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教育学基础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傅建明,李勇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310283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403页
- 文件大小:176MB
- 文件页数:419页
- 主题词:教育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教育学基础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 1
第一节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2
一、教育的语义与层次 3
二、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10
三、教育的功能与效益 16
四、教育的本质与争论 23
第二节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28
一、西方教育学的发展 29
二、中国教育学的发展 32
三、教育学的理论流派 34
第二章 教育与社会发展 41
第一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若干理论 42
一、教育万能论 42
二、教育独立论 44
三、人力资本论 48
四、筛选假设理论 49
五、劳动力市场划分论 51
第二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具体分析 53
一、社会发展对教育的制约 54
二、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 62
第三节 教育与社会发展的现代命题 69
一、全球化与教育 69
二、知识经济与教育 72
三、信息社会与教育 74
四、多元文化与教育 76
第三章 教育与人的发展 81
第一节 人的发展概述 82
一、人的发展的基本含义 83
二、人的发展的主要理论 83
三、人的发展的一般规律 89
第二节 影响人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94
一、遗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95
二、环境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97
三、个体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00
第三节 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103
一、学校教育的内涵 104
二、学校教育与个体个性化 105
三、学校教育与个体社会化 108
第四章 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 115
第一节 教育目的概述 116
一、教育目的及其结构和意义 117
二、教育目的与教育方针、培养目标 121
三、教育目的的制定 124
第二节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 127
一、个人本位目的观和社会本位目的观 128
二、人文主义目的观与科学主义目的观 132
第三节 我国的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 134
一、我国的教育目的 135
二、全面发展教育与素质教育 140
三、我国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 155
第五章 学校的产生与发展 161
第一节 学校的产生 163
一、学校的概念 163
二、学校产生的条件 166
三、学校的出现 169
第二节 学校的发展 176
一、中西方学校的发展 177
二、学制 192
第三节 学校的变革 203
一、学校阶段的变革 204
二、学校类型的变革 205
第六章 教师及其专业发展 212
第一节 教师职业的历史演进 214
一、教师职业的萌芽 214
二、独立职能教师的产生 215
三、专门化教师的产生 216
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217
第二节 教师的角色与劳动特点 219
一、角色与教师角色 219
二、传统的教师角色定位 221
三、现代的教师角色定位 222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224
第三节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226
一、教师的专业知识 227
二、教师的专业技能 230
三、教师的专业情意 231
第四节 教师专业发展取向与方法 232
一、教师专业发展取向 233
二、教师专业发展方法 236
第五节 教师的专业地位 242
一、教师专业地位的现状 242
二、教师专业地位现状的原因分析 246
三、提高教师专业地位的措施 247
第七章 学生及其成长 251
第一节 学生与学生发展观 253
一、学生概述 253
二、学生发展概述 258
第二节 学生群体的类别及作用 262
一、学生群体概述 263
二、学生群体的作用 264
第三节 学生的权利及义务 269
一、学生的权利 269
二、学生的义务 272
第四节 师生关系 273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意义 273
二、师生关系的特点与类型 274
三、良好师生关系的构建 279
第八章 课程与课程改革 284
第一节 课程概论 286
一、课程概念的多维理解 286
二、课程理论的类型 291
第二节 课程设计的模式 296
一、目标模式 297
二、过程模式 301
三、情境模式 303
第三节 国内外的课程改革 305
一、我国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306
二、国外的课程改革 312
第九章 教学理论与模式 319
第一节 教学的基本概念 320
一、教学的词源含义 321
二、教学含义的当代发展 323
第二节 教学理论的流派 326
一、行为主义教学理论 328
二、认知主义取向的教学理论 330
三、人本主义教学理论 333
第三节 教学模式 337
一、行为系统型教学模式 338
二、信息加工型教学模式 340
三、社会型教学模式 342
四、个人型教学模式 345
第十章 德育理论与实践 353
第一节 德育概述 354
一、德育的概念 354
二、德育的意义 356
三、我国学校德育的基本内容 358
第二节 德育的过程与原则 361
一、德育过程的结构 361
二、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362
三、德育原则 364
第三节 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373
一、德育的途径 373
二、德育的方法 377
第四节 当代德育模式 383
一、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384
二、体谅模式 388
三、价值澄清模式 390
四、社会学习模式 393
五、集体教育模式 396
后记 4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