7.2.2过密类余迹信道容量 221

7.2.3平均日吞吐量 227

7.2.4固定时间域吞吐量 229

7.3基于自适应码元速率的变速传输 231

7.3.1自适应码元变速原理 231

7.3.2自适应码元变速系统实例 232

7.4基于自适应调制方式的变速传输 238

7.4.1基于自适应QAM调制的变速方法 239

7.4.2基于自适应双正交编码调制的变速方法 243

7.5基于自适应编码的变速传输 250

7.5.1自适应编码变速原理 250

7.5.2流星余迹通信最优变速编码 251

7.6基于自适应扩频的变速传输 257

7.6.1自适应直扩变速原理 257

7.6.2自适应直扩变速系统 257

7.7信噪比估计 260

7.7.1信噪比的定义 260

7.7.2信噪比估计方法 261

参考文献 262

第8章 流星余迹通信传输协议与组网 264

8.1流星余迹通信方式 264

8.1.1点对点方式 265

8.1.2点对多点方式 267

8.1.3组网方式 270

8.2流星余迹通信协议设计 271

8.2.1流星余迹通信协议设计特点 271

8.2.2流星余迹通信协议结构体系 273

8.3流星余迹通信链路控制协议 275

8.3.1通信帧 275

8.3.2全双工协议 285

8.3.3半双工协议 289

8.4流星余迹通信组网技术 293

8.4.1网络及站点配置 294

8.4.2多址接入技术 295

8.4.3路由选择技术 298

8.4.4网络性能 301

8.4.5网络管理 306

参考文献 307

第9章 专用天线 309

9.1基本电性能参数 309

9.2流星余迹天线的参数选择 312

9.2.1工作频率的选择 312

9.2.2天线增益及波束宽度 313

9.2.3极化方式 314

9.2.4架设高度及俯仰角 314

9.3基于长距和短距的天线性能比较 314

9.3.1理想天线模式 315

9.3.2水平极化八木天线 315

9.3.3水平偶极天线 316

9.3.4垂直鞭状天线 316

9.3.5垂直极化八木天线 316

9.3.6天线性能比较 317

9.4流星余迹通信的八木天线设计 318

9.4.1基本工作原理 319

9.4.2八木天线的分析方法 320

9.4.3八木天线的设计实现 322

9.4.4流星余迹通信七单元八木天线的设计 325

9.5天线新技术 327

9.5.1天线零位技术 327

9.5.2波束控制 331

9.5.3有源天线技术 332

参考文献 333

第10章 站型设计与系统实例 334

10.1站型设计与设备安装 334

10.1.1站型设计 334

10.1.2站址选择与设备安装 336

10.2实例 343

10.2.1主站实例 343

10.2.2从站实例 351

10.2.3系统实例 363

参考文献 380

第11章 流星余迹通信的发展和应用 381

11.1流星余迹通信的发展 381

11.1.1国外发展概况 382

11.1.2国内发展概况 388

11.2未来发展趋势 393

11.3流星余迹通信的应用 395

11.3.1民用系统 395

11.3.2军用系统 402

11.3.3未来应用方向 408

参考文献 40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