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2012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解析pdf电子书版本下载
- 阳光考研命题研究中心编写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0130514
- 出版时间:2011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360页
- 主题词:政治理论-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2012年考研政治核心考点解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 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轮:精读必备 3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3
第二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6
第三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15
第四章 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 21
第五章 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 29
第六章 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37
第七章 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 43
第八章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49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3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 53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 60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65
第四章 社会主义改造理论 7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根本任务 75
第六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80
第七章 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87
第八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 91
第九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 98
第十章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103
第十一章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08
第十二章 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 112
第十三章 国际战略和外交政策 116
第十四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119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12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29
第一章 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129
第二章 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134
第三章 辛亥革命与君主专制制度的终结 138
第四章 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42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147
第六章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51
第七章 为新中国而奋斗 158
第八章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163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168
第十章 改革开放与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17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183
第一章 追求远大理想 坚定崇高信念 183
第二章 继承爱国传统 弘扬民族精神 186
第三章 领悟人生真谛 创造人生价值 190
第四章 加强道德修养 锤炼道德品质 195
第五章 遵守社会公德 维护公共秩序 203
第六章 培育职业精神 树立家庭美德 209
第七章 增强法律意识 弘扬法治精神 213
第八章 了解法律制度 自觉遵守法律 218
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 228
第二轮:试题演练 235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235
一、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 235
二、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 237
三、联系和发展的普遍性 238
四、对立统一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根本规律 239
五、唯物辩证法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41
六、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 243
七、意识的能动作用 244
八、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245
九、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 247
十、认识运动的基本规律 248
十一、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 250
十二、真理的检验标准 251
十三、真理与价值的辩证统一 252
十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 253
十五、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 254
十六、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规律 255
十七、社会形态更替的一般规律及特殊形式 256
十八、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257
十九、革命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57
二十、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58
二十一、个人在社会历史中的作用 258
二十二、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259
二十三、劳动力成为商品与货币转化为资本 261
二十四、生产剩余价值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 262
二十五、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到垄断 264
二十六、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265
二十七、经济全球化及其后果 266
二十八、当代资本主义经济政治的新变化 267
二十九、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268
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269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 269
二、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69
三、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70
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271
五、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 272
六、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重新确立和发展 273
七、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 273
八、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274
九、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275
十、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275
十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论成果 276
十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 276
十三、发展才是硬道理 277
十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78
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和主要特征 278
十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提出及其主要内容 279
十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280
十八、“三步走”的发展战略 281
十九、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281
二十、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282
二十一、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282
二十二、对外开放是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开放 283
二十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284
二十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 284
二十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 285
二十六、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 286
二十七、坚持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 287
二十八、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287
二十九、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 288
三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 288
三十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289
三十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290
三十三、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91
三十四、社会主义社会的民主、自由和人权 291
三十五、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292
三十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 293
三十七、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293
三十八、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294
三十九、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提出 294
四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含义 295
四十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目标任务 296
四十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基本方针的形成和确立 296
四十三、“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 297
四十四、“一国两制”构想在香港、澳门的成功实践 298
四十五、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298
四十六、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299
四十七、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形成和发展 299
四十八、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力量 300
四十九、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内容和基本任务 300
五十、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301
五十一、建立巩固的国防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301
五十二、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宗旨 302
五十三、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的工程 30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04
一、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304
二、反侵略战争的失败及其原因 305
三、农民斗争的意义和局限 306
四、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失败 306
五、戊戌维新运动 307
六、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307
七、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条件 308
八、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活动 309
九、三民主义学说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 309
十、封建帝制的覆灭 310
十一、中华民国的建立 310
十二、新文化运动与思想解放的潮流 311
十三、五四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12
十四、实行国共合作,掀起大革命高潮 313
十五、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314
十六、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315
十七、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315
十八、坚持抗战、团结、进步的方针 316
十九、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317
二十、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 317
二十一、中国共产党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318
二十二、第二条战线的形成 319
二十三、人民政协与《共同纲领》 319
二十四、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 320
二十五、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 320
二十六、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赎买政策的实施 321
二十七、社会主义建设早期探索的积极进展 322
二十八、“大跃进”及其纠正 323
二十九、“文化大革命”的十年 324
三十、改革开放的起步 326
三十一、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326
三十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深入推进 327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28
一、理想信念的含义与特征 328
二、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329
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 329
四、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 330
五、世界观与人生观 330
六、人生价值的标准与评价 331
七、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和原则 332
八、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333
九、我国公民基本道德规范 334
十、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 334
十一、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 335
十二、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 336
十三、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内涵 336
十四、我国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337
十五、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337
十六、我国的民商法律制度 338
十七、我国的刑事法律制度 339
分析题 340